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模板集錦五篇大綱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模板集錦五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模板集錦五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這一個學期,我轉變觀念,靈活教學,同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其他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如一總結。

  全面備課,追求課堂教學質量

課前做到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爲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不斷爲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素質

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每個單元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同階段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積極參加校、組內教研活動,多聽同階段老師和學校其他老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在實踐中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抓兩頭,促中間,教好每一個學生

本班學生都來自農村,數學基礎普遍較差。爲了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在班中成立“一幫一”小組,以優生來幫助潛生,帶動潛生課後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造機會,設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對答對的孩子給予鼓勵,樹立潛能生的信心,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教學效果反思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所教學生的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每次教學檢測測試,成績較令人滿意。

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有一部分學生因爲知識斷層,基礎較差,欠缺學習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致使成績未達目標。個別學生平時做題不認真,太粗心,出現抄錯數字、計算失誤等情況,之後又不注意認真檢查。

  所以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注意:

1、進一步強化計算訓練,做到每一單元口算、筆算、估算人人過關,努力使學生在計算速度和巧算上爭取有大的提高。

2、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做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3、幫助潛能生找出知識上的斷層和不足,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補缺補差,使他們能努力趕上。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不斷努力,總結經驗教訓,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潛能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相信教學的又一個春天一定會來到,而且是百花盛開,花團錦簇!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本學期,我作爲從事教師這一行的新教師,將當一位好教師就是我的目標,我擔任三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工作中認真備課、上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工作之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充實自己的頭腦。現作如下總結:

一、以課堂教學爲核心:

1、備課。

學期初,鑽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作業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使學生樂於思考,敢於積極回答問題。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根究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爲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作業批改。

做到精講多練,有針對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對學生的每一道錯題進行糾錯。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二、教育教學方面:

這一學期來我一直擔任三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1、尊重學生是以學生爲主的關鍵。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要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主。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尊重學生探究精神,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做到這些,才能夠讓學生喜愛教師,更加喜愛這門課程。

2、小組合作,是實現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必由之路。三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自律性不是很好,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學習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交流合作,分享傾聽等多種能力。

3、規範作業。學生學習新課和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要靠一定的作業來鞏固提高。通過規範化的作業使學生的思路明晰,條理清楚。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新課程標準裏的一個鮮明觀點,而規範化的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習慣得以形成。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制定幫教方案。對個別的學困生,能悉心輔導,批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例如,自己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落班輔導學生。在課堂上,採用多提問,多檢查,及時疏導,及時反饋的形式,努力提高學困生的文化基礎知識。

三、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教學工作做的更好。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無論在班級管理還是在教育教學上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同時也使自己在教育思想上有了不少新的啓發與啓示。爲了讓成功的經驗得到發揚,爲了能讓失敗的教訓不再重演。在學期結束之際,特對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做一個回顧與總結。

1、學習洋思、大膽改革

本學期數學教學的最大亮點應該是在學校的積極倡導與組織下,大膽改革嘗試“洋思”的課堂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開學之初,學校就已經確立本學期的教學目標與改革方案——學習洋思經驗、提高教學質量。爲此學校領導兩次實地去江蘇洋思中學考察學習,爲我們帶來了許多洋思的教育、教學、管理上的許多信息。學校組織編寫了一套《學習洋思經驗材料彙編》供全校教師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洋思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較深刻的瞭解。洋思的教育理念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洋思課堂教學模式概括爲“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基本結構,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中心;培優補差上建立“堂堂清、天天清、週週清”的模式。這些理論爲在課堂實施與借鑑洋思提供了依據。

在所教的兩個班中積極運用了這樣的一種模式,剛進行時完全按照洋思課堂的六個基本環節設置:

1、出示教學目標;2、出示自學指導;3、學生自學;4、檢查自學效果;5、疑難講解;6、當堂訓練。

後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這種生硬的搬套並不適合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爲此根據小學生一些獨有特點:自學能力不強;自覺學習持續時間不長;自學興趣不濃等,對基本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將自學目標語言簡單化、兒童化,這樣方便學生理解;自學目標簡化而將自學指導細化,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給學生自學具體的指導與提示,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結合學生喜歡童話的特點在自學提示時增加了一個小卡通人物“樂樂”,將她設計爲一個知識豐富、熱心助人的小幫手,後期的自學提示就變爲了“樂樂”提示你;自學的形式多樣化,將獨立自學、同桌間討論式自學、小組合作式自學有機結合。通過一些變化使整個課堂更加適合於本班的學生,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與學習效果。

