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鄉鎮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

鄉鎮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近年來,農民工回鄉創業高潮興起。這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鄉鎮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鄉鎮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

  【鄉鎮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1】

爲積極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永安鎮結合返鄉農民工實際情況,通過加強動態監控、注重政策宣傳、強化就業服務、落實扶持政策等措施,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有序流動,有效的促進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現將今年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

永安鎮總人口44,491人,其中勞動力人口25,803人,年外出務工人員達16,900人,是勞務輸出的大鎮。工作開展以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黨委會議專題討論,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工作責任。在春節期間,召開了外出務工人員專題座談會,瞭解他們在外務工的工作情況、生活情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廣泛開展調研。

(二)建立監控點,加強動態管理

針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流動的不確定因素,在鎮勞動保障所及社區村委建立監控點,對全鎮28個村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認真抓好統計臺賬,建立外出務工人員和回鄉創業人員信息檔案庫,實施動態管理,及時掌握信息,積極宣傳扶持返鄉農民工的創業政策,鼓勵他們回鄉投資興業,使他們“回得來、留得住、能創業”,爲返鄉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注重政策宣傳,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

我鎮利用逢場趕集日發放返鄉農民工創業政策宣傳資料2000餘份,懸掛橫幅5幅,並通過三職幹部回鎮開會的機會繼續加強宣傳工作。在各項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我鎮涌現了一批創業典型,如:石板村李順洪的農業休閒旅遊,投資2500多萬元,帶動本村的村民致富;元元坡的領航塑料廠,投資250多萬元,帶動本村村民就地就業30多人。這些返鄉創業人員不僅極大帶動我鎮經濟的發展,還通過廣泛宣傳他們的典型事例,起到示範作用,鼓勵吸引更多的返鄉人員在家鄉積極創業。

截止目前,我鎮建立返鄉創業臺賬151人,新增返鄉創業人數26人,返鄉創業企業農民工新登記企業戶4戶,返鄉創辦企業吸納就業人員200多人,爲就業局推薦返鄉創業典型12人,報送返鄉創業工作信息10篇,辦理返鄉創業小額貸款35人,打造返鄉創業集聚區1個。

二、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當然,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農村的信息化滯後,返鄉農民工從城市再回到農村,在信息方面的需要顯得尤爲迫切;二是大部分返鄉農民工素質不高,難於抵禦市場的風險,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創業培訓力度。

2017年,我們將繼續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服務功能,多吸納外地創業人員回鄉創業,大力宣傳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加大對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支持力度,不斷爲農民工返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效促進我鎮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健康發展。

  【鄉鎮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2】

於都縣外出務工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不僅實現了創業者自身價值,而且對保障就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一、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基本情況

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高峯時達到30餘萬人外出務工,2008金融危機以來,全縣返鄉農民工總量已近70000人,約佔外出務工人員的23%左右。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爲鼓勵和支持返鄉農民創業,相繼出臺了《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優惠政策15條》、《於都縣鄉(鎮)返鄉創業園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規定返鄉農民工投資興辦各類企業均享受外資企業同等優惠政策,在減免有關規費、提供用工保障、提供優質服務、給予稅收獎勵、實行基礎設施獎勵、優先供應土地、提供貸款貼息和信貸擔保、爭取注入扶持資金、免費培訓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業園區設立建設規模1000畝的返鄉創業園,爲返鄉農民工創業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工業園區近200家企業中有90餘家爲返鄉農民工投資開辦,佔入園企業近一半。全縣培訓返鄉農民創業人員達2000餘人,享受返鄉創業貸款貼息人數達近1000人,貸款總額約50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返鄉農民工在本縣實現再就業和自主創業人數達10000餘人。

二、當前返鄉農民工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方式手段陳舊,幫扶措施落實不夠到位。中央、省、市、縣出臺了許多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大多數返鄉農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獲知創業信息。很多返鄉農民工創業在選擇項目時,僅憑個人的感覺盲目投資,缺乏相應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員幫助予以論證,往往是項目投資之日就是失敗之時。有的返鄉創業項目興辦起來後,後續跟蹤服務不夠,當初承諾的各項服務成了一紙空文。有的返鄉創業農民在辦理各種登記註冊管理手續中需要繳納相關費用,增加了創業成本。返鄉農民創業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土地供應難以滿足企業開辦和發展所需,治安環境也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有的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還存在認識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問題,嚴重影響創業者的積極性。

(二)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發展。返鄉創業者的初期投資大多靠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資金量不大,創業時缺乏通盤考慮,一次性投入到項目中去,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缺乏後續資金。受金融體制、企業規模、信用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十分困難,只有靠高息民間借貸輸入企業維護生產和再生產的“血液”,成本高、負擔重,有時因資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機。資金問題成爲返鄉創業者創辦企業難以發展的瓶頸。

