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大綱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導語:在全球範圍內榮獲了百餘項大獎的年度最受期待的愛情電影《愛樂之城》將於2月14日情人節浪漫獻映。該片由金球獎最佳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瑞恩·高斯林和威尼斯影后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艾瑪·斯通聯袂主演。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愛樂之城》的觀後感影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1】

沒錯,對一部電影的最高讚賞,就是在結尾處黑幕的那一剎那,有一股想要起立鼓掌的衝動。

所以就是這麼一部開頭尷尬,細水長流,最後讓你泛起衝動的電影。

它像什麼電影呢?很多人說過了,像。但不知道多少人像我一樣,看的時候想起了<500 days of summer>。同樣的春夏秋冬又一冬,流逝的都是愛情。

但流逝的都是愛情嗎?所以說,聯想有時是害人的。剛到夏天時,我就確定這一定是一部悲劇。無論他們兩人如何相愛,最後都不會走到一起。

可我跟紫霞剛好相反:我猜到了結尾,卻沒猜到那蓋世英雄,和七色的雲彩。

劇情是老套的,你只需要看任何一篇有關鍵情節透露的影評,就可以知道整個劇情的走向。其老套程度,跟裏面高斯林的座駕差不多,都帶着令人難受的年代差感。很多時候你會質疑導演是不是故意的,讓復古的服裝、音樂和車輛被一臺碎裂屏幕的iPhone帶走了氣氛。

所以導演甚至沒有去處理這些看起來拙劣的漏洞。在這部電影裏,所有這一切只是作料。有人說得對,這部電影帶着濃濃的濾鏡感,配上諸多洛杉磯的景色,讓你一度懷疑導演是不是請了一堆街頭藝術家,連佈景的功夫都省略了。

尤其是咖啡館的戲,從頭到尾都吐露出導演的惡意。浮誇的店員,周圍人們的表情,不知道從何而來的世界之窗感的法式風情,都讓人覺得過於刻意。

這一切在天文館昇華到了極致。背景和人物都在極其浮誇且粗糙的特效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這又跟<500 days of summer>後半段那段動畫一樣,有人喜歡,有人認爲極其破壞意境。到這裏,這部電影充其量算是致敬,像極了今年另一部年代感十足,劇情表現極其糟糕的< Hail, Caesar!>,讓人覺得這又是一部導演賣弄情懷的好萊塢系列風情片。

然而,電影之所以保持對電視劇的藝術力碾壓,靠的不再是劇情(從開始,電影在劇情上就已經無法和電視劇分庭抗禮了),而是戲劇張力,和恰到好處可以讓觀衆捕捉到的細節處理。

一個小細節:高斯林在餐廳撞開艾瑪·斯通,現場一片鬨笑,大家心裏都覺得,這是個低級的導演包袱;但在結尾處,再次回放同一畫面時,卻在兩人碰觸的那一剎那,整個顛倒了劇情,絕妙的配樂(預定奧斯卡)適時響起,帶觀衆進入了另一個可能的未來世界,讓人們看到了人們心目中想看到的結局。

戲劇張力:在人們隨着導演的鏡頭結束想象後,像是喝完咖啡後嘴角的巧克力屑沫還沒有擦掉,人們還沉浸在那一點點細碎的甜蜜裏,卻又回到了鋼琴上的手,高斯林的尾音,和艾瑪斯通的正臉。當人們以爲導演要撕碎一切剛剛建起來的美好時,高斯林終於擡頭了。

兩人雙面交接時,露出了笑臉,音樂隨之激昂,用一種交響曲的方式結束了整部幕劇。而這,就是我沒有猜到的那七色雲彩。

結尾是好的,兩人都有了各自可以擁有的最好的結局。兩人在追逐夢想中失去的只是愛情,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明明是夢想成真的結尾,卻帶着耐人尋味的悲劇感,這是導演在這部電影裏最見功力的地方。

人們都說,悲劇要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是典型的莎士比亞式悲劇,即人物在生活中的失意,都帶着原罪感和命運感,彷彿一切的悲劇都是註定的(當然,註定式的悲劇是人類先天最能接受的悲劇,與宗教的成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悲劇早已經不再是那樣簡單的悲劇。

