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有關學科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六篇

有關學科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什麼樣的計劃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科工作計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學科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六篇

學科工作計劃 篇1

本學期工作計劃思路:

1、高中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瑞安市級活動各2次。信息技術上半學期爲教研工作回顧與展望論壇,下半學期爲一般情況教研活動。通用技術上半學期爲命題,即暑假命題,第2週上交,第3周審查,第7周研討。下半學期是學生項目設計交流。此事必須要做,而且要開學初就佈置,持續跟蹤。

2、中小學信息技術上半學期是3年新教師會議,下半學期初中小學各一次活動。

3、加強調研,特別是近幾年新參加工作教師的調研。

4、加強中小學學區教研活動指導。

周次時 間

活 動 內 容

1

8.30~9.5 教師報到,9月2日(週四)正式上課。

2

9.6~9.12教師節溫州信息技術教研員會議省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高考瑞安技術教師功課表上交。

高中技術教師上交教學計劃表。

高中通用技術教師上交參評命題。

3

9.13~9.19溫州通用技術教研員會議瑞安通用技術命題審題會(暑假命題,第2週上交,第3周審查,第7周研討)

4

9.20~9.26 溫州通用技術會考、高考試題網上討論(qq羣)溫州通用技術兩考試卷質量分析會、“設計專業知識與有效教學專題培訓研討”溫州市信息技術技能大賽

5

9.27~10.3瑞安市三年以內教齡中小學技術教師會議。(XX年7月以後參加工作的)國慶節(1-7日)

6

10.4~10.10省綜合實踐初中學生成果評比瑞安市初中小學信息技術學區教研組長會議

7

10.11~10.17瑞安通用技術命題研討會(暑假命題,第2週上交,第3周審查,第7周研討)瑞安通用技術上報學生設計項目與教學計劃8

10.18~10.24 溫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討會9

10.25~10.31瑞安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研回顧與展望論壇(高中爲主)省中小學綜合實踐論文評比

10

11.1~11.7 溫州通用技術命題評比活動 溫州各學科教學案例評比 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典型經驗評比

11

11.8~11.14瑞安市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

12

11.15~11.21省勞動與技術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省勞動與技術優質課評比

13

11.22~11.28

14

11.29~12.5瑞安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教研會

15

12.6~12.12溫州通用技術教學疑難問題網上研討(qq羣)溫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

16

12.13~12.19瑞安通用技術師生設計項目交流研討會

17

12.20~12.26 溫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討會

18

12.27~1.2瑞安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研討會

19

1.3~1.9元旦(1-3日)

20

1.10~1.16瑞安市小學信息技術教科研發展交流會

學科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國家教育方針爲總則,以市、區教育局教育工作意見爲指針,全面落實市、區教研室統一部署,切實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努力深化教學研究,加強全區高中地理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做到:嚴謹、務實、創新、高效,爲構建“龍崗和諧教育”實現“教育強區”多作貢獻。

二、工作目標:

1、提高自身教研水平。認真學習研究新課標理論、教育教學理論、掌握本學科最新科研、課改等成果;有效突破學科熱點、難點問題,提升學習、研究、服務、指導、合作、創新能力,爭取全年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1-2篇教研論文。

2、高考地理均分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各率”力爭完成區教研室下達的任務,不拖文綜總分後腿。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完成各項指標,總之,實現高考、學業水平考比上年有所進步。

3、繼續跟蹤指導地理學科較薄弱的2-3所學校。做到:教、研、培一體化,在期中、期末進行質量抽查,掌握和鞏固跟蹤效果,及時調整策略和措施。

4、提高和強化質量意識,關注並落實教學常態。加大教研視導頻度,每週兩天下校,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教學、教研等問題,每次有視導成效性總結報告。

5、以學科問題爲突破口,繼續開展主題性教學研究,加強教研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圍繞“主題式教學研究”,突出針對性和時效性。

6、學年末全區高中地理教師教學反思、教學論文、“三維目標”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評比

三、工作重點

1.結合我區教育“四個適度轉移”新思路,以教育創新爲動力。強化“研究、指導、培訓、服務”,加強教師培養力度,在課程改革、教學質量提升、教學研究、等方面爭取有新的突破

