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小學教科研工作總結最新

小學教科研工作總結最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科研工作總結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科研工作總結最新

小學教科研工作總結最新1

本學期我鎮教科研工作以縣教科所工作意見爲指導,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爲目的,堅持理論聯繫的原則,創造性地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強化教科研組織建設,以“五個一”學習活動、教科研“手拉手”活動爲抓手,紮實抓好“十五”立項課題的研究、結題工作,大力推進教育科研進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鞏固教科研成果,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及我鎮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開展“五個一”學習活動爲重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繼續組織教師開展讀書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素養。把讀書的範圍放寬,提倡教師讀教育散文,教育故事,教育小說,文學名著。讓教師堅固專業根基,提速專業進化。克服浮躁,克服急功近利,克服匠氣。

(1)小學中心校要求各校繼續學習教科所推薦的10套書籍,並認真寫學習筆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各小學也投入相應的資金爲教師添置教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萃星學校爲鼓勵教師讀書,爲每位教師訂閱一本教育教學報刊雜,並要求每位教師必定一份純文學雜誌,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

(2)各校讀書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中心小學爲迎接縣第二屆讀書峯會舉辦了教師書畫讀書知識競賽和好書評論活動;4月份,愛國華僑趙自東先生在世界讀書日贈送趙段小學價值10000元的圖書20xx多冊。爲此,學校舉行了“知識改變命運,讀書引領時尚”的校園讀書活動,並邀請愛國華僑趙自東先生、教育局徐善之副局長親臨學校作讀書報告,激勵教師和學生,掀起讀書的熱潮;萃星學校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活動做到一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有評比、有小結。

通過以上讀書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讀書熱情,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認識到讀書充電的重要性,切實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文化底蘊。

2.爲在我鎮深入開展讀一本教育理論書籍,豐富理論涵養活動。小學中心校除爲各校統一購買了教科所推薦的書籍《書生校長》(高萬同)10套,並要求各校添置一定數量的理論和人文性書籍人手一本,5月份舉行一次教師讀書沙龍活動;本學期分兩次對各校教師三種筆記的撰寫情況進行檢查。重點對《教師專業日記》寫作的。嘗試。積極鼓勵教師撰寫《教師專業日記》,把自己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敘事、評述等形式撰寫在專業日記上。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有很大提升。趙段小學在教師專業日記撰寫結合學校實際進行有效嘗試:一是有效交流,集體反思;二是獨立反思,理論支撐;校長表率,全員參與。爲了引導教師追尋教育理想,探討富有個性的教育研究方式,尋求教育實踐中有意義的“細節”,改進個體的教育生活,萃星學校積極鼓勵教師撰寫《教師專業日記》,目前該校已有20餘篇教育教學敘事、案例、反思獲獎或發表。和暢莊小學開展“我手寫我心”教師專業日記展評活動。每月每人選取最精彩的一篇專業日記張貼於校櫥窗內,以供觀摩,並在此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優,予以表揚。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促教師專業成長。趙段小學充分利於校校通工程與鳳凰語文網教學研討與交流。教科室袁廷順主任上傳的文件在短短一週,點擊次數就超過50次。中心小學、萃星學校充分利用微機房上網聽專家、名師講座,足不出戶就可以聆聽專家、名師的教誨,收到良好效果。

二。以小課題研究爲切入點,促進教科研工作深入開展

1、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讓教育科研緊貼地面行走,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各校都努力做好小課題研究的工作。中心小學教科室主任趙成鋒多次到市教育學會課題部王興舉主任處請教,並邀請來校指導小課題研究。王主任對中心小學教師參與小課題研究的熱情、態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趙段小學在小課題研究中注重:抓好一個“學”

會做課題必須善於學習。突出一個“研”。以教研爲基礎,以科研爲提高,教研、科研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做好一個“精”。“精”是要求教師在觀察和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予以理性的昇華,提煉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導性的教育思想精華。

萃星學校、九段小學、和暢莊小學、大新小學在小課題研究工作做的紮實有效,解決了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2、努力做好“十五”課題研究結題工作,要求凡承擔“十五”課題任務的學校,均要加強對課題的管理,特別是要加強的細節的.管理,努力克服浮躁、畏難、埋怨的心態,以紮實的研究作風,加大研究投入,保障課題研究的如期進展,並及時做好結題的一切工作。

中心小學的兩個“十五”課題進入了結題階段,分別是:江蘇省“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設計與操作的研究》,徐州市“十五”規劃課題《農村小學不同年齡段德育內容序列化及實施的研究》。課題組成員正在整理資料,撰寫結題報告,迎接市教可所的結題驗收。