很多人寫這部電影的影評都說,這部電影是復古電影,主打懷舊。有人因此給了高分,有人因此覺得索然無味。但我想說的是,認爲這部電影是復古電影,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且不說怕是第一次有人將洛杉磯這個巨星都市拍得這樣小巧,就算單講這部電影的劇情,在冬去春來又一冬時,就已經超越了大多數愛情劇,人、景、樂三者的結合(兩人在特寫下的面部張力,爵士樂吧的景調以及交響曲式的音樂),就像是歌劇和舞臺劇一樣緊密,排練般精準。這種對電影元素的調度和把控能力,是這部電影得以做到看似復古,實則創新的關鍵,也是需要影迷反覆琢磨的一種數學式的美感。

肉末茄子。就像之前說的,心裏想的是肉末茄子,吃起來纔會覺得香。少部分人對這部電影的差評,在我看來多半來自於此:在觀影之前或中途就將它類型化,便失去了品味細節的心理建設。這是部看重細節的電影,也是講悲劇拍出新高度的電影。2016年還有一個月,不出意外,它就是今年最佳。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2】

說說我喜歡的這麼多細節中最最最最喜歡的兩個。第一個:當Sebastian看到Mia之後,說了那個“Welcome to SEB'S”之後坐到鋼琴旁邊,一直到他開始彈琴,這中間有一段很長很長的沉默,Sebastian的內心的複雜情緒,對Mia的想念,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對看着她身邊早已有人相伴的酸澀,對重逢的欣慰,對我們都堅持了夢想的但是卻沒能一起堅持的幸福和遺憾,那段很長很長的沉默卻長的恰到好處,感覺少一秒都不能這麼淋漓盡致的體驗所有這些一切奔涌的情感的交織,感覺多一秒就會太滿會破壞了這種意境。在你覺得心已經到嗓子眼快要窒息的時候,熟悉的甜蜜且悲傷的鋼琴聲響起。第二個:這段音樂的最後,當我們從夢幻走回現實,當鏡頭又退回到舞臺上的Sebastian,當鋼琴聲又逐漸變慢,那種複雜情緒的糾結又再一次將你吞噬。但我想說的都不是這些。我想說的是,最後的最後,Sebastian其實是有一個音符沒有彈完的。第一次看完電影的第二天我反覆聽着段聽了好多遍,就發現少一個音,我一開始以爲是原聲帶錄的失誤,作爲一個強迫症,每次聽到最後都很難受,感覺少了點什麼。直到昨晚去二刷,才發現電影裏面,就是沒有彈最後一個音。那個時候我才明白,這就是最細節的表達。或者你可以理解爲Sebastian到最後已難過的談不下去,但我更願意理解爲Sebastian根本不想把它彈完,就彷彿心裏還執着的覺得我們之間還有些什麼故事沒有結束,他捨不得把它彈完。在衆人都以爲彈完了鼓掌的時候,我相信Mia是能都懂得Sebastian的這種用意的。

最後的最後說一點自己的感受,這部片子已經成爲我的最愛,沒有之一了。我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看到一半的時候,感覺臉僵了,才意識到從開場就一直不由自主下意識的在微笑。好多次熱血沸騰,禁不住的想怎麼可以拍的這麼好,這麼這麼多的細節。鏡頭、色彩、音樂、舞蹈、節奏。滿足了我對電影的所有期待和幻想。希望能去三刷。相信還會有新的驚喜發現。努力努力努力的想記住每一個畫面。最後的最後,我有一個夢想,希望在四十五歲之前找到一個對的人一起學習、練習、表演電影裏面男女主所有的舞蹈。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3】

很多人比較關心這部影片是不是真的像宣傳上所說的那樣好看。新聞上說,它斬獲了金球獎七項大獎,包括最佳(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最佳電影劇本,最佳導演,最佳(音樂/喜劇類)男女主角,最佳電影配樂,最佳電影網友原創投遞歌曲。聽上去很屌的樣子。

作爲一個剛驗過貨的行外人,我的態度是,作爲一部歌舞電影,你判斷會不會喜歡其實很簡單,就是去找來其中最經典的音樂來聽聽,看合不合你的胃口,《愛樂之城》最可參考的,應該是《繁星之城》!不妨來聽聽,反正我是無可救藥地迷上了。