本學期在實施洋思的教學模式中收穫了許多,這種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確有許多優勢。以自學爲主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思維能力,這不但有助於課堂內的學習,還且爲課外學習及將來的學習都起了不少作用。強化課堂的練習是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保證,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特點我想應該就是這樣,保證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讓學生自查、自悟、自會,教師少講精講,起指導者、引導者的作用。當然在一個學期的嘗試中,也感受到這種模式也不是完全適合小學課堂的,這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中,大膽改革,將洋思經驗的有益成分輸送到小學數學課堂,讓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更有生機。

2、狠抓常規、保證質量

教學是一項長期而煩瑣的工作,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確保其質量。整個學校在教學常規管理這方面抓得很實,工作做得很全面。而作爲教師也在實實在在的工作着沒有一刻放鬆。課前,收集教學資料、製作教具學具、認真備課;課中,以最好的心情走進課堂、以最佳的狀態面對學生、以最輕鬆活躍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以最細心耐心的心理輔導學生;課後,認真批改每一份課堂家庭作業、耐心輔導每一位學生;每週、每單元認真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測驗檢測學生學習的情況反饋學習效果,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查漏補缺、培優補差。在這種較紮實的工作下,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在穩步向前推進、學生的成績絕大部分有所提高。

目前針對兩個班的實際,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提高那一部分後進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兩個班的學困生數量比較多、基礎相對很差,單靠平時的課堂教學無法有效提高他們的興趣與成績。單獨的課外輔導,由於時間、精力等方面的主客觀原因,使得這樣的輔差顯得“勢單力薄”,無論是從輔導的面上還是輔導的效果上都不甚理想。

整個學校的文化氛圍是:教師用心的教學,學生紮實的學習,這種教學育人的環境是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是學生、教師、學校的一種多贏局面。作爲教師要努力適應這種氛圍這樣的環境,踏實工作、積極學習,提高教學管理的技能、提高教學管理的效果。

3、用心教育、巧於教學

一年的數學教學,讓自己再次深刻的認識到:上課難、上好一堂課很難、上好一堂讓學生喜歡的課更難。現在還不能做到讓我的課堂是充滿歡聲笑語的,是讓學生感到輕鬆愉悅並有收穫的',但我要努力讓這樣的課堂早日出現。目前深刻感受到要在這些方面使自己改變並進步:進課堂前一定要是一個好的心情,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當上課鈴響後我的心情應該馬上調節到輕鬆快樂,確保進教室後我帶給學生的是一個笑臉;我需要更大的耐心,當我輔導學生時,不會因爲三遍五遍的講解後學生還未聽懂便不耐煩便開始動怒了,此時應變化講解的角度方式,用更關愛用鼓勵的語言來教育他;課堂教學不要拘泥於一種固有模式,應多學習先進經驗,大膽嘗試各種教學方法,這種嘗試不要怕失敗不要怕浪費時間。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有自己的特色,要想讓學生喜歡我的課堂,我要做得事還很多。選擇了教育我就會努力做得更好!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4

這一年半我都在高三教學,下面就高三一年的具體做法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高三數學複習,大體上可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複習階段,也就是單元複習。複習目的:形成知識體系,梳理總結數學思想方法。第二階段是綜合深化複習階段。複習目的:鞏固,完善,綜合,提高。第三階段是反思、總結、調整心態階段。複習目的:反思總結,沉着備考。每一個階段的複習方法和側重點都不相同,要求也逐步提高。結總如下:

1、 從基礎做起,要求我們在複習過程中切不可忽視雙基訓練。衆所周知,近年來高考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剛開始我也像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爲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主要表現在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揭示不夠。複習中首先給出概念、公式、定理,然後講幾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着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我們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去做題,試圖通過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從而造成失分,所以後來我一直着重抓基礎,其實近幾年來高考命題事實已明確告訴我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高考數學試題考查的重點。選擇題、填空題以及解答題中的基本常規題已達整份試卷的70%左右,特別是選擇題、填空題主要是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運算,但其命題的敘述或選擇支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選擇支就是學生中常見的錯誤。如果我們在複習中過於粗疏,或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如:近幾年的高考數學試題的綜合程度有所降低,一些考題緊扣概念、定義和公式,注重考查體現學科特點的思想和方法,不是刻意追求“巧法”、“新法”,而是把重點放在最有價值的常規方法的應用上。

