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關於當前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當前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家庭教育實在是一個大的話題,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角度,對家庭教育的理解、看法、感受、訴求和興趣點是不一樣的。除了太個別的情況,例如孤兒。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當前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當前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當前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1】

在當今社會一幕幕不該發生的悲劇依舊上演,這對教育產生了衆多的負面影響,有良知有責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學校育人的困惑,“現在的娃兒不好教”,是我們的方法少還是能力差?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糟糕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裏卻成了“小霸王”?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儘管目前社會各界及部分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爲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種種不容忽視問題。具體表現在:

1、農村家長一門心思地撲在生產和創收上,每天起早貪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教育孩子,更談不上什麼家庭教育。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農村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親屬看管,多數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幾乎空白。

2、家長缺乏責任心。

有的家長認爲,自己的責任是送孩子上學,將他扶養成人,至於孩子學得怎樣,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沒有什麼明確的要求。

3、親情缺失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農村有85%的小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成長中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造成不少學生孤獨、自卑、封閉、虛榮、過於敏感、過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讓個別學生產生仇視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父母,由於經濟條件寬裕,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給孩子拿錢方面十分慷慨,無計劃、無節制,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財能力和自控能力,他們自恃家長有錢,模仿大人請客過生日,花錢請人做作業,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學習上怕吃苦頭、不思進取、自由散漫、懶惰貪玩。這部分學生中多數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鑽研精神,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同時有部分單親、貧困、殘障、表現差等特殊家庭由於親情的缺乏,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極大地影響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養成等。

4、新“讀書無用論”思想影響。

近年來,由於高中、大學的教育費用高,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走向市場,找工作難的現象使部分農村家長產生了新“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有的說,培養一名大學生,家庭要負擔十多萬元,供不起。畢業出來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資在城市安家落戶也很困難,因此只講究“實惠”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培養熱情不高,對孩子的升學持無所謂的態度。

5、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不少家長缺乏與學校的溝通,大多數家長即使與老師交流,也僅僅是侷限於學業上。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很好地銜接,在雙休日或節假日這段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裏,“家庭管不好,學校管不到”,學生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侵蝕,有時學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爲烏有,形成了現今特色的“5+2=0”現象。

6、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

(1)期望值過高,家教過於嚴厲。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因此對子女嚴加管教,甚至剝奪孩子起碼的休息、遊戲、娛樂的時間,扼殺了孩子全面發展的自由個性。

(2)盲目溺愛或疏於管理。有些家長對市場經濟新形勢和未來社會競爭的認識偏頗,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爲,對於孩子好鬥逞強、貪小便宜、耍小計謀等行爲倍加鼓勵,助長了不正當思想意識的形成,滋長了這部分學生驕橫跋扈的氣焰。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於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爲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特別是留守孩子代理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這方面顯得更爲突出。由此養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養成追求品牌、迷戀網吧、不求上進、粗暴蠻橫的不良習慣,“驕”、“嬌”二氣嚴重,性格變得任性而脆弱。

二、對策及建議

1、家長要正確引導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如何讓孩子在玩中開發智力,學到知識,得到提高?家長要善於引導和教育。這種引導和教育不僅口頭上說說,還要落實在行動上。目前,孩子們課餘或節假日時間,有的去遊戲廳打遊戲,有的騎自行車在馬路上逛來逛去,有的打蛋子、畫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時玩得入了迷忘記了做作業和吃飯。這時做家長的要善於引導,找孩子談心,啓發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見所聞說給你聽,然後再引導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寫下來,孩子在寫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障礙寫不下去時,你可提醒孩子好好地回憶,認真探索,讓孩子多想想。寫好以後讓孩子讀給你聽。當你發現讀的不流暢時,建議孩子認真修改,直到孩子寫得語句通暢,意思表達的清楚爲止,這樣就培養了孩子動手動腦的習慣。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開展有趣有益的活動,如教孩子讀書、下棋、集郵、種花、美術、音樂、寫字等。家長不但要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而且要培養孩子善於思考,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靈,以豐富的知識提高素質,以創造我們民族新的偉大時代。

2、重視家訪制度,發揮家訪的多向性作用

家訪是教師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隨着現代化通信技術的普及,登門家訪已漸漸淡漠,但家訪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的閃光點,讓家長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能及時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家長配合幫助學生清除身上的消極因素,揚長避短,促進學生積極向上;能及時瞭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將學校和家庭緊密地聯繫起來,教師與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時結合學生家庭教育的實際,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傳播;能讓教師更全面地瞭解學生,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尤其對解決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有着獨特的作用。