人們總說這春藥那春藥,這首音樂大概就是我這個春天的春藥了。

當然,如果你因爲不喜歡歌舞,而不去看這部影片,你就會錯過一次邂逅最美“電腦桌面背景圖”的機會,那將非常遺憾。

看了《愛樂之城》,你會發現,你以前用過的那些自認爲很美的電腦桌面,簡直是渣渣,都應該進垃圾桶裏呆着。

雖然音樂很棒,畫面唯美,但是倘若你懷着一顆看愛情喜劇的心去看《愛樂之城》,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爲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很殘酷的歌舞電影,它講述的是一個有關錯過的故事,它會揭開珍藏在你心底的某一段回憶,讓你不禁悲哀地想——那些曾經對你說過永遠的人,爲何卻最終會成爲路人?

究竟是你出了問題,還是他出了問題?

你會發現,其實每一段感情的遺憾分手,都毀於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人生際遇和某一次人生選擇。細節決定成敗,在愛情裏也同樣適用。

在影片即將結尾時,女主米婭看着在俱樂部臺上表演的舊情人塞巴斯蒂安,突然進入了一個想象的世界,在這個想象的世界裏,她和塞巴斯蒂安選擇了另一種相處方式,例如塞巴斯蒂安沒有理會一個樂隊的邀請,沒有去當鍵盤手;米婭的話劇很舉辦得很成功;當她去巴黎發展時,他隨同她一起……

但我們知道,現實中沒有如果,在想象中,任何一個人都是希望可以永遠愛下去的,但在現實面前,當你們面對各種各樣迫不得已的選擇,當你們不得不妥協,你們其實就已經漸行漸遠了。

哪一個前任不曾對你許下永遠,哪一個前任又不是因爲這樣那樣的“不得已”而離開你的世界?原來那些永遠,有朝一日,都會成爲永遠不可能在一起。

遺憾,誰的人生又不曾佈滿遺憾呢?就像有人說的,誰還沒幾個愛得撕心裂肺的前任啊?

看《愛樂之城》時,有三個問題不以前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了答案,這三個問題分別是:戀愛中,遇到更喜歡的人要和現任分手嗎?人生中,堅持夢想有意義嗎?如何面對前任?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戀愛中,遇到更喜歡的人,要跟現任分手嗎?

很多人認爲,遇到更喜歡的人,只是個拙劣的藉口,知道會遇到更喜歡的人,爲毛還要開始當前的一段呢?這不是渣麼?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4】

《愛樂之城》作爲一部音樂劇,平了20年前《泰坦尼克號》所獲奧斯卡提名數量記錄,這一盛名讓人不得不對於2月14日情人節當天上映的此片充滿了期待。

2個小時的觀影后,走出影院的我意猶未盡,打開手機音樂APP下載了電影原聲,並在回家的路上單曲循環播放那首結局高潮版的《繁星之城》。嗯,電影原聲的有4個版本,高司令男生版、高司令艾瑪石合唱版、結局高潮版、THE END過後的協奏版。正是在結局高潮版中,高司令在自己所開的爵士樂酒吧中看到了5年未見的昔日戀人坐在臺下,手緩緩地敲向鋼琴,幾個音節後熟悉的旋律不但讓臺下的艾瑪石思緒萬千,也讓他自己在音樂中進入遐想——如果我們相遇時更珍惜,如果我們當年沒有分手,如果生活是另一種結果。這是全劇的精華部分,也是高潮部分。雖然最後,沒有“你好,近來怎樣?”的寒暄,已經走到門口的艾瑪石回頭對上了剛擡頭的高司令的目光,兩人對望中有無奈、有釋懷,最後相視一笑。這處是全劇最讓人唏噓的地方,有苦澀中的甜蜜,更是穿越虛構後的現實——我已經擁有了全世界,可是沒有了你,生活還得繼續下去,祝願你過得幸福。

要說影評,還輪不到我來對這部大熱片評頭論足,我只說給個人體會最深刻的幾點:

一是關於編劇,多年觀影體驗讓我認爲,這是電影成功的基因,可比喻爲一個人的氣質。先天基因是植入人類身體的DNA密碼,它決定了此人長大後的高矮胖瘦,甚至疾病種類。在栽培技術不發達的過去,我們撒下花種後,即使天天澆水,也改變不了這種花開出來的顏色,花開後我們才能知曉其顏色、香氣、大小。見過太多雷劇、神劇,讓人不僅只有唯一的想法——把編劇拖出去打一頓。如春節期間上映的某大鬧片,以爲顏色豔麗、異國情調、打打鬧鬧可以掩飾其編劇的敷衍和對觀衆智商和底線的挑戰。電影由於時間有限,要在2個小時左右呈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所以纔有不斷的續集、前傳、番外劇等來營造一個超現實的“電影宇宙”。講好一個故事,讓觀衆信服,產生代入感,而後能有所思——是電影編劇的基本功,而編劇的基本修養就是——不能低估與挑戰觀衆的智商與底線。這方面,有不少偷巧的手法,那大鬧片是一種,用視覺藝術來掩飾內容的單薄是一種,用大場面大投入讓觀衆當時爽、後來忘是一種,用類型片的方式讓觀衆給予寬容是一種。《愛樂之城》的編劇就深諳其此道,第一是抓住了愛情的易碎本質,給了大家一個不完美的結局,“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只能是童話結局,《泰坦尼克號》的美正是因爲傑克的離去、蘿絲帶着他的愛生活了一輩子,生活在平凡世界的我們唯有從別人的悲歡離合中去體驗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才能體會到平淡是一種幸福;第二是爲兩個追逐夢想的年輕人選擇了與藝術相關的職業,一個是好萊塢片場咖啡店的侍應,一個是落魄鋼琴手,便於與歌舞、藝術產生自然而然的連接,同時也給觀衆一種代入感和自我投射——那就是年輕時的我,什麼都沒有,唯一不缺的就是夢想;第三是採用了歌舞片形式,營造一種超現實感的白日夢,開場公路堵車那一段的10分鐘長鏡頭,當音樂響起,每個人且歌且舞,自在開懷中給予人一種非現實感,既然是虛幻的非現實,那麼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識、相愛、分手等情節即使有些小瑕疵或邏輯前後不搭,都是可以原諒的,這就是類型片的好處啊。反觀之,這兩天同期上映的《極限特工》是一部激發人腎上腺素,讓人看得過癮,但是不能算深刻的典型商業片,雖然範.笛賽爾一度讓人跳戲到那一部一連拍了7部的《速度與激情》,但是前者顯然缺少了後者對於親情、友情的鋪排與沉澱,故事性稍弱,感染力不夠,自然不能給人留下太深印象。記得一本商業暢銷書《全新思維》說過,故事力是未來社會六種決定成敗的能力之一,還有些書是教人怎麼講好一個故事來提升個人影響力的。可是,不是人人都喜歡聽天花亂墜的故事。好的故事有基本原則,但是也要能不落套路,有本好萊塢編劇必讀的書——《故事》就闡述了這個道理。所以,由名著改編的電影就有了基本保障。這部歌舞片獲得了14項奧斯卡提名,其中之一就是“最佳編劇獎”。