2.樹立問題意識,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點,狠抓薄弱環節。繼續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開展多形式教研活動,如採用上課、說課、互動式研討、微格反思、典型案例與課例剖析等形式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加強高考研究和指導、服務。及時捕捉高考信息,研究高考二輪複習策略,切實開好深一模、二模的考試分析,努力提高複習效率;對重點人羣數據質量分析,加強龍城、平岡重點班的高考備考問題、策略的跟進和指導工作,切實提高我區高考重點率的.提升。

4、加強發揮中心備課組各成員引領和示範作用。作爲教研員做到率先垂範主動上研討課,並組織精幹教師選編20xx年龍崗區“文綜”地理二輪系列習題及答題模式,爭取在20xx年“深一模”結束後自然地理100題整編出來,提高教師及學生備戰高考能力。

5、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與學科跟進。加強新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學科專業知識學習,開展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教學實踐和教學評比活動,使新教師儘快掌握教育教學技能,提高駕馭課堂能力,儘快站穩講臺。

6.加強高中地理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做好20xx年高中教研工作,組織教學觀察與記錄、教學設計、交流研討、深度交談等教研活動,努力做到教研活動主題化。

四、行事曆

龍崗區教研室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主要工作(活動)安排表

周次

時間

內容

第1周

2月21日-2月27日

全區地理科組長、中心備課組成員、高二備課組長,研討學期工作計劃

第2周

2月28日-3月6日

深圳一模及質量分析

第3周

3月7日-3月13日

高三“第二輪專題複習研討課”

第4周

3月14日-3月20日

高三第二輪複習指導

第5周

3月21日-3月27日

高三第二輪複習跟蹤指導

第6周

3月28日-4月3日

高一“三維目標”達成與設計案例專題研討

第7周

4月4日-4月10日

高一“有效課堂模式”教學研討(清明放假1天)

第8周

4月11日-4月17日

高一“區位教學模式”專題教學研討

第9周

4月18日-4月24日

高二地理課堂跟蹤指導

第10周

4月25日-5月1日

高二“專業水平測試複習模式”研討課

第11周

5月2日-5月8日

期中考試及期中工作小結、深二模及質量分析

第12周

5月9日-5月15日

高三“高考應試技巧”講座,高三各地模擬試題收集與精選

第13周

5月16日-5月22日

高二地理課堂教學研討,高一高二區域地理知識競賽

第14周

5月23日-5月29日

高二地理課堂教學研討、收集高考信息、高考模擬試題並精選

第15周

5月30日-6月5日

高一、高二統考命題

第16周

6月6日-6月12日

高考、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教師論文、教學設計等評比

第17周

6月13日-6月19日

高一、二地理期末複習課堂教學研討

第18周

6月20日-6月26日

高一、二地理複習跟蹤指導

第19周

6月27日-7月3日

學年複習考試、總結

第20周

7月4日-7月10日

資料整理歸檔、資源庫補充

學科工作計劃 篇3

20xx年,科學技術處在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以提升科研實力爲目標,推動科研工作跨越式發展。通過全校教師、科研及科技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以優良的工作業績促進學校事業發展,尤其是助推更名大學工作圓滿完成。學校科研工作取得較大的進步:科研經費大幅提高,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突破,科研平臺建設成效顯現,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快;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及服務社會成效明顯。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和科技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發揮了“科研興校”功能,爲建設高水平建築大學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深入貫徹國家科技發展方針政策

科技處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及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認真學習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堅持創新驅動,突出示範引領,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國家和安徽省重大戰略需求爲導向,積極開展協同創新,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大力開展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二、科研實力顯著增強,國家級科研平臺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處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推動學科

交叉,鼓勵科技創新,注重點面結合,堅持重點突破,以質取勝的原則,精心組織各種渠道科研項目的申報。

20xx年,組織申報各類科研課題100多項,通過積極主動地溝通與聯繫,全年有50多項課題批准立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 安徽省自然基金9項,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10項,教育廳優秀人才重點項目10項,全年科研課題立項數和批准經費數完成了計劃指標。組織完成了100多項課題的結題驗收和100多項課題的中期檢查;組織完成了15項科技成果的鑑定和20多項科技成果申報國家、省、市級獎勵。學校縱、橫向科研項目到帳經費5000餘萬元,較上年增長30%。

