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小歡喜》觀後感三篇大綱

《小歡喜》觀後感三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小歡喜》該劇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以方圓、童文潔夫婦的視角,講述了方家、季家、喬家等幾個高三考生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小歡喜》觀後感三篇,供大家參考。

《小歡喜》觀後感三篇

  《小歡喜》觀後感一

最近觀看了由黃磊和海清主演的《小歡喜》,這部劇圍繞高考的主題講述了4個孩子和3對父母的備考故事。可真是一人備考全家作戰。父母們租房陪讀,煲湯接送,鼓勵監督。

劇中媽媽董文潔爲了照顧倆孩子多次請假,結果被同事暗中使絆,從老總變成助理,而恰在此時又屋漏偏逢連夜雨,在職場混了二十年的由黃磊飾演的爸爸也被裁了,更慘的是,全部門只有他一人被裁,平時樂呵呵的他到那一刻也支撐不住了,對着妻子哭泣。看到那個片段,我好像一瞬間就看到了現實的殘酷,它能毫不留情的用20秒淘汰一位努力了20年的中年人,我想再過幾年也成了不惑的中年人了,也會遭遇這個世界對中年人的殘酷,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擔憂。可縱使這樣,劇中的他們依然瞞着孩子,笑着把日子過了下去。

可能有的年輕人會說中年人真窩囊,被欺負成這樣了還默默無聲。可是又能怎麼辦呢?他們是父母,是18歲高考孩子的父母,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要學會強顏歡笑和溫柔以待,沒有怨言,沒有放棄,因爲心中有對孩子的愛。

劇中的離異媽媽宋倩,她生活的中心就是女兒英子,英子就是她的全部,甚至爲孩子,她可以忽略自己的喜怒哀樂。“只要孩子快樂我就快樂”“孩子過得好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無數媽媽的生活準則,她們愛孩子愛得熾烈,愛得無我,好像只有孩子好了,自己纔有幸福的資格,好像只有孩子好了,自己纔有享受的權利。不得不說這世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親的愛,也是真心值得我們這些做父親的中年男人更加疼惜!我覺得把孩子當成委屈自己的理由,也許纔是對孩子最大的委屈。因爲你的不易,你的委屈,你的苦與淚,十幾歲的孩子其實都會看在眼裏。

劇中的季勝利是個高官,常年在外,很少陪伴兒子季楊楊,等到兒子高三,他終於調回北京,但已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陪伴期,他完全都不瞭解兒子,兒子也不能理解他,他深感疲憊,他覺得自己太失敗了,他懊悔自己錯過了兒子無數次的第一次。可想想我的經歷又何嘗不是呢!是啊!一輩子很短,有些人走了就不會再來,有些日子過去了才知道再也無法回頭,驀然回首才發現:曾經吖吖學語的小寶寶已經長成了不服管的叛逆少年,曾經身強體壯的父母早已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曾經和自己許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人不知不覺也離開了。時間走得太快了,快到還沒能好好說上一句“我愛你”,彼此間就生了嫌隙,就要別離。哎!我覺得一個男人的成功不在於他多富有,而是能和家人和愛人一吃飯,一起談心,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這纔是我們想要的小歡喜。

劇中的林磊兒,我覺得是四個孩子中最令人心疼的一個,母親早逝,父親再娶,他生活得並不自在,雖然成績優異,卻不自信。看得我這樣一個從未被電視劇的角色感動的我也忍不住淚目。都說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爲人父母,哪一個捨得自己的孩子經歷這樣的'掙扎和孤獨呢?

今天發出這麼多的感慨,也是有感而發,人生不能錯過的是孩子的成長,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教養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自身成長的過程。希望與所有的父母共勉,也是希望自己能成爲一個真正合格的父親。

  《小歡喜》觀後感二

這部劇講述了方一凡、喬英子、季楊楊等幾個高三家庭進入高考備戰期的焦灼狀態。本來是孩子們的高考,家長們也不敢鬆懈一絲一毫。隨之而來的教育問題就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氾濫。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場艱苦的戰役。每個家庭的環境背景不同,面對高考,家長們也是使出渾身解數讓自己的孩子爭分奪秒學習,彷彿勝負就在那過去的每一秒決定。業餘愛好該放棄的也逼着孩子放棄了;該搬的家也還是二話不說地搬了;該刷的題也總是一大摞一大摞地刷着。於是,那些考生的高考生活就這樣在裝上了隔音牆的小房間裏啃着書度過了,所能張望世界的途徑也就只有那一扇小小的觀察窗....

對於那些備考學生的家長來說,這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好。這是中國普遍存在的中國式教育理念——“以愛爲名”。也許,家長認爲這樣是對孩子好,是愛孩子,可是孩子們卻未曾感覺到快樂,他們在家長的期待下負重前行,可能內心已經傷痕累累了。他們會認爲,這樣的愛,不要也罷。

這部劇之所以會讓人感受到它的真實,就是因爲它還原了我們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或者說它就是我們生活的寫照。家長逼,孩子學。在我們努力的過程中,家長卻仍然無法真正看到我們努力,又換句話說,他們是視而不見。

《小歡喜》這部劇中曾出現多少家長與家長之間“比孩子”的劇情,或說你家的孩子學習好,或說他家的孩子性格好。日常生活中的家長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一羣家長中,他們普遍認爲;爲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自家孩子優秀呢?卻不曾看見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似乎是他們總能把缺點放大好多倍,所以屏蔽掉了他們尋找優點的能力。也許,對於他們來說這樣比一比可以激勵孩子改進,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扼殺他們“做好自己”的天性。

我特別喜歡劇中方一凡說過的一句話:“各個家庭狀況不一樣,這根本就沒有可比性。”這句話是真的特別耐人尋味。其實他說的一點也沒錯,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在不一樣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所養成的一些習慣、性格以及特點當然都不一樣了,自然也沒什麼可比性。而家長們卻還總是愚昧地“攀比”。

我從別的地方看到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完美的角色,殘酷的現實需要我們用漫長的時光去接納彼此的平庸。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裏,堅信“做好自己”最重要。

  《小歡喜》觀後感三

最近一段時間看《小歡喜》,看到裏面的父母們爲了孩子高考,千叮嚀萬囑咐,凡是一切都已考試爲先,我又瞬間回憶起我的高考。只是,我對高考這件事有代入感,對緊張的父母沒有共鳴,是因爲那是我爸媽都似乎對我是接近放養狀態,平時也根本不怎麼問。到高考一個月前的時候,我媽才稍微有點點重視,讓家裏打麻將的人不要在我隔壁房打麻將,也會晚上我回家的時候給我煮麪,讓我吃飽點。

我想我爸媽爲什麼跟這裏面的父母完全不一樣呢?按理說我們這種家庭,更容易信奉高考改變命運這種大部分家長都認可的信條。電視劇裏海清飾演的家長童文潔說的關於高考的一番話讓我記憶尤深。

我對這段話產生了一個疑問,在故事背景設定裏,可以知道她和老公方圓也都是上了好大學的,那他們現在過的怎麼樣,兩個人都是公司裏的職員,童文潔職位是總監,方圓也是一個小領導,但是兩人也面對着中年人都會遇到的所謂中年危機。在他們自己看來,現在的日子過得也不是怎樣,那童文潔爲什麼就認爲兒子考了好大學以後,就一定比自己的父母過得好呢?

至於她蹦出的爲你好這三個字,那是千千萬萬父母在安排兒女生活時常說的語錄。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覺得做不到,不要讓別人去做。我覺得對家長來說,即使己所欲,也不要亂施於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