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農村低收入家庭調研報告

2015農村低收入家庭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農村貧困和低收入困難羣衆的存在,使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存在着極大的不穩定因素,目前全縣農村貧困人口與低收入家庭的狀況如何?造成他們貧困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解決方法和對策?對此,我們進行了專題調查,並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2015農村低收入家庭調研報告

  一、全縣農村低收入家庭狀況分析

據調查,淳化縣2005年未農業人口18.047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704元,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佔56.6%,在1000元至625元之間的4.07萬人,收入在625元以下的3.76萬人,分別佔農業人口總數的22.6%和20.8%。全縣低收入家庭中孤寡人員有346人,佔貧困人口總數0.9%,因殘或缺少勞動力致貧的家庭人數有12184人,佔貧困人口總數32.4%,因災致貧家庭人數有2.39萬人,佔貧困人口總數63.7%,其它原因致貧人數有1107人,佔貧困人口總數的3%。農村低收入羣體貧困的原因有多樣性和客觀性,例如自然災害導致的貧困,地域條件客觀原因和少數農民自身素質條件的缺陷等原因。綜合分析,導致全縣農村低收入家庭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因病、殘疾而缺乏勞動力是導致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貧困家庭中因病、殘疾或家庭勞動力缺乏導致家庭收入減少,由於長期因病負債高的人數約1126人,佔貧困人口的3%。這類家庭中都有1—2人長期臥牀不起,長期患病治療不愈,醫療費用不斷累積,債務居高不下,而其他家庭成員則長期陷入照料護理,無法騰出精力去創造條件來生產,改善家庭困境,擺脫貧困。由此可見,因病、殘疾而導致家庭貧困是該縣貧困家庭的主體。

二是孤寡人員無依無靠,能力弱是導致家庭貧困的重要原因。全縣貧困戶中,孤寡人員346人,佔貧困人口總數的0.9%,這類人一無勞動能力,二無經濟來源,三無贍養人和扶養人,單靠自身能力難以擺脫貧困,是民政部門長期救助的重點。

三是天災人禍損失大導致的貧困。這類人口在全縣佔比例不是很大,約佔貧困人口的0.5%,如城關鎮南柳溝村羅志華,本人長年患病臥牀不起,女兒又不慎跌崖腰錐骨折,無錢治療;固賢鄉談村汪洋姊妹倆父母相繼病故,生活僅靠年邁多病的祖母來維持,無經濟來源,日子非常艱難。

四是受教育少,文化素質低,無技術專長,難以擺脫困境。據調查:低收入羣衆勞動力文化素質的層次相對較低,特別在偏遠山區大店、南村、石橋、安子哇等地,來自山東、河南、陝南逃荒留落者較多,身居山區,自然條件差、接受教育機會少。勞動力現在具有小學及小學以下文化素質的佔被調查人口的24.7%,因貧輟學致窮的現象依然存在。

五是生產效益差,投資回報率低。簡單粗放的生產方式,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以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陳舊的思想觀念,在農村低收入羣體中仍然普遍存在。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704元,而低收入羣體最高爲625元,比全縣農民人均低63.3%。由此可見,落後的生產方式,陳舊的思想觀念,影響着他們的生產效益,制約着他們脫貧致富。

  二、思考與對策

解決農村困難羣衆的生產生活問題,特別是解決農村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難問題,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要求,對體現我黨執政爲民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進一步完善政府救濟體系,紮實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今年以來,淳化縣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精神,全面紮實地開始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採取摸底調查,逐戶審覈,張榜公佈,第一季度已將全縣3479戶12173人納入了保障對象,共發放低保金58萬元,人均47.6元。較好地解決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困難問題。

2、建立農村醫療救助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充分應用社會資源關愛貧困羣衆。去年以來,該縣全面建立和落實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縣集中兩次安排大病救助獎金35萬元,爲768名急需住院治療的特大病患者和農村五保戶、貧困戶患者予以救助。今年又由民政部門一次爲全縣1492戶3700名農村特困戶繳納新型合作醫療金3.7萬元,保證每個特困人口享受到合作醫療保險,有效地緩解了農村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現象。

3、建立社會貧困救助基金,積極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積極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開展“獻愛心”捐贈月活動,爲關愛農村低收入家庭(或受災戶)捐款捐物,去年捐資5.01萬元,全部發放到受災羣衆手中。

4、繼續強化政府扶貧的主導行爲,加強農業開發與政府扶貧相結合的力度。最大限度地賦予農村貧困人口優惠政策,給他們最大的政策空間,創造條件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再就業,給優惠政策,如免稅、幫助培訓、尋找致富項目,充分調動社會積極力量共同扶貧,形成全社會參與扶貧的合力,提高扶貧脫貧的效率,縮小農村低收入羣體面。

5、文化素質與科技結合式扶貧。農村低收入羣體的文化素質低是造成人均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貧困人口的文化素質是今後扶貧工作的重點,要充分利用縣職教中心,採取減免培訓費等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低收入家庭勞動力走進課堂,學習實用技術,法律法規知識,使他們在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從而轉化爲生產力,取得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逐步加快擺脫貧困的步伐。

6、發揮剩餘勞動力優勢,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縣委做大做強“果、蓄、草、勞”四大支柱產業,積極引導農民,利用農閒時節,到發達地區外出務工、創業。增加個人收入,從而實現農民收入的增長,減少貧困面,促進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