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看複合大師有感

觀看複合大師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導語:電視劇《複合大師》與電影《分手大師》是一對雙胞胎,一分一合徹底揭示了愛情的兩種可能。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複合大師》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觀看複合大師有感

  電視劇複合大師觀後感【1】

顯然,電視劇《複合大師》與電影《分手大師》是一對雙胞胎,一分一合徹底揭示了愛情的兩種可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身陷愛情的迷局之中,“複合大師”的產生就是要爲形形色色的愛情故事破解難題。讓本該攜手走向幸福的對對愛人,不至於因爲一時的誤解與衝動走向極端。

愛情中,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正因爲我們是愛情中的主角,我們纔會辯不清方向,迷茫之時,確實需要一個旁觀者來爲我們指點迷津,以挽回陷入尷尬境地的愛情。江湖上有紛爭,愛情故事裏同樣有,同理有分手大師的地方必然就有複合大師的存在。電視劇裏面對賈乃亮飾演的“複合大師”李斷的破鏡重圓理論和鄧超飾演的“分手大師”梅遠貴一分一合,互懟相生,讓電視劇前的我們看的好生過癮,炎炎夏日一部情感喜劇似乎是一種消夏的選擇,更何況還能治癒愛情、治癒心靈。

賈乃亮、鄧超兩位大師,激烈過招,吹腔舌戰中,讓我們這些困於情感生活中的人們指出了一條愛情的明路,嬉笑歡愉之中,讓我們重新審視愛情,重新對望愛人,其實沒有什麼能夠影響真愛,只是我們在愛情的局中一時走入牛角尖中無法回身。

《複合大師》採用單元劇形式,用短小精悍的方式爲大家呈現平凡而特別的愛情故事。不必經歷漫長的鋪墊和包袱,享受這全程都是高能模式,讓你在各種親親我我、你儂我儂的偶像劇中徹底解脫出來。《複合大師》通過人冷感症、選擇困難症、追星症、拜金主義、隱婚、冷戰等城市症候羣概念呈現出了多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極具代表性,劇集照進現實,也能照進你我。它突破了“瑪麗蘇傻白甜”式的愛情故事套路,聚焦現代人真正在經歷的感情問題,全面引發觀衆的共鳴,在電視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並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這可能纔是《複合大師》最初立意的初衷。

常言道,解鈴還須繫鈴人,其實“複合大師”只充當一盞明燈的作用,他只是催化劑的作用,他只是幫助當局者的兩個人,認識到自己,認識到感情,只有自己成長了,愛情纔可能甜蜜。《複合大師》這部劇在當下的熒屏上可以算得上是比較另類的情感喜劇,俞白眉監製保證了喜劇的精髓,讓劇集可看性升級,也讓各種情感病症一一呈現在觀衆面前,解難答疑,清醒的看透愛情真諦。

《複合大師》最精彩的莫過於賈乃亮的表演,果然是大師,然而,除了賈乃亮和鄧超兩位調皮奶爸的精彩互懟,還有王曉晨、代樂樂、閆妮、陳赫、謝楠、李茂等等的精彩出演,此劇堪稱顏值+演技的雙重保障,不看不知道,喜劇果然非同凡響。

  電視劇複合大師觀後感【2】

這個時代什麼都好快呀,上班匆匆行走,來不及看今天的天空是否晴空萬里,工作餐毫不挑剔,好不好吃,營不營養,有什麼關係?只需要肚子飽了就可以。而戀愛,在諾大的城市裏,好多人也好像吃快餐一樣,只要將我這時的孤獨治癒,這個人是誰,我真的那麼喜歡他嗎?好像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

我們戀愛,是想要找到自己缺失的那一塊,就像人們常說的,我是個缺了一角的圓,而你的形狀剛剛好可以補好我缺失的那一塊,這纔是戀愛的圓滿。

但是戀愛哪有那麼順風順水,就像是互補的兩個形狀,合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有摩擦,更何況是兩個人。就如劇裏複合大師的爸媽說的,我是浙江人,他爸是北京人,我喜歡吃甜的,他喜歡吃鹹的。光是這樣一句簡單的一句話,其實都涵蓋了很多矛盾點,異地,口味。大的問題解決了,小的問題也會冒出來,戀人之間有很多摩擦,越是親密,摩擦越大,但是有愛啊,只要有愛情在,都可以慢慢改變,因爲你我喜歡看電影了,你因爲我,從一個宅男,變得也會主動提議,這個週末我們要不要去哪裏玩。因爲時間我們磨掉了雙方不適應的那部分,親密關係也就此建立。

那麼又回到正題來,這個快餐時代,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明白愛不愛,就在一起了,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爲對方改變,包容和適應,成爲互補的那個形狀?

劇裏面龐偉和緹娜八年的戀愛,會因爲看到一則不實的緋聞,就一聲不吭的換房子、斷掉聯繫方式,卻沒有想到如何修補這段,看似有了裂縫的親密關係,而是採取很強硬的處理方式,直接斬斷這段感情。劇裏面有複合大師可以幫忙,那我們呢?曾經親密的兩個人,是不是說斷就斷了?可是如果是真正愛的人,因爲一些沒有那麼重要的原因輕易分手,那還得花多長時間,走多少路,遇見多少人,才能重新遇到那麼一個讓你動心的人?