學校高度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科研工作。20xx年,科技處共組織申報國家、省部級及廳局級人文社科項目涵蓋二十多個類別,申報總數達113項。立項數目44項,到賬經費42.9萬。其中,我校法政學院範海洲博士申報的一般項目“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經濟風險研究”獲20xx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批准號:13BJY079),項目經費18萬元;外語系徐春山博士申報的一般項目“漢語依存距離的計量與認知研究”獲20xx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批准號:13YJC740112),項目經費7萬元。

三、適應市場需求,大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加快政產學研合作步伐,在深化與安徽省住建廳、合肥市、銅陵市、池州市、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及中建四局等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及大型企業戰略合作的同時,先後與

我省廬江縣、嶽西縣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校與省住建廳合作的“安徽省村鎮規劃員”培訓已進入常態化,爲地方城鎮化科學發展儲備人才,提升我省城鎮化發展質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視、認可。學校在建築節能、建築與地下空間結構、工程防災和減災技術、城鄉建設與綠色建築技術、先進建築材料以及水污染控制等重點領域的成果廣泛應用,服務於地方經濟,爲推動區域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四、合理佈局,構建較爲合理的'科研平臺體系

20xx年,學校緊密結合節能降耗發展戰略和建築行業的技術進步,面向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對現有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重點科研平臺投入20xx餘萬元,發揮科研資源的集聚效應,有力的促進了學術團隊建設,增強了科研綜合競爭實力。

爲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切實提升學校創新能力,推進“高水平建築大學”建設,學校按照《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簡稱“20xx計劃”)和《安徽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實施方案》的精神,聯合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池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安徽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黃山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組建“安徽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面向城鎮化建設、匯聚創新資源,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創新人事管理體制,形成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爲導向的評價機制,優化以學科交叉融合爲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通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

之間的互動形成協同創新機制,“政產學研”協同,提升我省城鎮化發展質量,助推我省城鎮化進程。

五、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促進優秀科研成果產出。 學校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通過政策引導、扶持年輕教師等手段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充分發揮我校的土建類人才優勢、學科優勢、專業優勢,明晰科研發展目標,積極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這些國家級重點項目的研究與成果應用,促進了安徽省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有效的提升了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的綜合實力。

學校不斷改善科研條件,緊緊圍繞社會發展需求,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支撐,爲企業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實際難題,將科研成果轉化爲實際生產力,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

六、學報工作

《學報》是反映學校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20xx年,學報編輯部以高度的責任感,團結協作,兢兢業業,以提高學報整體質量、擴大學報社會影響爲目標,主動向國內、省內的著名教授、專家約稿,向重點課題的科研人員約稿。同時,優化制定出版計劃,加強審稿人隊伍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學報工作任務。截至20xx年12月10日,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年已出版5期(第6期的文章正在校對中,將在12月底按期出版),已出版總頁數516頁,已發表文章123篇。已發表文章中來自於國家和省部級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的論文45篇,其他基金資助的18篇,基金論文比達51.2%。

七、完善各項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效能。

科技處在學期期初、期中均召開了全校性的科研工作會議,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檢查、落實各有關單位科研工作,提前謀劃、狠抓落實,進一步推進下一階段科研工作。20xx年根據學校要求,開展了科研文件的清理、修訂和完善等工作,提高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滿足建設高水平建築大學發展的需要。

20xx年,科技處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爲指引,堅持創新驅動,突出示範引領,以“建設高水平建築大學”爲己任,進一步凝練特色,明確研究方向,增強科學研究實力,力爭在節能環保、城鎮化與徽派建築、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進建築材料材料等領域打造較強的科研團隊,培養科研人才,提升我校科學研究整體實力,充分發揮“科研興校”的職能。結合我校的實際,20xx年,科技工作要着力做好以下幾方面:

1、以完善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爲載體,構築科技創新體系。突出重大科研項目、高水平成果、科研基地及成果轉化平臺等重點,提升科學研究整體水平。

