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3篇

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3篇

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信的經歷,對書信都不陌生吧,書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文體。那要怎麼寫好書信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3篇,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1

計算機技術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之一,發展計算機教育是面向科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教學資料和教學體制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好處。爲了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有所成,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七年級4個班及八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從總體上看,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一,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僅有小部分同學操作潛力較強,大部分學生從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由於每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再加上有相當的一部分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熱衷於遊戲,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對要求掌握的信息技術概念及操作要領不加強與鞏固。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上要努力克服困難,充分利用此刻條件,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多途徑、多策略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引導到系統地學習上來。

二、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學會正確的啓動和關掉計算機,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會使用鍵盤和鼠標,會使用寫字板或記事本進行中、英文的輸入。

3、學會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會利用搜索引擎獲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載方法,養成良好管理信息習慣;體驗網絡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快捷,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與安全意識。

4、瞭解文字處理軟件Word20xx的基本功能和特點;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會對文本進行修改;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等。

5、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6、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的潛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信息技術強烈的求知慾,養成用心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同時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廣的微機知識,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創新的喜悅,並能用於實踐。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潛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職責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教材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編寫的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資料與此刻本地七年級學生信息水平有着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有要針對性重新設置教學資料。設置新的教學資料分別爲:瞭解信息與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在網特網上瀏覽信息,獲取與管理信息;文字處理軟件word的常用操作等,學生掌握起來有較大的難度,需要加強上機操作練習,領會使用技巧。

四、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狀況,明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潛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理論和社會等問題,負職責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五、確定教學研究資料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基本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

1、認真分析、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劃分好課時、進度,注重教材研討,靈活恰當地處理好教材。

2、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用心性,組織好上機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真、高效地上好每一節課,保證學生課課有收穫,真正學以致用,掌握好計算機這一現代化的得力工具。

3、計算機教室。建立計算機教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並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保證學生學習使用的機器完好無損,以使基儘可能大地發揮作用。

4、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鼓勵學生多看幾本計算機報刊雜誌,或透過老師摘錄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各班成立興趣小組,提出問題,共同討論,組長做好記錄,各小組間可展開競賽,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微機的興趣與熱情。

5、抓好優生優培工作,重點培養特長生,用心參加計算機操作技能競賽,並透過各種形式學習計算機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加強業務教學潛力。

六、教學措施

1、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主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每節課都根據教學資料來設置例子,如有關的生活實例或優秀的學生作品等,透過學習能夠簡單完整地掌握新知識和把示例作品做出來,並在操作過程中能夠不知不覺地學習一些操作技術與技巧。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搞笑、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幫忙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並把評價作爲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

4、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將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2

“學講計劃”在我校已經推行四年多了,我們經歷了一個從懷疑到接受再到主動實踐的過程。通過四年多的摸索,筆者深深地感到,“學講計劃”非常適宜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這也可能是由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決定的。筆者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靈活運用“學講計劃”,促進了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提高,在學生全面發展方面也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成效。

一、實踐具體化

學習信息技術重在實踐,實踐要具體化。爲了利用好資源,根據我校教學四步走的模式中的第一步———指導自學這一點,結合信息技術課的特點,筆者主要是讓學生邊看書,邊在計算機上摸索實踐。就拿教學FLASH這節中的“繪製圖形”來說,筆者在導入新課之後,就放手讓學生參照課本中的導學材料,進行上機自學。由於導入新課時筆者留下了一句話,“前面我上過兩個班,在我沒有指導的前提下,居然沒有一個同學能讓小球動起來。這次我要看你們班有誰最先通過自學,能讓小球動起來,就讓誰當一回小組長、小老師到講臺上操作教師機傳經送寶。”這樣一來就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因爲他們平時就對教師機能控制學生機帶着濃厚的神祕感,所以自學探索的情緒非常高漲。即使平時被筆者視爲差生的那幾個學生,也都認真在自己的機子上操作練習。有不少操作不熟練的學生,放學回家後,能夠主動地在家裏上機練習,很快地趕了上來。有了上面自學實踐的過程,學生的作業基本成型。於是筆者精心設計了課堂教學的第二步———交流展示。信息技術課有其獨特的教學環境,那就是人手一臺機器,教師又有電子教室能讓每個優秀作品在每臺機器上展覽。這樣一來,學生爲了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流傳,都極力自學、互學,來完善作品。由於人少,一堂課下來,基本上每個學生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示一次,特別優秀的作品展示次數就更多。這樣做,極大地促使他們更好地遵守紀律(信息技術課有時紀律很亂),學好信息技術課。同時,在展示過程中,學生也逐步發現自己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關鍵,找到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二、小組合作化

