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導語:《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洋溢着童真、包容、善良跟陽光的電影,非常值得現代家長觀看。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1】

  一、關於Autism (孤獨症、自閉症)

要了解這部電影先要解釋什麼是讀寫障礙或者說Autism自閉症、孤獨症,我們可以借用列維斯特勞斯的“生物語法”概念。稱每一個個體體內都有一種“生物語法”,以讓他們自己去解釋文化信息的符碼和接受關於文化信息符碼的解釋,這裏的符碼指的是一個特定時期人們所共享的習俗表達,如道德、邏輯、習語等等。從這一個概念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如果一個人他體內的“生物語法”與主流人羣的略有差別的話,他很有可能就沒有辦法順利地讀和寫。比方說,荷蘭畫家梵高、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再比方說,在15世紀就畫出飛機模型的達芬奇……我們小的時候學到的課文說,達芬奇自己學着母雞要孵化小雞,課文後面總結說達芬奇是勇於實踐,可誰能保證他只是真的認爲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雞呢?因爲他們眼中的世界跟我們眼中的很可能是不同的啊。

該症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爲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爲方式。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某一方面極具天賦,被稱爲“白癡天才”

電影中的小男孩遇見的的確是典型Autism的症狀——讀寫障礙,文字、符號在他的眼裏動來動去,看起來象一堆亂碼。但他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話表達也富於 “正常”社會所固有的邏輯,使得他的病症不容易被發現。老師、同學、父母都認爲是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在他自信心倍受打擊之後他選擇了逃學,很快父母被請到了學校,於是被送到了寄宿學校。

  二、特別心酸的地方

第一處,伊桑得知將被父母送進特殊學校的時候,他做了噩夢,哭着鬧着仍然擺脫不了這種結果;伊桑看見父母車子離去的時候,此時的音樂悄然想起。特別是“媽媽,你真的懂我了麼?”簡直是一枚巨大的催淚彈。他覺得自己來這裏是因爲被懲罰,只能傷心哭泣。

第二處,是伊桑得知 父母因爲要觀看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哥哥約翰的球賽,而不能來寄宿學校看他時,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第三個讓我落淚處,就是美術老師揭開他的畫時,小伊桑面對着他自己的像在畫裏面露詫異的表情,特別是畫中滿懷新生和天然的伊桑。

  三、理解他們是多麼困難!

我們感嘆於伊桑內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聽不懂“把課本翻到第幾頁第幾行”這樣簡單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試卷帶回家讓媽媽簽字,結果卻不留意地讓它成爲了兩條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爲了逃避老師的咆哮和責罰而逃課……這些也讓我感到辛酸,但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讓我感到無奈。伊桑的角色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於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麼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勢、面對需要完成的任務漫無邊際地神遊、需要不斷催促,用上比別人多上一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穿衣這樣簡單的事情……還有無法控制的對集體紀律的破壞!這些情景多麼熟悉啊,伊桑的老師和爸爸覺的,這是伊桑的態度或者智力問題,除此以外還能是什麼原因呢?和這些老師不一樣,我們知道這是孩子自身能力的問題,混亂的行爲是因爲他們無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行動,可是,即便有這樣的理解,作爲老師的我依然會感到無奈:因爲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治療和改變孩子的行爲,老師和孩子都只能繼續痛苦着,繼續煎熬着。

班裏有個孩子,和伊桑一樣,總是帶來麻煩。從早上進校門開始,老師就要開始注意他:5分鐘過去了,他是不是進了教室,還是又在躲在樓梯角地下、或者在各個樓層之間閒逛,忘了上樓?看到他進了教室,立刻要有個老師站到他身邊,不斷催促他放書包、做好課前準備,如果不是這樣,他會一直呆在外面半個小時也不進來,而且還會在外面跳啊、叫啊,帶着其它比他小的孩子一起吵鬧,根本不管教室裏其它的孩子已經開始安靜有序的學習。教室裏,要找到一份能夠讓他安心專注的事情是多麼困難,只要老師一離開他的身邊,他就和伊桑一樣開始神遊,面前的書本攤得亂七八糟,再過一會兒他就鑽到桌子底下去了。到了集體遊戲時間,大家都在有序遊戲的時候,他在邊上跳來跳去、尖聲叫嚷、下午戶外活動結束以後,還不停地在操場上奔跑、或者躲到樓梯間裏面不肯出來……三、瞭解到這些,我們都能做些什麼?