然後講一下演員,爲什麼都說鄧超合體,我覺得鄧超在這部劇裏很正常啊,而且一點都不逗比,好吧我是鄧超迷妹。最開始期待比較低,因爲喜歡鄧超纔看這劇,後來覺得覺得那個後援會長和她姐姐的對戲,就像雨打芭蕉一樣,酣暢輕快,也意外的看到了一些老戲骨在裏面,特別是複合大師爸媽這對,我也想知道父母們的愛情,在經過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後,最終是以怎樣的方式走到最後,有些期待呢!

我在戀愛裏很少說分手,說分手的時候是的確到了不得不的地步,但我知道有的人的分手就像口頭禪一樣,只要吵架,就會說“我要跟你分手”。以前啊,什麼都很慢,大家的關係很長久,一件衣服,一塊手錶,一個戀人,就算磨損了,舊了,沒有之前的新鮮勁了,也會妥帖安放,仔細保存,修修補補好,繼續留在身邊。現在啊,什麼都很快,衣服穿一次就可以丟棄,婚姻吵幾次架就可以說我們不適合,又何況戀情。複合比分手難得多,但是我想說,珍惜應該是比丟棄擁有更寶貴的意義。

  電視劇複合大師觀後感【3】

一直有一個偏見:在城市裏,愛情更稀缺。因爲相較於落後的農村,高樓大廈之間更多的.是物慾橫流。在社交媒體上,甚至連年輕人之間也流行“門當戶對”這樣的觀念。大家討論一個人合不合適,更多討論的是有沒有錢,有沒有房和車,愛情不再是一種純粹的東西,而變成了一種慾望的遮掩。

遇見愛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那種一輩子愛得死去活來的故事從來都只在傳說中,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更多喜歡說:愛的最高境界是習慣。就像《複合大師》裏賈乃亮的爸媽,一輩子吵吵鬧鬧,互相看不順眼,做了三十年夫妻卻要去離婚,但臨到頭才發現,這個媽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她不忍丈夫一個人去旅遊,卻無人照顧而死在半路。

這樣的關係到底算不算愛情呢?我猜想《複合大師》裏,鄧超這個分手大師的在診斷這一對老夫妻時的邏輯是這樣的:他們不是真過不下去,而是看不清楚自己的生活。

城市有很多可能性,這是慾望之源。而人的生活是被一個個選擇主導的,與其幻想那不存在的情景,不如把現有的認真過起來。

《複合大師》裏明星的隱婚案例,是人們崇尚“利益至上”的註腳。8年的情感歷程,那位明星卻只敢說半年,因爲他所在的公司要不斷地炒作他的緋聞,如果公衆知道他有這麼一段隱婚經歷,那麼一般認爲他的商業價值會減低。其實,這還不算什麼,隱婚在城市裏不止是明星專利。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裏,結不結婚所代表的東西,往往讓人無語,很多隱婚一族是擔心一旦公佈自己已婚,就足以影響到對老闆、同事和客戶的吸引力。這樣的隱婚是一種自我保護。

無論是男明星的利益至上,還是普通隱婚族的自我保護,都是有一些無奈的。好在《複合大師》裏的這一對,他們之間擁有愛情。女方不斷的忍耐是愛,男方打算退出娛樂圈也是愛。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路可以走,有什麼是夫妻同心不能打敗的呢?

這片子有些臺詞很有意思,《複合大師》裏賈乃亮有選擇困難症,但我們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所謂複合大師所要面對的客戶,不就是有選擇恐懼嗎?選擇恐懼的本質其實是害怕自由,因爲有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去思考這個問題,常常會令他們痛苦、煩躁。

人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喜歡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但是問題是供選項實在太多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自己很喜歡玩RPG遊戲,那這類遊戲何其多,我就會反覆從沒有玩過的裏面選,最後發現花了一禮拜,也沒有找到一款喜歡的,那這時候你會感覺很奇妙,因爲如果你要是選項少,那麼你最起碼是玩遊戲了,但是一旦選項太多,你會發現大量的時間用來選遊戲了,等到最後也沒有選出來,更糟糕的是即便選出來,遊戲時間也沒有了。

這和愛情何其相似?

在城市裏我們看到男男女女分分合合的頻次遠高於農村,因爲城市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了,有那麼多婚戀網,社交媒體,同城聚會等。機會多了,但幸福未必就多起來。我們經常說多試試,容易遇見合適的,但也許在情感上,這樣的想法未必就那麼正確。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文章說,選項越優質,其實選擇的人越焦慮。這並不難理解,一個好的和一個壞的,你很容易就區分出來了。一個9分好和9.1分好你很難分辨的那麼清楚。而且即便你下定決心選擇了以後,一旦發生什麼事情,你可能就會後悔自己選錯了。

很多年以後,我自己在工作中意識到了類似的問題。在北京工作不是特別難找,所以早些時候一遇挫折就想換工作,幾次以後發現問題並沒有解決。這時候身邊那些早年我感覺不如我的人在職場上都做得很不錯了。我才猛然意識到,重要的不是糾結最好的東西,而是把還不錯的東西做到最好。至此,我學會了與遺憾共處。

看《複合大師》的時候,就在想當我們年輕人在大都市面臨情感方面的抉擇的時候,也應該抱有這種與遺憾共處的心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珍惜當下。這樣的心態也許正是我們糾結的自己的複合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