對面相鄰的四臺機子上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讓他們交流、討論,取長補短。因爲,手把手的教是永遠教不會的,模仿性的學也是永遠學不會的。比如在教學POWER-POINT這個章節中的PPT製作時,雖然學生課前從來沒有摸索過這個軟件,但是對於幻燈片學生並不陌生。他們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經常接觸過教師用的幻燈片課件(如語文課上看過《桂林山水》PPT)。也正是由於這樣經驗,學生產生對幻燈片製作的濃厚興趣。經過自學,學生也找到了自己的難點。這些難點教師不要急於幫助解決,否則講多了,就不能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因爲小組成員的層次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在小組中是能解決的。比如,背景的插入,圖片大小以及透明色的設置等。在小組裏解決比我們直接教授給學生,掌握得更牢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纔是大家迫於想知道的教學難點。這個時候教師的教,才具有針對性、時效性。比如,《桂林山水》幻燈片母版的應用,多數學生通過摸索也都知道怎麼添加母版。但是弄來弄去就是和書上做的效果不一致。學生討論來討論去最後請到老師。教師點撥,“母版插入後,一定要關閉母版,才能插入封面圖片,否則所有圖片都將作爲母版應用”。總之,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發揮優秀學生的輻射作用,更大範圍地更快地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這樣能夠提高教師點撥的力度,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三、輔導個別化

“學講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指導自學。我們信息技術課更有利於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更有利於學生將課外所得,結合課堂所學充分得到嘗試,個人潛力大大得到開發和展示。所以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和不太好的學生,我們要讓他們“兵教兵”。但這還不夠,我們老師還要加強對學困生進行個別化輔導,這非常重要。以前班級少,學生少,在課堂上就能夠達到“人人清”。現在不同了,班級多,學生多,在課堂上想達到“人人清”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但我們可以利用其他時間搞好個別輔導,我們着重從學生的態度、興趣、個人的學習難點、自學方法等幾方面進行因人而異的輔導。由於電腦(或平板等)都普及了,這也爲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提供了便利。在當今社會,在教學中進行“個別評價”更顯其重要性。我們要在個別輔導中,用恰當的方式,正確地評價每一個學生。當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的評價要以鼓勵爲主,讓他們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這不僅能夠讓他們學好信息技術課,更能夠成就他們的將來。

四、教師的主體作用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好比一個個斷線的珍珠,教師的任務是要把這些珠子穿成簾子,穿成手鐲、項鍊……昇華珠子的自身價值。所以“學講計劃”教學模式並不是光學不要教,相反我們當教師的要努力利用好自己的職權,該亮劍時一定要亮劍。由於學生課內、課外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很零碎,我們教師要把學生所學的這些知識進行概括、綜合、提高。學習一個新知就如同讀一本新書,先是由薄到厚(發散思維),那麼教師就要讓學生再由厚到散,再看到薄,看到精,精到內容提要,精到提煉出中心思想。學生在信息技術科目方面更是才華橫溢,個別學生還是珠光寶氣,那我們信息教師就要穿針走線,要把這些珠寶拾起來利用好。同時還要讓這些學生感覺到原來珠寶在他這兒有點屈才了。總之,由於“學講計劃”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探索時間,這樣也就給了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教材的反應,及時修訂教案,改進教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最好的機會。這對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無疑起到了促進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本學年期我擔任五年級信息技術課。學生通過一年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基本掌握了開機、關機、鼠標使用、鍵盤使用。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操作計算機的熟練程度懸殊很大,優等生操作計算機運用自如,潛能生害怕動手操作電腦。潛能生成因分析:潛能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對信息技術開始有些興趣,以後興趣越來越淡,不知任何知識要想學好都要付出辛勤與汗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術概念不加強鞏固,有的甚至放棄操作練習。

教者本人計算機知識能勝任教學工作,但把新課程理念運用於教學的探索還任重道遠,當不斷努力。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知識結構體系分析:本學期教學內容共兩個單元,主要內容是Windows系統的操作,認識windows窗口組成,掌握了對文件、文件夾的一般操作方法,以及電子郵箱的管理。技能訓練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操作Windows系統,管理文件和文件夾;能夠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熟練的管理自己的郵件。

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學期所學知識是基礎知識,爲以後深入學習計算機流行軟件打下紮實的基礎。兩章知識是當今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熱點知識,學生興趣濃,是學習信息技術的關鍵,培養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信息社會才能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自學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要求掌握知識點如下:

第一單元:掌握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概念,Windows、文件、文件夾及Windows資源管理器、壓縮文件等概念;第二單元:掌握網上交流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旨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網絡有關的文化、道德規範,自覺抵制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2、質量目標: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重視潛能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潛能生提高,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爲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認真落實“五認真”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力爭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

2、認真上課:以啓發式教學爲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後連接,板書規範清楚,教態親切、自然,採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後記。

3、認真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每節新課前做好預複習工作,以利於鞏固教學重點和克服薄弱環節,有利於強化信息技術術語、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4、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覈:對學過的每一內容及時進行雙基考覈,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5、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啓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潛能生,激發潛能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二)、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對於優秀生可以適當學教材以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並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於潛能生在課上、課後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和指導。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