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精選11篇)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精選11篇)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1

這部電影放在電腦裏已經很久了,一直沒有看,光看題目覺得會是一部講父愛母愛的電影,而這種電影多少讓人有些不太敢看,怕自己會觸動到一些。

今天算是把它看完了,顯然我是低估老謀子了,很出乎意料,同樣令人感動,更令人深思。沒有想到會是一個愛情故事,裏面的故事也許並不能算是特別出彩,但總是牽動着你的心,感情這東西是最沒法去述說的,當然也不太好表現,太曲折動人的故事顯得有些假,太過於平淡的又讓人覺得無趣,要把握這個度絕非易事,而這部電影做到了。現實中的愛情沒有像瓊瑤小說裏的悽豔纏綿,更多的是一些柴米油鹽,但正是一些細小的東西才折射出情感的力量與美好。

平凡中的不平凡,在追求情感和經營情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彼此的慰藉,需要從點滴做起。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2

好長時間不被一部電影作品所感動過,當這種情緒襲來真是讓人難以承受又難以割捨,溼潤了雙眼抽泣難止…

我必須非常喜歡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那唯美的意境感動我每一處的細胞。喜歡他們之間簡單的愛,喜歡純樸的鄉情,喜歡憂傷的景色

相信看完這樣一部電影的人,不會激動的簇擁在一起述說着尤似好萊塢般的火爆場面,他們應該是會對朋友、親人說聲“對不起,我要一個人靜靜,慢慢舒緩顫抖的心臟,震撼的感受。”

《我的父親母親》再次讓我難眠…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3

最近看了陳小藝老師主演的《我的父親母親》,看了之後,感觸很多。

陳小藝老師把鄉村婦女張翠花的角色演得淋漓盡致,她對陳志的愛很深,對陳志的家也付出了很多,在陳志母親的堅持下,陳志和翠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是在上學期間,陳志卻愛上了有文化,有修養的葉秀蘿,隨着劇情的發展,看到了翠花作爲農村婦女和一般人的處事思維方式,陳志作爲國家幹部很守法,但是翠花一家人並不理解他,陳志的很多做法(從翠花的大哥入獄到翠花侄子的工作安排)都逃不過作村支部書記的翠花父親。陳志對秀蘿的愛很深,可以說是藍顏與紅顏知己的關係,在翠花母親的干預下最終導致陳志的離家出走,翠花也最終明白了她與陳志之間的差距與隔閡,劇情以翠花與唐,陳志與葉的結合爲結局,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我覺得較好的幾個角色:翠花,陳志,翠花父親,陳志母親,把現實生活演得很到位。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4

當前,央視一檔”我的父親母親“節目打動了不少人!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爲它觸及到了不少家庭承受的現實壓力和心底最柔弱處。

隨着中國快速向老年社會進展,老年人的養老成爲一個極大的社會問題。而在老年人發病率中佔有很大比率的老年癡呆症又突顯出它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的特殊性和不可忽視性。失憶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基本辨別能力,其生存的尊嚴、質量和生命的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挑戰,正困擾着越來越多的家庭。特別是當我們這一代人進入老年後,家庭結構轉入以”2——4——8“爲主的模式,很難想象,那時的兒女怎樣來應付?我們這些父母又將是怎樣一番處境?不認識親人,不知道回家的路,不能和人正常交談,蓬頭垢面四處流浪,然後在骯髒一隅的一領破草蓆上毫無尊嚴地死去……有時想來,我不禁心頭直顫。

也許有人說,只要攢夠了錢,可以請人服侍,也可以進高檔養老院,但生存的尊嚴與金錢無關!那麼我們只有在寄希望於社會能儘快找到應對方法(包括醫學發達到能攻克此病難題)的同時,能清醒理性地對待我們的父母輩,爲這類患病的老人盡我們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對我們應盡的義務。我想,這恐怕是央視這檔節目的初衷。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5

這是一部開始讓人無奈中間讓人難受結局讓人徹悟的劇。

那兩段婚姻是那個年代造就的,卻也是個人的選擇。

一個有文化的父親和一個出身農村的母親,這樣一種結合,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可是累了大半輩子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癡念。