3、做好“十一五”課題的申報工作。

在“十五”即將結束之際,我鎮召開了各校校長、教科室主任會議,對“十五”課題進行了總結,同時對“十一五”規劃作了展望。學校將繼續根據辦學方向和特色建設,在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升辦學質量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要求各校積做好“十一五”課題的申報工作,中心小學必須有一項市級立項課題。中心小學、和暢莊小學、王堂小學、大新莊小學、姜站小學等都通過了課題申報的初審。

三。以“教科研手拉手”活動爲抓手,促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

爲進一步做好教育科研“手拉手”工作,提高科研的整體水平。小學中心校在開學初就要求中心小學、萃星學校要繼續深化教育科研“手拉手”工作,尚沒有建立教育科研“手拉手”的學校,要儘快落實“手拉手”的對象,利用“上靠下聯”策略,強強聯手,打造教育科研的品牌。強弱牽手,開發教育科研潛能,實現雙贏。“手拉手”雙方要加強相互間的科研交流與科研互訪、科研合作,通過送教上門、觀摩研討、焦點對話、科研擂臺、學術沙龍、訪問學者、掛職鍛鍊等方式密切雙方關係,增強各自的活力。通過科研“手拉手”活動,激發教師的科研熱情,提高本鎮教育科研的整體水平,促進我鎮各校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

在上學期的基礎上萃星學校與劉集南苑小學、中心小學與柳新實驗小學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手拉手”活動,實現共同進步與提高,達到了雙贏。

本學期,我們在確保各項課題研究紮實開展的同時,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要求各校對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教科研開展及成果進行公正的評價,且納入年度考覈之中。對於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包括進行課題研究、論文發表、獲獎、交流等)的教師,根據學校獎勵細則進行獎勵。

回顧本學期的教科研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充實。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營造全員參與的氛圍,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提供信息交流的場所,使教科研工作穩步前進。

小學教科研工作總結最新2

我校以加強教育科研管理,提高學校科研水平爲重點,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中心,大力開展教科研活動,切實提高教師的科研素養,進一步規範課題研究操作過程,推廣和提煉有關研究工作經驗與成果,紮實推進主課題“小學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實驗和“小學綠色德育研究”、“小學信息技術與綠色實踐活動整合研究”、“新教育實驗”等課題研究、實施工作,進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科研的整體水平,以此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實現學校教育科研爲課改服務,爲師生服務,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目的。

1、大力開展課題培訓活動。爲了加強學校課題的過程管理,提高教師教科研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5月10日,我校舉行了新教育課題“讓學生在書香校園中快樂成長”培訓。培訓內容豐富多彩,首先學習了該課題方案,明確了課題實施的背景和意義,然後大家就如何開展下一步的研究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最後王校長對課題組成員提出了希望,要求大家勤實踐、勤動筆,圍繞課題紮實開展研究。培訓活動研討的氣氛非常熱烈,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滿腔熱忱和對提升學校品位的關注。我校把狠抓教科研校本培訓作爲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已經形成制度化。

2、如火如荼地開展新教育實驗。本學期伊始,新教育實驗像一股春風吹進了老師們的心田。我們與全體教師學習了學校實驗方案,明確每位教師工作內容,要求將實驗方案中的要求細化到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中去,不斷積累教學、教育素材,做教育的有心人。我們主要藉助校園博克開展新教育實驗。我們把教師隨筆分爲

“教學反思”、“熱點聚焦”“教海拾貝”“專題討論”“他山之石”等類別,開闊了老師們的書寫空間,讓詩情自由流淌,讓靈感瞬間閃現。老師們熱情參與,發表在校園網上的隨筆素材有師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是德育方面的。有教學中的點睛之筆,也有教學中的沉痛思考。在表達方式上,或平實地記敘,或委婉地議論,或大聲地吶喊,或繾綣地抒情,喜怒哀樂皆成文章。哪怕是那些稍縱即逝卻溼潤我們眼眸的絲絲靈感,都即時地將它寫下來,凝聚成一份最美麗、最快樂、最溫馨的`記憶。

3、積極參加教科研競賽評比活動。本學期組織參加了江蘇省“藍天杯”論文比賽,江蘇省青年教師美文誦讀比賽,蘇州市教育學會教案設計比賽,常熟市各科論文比賽,常熟市“孝心”案例徵集等。