2、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形成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科技開發和科技產業協調發展的科研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加強考覈評估,扶持有前景、有特色的前期科研項目,設立專職科研編制,組建科研團隊,加強科研協作,實現科技項目、高層次人才培養和

學科工作計劃 篇4

堅持以《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爲指導,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加強教科研工作的專題化,樹立教師天職是爲了每個學生全面生動的發展的觀念,注重校內和校際交流,努力提高全組教師的業務水平,全面推進師生的整體素質。

一、工作重點:

1、明確實驗的目的意義。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建設符合標準;裝備綜合配套;管理科學規範;使用注重實效。

2、組織教師定期開展教育研究活動,加強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研究與討論,精心組織好公開教學活動,突出專題,保證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並積極撰寫論文。

3、開展教師自制教具活動,以便豐富教學材料,充實實驗設施。

二、具體工作

(一)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

1、對照三室佈置標準,認真完善三室的各種制度,使之有據可依,有規可循。

2、按照儀器配備目錄標準,進一步整理、擺放各種儀器,儘量做到合理、科學、規範,並使之與帳卡一致。同時要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採購,訂購儀器等工作;

3、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教學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上實驗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實驗內容,上課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要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和愛護儀器,節省藥品的思想教育,還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做好實驗筆記和實驗報告,使實驗順利完成。

4、實驗結束後,及時清洗、清點儀器,並填寫好實驗教學的“記錄單”,任課教師和實驗教師同時簽字。每學期把“通知單”“記錄單”整理裝訂成冊保存起來。

5、嚴格履行借交手續。借領儀器時,並做好記載。按時歸還,歸還時認真檢查儀器是否完損。

6、愛護儀器,妥善保管。嚴禁把儀器放到教室裏落灰落塵,影響其精密度。

7、加強三室衛生及環境的佈置。做到經常清掃、擦洗,經常通風換氣,保障儀器無黴變現象。做好實驗到的防火、防塵、防潮、防鏽、防腐蝕、防壓、防震、防碰的工作。

8、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範,便於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符合相應的要求;

9、做好年終儀器的清查工作。

(二)科學教學工作

1、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各項教學活動,借鑑先進經驗,爭取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2、定時,定點,定內容,形式多樣的開展教育研究組活動,積極撰寫札記,教後感,反思教學得失,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3、認真做好學校要求的各項工作:及時更新完善自己的博客,積極上傳各種優秀的教學資源,來充實學校的網站資源。

4、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育研究組要組織每位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並充分利用好《科學課》、《科學課程標準》等專業性學科期刊,定期組織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文件和教學業務知識,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並且做好記錄。每位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專業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積極參加校級的教學評比等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工作中,要加強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組內形成一種和諧、默契的同事關係,以求大家共同進步。

5、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位教師應嚴格執行課程教學計劃,認真鑽研新課標、教材,分析學生實際,編制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媒體,認真寫好教案。全組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並講究備課的實效;深入落實 探究--研討 教學法,注重讓學生體驗科學發現、科學研究、科學創造的過程,形成自主的科學態度,發展科學素養,教師要認真組織學生參與科學實驗與科學實踐。

6、科學特色活動

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須同學科的整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積極開展具有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實踐性、創造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

(1)讓學生製作科普手抄報,使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

(2)開展讀科普書籍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以達到從課外書籍上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的目的。以此來組織學生撰寫科學小論文。

(3)組織學生進行創作科學幻想畫的活動。爲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爲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4)開展“明天小小科學家”的活動。爲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7)成立科學興趣小組,讓學生通過活動進行科學探究,實驗操作,展示自己的科技才華,活動的目的不僅對學生進行科技素質教育,更是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科技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注重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

7、加強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本學期我們倡導師生共同開闢科學教學園地,科學角,收集材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同時在實驗教學中提倡“動手做”,讓學生真正的參與科學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總之,爲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我們必須把握好這學期的教學,激發每一位科學教師的教學熱情,積極倡導有創造性的教學研究,爲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而更加奮發向上,努力進取!