陳志的淡雅註定他只會守着原則生活。從他當知青遇到張翠花開始到結婚前,他一直有機會去挽回未來,可是他不敢,害怕。他隱忍着生活,面對喜歡的人卻在那次的結婚後望而卻步了。如果說他答應訂婚時並沒想過會遇到葉秀蘿,可是去報到那天卻遇到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青年遇到一個像從畫中走出來的人,他是欣喜的,在母親電話通知回家前他忘記了一個只是未婚妻的女人在家等着他,當愛情來臨時候他什麼都忘了,卻在面對選擇時候沒有了勇氣,只是無奈接受……

在婚姻剛開始時候,新鮮感還在,看到他也在努力。可是兩個人的差距卻越來越大,或許不應該是差距,而且境界,心靈的境界不一樣。陳志有他的夢想,喜歡天文,喜歡看星星,想當個老師;張翠花也有她的夢想,喜歡陳志,喜歡爲他做一切事,想當個好妻子;兩個人的夢想一個是精神層次一個是現實階段,生活點滴已經讓倆人越走越遠。

整個局到離婚宴我才流下了眼淚,可是沒想到結局是這樣的,陳志說我怎麼覺得自己突然愛上你了呢,主線還是走了,有着不捨,卻再也沒有無奈了。也許就應該這樣吧,人到黃昏,愛不愛的,已成侈奢。只要有一個人能陪着自己走到生命終點,有他就安心,這就是晚年最好的結局。

所以年輕時候,請勇敢地去愛,不要害怕,哪怕會遍體鱗傷也不要緊。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6

現在人們喜歡看韓國影視劇,似乎韓劇中有我們已經丟失又由衷期望的東西,韓劇中的確有好多溫情、煽情、親情的典範,象《外婆的家》、《假如愛有天意》、《遠路》等,它們張示的優美的畫面、溫馨的音樂、動人的感情,讓人沉醉其間。但中國大陸也不乏有如此的精品,象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就是一個典範。

影片通過一個回鄉兒子的口敘述了黃土地的小山村裏一對戀人四十年的深厚感情故事,當時父親是下鄉支教的城裏人,來到村上簡陋的土房子裏教當地的小孩子讀書,他一來就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母親對父親一見鍾情,一有機會就做好吃的東西給父親吃,喜歡聽父親教孩子識字的唸書聲,常常會一個人跑到父親講課時站立的地方暗暗地思念父親的音容笑貌。懷春的少女是動人的,母親穿着大紅的棉襖在父親教學回家的路上靜靜地守候,少女的心思是含蓄羞婉的,母親只是遠遠地目不轉睛地望着父親。母親做了好吃的放在長凳上,希望父親能拿到那隻大青碗,後來看見父親要走,急忙把剛做好的餃子裹在懷裏追出去,結果半路上跌了一交把碗給摔破了,還把父親送她的紅色髮夾弄丟了,一下急哭了,後來髮夾找到了,碗也鋦好了,這碗和髮夾無疑是他們愛情的信物,母親丟了後的懊惱愁容和找回後的喜悅笑容都表現得自然到位。父親剛到村子的時候,母親給他細心地織了一張”紅“,掛在他教室的.橫樑上;父親去世的時候,母親拿出來放了許多年的織布機連夜趕了一張布,是蓋在父親遺體上的(當然是白色的)。父親一輩子清苦,爲學校嘔心瀝血盡責盡職,他是爲新校樓的籌款工作而倒在雪地中的,但他一生有一個深愛他的女人時刻關懷着他,也應該知足了。深沉的愛,使得平凡變得偉大,中國農村有許多象母親那樣勤勞能幹堅強忠貞的女性,她們毫無奢榮取寵之心,只是守着心愛的男人默默地付出,她們的愛情樸實而深沉,值得尊敬。

這部影片無處不在流露着溫情、親情,但絲毫沒有煽情的一面,因爲這樣的環境這樣的人們這樣的生活能造就這樣有深度的真情,就象雪地裏的梅花一樣,清新灑脫,同時觸動了觀衆大腦和淚腺的閥門,讓觀衆在淚流滿面的時候也感受到了陣陣梅花香過般的薰陶。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7