二是導演的藝術表現手法,這決定了電影成功的根本,這可喻爲一個人的樣貌。不是有句俗話麼,男人總是喜歡第一眼美人,然後再有興趣去了解她的.內心。導演的手法,固然可以彌補一些編劇腦殘手賤的後果,但好的編劇加上好的導演,就如一個美女同時又具有美麗的心靈一樣,這樣的天作之合讓人賞心悅目,只能被它的美所震懾。《愛樂之城》的導演很年輕,據說才32歲,他在片中不斷向經典歌舞片致敬,其中我看到了《雨中曲》、《隨我婆沙》、《瑟堡的雨傘》等影片的影子,當然《愛樂之城》也有導演獨特的手法,那就是怎麼把兩個非專業人士拍成兩個具有童子功的專業人士。兩人第二次見面,在洛杉磯城邊山上歌舞那段,舞步融洽,動感而優美,動心、掩飾、比賽、融合等情緒體現在舞步編排中,讓人很容易認可他們是知音必然相愛,這一點即是藉助了歌舞片的好處,更是導演很好地運用了攝影機運動、配樂、剪輯甚至服裝色彩、道具等的效果,因爲畢竟高司令和艾瑪石不是專業的歌舞演員,全程不用替身能到這個程度已能讓人忽視兩人歌舞專業度說服力不夠的問題。歌舞片不能全部是歌舞,哪個時候唱,哪個時候跳,拿捏之中,分寸之差,謬之千里。導演在片中安排的幾場歌舞恰到好處,開場歌舞導入虛幻非現實,男女主相識的鋼琴曲、第二次見面山上雙人舞、天文臺定情歌舞、分手後重逢的高潮歌舞不斷賦予歌舞一種故事表現力。女主成功試鏡的那一段獨白、獨唱更讓我對石頭姐路轉粉,她臉上的豐富表情配合音樂和演唱的婉轉、迂迴、爆發,表現了追求夢想中的孤獨與堅持、痛苦與希望,正是這一場戲讓我產生二刷念頭。我不禁想起以前看明星八卦時,看到有次記者採訪艾瑪石,她坦然說道——“在表演方面,我與湯姆·漢克斯一樣,並不是在表演,而是讓我自己達到更深的一層”。又比如,男主因生活所迫,被迫加入一個樂隊擔任鍵盤手,進行巡迴演出的那段音樂和歌曲也讓人印象深刻,從清越鋼琴開始過渡到電子輕搖滾的曲風、狂熱歡呼的觀衆、樂隊的名字、高司令用右手彈奏鍵盤等等,都讓我聯想起那兩個在美國如日中天的樂隊——魔力紅、共和時代。這一段包括後來高司令告訴艾瑪石自己可能要花幾年時間不斷進行錄製新歌、巡迴演出宣傳新歌的循環的情節均體現了對流行樂隊和流行音樂的諷刺:一味迎合觀衆口味可能會丟失音樂人最引以爲傲的對單純音樂的堅持和熱情、傳統樂器與現代樂器的交融運用等技術性手法不能掩飾創作暫新音樂作品的後勁不足。現實是,這兩個樂隊均很久沒有推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了,最近的不管是單曲還是專輯都泛善可陳,共和時代停留在《Counting Stars》被選作蘋果手機發佈會背景樂的巔峯餘萌中,魔力紅騷當的高音假音一度成爲世人模仿對象後淪爲他的純技術性標誌。扯回來說導演,雖然《愛樂之城》被提名爲”最佳導演獎“,但也不能說這部戲導演就可以得10分。在一些起承轉合的地方邏輯和說服力不夠,在一些藝術處理手法上過渡像經典致敬沒有創新,中規中矩,但是由於導演挑戰了歌舞片這個形式,一切都還可以被寬容吧,畢竟歌舞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上一次歌舞片獲得奧斯卡還是數十年前。

