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

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

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1

一、背景資料

案主小蘇(化名),今年25歲。

20xx年小蘇畢業於一所重點大學,專業也很不錯,但是換了五六個工作,他都不滿意,最長的一份只堅持了3個月。

後來,小蘇就乾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了,在家裏做起了啃老族。

從此他就成了媽媽的一塊心病。

簡單與小蘇談話後得知,小蘇不滿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和同事相處不太融洽。

他說:“同事們在聊天的時候,我就不說話,其他時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點交流,可能他們也會覺得我比較不愛說話吧。

在我自己的感覺裏面,就是很壓抑,特別難受。

感覺難以和他們交往。

”說話過程中小蘇故意擋着臉,像一個屏障。

他坦言:“這樣會覺得安心一點,和周圍世界有一個緩衝。

可能是有點自卑吧。

而從高中同學小王講述得知:小蘇是新轉來的同學,剛好考試的時候用鉛筆塗答題卡,我無意中看到小蘇拿了一隻鉛筆用手在剝,用牙齒在咬,一個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兒,走過去看了原來是沒有工具去削筆。

小蘇解釋:害怕去和周圍不熟悉的同學接觸,因爲不熟悉,所以也就沒法借。

蘇媽媽說,小蘇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沒有什麼朋友,放假的時候小蘇就是經常呆在屋子裏,很少出去。

但是蘇媽媽也很少對他有什麼要求,她認爲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他雖然是小孩,也有獨立意識,不能把自己的東西強加於他,所以也沒有強制他與別的小朋友出去玩之類的。

小蘇覺得自己的性格與從小媽媽對自己過於冷漠有很大關係:“在我感覺,母親在和我交流的時候,很少表達感情,也很少關心我的感情,小時候談稍微深入一點問題的時間都沒有,從來不來考慮到我的心情。

”“她做事情,從來沒有我插手的餘地,或者沒有去插手的必要。

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麼都沒辦法給她做。

”在自己不滿3歲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就離婚了。

媽媽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務,和自己交流的時間就非常少,即使週末去公園玩,媽媽也只是在旁邊看着,從來不和自己一起玩。

“我知道母親不容易,就想幫幫忙,但是總覺得母親拒自己於千里之外。

現在在家裏,小蘇每天對着電腦,很少做家務,晚睡晚起,媽媽下班做菜給他吃。

二、資料收集

探訪案主生活的環境,包括家人、老師、同學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關係統資料,做出以下評估分析。

三、評估和判斷

問題一、案主對於工作不滿意,有自我放棄的傾向

表現爲:經常更換工作,每份工作堅持的時間都很短;在工作中並沒有感到愉快或有成就感;現已放棄工作在家,處於待業狀態

原因:性格過於內向,導致與周圍同事的接觸和交流過少,人際交往形成障礙,致使其更加孤立並倍感壓抑,越來越逃避工作與各種社交場合,最後嚴重到放棄工作

問題二、從小性格非常內向,人際交往障礙突出

表現爲:外在穿着及打扮即顯示出距離感(突發遮住眼睛);無法融入同事的談話中;學生時代不敢向同學借文具用品

原因:父母離婚較早,案主較少體驗到父母給與自己的關注;與家人的交流很少

問題三、案主與家人(主要是母親)關係較爲冷淡

表現爲:案主辭職在家後主要是面對電腦,也很少做家務;也極少與家人交流

原因:案主的母親一直以來對案主表現較冷漠;雖然擔心他,但是又覺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因此沒有表現出對他的過多的關心

服務目標:

具體目標:增加與母親的交流,在家中承擔一定份量的家務

個案工作計劃書模板2

個案背景:

案主xx,男,17歲,武漢某高中高三學生,比較叛逆,厭學。

小方小學時比較聽話,成績較好,學習生活不用父母操心。

上初中後,進入青春期後,開始變得比較叛逆,喜歡撒謊,並且經常與同學打架。

高中後經過同學認識了許多社會上的無業青年,經常逃學出去玩耍,漸漸喜歡抽菸喝酒,並經常出入網吧等地。還曾與校外青年一起參與過幾次學校裏的羣架,在學校小有“名氣”。

高一結束後,由於逃學多次,並且參與打羣架,被學校退學。後母親爲其安心學習,將其送到新洲的住讀學校,但小方抱怨學校條件艱苦,母親不忍兒子受苦,考慮到高考對藝術生的文化分要求比較低,小方小時候比較喜歡塗鴉,於是將其轉回武漢的一所高校成爲一名美術藝術生。小方則認爲母親的努力都是徒勞,自己根本不想學習,就算現在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績,依然經常逃學。