電影主要濃墨重彩地敘述了主人公父親母親年輕時的一段歲月。

主人公父親去世,他回到家鄉。本來是很自然的事情,把父親從縣城醫院接回來安葬,然而村長很爲難,主人公母親堅定地要求村長派人去縣城把父親擡回來,但村裏年輕人都出去了。主人公怎麼勸也不行,母親還要親手用織布機織一塊擋棺布,織布機都壞了,主人公說自己去鎮上買一塊吧,母親怎麼也不同意,主人公只好找村裏老師傅把織布機修好,母親連夜織了一塊布,寧靜的夜晚響着織布機哭噎的聲音。

母親是很固執,但固執得讓人肅然起敬。

那年,母親十八歲,三河屯村來了縣城裏的一位老師,即主人公的父親,二十歲,可能是一見鍾情,母親的心再也不平靜了。母親爲父親所在工地送上最好吃的飯,並在遠遠看着,希望父親能吃上自己親手用心做的飯。母親有意去父親送路遠學生回家的路上,期待能與父親”偶然“相遇。母親捨棄離家近的前井而去後井打水,只爲經過父親所在的學校聽聽他上課的聲音。母親會爲了丟失的父親送的髮卡連續幾天起早貪黑去村中的路上尋找。母親會在大雪天站在冰冷的空氣中等待着縣城的父親回來。母親會因爲縣城的父親沒有按時回來獨自走向通往縣城的路並昏倒在途中。

那條路承載了母親最珍貴的歲月,她要把父親擡回來,讓父親記住回家的路。

村中蓋新房子都要栓一塊紅布在房樑上,這件事由村中最漂亮的姑娘做,落到了母親的頭上,因爲是父親的教室拴布,母親織得又細又密,布里包含着純潔的少女之愛。父親後來告訴母親,每當看到教室樑上的紅布,心中有說不出的溫暖。父親去世了,母親堅持要在那破舊的織布機上織一塊擋棺布。

這塊布是母親對父親最後的心意,父親冰涼的身體上覆蓋着熾熱的溫暖。

父親與母親相遇是在冬天,寒冷的冬天,然而那個冬天,父親與母親的心是滾燙的。他們的愛情轟動了整個村子,在那個自由戀愛還很新鮮的歲月,父親與母親的愛情爲小小的三河屯村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

在這個愛情氾濫的年代,我深刻地感受到那段歲月愛情驚人的力量。父親和母親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墜入愛河的父親母親因爲上面定了父親犯了”右傾“錯誤不得不分開。因爲愛情,四年後父親再次回到朝思暮想的三河屯村;因爲愛情,父親捨棄縣城,堅定地在講臺上站了四十多年;因爲愛情,母親在教室外聽了四十年父親上課的聲音。時代依舊在變,而愛情具有恆定的力量。

一個時代因爲愛情而生動,一個人因爲愛情而美麗,愛情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

我彷彿看到:一個老人,在一個安閒的午後,坐在家門口,沐浴在陽光之中,看着廚房不停忙亂的老伴,回憶起那個時代他們的愛情,青春而羞澀,質樸而純潔,那是一段生動的歲月。老人忽然感到,眼前的老伴是如此的美麗,容光煥發,宛如十七八歲的少女。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8

“有人說沒有見過一輩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見過,父親母親,一輩子沒有吵架。”

當初衝着那“史上最純淨的愛情”而看《山楂樹之戀》,只是,電影還沒結束,就已感到深深的失望。不免覺得,這故事怕是辜負了“史上最純淨的愛情”這一高價。“每個男人都想娶靜秋,每個女人都想嫁老三”,這評價,讓人感到太過、太虛僞。靜秋與老三的相處,其實沒那麼純淨,影片摻雜了太多現代因素。倒不如《我的父親母親》來得純淨、自然、真實。

