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京劇觀後感精選

京劇觀後感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京劇觀後感篇一:京劇觀後感

京劇觀後感精選

上個星期五,學校舉行了一次“京劇進校園”的活動。這對於我這個藝術“文盲”來說是個不錯的活動。

初次見到京劇的我無不興奮起來,剛開始由一位老爺爺上臺演講,京劇做爲“中國國粹”我還是知道一點的,但聽了他的演講我幾乎是大開眼界,於是在聽的同時,我也用心的記下了筆記。

過了幾分鐘後,隨着主持人的介紹,第一個節目-------《變臉》出現了。舞臺上出現了一個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漢後,表演開始了,音樂響起了,只見那大漢兩手空空,在寬闊的舞臺上隨意遊走,就當我們感到無聊的時,他緩緩的走到了舞臺中央,“唰”一下,瞬間就變成了另一張臉,把我們從呆滯的目光中托出來,似乎覺的還不夠,他又緩緩向我們走來,好似要與我們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臉又變成了另外一張,使我們不禁鼓掌起來,讚歎起來......

繼《變臉》之後,令我們爲之讚歎的應該是《金猴賀喜》這個節目了,五個猴子中有一個年僅八歲的表演者不由讓我們讚歎有加,年紀雖小,但表演天賦並不比其他猴子差。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最後翻跟斗的時候,我數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個!!想想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孩翻了那麼多筋斗,做了那麼多特技,他在臺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謂“臺下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京劇是我國四大名劇之一,它也是我國的國粹,看了這場京劇表演我仍不忘記,這是我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注:藍色字體是改動後的痕跡

京劇觀後感篇二:京劇讀後感

京劇《少年中國夢》讀後感 我帶着一份期待觀看了此劇,一個字形容:“值”。

《少年中國夢》以淞滬抗戰爲時代背景,講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創辦報童工學團的故事。演繹了陶行知和一羣報童們之間學習、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劇中陶先生的影響下,報童們開展了從不識字到學習識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長的小先生。互幫互學,通過行來學知識,通過行來掌握技能——做長凳,通過行來救國救民。在報童工學團,這些窮苦的流浪兒不僅學識字,學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報童在陶行知先生的關心教育下,後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劇始終貫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實踐第一的觀點,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可以說,劇情設計新穎、巧妙,以幾個非常小的切入點,展現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諦。

觀看此劇,過程中有兩點我的感觸很深。第一點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學思想”在劇中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小東北”不會,大家一起教,家長不會,由小孩教。

京劇觀後感篇三:京劇《沙家浜》觀後感

京劇《沙家浜》觀後感

《沙家浜》這部現代京劇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部和敵人迂迴作戰,一度撤離常熟一帶,留下18個傷病員,和當地羣衆生活在一起、戰鬥在一起,結下了魚水之情的故事。當時日寇瘋狂掃蕩根據地,反動武裝忠義救國軍的頭子胡傳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計企圖搜捕新四軍傷病員。但沙家浜的抗日軍民團結一心,羣衆巧妙地掩護了救助了傷病員。之後,郭建光率領痊癒歸隊的戰士們,配合大部隊的行動,組成突擊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漢奸胡傳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認爲全劇有兩個主線,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觀衆注意力的地方,一個是被困在葦蕩中的18個傷病員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脫險。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慶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張,風聲鶴唳,引誘敵人來打槍”和“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還有郭建光唱的“阿慶嫂她怎麼不來探望”。等到第二個主線出現時,也就是如何和漢奸作鬥爭,如何解放沙家浜,剛開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臺詞“傷病員安全轉移!”一荒而帶過前面的情節,馬上轉入後面的主要矛盾:審問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後面的郭鍵光的“飛兵奇襲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詞,千錘百煉,字斟句酌,曲盡人情,提高了京劇唱詞的文學品位,也體現了本色美的藝術魅力。在第四場《智鬥》中阿慶嫂與刁德一之間經典的對話。

刁德一:這個女人不尋常!

阿慶嫂:刁德一有什麼鬼心腸?

胡傳魁:這小刁一點面子也不講!

阿慶嫂:這草包倒是一堵擋風的牆。

妙語聯珠,亦莊亦諧;不卑不亢,不陰不陽。一個是旁敲側擊,一個是沉着應對;一個是稀裏糊塗,一個是察言觀色。阿慶嫂與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轍押韻的臺詞顯露着刁德一的陰險與阿慶嫂的機智,句句滴水不漏,讓人心絃緊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顯示出京劇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慶嫂在春來茶社提壺續水,面不改色,鎮靜自如,敬佩之情從我心底油然而起。看來在危難來臨的關鍵時刻沉着鎮定,臨危不懼是順利脫險的關鍵。阿慶嫂這個形象精明幹練、態度穩重,演員身姿優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圓,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個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憑着豐富的閱歷、練達的觀察,將劇中人物的思想狀態刻劃得入木三分,絲絲入微。常常通過簡明易懂的語句,畫龍點睛,出色地勾畫出劇中人物之間微妙的內在情緒與複雜的思想感情。這種帶有泥土味的“大衆文化”的本色唱詞,生動自然,形象鮮明,觀衆聽了,完全能心領神會,感到無限的親切。這是京劇《沙家浜》的成功之處,也充分展示了樸實無華的本色美唱詞的藝術魅力!

By yaodan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