3、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恆,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隨着歲數的長大,知識的豐富,家長要不厭其煩地對孩子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沒有完成的作業,經過批評教育改正了,過幾天又可能重犯。作爲家長千萬不要火冒三丈,厲聲訓斥或打罵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對抗心理。家長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分析孩子出現種種現象的原因,要有針對性更細緻、耐心地引導教育孩子,家長切不可把自己的孩子武斷地視爲“屢教不改”或“不可救藥”。我們有些家長閒時對孩子的學習就過問一下,對孩子的過分行爲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時就把孩子拋在一邊。有的家長心情好時就會和孩子談談心、鼓勵他們學習,心情不好時就放任自流,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還有一些家長忙時閒時心情好時、壞時對孩子都不管,任其發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確教育,引導,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導孩子學不該學的東西,帶着孩子去打麻將,甚至賭錢。家長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4、家長教育孩子應知此知彼,平等相處

自己的孩子喜愛什麼,不喜歡什麼,性格是內向型的,還是外向型的,都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又存在哪些缺失,他的理想又是什麼?做家長的應該清楚。譬如,孩子喜歡慈祥的愛,家長應該給予多關心愛護,以鼓勵性爲主,但不可寵愛;孩子需要嚴厲一些,家長教育孩子時應該嚴肅認真,時刻謹慎小心,切不可輕率。一般的孩子是既需要慈仁的母愛教育,也需要嚴厲的父愛教育。既要表揚,又要批評,但要以表揚爲主。對孩子既要愛,也要嚴。沒有嚴就談不上真正的愛,因爲愛必須嚴,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只有在這樣的情形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發展,不斷進步。

5、重視開展家庭活動

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家長完全可以以傳統節日爲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如春節期間開展“受歡迎的小客人,受稱讚的小主人”實踐活動;在婦女節、重陽節期間開展“媽媽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動;在中秋節期間開展“我愛我家”的系列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家長以“情感”的橋樑,以“親情”爲紐帶,適時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爲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父母應該以言傳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讓孩子沐浴在和諧、文明、健康、寬鬆的家庭氣氛中。爲此,家長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質,爲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規;爲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做孩子學習上的助手,指導和幫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機會鍛鍊和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學習之餘,家長可以訂閱一些有益智力的雜誌,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幫助孩子形成自覺學習的態度,改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質量。

總之,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爲了共同的目標,教師和家長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關於當前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2】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姆斯基曾說過,孩子五歲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他的今生,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由於家庭教育的不和諧,不合拍,使我們產生了許多困惑: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糟糕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裏卻成了“小霸王”?爲什麼有的孩子說什麼道理都好象知道但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整天口口聲聲說要珍惜父母血汗錢,但一進校門就大肆揮霍錢財糟蹋浪費衣物和飯菜呢?筆者結合長期觀察,並翻閱大量資料進行實踐研究,對此提出以下觀點,以求教各位家長。

一、家庭教育現狀和分析。

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老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週,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甚至難以抵制家長朋友的一句消極的話語呢。

現狀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頗。 筆者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爲後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望子成龍”型。 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佔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爲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具體表現在:

其一、重視分數。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爲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裏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几天都沒有笑容。

其二、捨得投資。不少家長爲子女請“家教”、買《參考》、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爲了孩子,一切爲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爲了孩子的分數。除了叮囑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課餘時間又陪孩子去參加作文班、書法班、英語班、美術班、音樂班——在家長的心目中,這完全是一種“責任”。

(二)“順其自然”型。 這是獨生子女現象出現後,家長因爲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爲懂得遵循教育規律而理智地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爲忙事業而無暇顧及,從而不聞不問不管或因爲自身的侷限而無賴放棄。具體表現爲:

其一、“代理家長”的現象較爲普遍。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於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於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爲“重心”、“中心”、“軸心”。“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時時刻刻牽動着長輩們的心。長輩們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於自我設計,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爲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

其二“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裏,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領導成千上萬人的企業家,不能說服家裏的一個“寶貝”而找老師“告狀”、“述苦”的現象絕非個別。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嚴”而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謂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如“頂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爲,有的家長往往放鬆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長此以往,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行爲,家長一旦醒悟,招數使盡亦束手無策。於是出現了學校裏的“乖乖娃”成了家裏的“小霸王”的異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