似乎張特別喜歡用第三人者來敘述一個故事,中間還原故事本身。影片採用倒敘方法,開頭就是:父親世了。並且採用兩個時態——過時態和現在時態。一般情況下,電影中的過或回憶部分是採用黑白顏色來描繪,這樣比較有歲月流逝的痕跡,而訴說現在用彩色。然而,這部影片當中卻一改常態,用現在部分用黑白色調,過描述父親母親的過則用彩色。導演似乎要通過色彩向觀衆表達些什麼。

父親與母親的故事,其實用的色彩不多。而金黃色則是出現最多,也是最讓人難忘的鏡頭。第一個鏡頭金黃色灑落在一羣牛羊身上,採用逆光的拍攝手法,將觀衆帶入父親母親相見、相識、相愛的那個淳樸年代。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母親爲了能夠多看父親一眼,在一片金黃色秋葉林中奔跑的鏡頭,萬葉叢中一點紅,還有金黃色陽光打在母親身上,讓人倍感溫馨暖和。還有那白雪皚皚、寒風刺骨之中,母親孤單等待父親歸來的身影,人物與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無需言語,那一份真摯的愛情溢於言表。而這天地之間的白色,也象徵着父親母親之間純潔的淡淡的感情。

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張沒有賦予其太多的言語,多是在靜靜的畫面中,將人物的情感滲透到行動之中。父親初到村裏時,母親的墊腳張望時,眼神的好奇與崇拜;父親到母親家吃飯時,母親立於門前那燦然一笑,不是百媚生,卻是傾城色,直笑到人心坎裏;爲了看到父親,母親每天在山坡上的翹首以待,那憨厚的笨拙的躲藏。一顰一笑,一羞一澀,欲躲還露,無不彰顯了懷春少女的青澀與淳樸。

兩人甚至沒有牽手,沒有約會,沒有表白,沒有做過一切情侶該做的事,然而卻能夠在靜默中讓人感受到那內心的萌動。影片把主要鏡頭放在母親的身上,整個故事,不外乎是母親的追隨和等待換來了父親的關注和迴應。不難看出,這部電影也表達了一種女性剛柔相濟之美。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堅似金剛。那種爲愛情而勇敢追愛的勇氣,與那份純真質樸相融合的性格,不免使人感動。

有人說,這部片子中,張藝謀選錯了“對象”。器用新人章子怡飾演的招娣完全是一副城市女孩的樣子,片中最多的鏡頭都是她的微笑和奔跑。張藝謀說過,《我的父親母親》是他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章子怡在影片中的傻氣與單純就是一個鄉村女孩氣質,鄉村女孩不一定都是“土裏土氣”的村姑。張應該是想要通過章子怡的氣質來美化、詩化影片所要表達的甜美、質樸愛情。

影片中現在與過形成的反差,有些地方不免讓人感到疑惑。現在的黑白畫面裏,母親說話的口音夾雜着方言口音,而在回放年輕時候的母親時用的卻是標準的普通話;老的母親與年輕的母親氣質上相差太遠,相信張鏡頭中的母親應該是一個淳樸到底的人,而影片中的兩人卻沒法讓人感覺是同一個人。即使容顏不再,那一份發自內心的氣質卻是無法消散的吧!如果要說選錯人,那就該是老的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9

《我的父親母親》是張藝謀的一部老電影,這兩天重新回味了一篇,感覺很好。

電影有一股濃烈的鄉土氣息,母親那種執着的感情令人感動,害的我掉了不少眼淚,她的等待和追求都是那麼地給人深刻印象,加上美妙地背景音樂,成了一部優美的愛情故事。

很多上一代的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感人,我雖然沒有經過那一代的生活,但我依舊也被深深地感動了。

廣闊天空,冰天雪地,一個穿紅衣服地女孩屹立在雪中,一動不動地看着遠方,等待着遠方自己心愛的人歸來。

愛情!不論多麼艱苦的歲月,只要有愛情在支撐自己,只要有希望在前面,人們就能堅強地屹立不倒,就能捱過最黑暗的日子。已經有了愛了,還要求別的什麼更高的呢?