4、積極參加各類課題活動。本學期,整理、撰寫了主課題“小學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中期評估資料。參加了省十一五課題的中期評估,我校“小學信息技術與綠色實踐活動整合研究”課題獲中期評估先進集體稱號。

5、辦好校刊《溪水輕輕流》,展示我校教師的教育風采和科研成果,引領老師們投身教科研工作。

6、爲深化科技特色教育,揚科技特色風帆,5月4日,我校成功承辦了江蘇省20xx年青少年科技模型競賽,共有700多名中小學生參加了這一賽事,我校包攬了其中四個項目的團體一等獎,常熟電視臺、日報先後進行了報道。

附: 本學期教科研主要獲獎情況:

1、20xx.06, 《小學信息技術與綠色實踐活動研究》課題獲省級中期評估“先進集體”稱號。

2、20xx.01,計亞娟的《幾分鐘?幾分鐘!》獲蘇州市論文一等獎,蘇州市教育協會。

3、20xx.03,王袁老師的《芻議環境教育活動的策略》發表於《教育情報參考》,《“四化”校園》刊於《20xx江蘇美境行動》,中國新時代出版社。

4、20xx.05,陳麗歡論文《趣——讓小班幼兒在感統活動中體驗快樂》,陶英老師的論文《讓自然角不再成爲擺設》獲“早期教育”論文評審二等獎、優秀獎。

5、20xx.06,周鳳花的《情感教育在課堂上的運用》、《加強對少先隊員責任感的培養》,馬勤奮老師的《綠色理念下的少先隊文化建設》獲20xx年中小學思想建設成果展評一、二等獎。

6、20xx.06,朱仁瓊老師的《讓英語作業變得豐富有效》吳穎老師的《在英語課堂中解碼“快樂”》分獲20xx年度蘇州市優秀外語論文二、三等獎,蘇州市教育協會。王豔老師的《情景交融樂在其中》獲07蘇州市音樂論文評比三等獎,蘇州市教育學會。

小學教科研工作總結最新3

在上海近兩個月的掛職學習過程中,我切身感受了上海現代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以及高定位、高標準、開拓創新的工作思路。

上海主流教育觀念是:以學校發展爲本,科學與人文並重,規範與個性共存,基礎與特色兼顧。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提高上海未來市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國際意識和全球觀念爲立足點,積澱和鍛造可持續發展的後勁。下面就以上海市閔行區的教科研工作爲例,談一些體會和感悟。

一、上海閔行區教科研工作的特點

十多年來,閔行區教育局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使閔行區教育科研工作迅速發展,羣衆性科研蔚然成風,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他們主要抓以下幾方面工作:

1.抓觀念轉變

一是抓政策導向和宣傳力度。二是抓典型、樹榜樣。區教科研室選擇了一批學校作爲實驗基地,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精心培育出一批教科研典型學校後,召開現場研討會,以點帶面,讓大家感受科研的重要性。三是下基層、重實踐。區教科研所從領導到教研員分別深入學校,與學校領導、教師一同探討,從課題的選題、立項、方案設計,實施研究到課題總結、成果應用,全程指導,使學校領導和教師在教科研的實踐中,提高了認識,也提高了水平,消除了畏難情緒,增強了信心。

2.抓基地建設

(1)創建區級科研基地。1992年新閔行區建成後,區教科研室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抓教科研基地建設上,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和艱苦奮鬥,形成了“南北相望、東西呼應、中心輻射”的基地格局。

(2)創建市級教育科研基地。成立了上海市新基礎教育研究所。該研究所現已成爲上海市教委的13個教育科研實驗基地之一。這一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大批實質性的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3)引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EPD)研究項目。目前全區已有16所學校成爲這個項目的會員學校。

3.抓科研管理

(1)建立羣衆性教育科研的支持系統。包括“四個機構”和“兩個舞臺”。

四個機構是:資金支持機構——區教育科研專項資金;成果鑑定機構——區教育學術委員會;研究與服務機構——全市首家成立的區教育教學研究所;成果擴大機構——區科研成果推廣領導小組。

兩個舞臺是:《閔行教育》、《閔行教苑》——對提高區教育科研起重要作用的學術性刊物;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評選,是對全區羣衆性教育科研的檢閱。

(2)形成了全區教科研工作的兩級管理網絡。

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全部成立了科研室,加之區教科研室形成了全區的兩級科研網絡。

區教科研室成立後,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教科研管理“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根據自身的職能和特點。擔負着全區教科研的規劃、管理、指導和服務工作。同時,還把校一級科研室的建設、指導作爲自己的工作重點,從而形成區校兩級管理網絡。

