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小學語文《頤和園》觀課報告

小學語文《頤和園》觀課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學生對古代文化遺產的熱愛,應該是在朗讀中積澱起來的。如果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感情了,他自然而然地會對頤和園有所感覺。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小學語文《頤和園》觀課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頤和園》觀課報告

  【小學語文《頤和園》觀課報告1】

《頤和園》是張老師的一堂教學展示課。各環節結構安排合理,並運用各種手段激起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與神奇。

一、名聲在外,令人陶醉

課一開始,李老師由第一單元學習的美麗的風光導入,引導學生欣賞作爲《世界遺產》名錄之一的頤和園美麗與神奇,引起強烈的閱讀期待。更可貴的是老師預計去過頤和園的學生不多,出示了幾張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麗圖片。不過,這時要是能適時讓學生描述一下眼中的頤和園的美的話,可能在下面的學習中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會更深一些,同時也促進學生的表達。

二、字詞紮實,關注需求

四年級寫字教學也是不容忽視的,對有些容易寫錯的字,教師及時進行了必要而多樣化的指導,如“殿、栽、堤”的字形強調,“聳立、神清氣爽”的理解等。感覺李老師想學生所想,課教學顯現紮實的一面。

三、順學而導,關注景點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爲此,李老師首先指導學生明確作者遊覽順序,然後關注“長廊”與“萬壽山”,品味其中的美。“課文只不過是個例子”,爲用好課文這一例子,學習作者抓住景物描繪的特點,李老師在教學不同景時採用的方法也不一樣。“長廊”抓住“長”、“美”,特別是聚焦於“每一間的橫檻上……沒有哪兩幅是相同。”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畫多,請學生髮揮想象描繪其中一幅畫。從而達到讀、寫、說、想的結合。“萬壽山”學習重點在於體會“滑”字的妙處,引導學生字斟句酌。

只是在教學中讀的時間還可以充分些,讀的形式還可以多樣些。特別是當學生讀得不夠入境時,老師不妨示範引讀!

  【小學語文《頤和園》觀課報告2】

一、《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修訂教材第七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冊教材的第一個重點訓練項目是在第二組教材中設置的“瞭解敘述的順序”,因而把“瞭解敘述的順序”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它雖不是新知識,但也有新知識。這篇課文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的,與前組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有所不同。因而,劉老師在開課初就引導學生把文章的敘述順序理出來,並把此順序貫穿課堂教學。結課前,又將順序進一步落實,強化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課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因此,劉老師在朗讀的指導和訓練上着力不少。例:在指導學生讀長廊的長時,劉老師利用不失時機的渲染,巧妙地範讀,結合生活經驗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進行指導訓練。再有,錄像、圖片的運用效果良好,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美景,使語言文字形象化。把學習語言文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悟美、理解美,並通過朗讀表達美,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大家可以看出,在劉老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能自讀、自悟,較爲真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不同層次的讀中,感受到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內心情感的變化。

三、第4、5自然段的處理:劉老師根據整堂課的設計,在這兒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創造性的學習。例:在小組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以導遊的身份,向大家介紹昆明湖的美景。可以用書上的話,可以自己介紹,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介紹。閱讀教學不同於口語交際,這裏的設計,我個人認爲劉老師是對文本、對教材創造性地使用。學生也樂學好用,效果不錯。

另外,這堂課基本體現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重點落實順序的問題,瞭解頤和園的美景,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劉老師將在第二課時中側重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並結合課後練習學以致用。

最後,我想說,劉老師畢竟還年輕,因此,對教材的理解把握,課堂的調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我爲今天看到劉老師的進步而高興,相信她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