學科工作計劃 篇5

一、工作思路

本學期工作重點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圍繞課程實施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注重專業指導與學術性、羣衆性研討並行,面與點共進。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羣衆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爲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羣策羣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 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 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爲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爲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爲。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羣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 項目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小學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爲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 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爲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小學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爲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爲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學科工作計劃 篇6

一、上學期工作的簡要回顧:

1、 以張局的“有效教學”的思想爲指導,反思課堂教學,編寫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指導意見。

2、 爲市教研室編寫九年級英語定量作業本。

3、 爲進修學校培訓中小學英語教師併爲全市中小學英語教師出繼續教育考試題2份。

4、 參加局域網辦公平臺培訓一週。

5、 參加滄市“週末論壇會”聽取北大邱耀德教授的多元智能培訓。

6、 參加省中考培訓會並對全縣初三英語教師進行中考培訓。

7、 組織全國中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大賽,6人獲全國獎65人獲市獎。

8、 爲省市年會選送論文15篇,均獲省市獎。

9、 參與初中畢業考試巡場並組織閱卷工作。

10、 參與特色優質課的驗收及校本教研檢查,6人評爲特色優質課,4人評爲優質課。

11、 暑假對全縣中學英語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培訓,用多媒體展示中學英語3大類型5種常見的課型的特徵,觀摩典型課型2節。

12、 對競聘教師進行說課輔導。爲清州鎮小學英語教師課標理論考試命題。

13、 組織全縣中學英語教師開展大型教研活動1次,觀摩2節示範課並以此爲契機搭建教研活動的平臺,進行互動式交流,此活動使很多教師受益效果很好。

二、上學期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的反思與對策:

課堂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偏重知識性目標,忽略篇章層面的目標,支離破碎文章,造成偏重單詞、句子、語法,輕視整體閱讀能力的現象,學生閱讀成績提高緩慢。

2、忽略語言微技能的細化和某個學習策略的指導,教學效率低下。

3、情景創設如同閃電,未能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導致教師語言信息輸入量相對較少,從而建立不起學生輸出交流的平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緩慢。

4、聽力的訓練方法單一,缺少技巧訓練和方法引導,尤其對長篇材料學生有怵頭感,長期下去會形成聽力障礙,興趣會逐漸下降,所以要加強聽力微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今後要把微技能的訓練做爲一個課題去研究。

5、在語言的理解和感悟過程中,缺乏引導學生充分體驗、用自己的觀點評說形成自己的語言觀、人生觀。

6、對語言表達方式的講解流於形式,只講意義,不引導學生向寫作運用,造成學生雖記住了衆多孤立的詞語卻不能有效輸出表達。

7、有少數教師課堂的層次性還有待提高,表現在知識層面的時間佔用的多,技能能力的訓練時間少,而且教學設計也很少設計能力層面的訓練題,結果是學生只願做選擇之類的題,一見文章就發怵,根本不靜思去讀,學生沒有精心凝神閱讀的習慣,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了。所以關於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中學英語探討的第二個課題。

總之,通過聽課、觀察、訪談、調研,我發現有兩個問題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要亟待解決的:一是聽力微技能的培養,二是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是中學英語的“瓶頸”問題必須有所突破。

反思與對策:

1、教師要對語篇材料整體把握,應從中考對閱讀理解的要求高度重新設計語篇教學,防止支離破碎地分解語篇,造成見木不見林的現象。

2、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教師平時要做有心人,多與學生溝通,與學生交朋友,瞭解他們最新的想法、愛好和興趣,並注意收集相關資料,比如遇上重大的節日或事件、學校和班級的一些活動,抓住時機拍一些照片或DV,以備上可用。甚至可以考慮建立班級的信息庫收集和存放信息及材料,這樣教學設計九可以新手拿來。

3、有效開展聽說讀寫微技能的教學:

(1)教師應遵循外語教學過程的相關規律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教前、種、後各階段要注意互相鋪墊,互相補充,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大意,在關注細節。培養學生“自上而下”的閱讀和聽力習慣。要經常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常識,結合一定的語言學習策略去獲取和處理信息,提高把握語篇的能力。

(2)要提高學生使用各種聽說讀寫微技能的意識。除了可以在黑板或課件顯眼處清晰地展示要學習和訓練的微技能,使學生明白微技能的名稱和用法,提高學生對微技能的敏感度。還可以在學生閱讀和聽力訓練後讓他們說出在獲取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具體採用了哪一種策略,以增強他們嘗試和體驗微技能的意識。