(3)架構了市、區、校三級課題體系。

一是在課題數量上形成了“金字塔”形結構,依次爲校級課題——區級課題——市級課題。二是在課題質量上形成了重點輻射的結構。每抓一項市級課題,都會產生幾個區級課題和更多的校級課題。由於課題內部層次結構的形成,也促進了教科研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4)建立科研專項督導。

督導內容包括:校科研室運作情況;科研室建設、活動情況;課題是否符合校情;校長能否獨立指導科研;教師參與科研的廣度與深度等。

4.抓領導示範

“教科研搞得好不好,關鍵看校長”。區教育局在推動全區教科研的進程中,始終把這項工作看成是學校的一把手工程,始終重視校長的示範作用。一是創設互相競爭的環境和氣氛。選擇一批有教科研強烈願望和熱情的學校作爲啓動項目,把該校校長列爲課題組負責人。課題研究成功後,通過現場會、報告會、報刊宣傳等形式,對該校及該校校長進行大力宣傳,使那些有事業心的校長坐不住,進而加入教科研的行列,這就形成了互相競爭的局面。二是鼓勵校長親自做科研課題。只要有條件,都鼓勵校長親自做一個課題,這既有利於提高領導的科研能力、工作水平,更有利於爲教師起示範帶頭作用,有利於教科研之風的形成。

經過十幾年艱辛的探索,閔行區教育局找到了成功的教科研之路,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教科研活動已經成爲本區廣大教師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閔行區顓橋中心小學校長唐爲民說:“回顧走過的路,我們感覺到,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最強有力的助推器不是經驗,是科研”。“科研是一種態度,我們親身品味了從迷茫到清醒,從浮躁到踏實,從聽和看到想和做的經歷;科研是一種心情,我們親身體驗了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從痛苦到快樂的過程。至此,我們恍然發現,科研還是一種工具,是一把開啓教育工作者智慧的.鑰匙,它可以由令人敬畏轉而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和幸福之路。”

閔行區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說:“教育科研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是提升辦學品質,實現學校目標的重要抓手”。近10年來,我校已完成1項國家級課題,4項國家重點課題一級子課型,7項市級課題,23項區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全校教師在省級以上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論文共計1500餘篇,出版專著40多部。學校正在研究的有教育部“十一五”重點課題1項,上海市級課題2項,閔行區區級課題7項”。“學校今後將繼續樹立科學的發展意識,讓科研成爲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讓科研統領學校持續發展”。

(2)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和成果運用推廣能力,建設了一支有較好素養的教科研隊伍。

全區各校和教師的科研能力明顯增強。首先是選題能力增強。其次是研究能力增強。再次是研究成果的應用能力有所提高。

(3)教育科研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閔行區於1999年果斷地在全區推廣“新基礎教育理論”。目前全區基地學校有10所。中小學普遍推開了新基礎教育實驗。《“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一書是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瀾主編的,這一課題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變革和當代人類社會發展對中國基礎教育學校現狀提出的普遍挑戰;探索的主題是當代基礎教育及學校發展要解決的普遍性問題。“新基礎教育”追求的學校效應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實踐證明,參加新基礎教育理論推廣性研究的廣大教師的思想觀念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正在實現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

5.抓教科研機構建設

爲了進一步強化教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形成研訓一體化的運行機制,閔行區教育局對科研和培訓機構進行了重組。20xx年1月份將教研室從教研所分離出來,合併到教師進修學院,稱研訓室。這樣閔行區的教科研工作形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由教研所(教科所)承擔,一部分由教師進修學院承擔。

(1)教研所的工作職責。

教研所現有工作人員25人,另外向基層學校、社會聘請兼職研究員16位。下設四個研究組,即政策理論研究組、重大項目引進研究組、羣衆性科研管理組、新基礎教育課題研究組。每年的教科研專項經費100萬。

政策理論研究組:主要負責研究教育現代化理論和國家、上海市委、市政府有關教育的政策和法規,爲區政府、區教育局決策服務。比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指標體系問題、信息技術現代化問題、教育現代化的國際化問題等。

重大項目引進研究組:主要負責區域性的科研課題的選擇、引進和實驗等工作。如“新基礎教育”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教育部十一·五課題)。現在“新基礎教育”實驗已全面鋪開。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試點區全國只有7個,閔行區是其中之一,閔行區實行的是區域性整體推進。教育局和教研所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圍繞區域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編印了系列叢書,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驗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羣衆性科研管理組:主要負責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及廣大教師科研課題的申報、立項、驗收、評定等級以及評選論文等工作。

