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範文2篇

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範文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範文2篇

爲了認真貫徹落實《臨汾市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實施細則》與《幼兒園工作規程》,加強我園的衛生、保健業務的規範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斷提高我園保育隊伍的建設。一切以幼兒爲主體、整合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資源,以培養現代公民爲主體。

  二、目前保育員隊伍素質(現狀):

1、85%的保育員是新上崗的(暑假期間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即8個保育員中只有一名有工作經驗的。

2、新上崗保育員對幼兒生活護理專業知識欠缺。

3、新上崗幼兒常見病保健知識欠缺,如對班內體弱兒的

照顧和護理等。

4、新上崗保育員對工作流程不熟悉。

5、保育員安全防範意識不強,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6、個別保育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淡薄。

7、參與輔助教學能力差。

8、電腦操作能力差。

  三、培訓目標:

1.認真學習《規程》、《細則》,提高認識,樹立良好地保育員隊伍形象。

2.組織對保育員有關衛生、保健、防病、營養等方面的學習、培訓。

3.要求保育員積極參加高一層次的培訓,進一部優化保育員隊伍的達標率。

  四、培訓目的:

樹立正確的衛生保健觀念,把衛生保健工作和素質教育緊密聯繫起來。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科學定義是:不但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根據這一定義,衡量一個幼兒是否健康,應從身體、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去理解,幼兒健康不僅包括幼兒的各個器官、各個組織的正常發育,沒有任何缺陷,而且還包括: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意識,符合社會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係和開朗樂觀的性格。而對幼兒適應能力、自我意識、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係、開朗和樂觀的性格等品質的培養都屬於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那種認爲只要照顧孩子吃好吃飽、不生病、保證安全就是衛生保健工作好的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將通過培訓學習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確立幼兒園衛生保健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的指導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並重,共同促進素質教育的管理目標。

  五、培訓時間:

每週一上午理論培訓。

  六、學習內容與方法

1.學習傳染病防病工作知識的隔離與措施,確保幼兒與教職員工的身體健康。

2、每月對保育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學習,不斷地優化服務質量。

3、各種常見病護理常識。

4、18種意外事故急救常識。

5、32種生活中易發意外防範常識。

9、開展保育組長幫扶新人活動,快速提高其衛生保健工作的質量。

10、每週對保育員進行一次理論培訓。

11、對保育員的規範操作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抽查等,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與處理。

  七、期末: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幼兒園保育員培訓計劃【2】

  一、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及護理

(一)水痘

1.流行特點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水痘的傳染性很強,以6個月~3歲的小兒發病率最高。多發生於冬春季。病毒存在於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皰疹的漿液中。從病人發病日起到皮疹全部乾燥結痂,都有傳染性。 病初,主要經飛沫傳染。皮膚皰疹破潰後,可經衣物、用具等傳染。

2.症狀 病初1~2天有低熱,以後出皮疹。皮疹先見於頭皮、面部,漸延及軀幹、四肢。最初皮疹是紅色小點,一天左右變爲水皰,3~4天后水皰幹縮,結成痂皮。幹痂脫落後,皮膚不留疤痕。在得病的一週之內,由於新的皮疹陸續出現,而陳舊的皮疹已經結痂,在病人皮膚上可同時見到紅色小點、水皰、結痂三種類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間皮膚瘙癢。

3.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內衣、牀單要勤換洗。因皮膚瘙癢,小兒常抓破皮膚可造成化膿性皮膚病。可用爐幹石擦劑擦在皮膚上止癢。給小兒勤剪指甲,以免搔傷皮膚。

4.預防 早發現、早隔離病人。病人隔離至皮疹全部乾燥結痂,沒有新皮疹出現,方可回班。接觸者檢疫。病人停留過的房間開窗通風3小時。

(二)麻疹

1.流行特點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麻疹病毒存在於病人的口鼻及眼的分泌物中,主要經飛沫傳染。病毒離開人體後,生存力不強,在流通的空氣中或日光下經半小時即被殺死。由於母體抗體的免疫作用,3~4個月以下的乳兒不得麻疹。隨着母體的抗體逐漸消失,6~8個月的小兒就很容易被傳染上麻診。自應用麻疹疫苗以來,麻疹的發病有向較大年齡推移的現象。麻疹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冬春季多見。