例如:轉化思想溝通了幾何和代數的關係,把待解決的問題或難題轉化爲規範化、模式化的問題以便應用已知的理論、方法和技巧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分類討論的思想:通過對問題各種情況的解決來達到解題目的。數形結合直觀、快速,使複雜問題在困惑中柳岸花明。函數與方程的思想使問題解決得心應手。考查的數學方法有換元法、待定係數法、分析法、配方法、數學歸納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中。如課本中數列一章有詳細推導的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過程,體現了“倒序相加”和“錯位相消”兩種不同方法。爲我們在數列求和的解題中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課後習題可以延伸拓展開來就是結論性內容。因此要特別注意課本中例題和習題所啓示的解題方法,要善於總結,豐富解題思路。

2、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尤其高三複習課學生在已經學習了一遍的情況下,如何面對這些知識而進行提高,往往是老師簡單複述本節內容學生就是套用公式解題,若果是在被動的情況下進行練習,不能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如複習不等式問題中,讓學生做“已知正數a,b且a+b=1求S= )的最小值”。學生用不同方法得出9或8,學生深知不可能兩個結果。那麼讓學生明辨是非,找兩名學生進行板演,大家一起挑毛病,異常興奮省事生的思維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爲什麼會出現這樣兩種結果,在這種渴求知識的心理驅使下,大家很快找出了等號帶來了矛盾,接着趁熱打鐵分析歸納作法,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有了明顯提高。當然這階段重點還是要把不同章節、不同分支而又性質相同(或方法相同)的內容歸併成一條知識鏈,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書本越讀越薄。如解題方法就包括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選擇題解法、填空題解法,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提高解題速度。目的是夯實雙基,形成技巧,提高能力。

3、充分利用每一次練習、測試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應試技巧,提高學生的得分能力,如對選擇題、填空題,要注意尋求合理、簡潔的解題途經,要力爭“保準求快”,對解答題要規範做答,努力作到“會而對,對而全”,減少無謂失分,指導學生經常總結臨場時的審題答題順序、技巧,總結考前和考場上心理調節的做法與經驗,力爭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方式和臨場審題、答題的具體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糾正不良的答題習慣、優化答題策略、強化一些注意事項。

總之,教得有法,但教無定法。只要我們做老師的認真思考、全身心的付出,相信多少會有收穫的。也相信經過一年的努力,會爲以後帶來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恰當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識的價值取向,有助於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引入、創設情景,刺激學生的求知需要,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

一、從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來引入新知

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現有知識出發,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引起學生的認識衝突,讓學生在需要中 進入新知學習。

例如“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先讓學生做等分除法,4 個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幾個?2個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幾個?當學生列式解答說出算法後,老師提出:把一個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幾個?怎麼表示?在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需要中,引入“分數”。

二、從知識的類比中引入新知

類比法是由舊知去獲取新知的一種重要方法。小學數學中的很多知識是與已有知識進行類比而產生的。教學中,在引入這類知識時,教師要善於從新知的類比原型出發,引導學生去提煉原型的類比因素。在類比中萌發推出新知的思路。

例如,“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先引導學生複習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再要求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再要求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強化面積計算中的轉化法。然後讓學生思考:能否象尋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一樣,通過割補(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積轉化爲我們已經學過的幾何圖形的面積來計算?學生不難由推導方法的類比而獲得公式。

三、運用歸納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時,提供學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個別對象,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誘使學生萌發猜想,引出規律。這樣引入,體現了編者的意圖,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小學數學中的定律、法則、性質等規律的教學常常沿着這種思路來引入。

例如:“加法結合律”的教學,先出示如下兩組練習。

第一組第二組

(1)(8+27)+13 (1)8+(27+13)

(2)85+17+83 (2)85+(17+83)

(3)72+(28+57) (3)(72+28)+57

把全班同學分成甲乙兩個比賽組,分別作第一、二組連加練習比賽。當乙組獲勝甲組不服時,師生討論:第一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組算式那樣進行簡算?當學生髮現,每組的第(1)題、(2)題、(3 )題結果分別相等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結果相同的兩個算式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提出:通過比較,你發 現了什麼?