(三)返鄉創業者綜合素質不高,創業培訓需要加強。返鄉農民工大多數有創業意向,創業衝動,雖然在外出務工時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與經驗,但在工商、稅務、金融、科技、管理、勞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欠缺,市場分析能力、組織經營管理能力不強,缺乏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意識,難於適應市場、駕馭市場,造成在創業道路上困難重重。雖然有關部門採取各種形式組織開展了創業培訓,但存在“四多四少”的問題,即短期培訓的多,長期培訓的少;培訓內容趨同的多,有特色針對性強的少;培訓初級人才的多,培訓高技能複合型人才的少;培訓以完成考覈目標任務的多,注重實效的少。有的`返鄉創業者反映,企業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爲企業發展效力,希望能夠加強談判技巧、市場預測、海關貿易、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從事種植、養殖業的返鄉農民也反映,爲了進一步搞好種養殖業,希望能結合季節特點多提供一些農技、栽培、防治病蟲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綜合培訓。

三、加強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的措施

爲進一步鼓勵、引導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激發和保護返鄉農民工創業熱情,更好地發揮返鄉農民工創業對經濟社會的輻射、帶動作用,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必須採取如下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爲返鄉農民工創業營造良好氛圍。抓好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體現,要把實施“返鄉創業工程”作爲一項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鄉創業專題規劃,專項推進返鄉創業工作,細化工作任務。要牢固樹立“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的新理念,定期表彰返鄉創業典型,努力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服務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完善創業基礎平臺,爲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良好環境。要結合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戰略,加速完善小城鎮、工業園區、返鄉創業園區、小企業孵化基地和各類果業、養殖業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設施建設,使之成爲返鄉農民工興辦各類企業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給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認真解決好返鄉創業用地問題,將返鄉農民農民工用地納入城鄉發展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強化政府部門效能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簡化審批手續,提高服務水平,真正象對待外商一樣對待返鄉創業者,確實解決關卡多、辦事難等問題。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爲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資金支持。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改進資信評估制度,要進一步擴大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貼息範圍和金額,探索、改革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式,縣級財政要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設立創業基金,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發展。創業基金由財政部門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聯(總商會)配合工作,一旦返鄉農民工創業達到一定發展規模後,鼓勵創業成功人士補足與銀行等同利息納入創業基金,實現良性循環,滾動發展。要進一步完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繼續採用信用證制度、農戶聯保貸款制度和政府小額擔保貸款制度,金融機構要出臺相應便民措施,使國家出臺的扶持中小(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措施惠及返鄉創業者,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資金所需。要根據國家鼓勵民間資本合法運作的相關規定,制訂相關激活民間資本的具體辦法,推動民間資本合法運作,直接投資,釋放出民間資本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巨大潛力。

(四)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與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監測網絡。要充分發揮鄉鎮人保所和企業(管)辦的作用,有條件的村、居委會可設立服務站,做到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保障。鄉鎮人保所要和企業辦開展對農民工返鄉情況的長期跟蹤監測掌握,瞭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協助返鄉農民創業項目申報及評估認證申請,開展經常性的返鄉創業項目的跟蹤調查,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並及時傳輸相關信息至縣有關部門。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組織好農村富餘勞動就地轉移和輸出。二是要改進服務方式與手段,要抓好鄉(鎮)與縣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網絡連接與暢通,實現資源共享,發揮效應。對有資金積累、有市場信息、有管理經驗、有創業需求的返鄉農民工實行特別的聯繫與服務,爲他們創業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傳力度。要通過宣傳載體,大力宣傳返鄉創業政策和先進典型,介紹發佈創業信息。可以利用中介組織網絡大、信息來源廣、反應迅速的優勢,鼓勵、支持中介組織參與到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中來。

(五)優化培訓資源,提高培訓效益。要優化整合培訓資源,統籌培訓的資金、物力、師資等,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麪式的資金分配。要結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戰略,爲產業發展提供創造型人才和技術人力資源。要改革培訓方式,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聘請高校或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對創業者開展專題講座和企業管理諮詢診斷,現場答題解惑。或對返鄉創業農民以委託普通高校、行政學院、經管學院、黨校等院校進行定向培訓和到市級、省級、國家級重點企業、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學習鍛鍊等形式進行技能、法規、管理等知識培訓,提高其經濟管理水平和創業能力。改革培訓考覈的機制,要以培訓人員的創業成功率爲主要考覈目標,防止培訓走過程,增強創業培訓的有效性,提升創業的成功率。

(六)發揮工商聯職能,服務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民工創辦的企業都是非公有制企業,是工商聯工作的對象。在加強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方面,工商聯要真正當好政府“助手”,就必須針對農民工創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深入調查研究,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相關政策的出臺與落實,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環境的不斷改善;要推動和配合政府部門在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建立各種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服務平臺,鼓勵和支持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參與產業轉移、新技術應用、節能環保、先進製造等項目的創業,爲農民工返鄉創業打開視野、創造條件;要加強典型帶動作用,廣泛宣傳返鄉農民工創業典型代表的發展歷程、奮鬥事蹟、經營戰略、重要貢獻,爲返鄉創業者提供借鑑,增強信心、迎難而上;要加強引導和教育,培養返鄉創業者的社會責任文化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企業發展與經濟大局的關係、經營狀況與社會就業的關係、企業利益與職工利益的關係、誠實守信與市場秩序的關係、創造財富與回報社會的關係,通過同心工程、“感恩行動”、光彩事業等活動,增強他們對責任文化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切實爲吸納更多社會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共同富裕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