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教育觀後感:師德關係中的師德大綱

教育觀後感:師德關係中的師德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在網上進行了繼續教育,學到了不少有益的知識,特別是學習了《師生關係中的師德》這篇文章。雖然去除了教師的神聖光環壓力,也要注意,每一行業都有職業道德,作爲教師,要恪守教師職業道德。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教育觀後感:師德關係中的師德

首先我覺得教師應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等於做每件事情都一模一樣,特別是有關學生知識水平的時候,舉個例子在佈置作業時,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是每個學生作業一樣多,而應該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幾類情況分層次佈置作業,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個題目,因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應該不同,要掌握一個實事求是因人而異的原則。

其次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的缺點不等於不管學生的缺點,放任學生的缺點,當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時要給學生改正的機會,要幫助他們找出犯錯的原因。

最後教師應慎用懲戒拒絕體罰不等於不用懲戒,作爲老師我們不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這是必須的,這是做老師的底線。但有時當學生犯錯誤時,適當的懲戒也是必須的,否則達不到教育的效果,比如考試作弊按規定處分我認爲也是正常的,處分也是教育學生,要讓學生知道在學校中哪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哪些錯誤學校是要懲戒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要愛學生,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把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對待學生的缺點、慎用懲戒拒絕體罰作爲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有一詞“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詞很難下定義,母親對孩子的品格形成影響究竟有多大我們還沒有確鑿的數據,加以判定,但是我們可以從偉人的言辭中感受點什麼,拿破崙說:“一個孩子的好與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他認爲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母親對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練,他母親是通過諸多的溫柔、嚴厲又極有分寸的方法,讓他熱愛、尊敬和服從自己,從母親那裏,拿破崙學會了順從。”

歌德也把自己的愛好和品格的形成歸功於他母親,他們說他的母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潑,洋溢着母愛的智慧,她具有激發孩子形成積極上進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親的偉大絕不僅僅在於她賦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於她對生命的培育與呵護,在於她盡心盡力尋找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做母親難,做一個好母親更難,如今衡量一個母親是不是一個好母親,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給的太多也不好,給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給到足夠好纔是最好的,你所給予的都是孩子能夠完全自願接受的一切。”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纔算是一個好媽媽呢?

首先我認爲應該理解多一點,要求少一點,理解必須在瞭解的基礎上,母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以我更應該全面客觀地瞭解孩子,瞭解他的學習狀況,瞭解他的與人交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我們應像教育家魏書生所倡導的那樣“讓自己高興地活着,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這樣的心態,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都大有益處。

其次是表揚多一點,批評少一點,說到表揚,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造奇蹟,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過多的自責,陪孩子一起長大,感受孩子的點滴變化,這應該是母親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親的應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及時鼓勵和更多的表揚,其實,不管是我們做教師的還是做其他行業的媽媽對孩子要求大都嚴格過度,批評過多,殊不知毀滅一個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斷批評,不斷地挑錯,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得多一份表揚,少一份批評,讓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自強自立的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如果說小時代1帶給觀衆們的感覺是校園生活的美好,那麼小時代2則告訴我們現實世界的殘酷。

片中最讓人們感到大跌眼鏡的橋段當屬姐妹間的決裂。老實說,我壓根都沒料到顧里居然會劈腿,而且對方竟然會是南湘的前男友席城,那個公認的墮落男。如此優秀的"女王"式的顧里居然會有如此這般的糜爛往事,帶給人一種很強烈的視覺以及思維上的衝擊。

但這恰恰是原作者郭敬明的高明之處。之前有權威部門指出,當前國內的電影受衆的平均年齡在21.3歲。而郭敬明顯然是抓住了這個年齡層觀衆的胃口。

也許是時代造就了這種現象,也可能是這種現象夠成了一個時代。雖然有些事情同我們的真實生活還有些距離,但藝術總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取名爲小時代簡直是太貼切啦,在特定的環境下,特定的一羣人,特定的一系列情節構成了這個小小的時代。也許它代表不了全部人,但它卻真實的存在,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一代人。

也許是愛情,真的是那個叫做愛情的東西吧。顧裏的男友顧源在得知這一切後居然選擇了全盤接受,還幫着一起設局,逃避了家族的聯姻並幫顧裏家的企業擺脫了危機。

我想這是郭敬明留給觀衆的一個思考,你的愛究竟可以到達什麼程度?

影片的結局是美滿的,這一點尺寸郭敬明拿捏得很好,過程很艱辛曲折,但結局是美好的。

也許這部影片也是郭敬明內心世界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