必須經常自我詢問的五個問題,當面對體罰孩子,言語傷害時,我們是否濫用了授予我們的權利,時常逾越了道德的底線?面對學習成績背後的棍棒、重負、冷漠,我們是否處於對權力的恐懼或者難以抵擋的功利的誘惑,扭曲自己的行爲,傷害兒童的心靈並辜負了孩子們的質樸、珍貴的信任?面對弱勢羣體(個人),我們是否因爲同情的匱乏,情感的冷漠,時常有意無意忽視了那些最需要我們注視、關愛與呵護的心靈?你幽默、充滿情趣嗎?你多久沒有在孩子面前露出恣意的笑容?我們是否因爲生活的重荷而變得日漸勢利、鄙俗;缺乏生活熱情,毫無夢想,毫無真善美的'信念?我們是否因爲失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帶着別人的教案進課堂,而使得課堂變得極其平庸,乏味、毫無激情、毫無創造力?

  四、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就像《蝸牛牽着我去散步》中所說的那樣,也許我們認爲我們教了一個“生物語法”與傳統社會格格不入的孩子,這個孩子是“蝸牛”,我們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上帝讓我們接下來的一段人生要牽着蝸牛走過,可沒準兒,上帝真實的意圖隱藏在事實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當繪畫比賽時,伊桑的畫和尼庫巴老師的畫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還是流淚了,爲伊桑畫中的寧靜絢爛感動,爲尼庫巴老師心中伊桑的燦爛容顏感動。當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現出內心的美麗,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時,當信任和付出終於獲得豐收時,我們都感受到了同樣的喜悅,我想每一個老師都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景,就像伊桑的校長和其它老師一樣。

老師關心孩子個體,從而激活了他的潛能,讓他走出了一條人生的陽光大道。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用愛激活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喜悅,我們要有一種信念:相信孩子,激發潛能,總會進步和成功,讓我們多一點耐心和毅力,靜待花開!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2】

伴隨着笑和淚看完了這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的被裏面的內容所吸引,印度這個千里之外的國家教育體制跟我們有着驚人的相似。但是他們對於教育有着如此深度的挖掘和重視、反思。驚歎!

劇本寫得好,導演導的好,小演員演得好。主人公是一個有着大大的眼睛,卻充滿着迷茫。齙牙而且瘦瘦小小的小男孩伊桑。(視頻)在常人的眼中,他孤僻不合羣、傻兮兮。在家長眼中不講衛生、不聽話、很讓人操心。在老師眼中看到這個一天到晚魂遊天外的孩子,氣就不打一處來。注意力永遠不在課堂上,所有數字和字母都寫錯,甚至不能好好的讀出一句話,不管是你昨天才罰過他,還是剛剛纔教過他,根本就不記在心上。老師覺得他沒有用,同學們笑他,也瞧不起他,對他冷言冷語,家長雖然愛他也有很多的無奈。在座的老師看了以下視頻,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見。他所表現出來沒有自控能力,是一個讓老師和家長操心的孩子。

他的注意力都在一些無用的東西上,樹上的小鳥,池中的魚兒,甚至是一滴水。他在自己的世界裏洋洋自樂。

我終於知道作者爲什麼用了《地球上的星星》這個題目。無邊無際的天空就好像我們的地球,小星星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內心世界挖掘的好他就會在天空中一閃一閃亮晶晶,有部分孩子卻化作流星永遠失去了光芒。我們老師經常說這個娃娃不提學習真乖。對老師又有禮貌,擺起龍門陣頭頭是道。可是學習起來看着一個字都要看半天,總喜歡惹是生非。當然罵他也不生氣,也不還口。老師心目中的差生、廢頭子。其實,伊桑身上,讓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孩子的影子,每一個調皮孩子都是一個伊桑,他們讓家長和老師煩惱不堪。怎麼對待這些孩子呢?教育就一定是萬能的嗎?起碼在家長眼中是這樣!