這些堅強的人啊!黑暗的年代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他們勇氣使得他們堅強地活下來。而現在,同樣處在黑暗年代的我們,不是也應該擁有這份勇氣,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嗎?我們年輕時候見證了黑暗的歷史,我們至死都不會忘記,那些劊子手能活多久呢?活得再長也不會比我們這一代活的時間長吧,他們的種種罪行,總有一天會得到歷史的清算和審判,迎接他們的,將是末日的斷頭臺。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10

《我的父親母親》是張藝謀的電影中令人看得最舒服的一部。因爲它沒有像《菊豆》一樣大玩殘忍的男女權力鬥爭,也沒有像《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樣的具體化政治諷喻。沒有發聾震耳的控訴,換來的是簡單直接的愛情故事,也難怪令一衆看慣張藝謀電影的觀衆會有另一番感受。

但是想深一層,除了故事比較小品外,此片的風格和張藝謀以往的電影是如出一徹的。女主角是全片的重心是張藝謀電影的特色,像《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女主角都是十分剛強和富侵略性的類型。此片章子怡的角色雖然沒有侵略性,但是仍然是十分剛強和主導型的人物。她和男主角的愛情很大程度上是由她作主動,一切都是她自己爭取回來。故事背景爲三四十年代,鄉間風氣應該還很保守,她敢愛敢恨的性格不是和《菊豆》鞏俐霸氣十足的婦人或《秋菊打官司》中剛強不屈的秋菊一模一樣嗎?張藝謀全力刻劃的是章子怡的角色,對於父親一角,觀衆實在所知不多,就是講他被打成右派一段也沒有交待,可見他電影的重點仍然是女角。

以往多見張藝謀的政治諷喻戲,想不到他寫小品愛情也有一手。猶其在刻劃章子怡對於男主角的感情最令人印像深刻。他把章子怡一舉手一投足都拍得自然流暢,處處充滿初戀味道,比起港產片所謂的愛情描寫,實在高出不少。當然,章子怡一鳴驚人的演出也是令人對角色信服的原因之一,這也不能不佩服張藝謀的獨具慧眼。

此片的攝影十分優美。張藝謀出身攝影,對於場景及鏡頭運用一向了得,今次亦不例外,田間鄉野拍得悠閒舒服,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現代背景採黑白拍攝、過去則用彩色,也是不俗安排。個人認爲是導演想表達「過去」的愛情生活纔是令章子怡的母親角色添上色彩的美麗人生。現在父親過世後,母親的生活發生鉅變,原本充滿色彩的生活漸漸褪色,所以變成黑白。

好導演加上好演員再配合優秀的攝影,劇情平淡但是處理十分認真,令人看得舒服。此片可以說是近年十分值得一看的佳作。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11

《我的父親母親》代表着就是愛情、家庭、責任,爲我們如今浮躁社會所逐漸失去與淡忘的。當這些似乎已離我們遠去,影片卻喚醒了我們心底最真的神經,所以,感動是很多看完這部影片之後表達的最多字眼。

這部電影採用了倒敘回憶的手法,一開始便由教可一輩子的書的父親病逝陰鬱了氛圍,村幹部與兒子真實生活化的交談更增加了電影的可看性,剛失去父親的兒子得按捺住心中那種隱忍的痛撐起生活的場面,母親獨自一人守候在學校門口蕭瑟孤單的身影,使我壓在心中的感動終於迸發。

母親堅持要把父親擡回來並不是迷信,當兒子翻箱倒櫃的把那架很老的織布機擡出來,在母親固執地連夜織布的聲音裏,拉開了對往事的回憶。

愛情應該是什麼樣的?總有這樣那樣的人和故事把愛情闡述的更爲複雜。

但是鄉村裏美麗姑娘對書生的一見鍾情與嚮往,顯得簡單卻更動人心魄。它賦予了那種早已遠離我們的靦腆,心動,和驚鴻一瞥。沒有太多的憂慮和思考,沒有太多的掙扎和矛盾。就那樣簡單地愛上了,卻是源與心中強烈的嚮往和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中情感的執着。

真正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在那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還是如此地熱愛着生活,擁有着如此熾熱的情感,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情感並不曾流失,只是人們思考的太多反而事物了對真正美好的事物的欣賞能力。

農村裏的愛情缺乏城裏人那樣複雜的思考和掂量,卻打動了你我的心,就是因爲它那種原始的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