小方的父母喜歡打牌,小時候對小方的管教比較少。父親是一名出租車晚班司機,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家庭收入以出租房屋和父親的工資爲主。小方變得叛逆後,其學習生活基本上都由母親管教。小方的父親在小方年幼時有出軌的經歷(小方對此不知情),後來覺得愧對小方母親,從此家中大小事務基本上都由母親決定。

父親的管教也是比較順從母親的觀點,小方對此經常無視,總是說“不要你管我”、“媽媽都沒說我,你插什麼手”。在小方的教育上,母親基本上採取物質獎勵和棍棒教育爲主。

初中時,在臨近考試時經常會以“如果這次考到前15名,就跟你買……”之類的話激勵小方學習,後來小方越來越不想學習,經常揹着母親逃學,經老師反應發現後,便威脅減少其零用錢,甚至多次與其發生肢體衝突。對於老師的電話反應小方在學校的不良行爲,小方經常說老師對他不公平,就是因爲自己沒有給老師送禮,就處處針對自己。對於小方的這種藉口母親也比較認同,但同時認爲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對。

近期,小方與校外無業青年聯繫密切,參與一次搶劫,被派出所抓獲,但由於情節輕微,沒有參與實施,48小時候獲釋。

小方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與母親一同來求助社會工作者希望得到幫助。

資料收集:

探訪案主生活學習的環境,包括家人、老師、同學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關係統資料,做出以下評估分析。

評估和判斷:

問題一、案主厭學,有自我放棄傾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習慣。

表現爲:初中時經常撒謊逃學,高中時與許多社會無業青年來往密切,經常參與打架,比較暴力。

原因:父母在其小時候,長期對小方不加管教,後來母親經常暴力教育,造成青春期的叛逆和偏差行爲

問題二、案主與其父母間親子關係比較緊張

表現爲:小方經常無視父親的管教,母親從小比較滿足小方的物質要求,隨着孩子的叛逆程度增加,經常發生肢體衝突。

原因:由於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比較弱化,母親溺愛孩子,教育方式以物質獎勵和暴力爲主,

問題三、案主存在非理性信念,形成以個人爲中心價值觀,

表現爲:認爲不順心意的地方就是對方和自己作對,如學校裏,老師對自己不公平,經常爲了一點小事,表現暴力,欺負同學,成爲學校的“小霸王”。

原因:母親從小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小方從小不願吃苦,比較貪圖享受

服務目標:

具體目標:幫助案主返回學校,迎接高三學習生活,逐步改掉暴力等不良習慣

中期目標:平衡家庭中三個角色的關係,實現良好的家庭教育,改善親子關係

終極目標:協助改變以個人爲中心的價值觀,正確認識他人和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服務模式及理論基礎:

認知治療模式中的理性情緒治療和人本治療模式,結合結構家庭治療模式。

1、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

(1)人天生同時具有理性和非理性兩種信念,情緒問題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個人都具有改變自己思想、情緒和行爲的能力。

(2)情緒失調原因——ABC理論

A誘發性事件

B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

C特定情形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爲的結果

治療過程:

(1)、心理診斷:幫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是什麼,認識非理性信念與自己目前行爲的聯繫,

(2)、領悟:承認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幫助他認識造成各種情緒障礙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學根源。

(3)、修通:採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目的是幫助求治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變求助者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5)、家庭作業:繼續學習理性情緒治療的模式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地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進行分析理解和質疑,以此來鞏固治療效果。

運用這種療法,通過和案主辯論其非理性的想法,培養起其對自身價值觀的正確認識,改變其對自我和別人的態度。

2、人本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個人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動力。

“自我實現”是指對天賦、能力、潛能等的充分開拓和利用。

通過該模式,使案主重新認識自我,積極開拓自己的能力。

引導案主自我發覺自己的潛能。

3、結構家庭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

1、家庭系統,家庭成員是家庭系統的組成部分

2、家庭結構,家庭結構中存在的次系統、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及權力架構。

3、病態的家庭結構,不良的家庭結構是造成家庭成員問題的真正原因。

不良的家庭結構主要表現在糾纏與疏離、聯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結構呈現聯合的倒三角結構。

通過家庭會談的形式,幫助家庭成員意識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結構所帶來的後果,改變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干預技巧:

在整個個案干預的過程中需要給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誠、接納、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傾聽。

適時的自我坦露,給予案主回饋及肯定。

在整個個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爲他的特殊生活環境,學會轉換角色

2、對於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爲的產生不是一天的產物,所以在處理與爭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採用循序漸進的工作方式。

3、充分的發動案主身邊的網絡支持系統和資源,從多個角度去協助案主的自我發展

4、處理好與案主的關係不可以使其對我產生依賴的情緒,要做到助人自助。

5、在個案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包括與案主,與案主家人以及與案主學校老師的關係。

具體實施計劃(預計每次會談時間間隔一週):

初次會談(已完成):瞭解案主的心理特徵,以及基本的情況。

主要目標:熟悉案主,掌握背景資料,和案主之間建立初步的信任關係。

第一次會談正式介入、瞭解情況

主要內容:

1、進一步具體的瞭解案主的心理狀況,背景資料,以及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狀況。

2、與案主一起明確問題和需求。

3、徵求案主的意見,一起制定目標以及改善目前的情況。

第二次會談總結過去、發現自我

主要內容:

1、幫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認識非理性信念與自己目前行爲的聯繫,

2、通過回憶幫助案主重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上的優勢,從而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

作業:案主思考自己小時候學習的長處,曾經如何努力學習,並嘗試按照這些做

第三次會談重新定義家庭結構、實現轉變

主要內容:父母參與家庭會談,重新定義,認識家庭角色職責分工與權力,平衡三者關係,緩和親子關係

作業:父母反思從前由於夫妻關係導致的教育方式的錯誤,強化父親的職責,父母與案主共同努力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

第四次會談:樹立正確價值觀,反思受到的不良影響

主要內容:幫助案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再以自我爲中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作業:主動疏離與社會不良朋友的接觸,逐步改變不良行爲,不再欺負學校同學,不再以暴力解決問題

第五次會談:悅納現在的自我,積極的生活

主要內容:現在案主主動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所做作爲,需要支持和鼓勵。

所以這次的任務定爲積極的適應生活,接納現在的自我。

作業:通過每次時間的記錄,體會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相信自己有改變的潛能

第六次會談: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

主要內容:在上次輔導的基礎上,改變其非理性的想法。

正確的認識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如老師對自己的管教

作業:每當老師批評自己時,先反思自己,老師是否有道理,公正

第七次會談: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主要內容:在前幾次的基礎上,規劃自己的生活,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

作業:寫一份自己今後應該保持的好習慣,避免出現的一些變差行爲,規劃高三的學習目標

第八次會談:回顧過去,鼓勵其取得的進步,並鞏固個案的成果

主要內容:回顧這幾次的會談內容,想想自己取得的成績,並鼓勵其鞏固已有的成績。

結案:

對本次個案進行評估,並且對於個案過程中出現問題和解決方法。

評估方法:

1、工作者觀察,利用原來制訂的計劃表進行評估。

2、案主的自述、認同感,對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進行評估

3、督導老師的檢測

方案評估:

本案例的案主問題主要是由於長期不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案主價值觀認知偏差,形成以自我爲中心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由於案主正處在叛逆期,來自社會會上許多不良的影響導致了案主的偏差行爲,如暴力等。

最後由於長期逃學,而厭學,重返學校時已經對自己失去信心。

可見,案主的問題是由家庭和案主自身長期的共同影響所造成的。

於是本計劃書採用理性情緒治療、人本治療和家庭治療結合的方式展開。

首先幫助案主認識到自己的偏差價值觀,工作者積極主動地影響案主,幫助案主消除各種非理性信念,效果比較明顯,見效快。

但也存在工作者爲了追求輔導效果,可能忽視案主的自我感受,使得案主處於消極被動地位。

同時可能會由於工作者過快的介入案主價值觀,導致案主會產生牴觸情緒,不利於接下來的工作展開。

然後結合家庭治療改善案主成長的環境,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案主成長環境,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成長。

但同時這種方法要求介入家庭層次比較深,針對本案例,案主父親曾有出軌行爲,而案主不知情的特殊情況,要徹底改善家庭成員關係難度大。

最後在前幾次已經取得的成績之上,通過對案主進行人本治療,幫助案主建立自信心,重返學校,迎接即將到來的高三學習。

這種方法以案主爲中心,幫助其發覺自身潛力,促成發展。

但是爲了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前幾次會談後,案主內心變化成效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