太真實了,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娃娃太多了。他們或許調皮、愛動、不愛學習,但我們往往沒有看到他們的另一面:就是天真、愛幻想、愛思考,甚至很有人情味。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片面的批評,甚至放棄,很少關注和細心的引導他們,或者我們關注的還不夠,不夠堅持。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了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引發了我們的反思,我也驚呼這部電影裏面值得深度挖掘的東西太多。

其實他只是天空中一顆無名的小星星,一個八歲的小男孩。接下來,父母決定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當他得知後是一種不安、驚恐。他做了一個夢,夢中和媽媽失散了,看的出來他內心多麼沒有安全感,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當爸爸媽媽把他送到學校開車離去,孩子渾身一顫,眼睜睜地看着爸爸媽媽消失在路的盡頭,伊桑小小的身影在黑暗中是那麼孤獨,他幼小的心在悄悄地哭泣:

從進入寄宿學校那天起,伊桑的生活裏充滿了指責、懲罰、嘲笑和否定。你眼睜睜地看着一個鮮活、可愛的孩子,慢慢變得驚恐、蒼白、麻木、安靜……無論周圍發生什麼,他都無動於衷。他,成了一顆不說話的“星星”。那一雙大大的眼睛曾經充滿了色彩,如今顏色漸漸退去,只剩下一雙空洞灰暗的眼睛。如果再這麼下去,這個星星就真正的隕落了。看得我心好痛!

幸好這時出現了一位老師,他注意到了這個過分安靜的孩子。雖然他只是一個美術老師,可是,愛,一種偉大的愛,讓他敏感地注意到了這個孩子。終於,當他站在伊桑父母面前的時候,我們和伊桑的父母一起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原來伊桑是一個認讀障礙的孩子,可是,他並不是智商低下,相反他非常的聰明、有才華。可就是因爲認讀困難,別的孩子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對他來說是那麼的艱難!他,不是不努力,不是懶惰,只是因爲他不能。

這位偉大的老師,是他第一個發現了伊桑的才華,並且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一點點地幫助伊桑恢復信心。擊潰一個人的信心是那麼簡單,而樹立一個人的信心卻是那麼的難。

“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其實小時候都有讀寫障礙……其實,在我們周圍,是那些有許多用獨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變了社會。”——這是尼克老師在鼓勵伊桑,這些話也讓其他孩子們學着去理解和關心這位特別的同學。

他帶大家去池塘邊遊戲,讓伊桑的才華自然顯現;他說服校長讓他不要放棄這顆小星星;他用伊桑的方式教會了他讀寫……爲了向所有人展現伊桑的繪畫天賦,他特地舉辦了一場校級比賽,最終,勝出的伊桑成爲了衆人矚目的焦點,他的繪畫成爲學校年鑑的封面,人手一冊。影片的最終,即將回家度過假期的伊桑緊緊地擁住了尼克老師,這個改變他生命的人。

看完影片,我從尼庫 巴老師身上學到了 “讀懂孩子”和“不放棄”七個字。改變孩子的不是教育,而是“愛”!有愛才有理解和關心,纔有寬容和不放棄。對學校和教師而言,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公平、寬容、理解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傑出的人才,但我們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或許以後,當我們在回首這些“小星星”時,他們已經在燈火闌珊處發出了璀璨的光芒。