(3)課堂上教師對各項微技能的講解要精,不能只停留在灌輸層面,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體驗和嘗試,還要不斷地鼓勵和啓發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感悟、領會和總結如何有效地使用語言的微技能。

(4)在增補相關語言材料時要在文章的長度和生詞難度方面把好關,一般比課文稍易的材料比較適宜。課堂應重在引導學生學習和訓練各項語言微技能,而不是重在“考”技能。

(5)教前、教中、教後各階段應注意多樣化,可以結合其他技能組織活動,避免閱讀課堂上學生過於沉悶。輸入技能與輸出技能相結合,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讀與聽技能發展學生的說和寫的能力。

三、本學期中學英語教研計劃:

1、繼續以“有效教學”的思想爲指導,增補、修改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指導意見,並嘗試創建新型的有效教學模式。

2、課堂教學引入“誦讀教學法”。

二中課堂教學採用誦讀法半年來已初見成效,尤其在全縣觀摩課活動中受到了全縣中學外語教師的認可,所以本學期準備在全縣試行。所以建議領導請二中戴校長爲英語教師做誦讀理論的報告。(此活動待領導批准)

3、對全縣教師進行語言微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施能力。

4、以全縣中小學素質大賽爲契機,再選拔培

5、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文化活動,提高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研究中考題的命題趨向,瞄準中考,搞好中考前、後的培訓和反思,努力提高畢業班教師的教學水平。

7、圓滿完成省、市教研室佈置的評優課、理論培訓、論文評選、教材培訓等各項工作。

8、開展優秀多媒體課件的評選工作(我縣首次英語課件評選,待領導批准),積極鼓勵教師開發課程資源。

9、繼續進行特優課的驗收、評選工作,督促、推動學校搞好校本教研工作。

附各年級教學指導意見修訂稿:

七年級英語

(一)教學指導思想

起始年級工作重點應抓好“興趣與熱情,方法和習慣”。

1.遵循“講方法、緩起步、重適應、慢加速”的教學原則,務必使剛入中學的每位學生不掉隊,且能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2.建議提前教學音標,不斷強化學生拼讀單詞的能力,以適應新教材詞彙量、信息量大的需求。

3.培養髮音標準、書寫工整、詞彙課前預習過關、句型課文學後背默、作業批後訂正、試卷考後查漏補缺等的良好學習習慣。

4.七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採用直觀教學、媒體輔助等手段,課堂學生活動形式多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營造真實、寬鬆、和諧、民主教學氛圍。

5.用語言交際、在話題中講解詞彙、句型、學習語法知識。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注重語言的整體輸入,課堂教學中,側重“聽”和“說”;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如何梳理語言點、怎樣進行重點歸納、如何查找薄弱知識等。

6.新目標英語每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但課文中可操作的內容較少,教師用書和輔導材料應針對我們自身情況和學情,進行刪減、增補,這需要教師備課時儘可能全方位蒐集信息併合理運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合理運用網絡和多媒體。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1.預防學生過早分化。在優秀學生更加突出的同時,學困生所佔的比例較以往大,且學生的分化從七年級上就已開始凸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備課時要分層兼顧,問題設置、作業佈置等應照顧到全體學生,每節課讓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否則差生面會更大。

2.做好小升初的銜接工作。小學與中學英語教學脫節,儘管小學從三年級就開設英語課,由於種種因素,學生小學畢業後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建議深入開展校本教研,研討小升初的銜接教學,探討最佳方式或方法。

3.加強詞彙的記憶能力培養。新教材詞彙量大,不少單詞拼寫難,學生掌握不好,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質量。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優勢,幫學生採取一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記憶單詞、擴充詞彙量。

4.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課堂評價語的使用。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適時、恰當的評價或指導,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積極思維、善於動手動腦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八年級英語

(一)教學指導思想

八年級是初中階段的分化期和危險期,學生出現學習興趣減退的現象。針對這個特點,教師要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1、 我們應該正視個體差異,採用分層教學。教師在課前預習、課堂活動、課後作業等方面對各層次學生提出不盡相同的任務(tasks)、要求(acquirements)和目標(aims),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得、有所提高。