2.症狀

(1)病初3~4天可有發熱、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淚等現象。大多數病人在發熱後2~3天,在口腔兩側的頰黏膜上,有灰白色的小點,針頭大小,外周有紅暈。這種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診斷麻疹的重要依據。

(2)於發熱後3~4天開始出皮疹。皮疹先見於耳後、頸部,漸至面部、軀幹、四肢,最後手心、腳心出疹。皮疹與皮疹之間可見到正常的皮膚。出疹期間全身症狀加重,高熱、咳嗽,常有嘔吐、腹瀉。

(3)出疹一般持續3~4天,疹子順利出齊後開始消退,體溫漸恢復正常。皮疹消退後留下褐色的斑點,經2~3周斑點完全消失。

3.護理

(1)病人住室應保持空氣新鮮,但不宜讓風直吹着病兒。室溫應較恆定,避免忽冷忽熱,空氣應較溼潤。

(2)常洗臉。用溫開水洗淨眼分泌物,不要讓眼屎封住眼睛。不必擦拭口腔,多喝開水就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

(3)飲食宜富於營養而好消化。發熱時,可吃流質飲食。熱退,飲食仍須清淡,但不必吃素。因爲麻疹病程長,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較多,完全吃素,就會缺乏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等營養物質,不僅疾病不易痊癒,還可能得維生素A缺乏症。在出疹期間喝蘆根水,可幫助表疹(使疹子出透)。

(4)注意發現併發症。如果病人高熱不退、咳嗽加重、氣喘發憋,常是併發肺炎的表現。若病人聲音嘶啞、喝水吃奶發嗆、吸氣時明顯費力,是併發喉炎的表現。有併發症時,常常疹子出不透,疹色淡白或發紫。有併發症應及時治療。

4.預防

(1)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菌。

(2)2歲以下或有慢性病的小兒,接觸麻疹病人後,可進行人工被動免疫。用於人工被動免疫的生物製品有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等。人工被動免疫的免疫力可立即出現,但持續時間只2—3周。在小兒接觸麻疹後5天內注射足量的人工被動免疫製品可制止發病;在接觸5~9天內注射,可減輕症狀。

(3)病人停留過的房間,開窗通風3小時。

(4)接觸者檢疫。

(三)風疹

1.流行特點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小。

2.症狀

(1)潛伏期約10~21天。

(2)病初可有發熱、咳嗽、流鼻涕等症狀,體溫多在39℃以下。

(3)發熱當日或次日就出現皮疹。皮疹很快佈滿全身,但手心、腳心一般沒有皮疹。

(4)病人耳後及枕部的淋巴結腫大。

3.護理 發熱時臥牀休息,多喝開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孕婦勿護理風疹病人,以免感染風疹,致胎兒畸形。

(四)幼兒急疹

1.流行特點 幼兒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不強,多發生在6個月~1歲半的小兒。

2.症狀

(1)潛伏期約4~8天。

(2)起病突然,體溫可達39℃~41℃,食慾差,但精神尚好。

(3)高熱3~5天后體溫驟然下降。在體溫下降時出現皮疹,1~2日皮疹完全退淨。

3.護理 高熱期間多喝水,適當服退熱藥降溫,以免因高熱而驚厥。

(五)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特點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病人腮腺腫大期間,唾液中有病毒,可經飛沫傳染。

2.症狀

(1)起病急,可有發熱、畏寒、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2)1~2天后腮腺腫大,腫大以耳垂爲中心,邊緣不清楚,有輕度壓痛。張口或咀嚼時感到腮腺部位脹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時疼痛加劇。

(3)一般先一側腮腺腫大,1~2日後另側也腫大,經4~5天消腫。

3.護理

(1)食後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2)飲食以流質、軟食爲宜,避免吃酸、辣的食物。

