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消防安全教育的觀後感

消防安全教育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消防安全教育視頻的播放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消防安全教育的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消防安全教育的觀後感

  消防安全教育的觀後感一

12月28日上午,單位對我們進行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給我們觀看了消防安全警示教育片。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學到了不少關於火災自救及避免火災的知識。例如,在突遇火災時,千萬要冷靜,切勿驚慌,應儘快找到出口逃生,千萬不要搭乘電梯;同時,應用溼布或溼布捂住口鼻。因爲火災當中,因燒傷死亡的人不多,大部分死亡的人都是由於濃煙而窒息死亡的。火災發生時,應儘量保護口鼻;當家裏出現煤氣泄漏時,切勿開燈檢查或打電話,應立即打開門窗通風,同時立即關閉氣閥;若煤氣瓶發生着火現象,應立即用溼布蓋滅,然後把氣瓶倒置於冷水當中……

火災給人類帶來災難,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損失。引起火災的原因很多。人們在生產,生活用火時候管理不嚴,用電不當,雷擊起火等都會引起火災,帶來禍害。

爲了防止火災的發生,我們需要養成安全用火的習慣。發現火情,要迅速告訴相關人員,並儘快撥打119火警電話,通知消防隊來救火,在電話中說明火災發生的地點、周圍的道路情況。幫助消-防-隊更多地掌握火場情況,儘快到達火場。

只要我們瞭解消防安全知識,在遇到火災時不慌張,我們便能在火災中安全撤離,保住生命。

  消防安全教育的觀後感二

觀看119消防安全教育,學到了不少知識。平時我們要關注消防安全、學習消防知識、懂得逃生的技能、提高消防安全意識,讓孩子也從小樹立防火意識,防患於未然,對自己負責,對社會大家庭負責。

  一、家庭防火

防火意識不能少,家裏電器要定期檢查安全情況,用電不能超負荷;家庭廚房爐具要定期更換,不能家裏沒人時爐子還在工作,家裏要配備家用滅火器。平時走廊、樓道不要堆放雜物,以免擋住逃生道路。

發生火災時要及時切斷電源、用毛巾或者溼被子捂住嘴跟鼻子從逃生通道逃走。在戶外安全地方打119報警電話,發生火災時千萬不要吝嗇財物,住在高層的不能盲目跳窗。

  二、公共場所防火

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地方不能吸菸,禁止玩火,不能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在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要彎下腰順着安全出口位置逃生,不能坐電梯以防困在電梯內。不能隨便的從高層窗戶跳下,可以用逃生繩從窗口慢慢下落。並在戶外安全位置及時打119報警電話,報警時一定把位置說清楚。

在公共汽車上發生火災時首先打開車門逃生,或者用逃生錘擊破玻璃逃生,或者從通風天窗逃生。

  三、學會自救措施

火災時不能盲目跳窗,吝嗇財物!要懂得一些滅火自救的方法:隔離滅火法、窒息滅火法、冷卻滅火法、抑制滅火法、安全疏散,逃生自救。要及時打119報警電話,報警時準確說出火災地址,必要時等待消防車的到來以免找不到位置而耽誤了救火時機。

安全不能馬虎,防火意識要時刻記牢,水、火無情!

  消防安全教育的觀後感三

儘管電視經常播放火災警示,我卻一直覺得火災離我們很遙遠。自從參加學校的消防安全教育講座,我才發現,稍微不小心,安全隱患就在我們身邊。

參加消防安全教育講座,讓我深深體會到火災的可怕,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然而造成這一切災難的源頭卻往往是我們。看看,在街道上,草叢裏,小河邊,隨處可見未熄滅的菸頭,這種現象證明人們的防火意識不夠強烈,仔細想想,若是這未熄滅的菸頭點燃了木材或其他易燃物品,那將造成一場怎樣的災難呢?可見提高人們的思想警覺性是多麼必要啊。

除了思想意識不高,日常行爲習慣的不規範也是造成火災的重要原因。我們習慣在樓道間裏堆放雜物,只要在天干氣燥的日子裏,一點火星就可能點燃物品,造成嚴重後果;家裏的煤氣罐,很少有人主動、定期地檢查是否漏氣;清明時節更是隨便上山焚燒冥紙,清明前後的火災大大小小多少宗,大家都習以爲常了!

因爲防範意識不高,所以行爲懈怠,對於日常滅火設備也疏於管理。有很多災難滅火不及時,很大原因在於消防工具配置不給力。在日本,家家戶戶都備有急求應災物品,像防毒面具、消防栓是很基本的條件。而在我們的小區樓層,要求每層或每戶都要設置一臺消防栓,但在檢查中,經常出現消防設備老化、接不上、不出水之類的問題,有時是根本找不到消防栓!這樣一旦發生火災可怎麼辦吶!

可見,大家沒有防範於未然,而等到“燃”了,還做不到“亡羊補牢”啊!

參加消防安全教育講座後,我受益匪淺,也學到了一些火場逃生的知識。火災地點如果是家裏,身旁若沒有防毒面具,需以最快的速度準備一條八層厚的溼布捂住口鼻,確保自己不會過多吸入毒煙,身上披上一條棉被,俯下身子快速逃離火場。若在商場或大型公共場所,要迅速尋找安全出口逃生,確保自身安全。

火,善用之則爲福,不善用之則爲禍。在遠久的“鑽木取火”中我們取得了人類的大進步,這是“善”用。希望我們繼續規範我們的行爲,一起做好安全防範,千萬不要引火爲“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