四、在知識分類中引入新知

從上可知,在教學相比較而存在於某屬概念之中的種概念時,常常先讓學生對屬概念進行分類,然後分別對各類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在學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的基礎上引入概念。這樣引入背景突出,整體性強,學生思維連貫,認識自然。因而對所學的知識理解最深刻,知識結構最完整。

例如“質數、合數的概念”教學,這樣引入:讓學生求出1,2, 6,7,9,11,14,各數的約數換引導學生按約數個數把上述各數分類(教師提示分類標準)→學生列舉一些分屬於各類的其它自然數→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每一類中各數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都是自然數且約數個數相同),不同類別中的數之間有什麼不同(約數個數不同),→比較中引出質數、合數概念。

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引入新知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新知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之上。尤其是小學數學中那些相對獨立、前後聯繫少、本質屬性較隱蔽的知識的學習,更是依賴於兒童的生活經驗。教學中,教師善於提供多種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記憶表象。從中提煉出新知“生長點”。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中引入新知。

例如“圓的認識”的教學,學生認識“兩定”即定點(圓心)、定長(半徑)是重點,也是難點。一位老 師這樣引入: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硬幣、鐘面、餅乾、車輪……)→從中設疑:所列舉的物體哪些一定要做成圓的?爲什麼車輪一定要做成圓的?(學生爲難)→提供學生正、反面體驗材料,國外爲了訓練自行車運動員,設計出前後輪均爲橢圓的自行車(出示示意圖)。假如你騎上這種自行車會有什麼感覺(學生體驗到:會產生上下顛簸。進一步分析顛簸原因是:車軸心到地面的高度隨車輪轉動而不斷變動,即軸心到輪邊各點線段長短不一)。騎上圓形車輪的自行車爲什麼平穩(軸心到車輪上的距離處處相等)。→在釋疑中引入圓心、半徑的概念。

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

抽象的數學知識廣泛地存在於客觀事物之中。數學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數學教學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把新知的發生、發展過程寓於學生的操作或者教師的演示之中來引入新知,符合學生的認識心理特點,以及情感需要。

例如“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三角形實例→請學生用自備的3根小棒搭三角形(要求搭出各種形狀的三角形),並說出搭的方法→讓學生畫三角形並說出畫的過程→比較所畫出的各種三角形的異同→在分析比較中引出三角形的本質屬性。

七、在創設情景中引入新知

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重的情緒色彩。數學教學中因數學知識抽象,情感因素隱蔽而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單調。要克服這一不利因素,從新知引入起,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把知識發生的背景,置於一幕幕使學生喜愛、令學生驚奇的情景之中,從而先聲奪人,引發學生興趣,啓發學生思維。

例如一個教師在教“求平均數應用題”時,這樣來設計“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唱歌,誰爲大家唱首歌?(同學們興致很高推選了一位同學唱歌)。

師:這位歌手唱得怎麼樣?怎樣來衡量她的唱歌水平?(生:讓評委來打分)對,老師請4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擔任評委,給這位歌手打個分數(4個小評委把打好的分數分別寫在黑板上,老師也打了個分數)。

師:同學們看,5個評委意見一致嗎?按誰的意見辦? (有些學生說:聽老師的。另一些同學說:不行, 那麼還要其它評委幹什麼?)

師:對,不能僅憑老師說了算。要解決這個問題,等學完“求平均數應用題”之後,大家就知道用什麼辦 法來給這位歌手定分了。……

這裏通過模擬電視上歌手大賽評委評分的情景,使學生興致高漲,同時在情景中揭示了“求平均數”的必要性,使學生以渴求的心理進入新知的學習。

引入新知沒有固定的模式。這裏從小學數學知識的形成方式給出七種引入新知的方法,僅僅是一個示例,旨在通過示例,展示小學數學新知教學中新知引入的一般途徑。具體應用中還要求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學生認識規律及年齡特徵,精心設計,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