其實,作爲老師,我不求每一個孩子都優秀,我只要他們開開心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光點。其實,這部電影讓我更深的理解到:每一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閃光之處,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舞臺。作爲教師,我們有責任讓社會和更多的家庭知道,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們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陽光,有了這些纔有能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爲閃着光芒的星星。

教師的事業就是擁抱希望、創造未來。爲此,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愛,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去關懷孩子,鼓勵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一點點的重拾自信,找到快樂。也讓我們的事業充滿陽光和快樂!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3】

近日,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它是通過從一個擁有閱讀障礙的孩子角度出發,不斷的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電影,看完之後對我的觸動很大,尤其是影片中的美術老師。這是一位擁有明銳洞察力的老師,從本質出發,真正的讀懂孩子、瞭解孩子,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改變了一個孩子一輩子的命運。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講述了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伊森,他的世界充滿了常人不以爲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但是這些在成人世界來說,卻是如此的輕微,在他們的觀念中,成績、排名是那麼的重要不可忽視,使得伊森在學校的表現,總是顯得那麼的格格不入。當他惹出的麻煩超過父母的接受範圍後,他被送到一所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變化,甚至愈演愈烈,伊森不僅要忍受着與家庭分離的痛苦,還要在老師與同學的嘲笑、指責中度過每一天。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庫巴突如其來,他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着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結果至上”的原則,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象。學生們都滿懷熱忱,除了伊森。尼庫巴很快的發現了伊森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現伊森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閱讀障礙的兒童,但是尼庫巴並沒有放棄伊森,還對他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森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影片中有兩個部分給我很大的感觸:

1、伊森無疑是班級中最典型的學困生,他調皮、翹課、成績一塌糊塗。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影響班級上課的進度,降低班級的平均分,讓老師每天心情不好,是老師的“眼中釘”。作爲老師,在不停地責備和懲罰他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往往會不經過大腦思考說出很多的原因:不用功,不努力;(伊森的父母是這樣認爲的)智力不合格、太笨(寄宿學校的校長室這麼認爲的)。但是,只有像尼庫巴這樣的老師深入研究以後,纔會發現孩子會出現這樣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所以,每一個學困生的背後都有他“學困”的原因,只有找到這個原因,纔是從根本上轉化學困生。影片中,尼庫巴老師拿出一個模型的盒子,讓伊森的父親讀上面的中文字的時候,伊森的父親才感受到了孩子平時的痛苦。我們也要經常和學生互換角色,多從學生的角度去幫他們考慮考慮,我們的要求,他們是否能達成?

2、就是尼庫巴老師在影片中說的,學校在注重孩子的成績了,想把五個手指拉得一樣長。而孩子與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就想伊森一樣,他雖然有閱讀障礙,但是在美術方面和創造力方面卻有超出其他孩子的天賦。所以,如何去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做一名“伯樂”,是我們教師需要去學習和努力的方面,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分數上面。對於個性極強,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我們要採取特殊的教育方式。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着名教育學教陶行知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作爲學校的一份子,我常問自己,學校中的孩子形形色色,像伊森這樣特殊的兒童雖然並不常見,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還在某些方面並不敏感,而導致成績的落後,如果我遇上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辦?看完今天的影片,我從尼庫巴老師身上學到了 “讀懂孩子”和“不放棄”七個字。或許在幾個班級的教學過程中,很難在課堂上真正的瞭解到每一位孩子,那麼對於那些成績相對落後的孩子們,讀懂他們,從根本上了解這些他們的成績爲什麼會落後與別人,從本質上剖析問題,採取有效的解決對策,顯得便是如此重要。

在影片中尼庫巴老師告訴我們,讀懂孩子,並不是單純的觀察孩子們平時的表現,用成績檢驗他們,而是應該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在孩子們的每一個錯誤中,尋找共同點,找出隱藏在那些錯誤下的根本原因,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愛,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去關懷孩子,鼓勵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一點點的重拾自信,找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