(3)本病可採用中草藥治療,如板蘭根沖劑等。

4.預防

(1)病人隔離至腮腺完全消腫爲止。

(2)接觸者可服板蘭根沖劑預防。

(六)百日咳

1.流行特點 百日咳爲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桿菌離開人體後生存力不強。病人自潛伏期末至發病後6周均有傳染性,主要經飛沫傳染。近十幾年來,百日咳的發病率下降,但3個月以內乳兒發生百日咳所佔的比例顯著增高(新生兒也可受感染)。

2.症狀

(1)病初類似感冒,數日後咳嗽加重,尤其夜間咳重。經1~2周發展爲陣咳期。

(2)陣咳期 表現爲一陣一陣的咳嗽。咳聲短促,連咳十數聲而無吸氣間隙,臉憋紅,鼻涕、眼淚流出,最後有一深長的吸氣,併發出“雞鳴”樣吼聲,常將食物吐出。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患百日咳,因咳嗽無力,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很容易被痰液堵塞,因此得百日咳以後病情常不表現出典型的一陣陣咳嗽,只是一陣陣憋氣、面色青紫。

(3)恢復期 經2~6周的陣咳期以後,進入恢復期。恢復期約2~3周。

3.護理

(1)病人住室應空氣新鮮。不要在室內吸菸、炒菜,以免引起咳嗽。給病兒穿暖和,到戶外輕微活動,可以減少陣咳的發作。

(2)因病人常有嘔吐,嘔吐後要補給少量食物。飲食宜少量多餐,選擇有營養較黏稠的食物。

4.預防

(1)接種百白破混合製劑。

(2)早發現、早隔離病人。

(3)接觸者檢疫,在檢疫期間出現咳嗽症狀即應隔離觀察。

(七)猩紅熱

1.流行特點 猩紅熱爲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病菌在人體外生活力較強。

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飛沫傳染。少數可由被細菌污染的食物、玩具、書等傳播。近幾年,輕型不典型的病人增多。

2.症狀

(1)起病急,可有發熱、咽痛、嘔吐等症狀。

(2)出疹期 於發病後1~2天出皮疹。皮疹從耳後、頸部、皮疹細密,壓迫可退色。皮疹之間的皮膚,爲一片猩紅色,用手按壓紅色可暫退。在肘彎、腋窩、大腿根等皮膚有皺褶處,皮疹十分密集,呈現一條條紅線。皮膚瘙癢。兩頰發紅,但口脣周圍明顯蒼白。

於病後2~3天,舌乳頭腫大突出,很像楊梅,故叫“楊梅舌”。

3.護理

(1)需用抗菌素徹底治療,以免咽部長期帶菌。抗菌素的用法應遵醫囑。

(2)病人需臥牀休息。常用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3)在病後2~3周時要檢查尿。因少數病人可併發急性腎炎。

4.預防

(1)早隔離病人。

(2)接觸者檢疫。在檢疫期間發現有咽炎、扁桃體炎,儘早用抗菌素治療。

(3)病人停留過的房間,可用食醋燻蒸消毒。取食醋50毫升,加等量水,倒入容器中。關好門窗,煮沸食醋,待完全蒸發後半小時開窗通風換氣。

(八)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流行特點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病菌存在於病人的鼻咽部,主要經飛沫傳染。冬春季,室內通風不良,人體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流腦的流行。

2.症狀

(1)病初類似感冒,發熱、寒戰,但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症狀不明顯。

(2)劇烈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

(3)頻繁嘔吐,呈噴射狀,即沒感到噁心就噴吐出來。

(4)病人煩躁或神智恍惚,嗜睡。乳兒常有尖叫、驚跳。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抽風、昏迷。

(5)發病後幾小時,皮膚上可出現出血性皮疹。用手指壓迫後紅色不退,是出血性皮疹的特點。

(6)頸部有抵抗感。讓病人仰臥,檢查者托住病人的頭,向胸前屈曲。檢查者可感到病人的頸部發硬,很難使病人的下巴貼到前胸。

總之,流腦的早期症狀類似感冒,但病情可以在短時間內惡化,搶救流腦需分秒必爭。若於冬春季,發現“感冒”的病人,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很差、皮膚有出血點等要迅速送醫院診治。

3.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