三是演員的專業和敬業度,能昇華電影,賦予電影一種精神。講真,這部戲的賣點之一就是高司令和艾瑪石的真唱、真跳、真彈,這對習慣了國內當紅新一代影星大量使用替身——從先前的裸替到現在的全身替、當紅小生小旦們只是出個臉——的觀衆,不失爲吸引點之一。雖然有人說,好萊塢本來就是靠本事吃飯,高司令和艾瑪石都具有一定基本功,爾後進行了大量排練纔有這個效果。但是,我還是非常非常尊重有專業性和具有敬業精神的演員。劇中,有一個角色說了一句話,已經把好萊塢的製作模式之一講清楚了,那是在艾瑪石進行二輪試鏡時的男主考官說的——“我們沒有劇本,根據角色量身定做,排練3個月,到巴黎拍攝4個月”。這已經與一些粗製濫造的劇組模式拉開了差距——因預算不夠製作週期短、當紅小生小旦們檔期有限、道具爛佈景假,最後的結果就是挑戰觀衆的智商與底線。當年紅樓夢劇組提前1年入組進行學習、每個演員都要寫角色小傳,這種事情不常有不再有了。說回高司令本人,他不是也不能靠顏值或肌肉吃飯,他曾經年少輕狂,因在學校打架滋事被處罰,綽號“麻煩”,小時候曾經加入“全新米奇俱樂部”,與賈老闆、小甜甜等在一起玩音樂,網上還有他們那時表演的視頻,長大後組建過一個叫“死人骨“的樂隊,與在《愛樂之城》中以玩鍵盤爲主相比,他自己本來就是一名才華橫溢的爵士吉他手。想不通,爲什麼國內有些片子拍音樂人,籠統的印象就是吊兒郎當、二不掛五等——如去年那部《七月與安生》,安生的音樂人前男朋友就以渣男形象出現。而國外拍音樂人的標籤是——狂熱地追求藝術、堅持夢想、有激情,比如《舞動我青春》系列,即使是拍學校問題少年也能以正面的堅持到底、維護友情等形象出現。再說艾瑪石,她11歲開始在鳳凰城的青年劇團初登舞臺,演出了十多部舞臺劇和即興喜劇表演,14歲時製作了一個名爲“好萊塢計劃”的PPT,用麥當娜的歌曲《好萊塢》做伴奏,還用了一些演員的圖片,其中包括莎拉·傑茜卡·帕克,向父母宣佈她要輟學離開家鄉、去加州追求夢想,15歲時她說服了父母讓她發展演藝事業,於2004年1月搬到加州便於她一邊在家自學、一邊參加試鏡。現在的她成爲紅遍全球的明星,與大表姐一起被稱爲好萊塢雙姝,但她卻依然過着成名前的生活——9點起牀後溜狗,去喝杯咖啡或者買點雜貨,然後有空的話烘點麪包,晚上睡覺前挑好明天要穿的衣服,給咖啡機定時。她說過一句話——“如果不過普通的生活,又怎麼扮演普通的人呢?如果你身邊沒有普通人,那就不是生活,是傻電影。”看了以上八卦,《愛樂之城》中那個堅持夢想、傻傻的侍應就是石頭姐的本色演出了,因爲熱愛,所以有激情,因爲有激情,所以有感染力而被人喜愛——這可能就是專業性和敬業精神的另一個說法。正是因爲有夢想、有堅持,才鑄就美國立國精神,這也是好萊塢不斷通過影片輸出的價值觀。

四是關於影片所表現出來的城市氣質。這部片子成功把洛杉磯從我個人去過的不喜歡的美國城市名單中剔除了。好的影片能賦予一座城一個故事一種氣質,如《賭城風雲》、《十一羅漢》讓多少人對拉斯維加斯的紙醉金迷產生嚮往,《勇闖奪命島》、《X戰警》讓舊金山的羅克島和金門大橋成爲必遊景點,《慾望都市》則用另一種方式解讀了紐約。2014年洛杉磯給我的印象是:治安不好——汽車旅館的店主告訴我晚上最好別出門,荷槍實彈的巡邏警察天剛擦黑就出現在聖塔莫妮卡海灘印證了網上攻略的告誡(必須在天黑前離開這一片);城市太大不精緻,從一個區到另一個區都得上高速還各種岔路,沒有湖沒有江河,著名的大熊湖從城中開車過去都要1個半小時。我當時感覺洛杉磯的氣質就是一個莽大漢——雖然它有着蓋提私人藝術博物館、迪斯尼、環球影城和好萊塢、比佛利山莊、格里菲斯天文臺、星光大道,可是一點兒不精緻,轉頭就是各種塗鴉和髒亂差的黑人區和貧民區,一如金鍊子、沉香佛珠的加持也無法掩飾莽大漢的粗人氣質和手指中的黑泥。《愛樂之城》中出現了——105號洲際公路、好萊塢片場、格里菲斯天文臺等,看到地球另一端自己去過的那些地方爲背景拍攝的影片,旅行中的日子和片段閃現,帶出想有天去重遊的念頭,就如2015年《速度與激情第七部》上映後,一個朋友馬上從田納西州轉學到了洛杉磯一樣,她說——因爲喜歡那部電影所以喜歡那個故事發生的城市。這部片子讓我看到了洛杉磯藝術的一面,它有着重慶山城一樣的動感美。