2、 課堂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爲主要教學形式。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相交談,互相討論,互相切磋,實現生生互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的機會,並給學困生一種相對放鬆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爲每個學生提供一種“暢所欲言”、“言之有物”的機會。這有利於學生的心理髮展,同時使學生啓用更多的思維方法,拓展的思維空間,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培養更強的思維能力。

3、 課堂教學中,時刻不忘評價。每佈置一個任務,都要進行適時評價或總結。注意課堂那些稍縱即逝的閃光之處,倡導過程激勵,針對指導,恰當評定,結果與過程並重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4.以話題學習語法,在句中學習詞彙,重語言的使用、交際功能。八年級教學注重學生“讀”和“寫”語言技能的練習,在七年級的基礎上加大語言信息的輸入量,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0萬詞以上,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情況,薦適合學生閱讀的報刊、雜誌和優良書籍;堅持每週寫作文的好習慣。

5.用語言交際、在話題中學習詞彙、句型和語法知識。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注重語言的整體輸入和輸出;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查漏補缺。

6.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教師本身和學校環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思路、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維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合理運用網絡和多媒體。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八年級教學防止學生分化,可在詞彙上進行嘗試。

1.教會學生採取有效的記憶單詞的方法:歸類識詞、拼寫相近識詞等,匯量豐富,“閱讀”就會事半功倍,否則難以適應教材的.要求,這時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指導。平時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單元集中識詞。

2.教學生學會閱讀。教學生如何進行跳讀、掃讀、通讀、細讀等技巧,並提高學生單位時間內的閱讀速度,理解、準確把握文章中心和作者意圖。儘可能每天精選一篇文章,根據學生程度,分層限時閱讀。

3.堅持每週練寫作。讓學生每單元根據3a ,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寫作1-2次,也可以讓學生寫

英語日記。鼓勵學生用英語思維。

4.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語言能力,對教學內容靈活處理,合理取捨、增補、拓寬、延伸,盡最大能力防止學生分化。

九年級英語

(一)教學指導思想

九年級面臨畢業升學考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着眼考試的評價功能和選拔功能,加強語言知識的理解、滲透;語言技能的掌握和運用。始終貫徹各種“話題”爲主的語言交際和實用進行練習、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趣,爲初高中的順利]銜接奠定基礎。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1.對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對學生情況前面調查,查漏補缺,面向全體。

2.系統學習九年級教材,講解應面對中招考試,針對性要強。

3.第一輪複習,注意全體學生共同提高。

4.第二輪複習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學會歸納、總結,查找不足。

5.第三輪複習,應着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學會學習,學會克服困難,培養競爭意識。

6.注意學生的情緒波動及心理變化,及時做好學生思想疏通和心理協調工作

講課階段:

根據九年級實際,平均每週講一個單元。

1.依據《課程標準》,把握各單元“目標要求”;在教學中強化目標要求;以教材爲教學載體,實現目標要求。

2.教師注重滲透“任務型語言教學理念和教學途徑”, 使得英語教和學的過程始終以“話題”爲主線,交際功能的實踐圍繞着話題進行,語言結構的學習和掌握融入綜合的語言運用活動之中,並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趣。

3.在處理教材時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可採取改、換、舍、加等方式進行靈活處理。

複習階段:

如何準備中考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中考考查考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主動獲取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就有意識地協助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查漏補缺。

另外,還必須進行專門的系統複習。複習中應注意:

1.計劃性:九年級時間緊,任務重,教師應研究《新課程標準》和認真分析新的命題趨勢避免盲目性複習。

2.針對性:協助學生將三年中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使處在分散、支離狀態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建構英語知識體系。

3.條理性:第一輪——基礎複習。依標靠本,溫故知新,按單元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同時注重詞彙、短語、句型的過關。第二輪——專題複習。系統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複習。第三輪——指導適應性複習。調整心態,進行中考模擬訓練。

4.實效性:抓關鍵,講方法,多總結,勤反思,精講精練,在命題、閱卷、分析、講評指導及練習後的反思上下功夫,注意新題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