新基礎教育研究組:專門負責“新基礎教育”實驗研究、指導、推廣等工作。

(2)研訓室的工作職責。

研訓室共有研訓員40人,主要職能是中小學、幼教教學研究、指導、服務、教學質量監控、師資培訓。下設中學部、小幼教部、教務處(負責教師培訓的課程安排)。

6.近兩年來研訓室較大的工作項目有:

(1)承擔培訓教師的講課任務。

教師進修學院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開設不同的培訓課程,實行學分制,教師只有完成了學分,才能領到培訓合格證書。

(2)實施了《教研組建設夥伴合作項目》。

開展這一活動的目的。主要在於“體現教師培訓的重心下移”,創建“校本研訓”的新模式,更有效地推動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具體做法是學校申報,研訓室確定試點,在研訓員牽頭組織下,幾所學校同一學科教研組定期的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進修學院專門就該項活動制訂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第一階段“夥伴合作”的內涵是:通過研訓員與教研組教師結成夥伴合作關係,採取平等對話、合作交流的形式,實現教研組活動的科學化與有效性。第二階段“夥伴合作”的內涵拓展爲:不同學校同一學科教研組之間在學科指導組指導下的多維夥伴合作,採取互動交流、資源共享的形式,實現合作共同體中的各個教研組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目標。每雙週活動一次,單週留給各校自己組織活動。

(3)實施“希望之星”青年教師培養工程。

教師進修學院根據區教育局《閔行區後三年教師培訓實施意見》,確定了“希望之星”青年教師培養工程,作爲閔行區骨幹教師培養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工程主要是指對教齡爲3—5年這個特定年齡段的青年教師進行專項培訓,目的是讓他們事業心定向、價值取向定位、教師人格定格,專業化水平迅速提高。

培養的內容和方式是:

①根據培養目標和學員的基礎“特點”,由進修學院聯合聘請一些領導、專家、學者給他們作“聚焦課改、聚焦課堂”的專題報告或講座。

②名師、研訓員與學員結隊,圍繞課堂教學開展務實性帶教。

③網絡論壇。

④崗位自我培訓。

閔行區的教師培訓基本分爲四個層次,一是0—3年的教師要參加新教師培訓,要求一年入門,兩年合格,三年達標。二是3—5年的教師可申報“希望之星”評選。三是5年以上教師可申報中青年骨幹教師評選。四是具有中青年骨幹教師資格的可申報名師接力棒評選。

(4)協助區教育局開展“名師工作站”工作。

“閔行區名師工作站”設在區教師進修學院內,區內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等單位均可根據教育教學的發展需求以教育研究項目申請設立流動工作站。

在名師工作站內工作的名師必須是區內外的特級教師、拔尖人才、有很高知名度的校長或教學專家、特色教師。名師工作室的基本任務是依據本區教育的發展目標,依據名師自身的特色而確定研究項目、工作項目以及每年的工作目標,其中以帶教區內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爲重點。由此讓名師在教育教學的項目研究上、骨幹教師的培養上產生與發揮出更大的引領作用。

二、反思

在積極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借鑑上海教科研工作的經驗,爲打造巴彥淖爾市教育品牌,應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協助教育行政部門,加強三支隊伍的建設。一是師資隊伍,二是專兼職教研員隊伍,三是校長隊伍。

2.教研重心下移,深入持久地開展以“三實踐、兩反思”爲行動教育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動,讓廣大教師在反思中轉變、在反思中創新、在反思中成長,使校本教研活動真正成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搖籃。

3.教科研力量向農牧區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4.要引進一些符合新課改理念的影響面較大的科研課題或先進的教改經驗,如“嘗試教學法”、“誘思探究法”等,以課題爲引領,促進教師走上專業化成長的快車道,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5.健全三級教研網絡,積極營造“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氛圍,把羣衆性的教科研工作實實在在地抓起來,向科研要質量。加強對教師、教研員和校長如何開展教科研工作的培訓。培養他們的科研意識,教給他們開展課題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6.要把教科研工作看成是學校的一把手工程,鼓勵校長親自登講臺,親自搞科研課題,促進學校教科研之風的形成。

7.積極探討中小學教育教學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與新課改相適應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以助推課程改革。

8.切實加強對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監控,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9.進一步加強調研和指導,理性地審視和解決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廣大教師追求真實的課堂教學,反對形式化的、不務實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