此外,關於影片,不得不說的是,肯定不會讓所有人喜歡。昨天中國上映當天,朋友圈裏有兩種論調,一種不吝讚美,另一種則控訴這片子落入關於夢想、愛情的俗套中。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個體意志和需求不能再融合成社會意志和需求,你喜不喜歡不要緊,要緊的是,它確實打動了一部分相信夢想、相信愛情的人。

最後做個猜想,14項奧斯卡提名中,其他的不敢說,但個人最看好的是“最佳原創歌曲獎”、“最佳原創配樂獎”。2月26日揭曉再見!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5】

City of stars,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被洗腦……看完了,喜歡得很。

本人很喜歡長鏡,尤其愛歌舞片裏這種長鏡頭,影片一開頭,堵車的一段路上多人共唱一首歌,妥妥就是一個一鏡到底的MV,營造出濃濃音樂氛圍讓人瞬間被代入。女主在合住的公寓裏與三個姐妹的那段長鏡,四個女孩青春美麗盡顯。另外很喜歡的是男主彈琴女主唱歌時,四周光線盡暗,只留主人公身上一道頂光,舞臺感極強。特別女主最後的面試,明明唱得是她姑姑跳入塞納河的小事,卻彷彿唱出了自己追逐夢想這一路上的艱辛與決絕。

音樂配得很棒,男女主從派對出來,兩人剛剛互相萌生好感,卻彆彆扭扭得唱着我看不上你,這夜景與你共賞真是可惜。這種小別扭總會讓我想起《傲慢與偏見》。男女主近乎一見傾心,口中卻要說着你纔不是我愛的款。這種曖昧真是可愛啊。星空裏的一舞,浪漫唯美,音樂裏詮釋着甜蜜。結尾處高司令爲女主彈的一曲,一方面傾訴着懷念,懷念他們初見與相愛時光,一方面遺憾着他們沒能更早愛上對方和更體諒對方的決定,那樣就能完成各自的夢想,攜手到頂峯。可終究還是無法回去了,所以就這樣吧。

影片色彩也是十分美。黃色與藍色的光影,配色復古,實力爲歌舞加分。印象深的是四個女孩去派對穿的衣服,紅黃藍綠,戲劇感滿滿。彷彿在說着,青春與夢想就是她們的美麗所在。

這部戲相對來說光環最小的可能就是劇情與演員了。故事其實很常見了,很多音樂片都是類似劇情。兩個追逐夢想、愛音樂戲劇的人機緣巧合走到一起,彼此支持着對方的夢想,同時也面臨生活的困難和心理的波折。本片兩人最後沒有攜手到最後,其實很正常。兩人在一起,既要想着追夢,又要想着戀愛,難免不出問題。女方一邊認爲,既然男主想開個club,那他就應該堅持,不能爲了經濟問題委屈自己去給傳奇哥當鍵盤手,一邊又希望着男主給自己穩定的生活。而男主在夢想與女主中間選擇了女主,女主就不開心了。反正按我的智商和慘淡的戀愛經驗,我是無法理解女主爲何生氣的。所以在我看來最後的結局的完美的,倆人不適合在一起,訴了衷情,相視一笑就拜拜吧。

至於我說整部電影是場美麗的夢,畢竟這種故事太過戲劇。人的夢想大多是飄忽不定的,有明確夢想的人本就不多,在追夢途中能不變初衷的就更少。這是一方面。還有之前看到網上很多人說,年輕時覺得喜歡一個人要跟他一直在一起,後來覺得有段美好的回憶就夠了,現在卻只希望自己能有個人去喜歡。能喜歡上個人都很難了,更別說有這樣唯美的愛情。而且還是一個有明確夢想的你與一個有明確夢想的他之間發生了一段能回味一生的浪漫又勵志的愛情,你倆最後還都實現夢想了。超現實,絕對超現實。

演員方面嘛,只能說彈琴的高司令真是魅力無限,不管穿啥都是男神風采。石頭姐沒有貢獻最好的顏值,但是演得不錯。另外我傳奇哥真是一開嗓就讓人驚豔,可是演技肯定不能深看,而且在這裏實在沒有平時帥。

推薦一看,確實是視覺聽覺的享受,不怎麼看歌舞片的,可以去給自己的審美開開光。畢竟這麼優秀的歌舞片,你是別指望中國會自己產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