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有關《輝煌中國》觀後感(精選5篇)

有關《輝煌中國》觀後感(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輝煌中國》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輝煌中國》觀後感(精選5篇)

  《輝煌中國》觀後感1

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於近日在央視晚黃金時間播出,全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爲脈絡,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紀錄片《輝煌中國》通過壯觀震撼的大規模航拍現場、生動熱絡的百姓生活現場、讓人感動的一線生產現場等,展示了中國五年來取得的的輝煌建設成就,展示了普通百姓的自豪感和獲得感,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這一切充分表明,今日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這部紀錄片,在形式上,更加接地氣,以紀實手法拍攝,用講故事的方式、用一系列數據來展示成就。從上千個成就案例中精選了65個故事、250個成就點位、採訪了108個人物,還呈現了200組國家成就數據,這一組組數據,一福福圖片,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新時期激情拼搏的印記,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生動證明。我們要努力,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奉獻給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

  《輝煌中國》觀後感2

9月21日晚,中央電視臺播出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第三集《協調發展》。

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們可以從攝影師的記錄中,看到天梯上孩子們的笑容,扶貧幹部的汗與淚,姑蘇小鎮城鄉統籌的奇蹟,“閩寧模式”東西部牽手的成功跨越,一個個特色小鎮、中心城市、城市羣的興起。而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以及縈繞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輝煌中國》正給我們展現了國家協調發展的宏大敘事。

這是輝煌中國五年來的發展變化,從一個個小人物的奮鬥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正在爲東南西北中的協調發展努力,正在向一體化、一元化發展邁進。中國經歷了幾十年快速發展之後,西方經濟學中那道所謂繞不過去的“中等收入陷阱”橫亙在眼前。如何避免國家落入“陷阱”而停滯不前,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應對這些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五年來,國家從縮小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入手,努力回答幾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讓千百年來共同富裕的夢想照進現實,讓中國的發展更加平衡協調、持續健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製度展示了特有的優勢,而中國正在獨具智慧地創造中國方案,更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制度自信。

《輝煌中國》記錄下的時代烙印如此立體而真實,雖然北京的文化和科技,天津的金融和新制造,河北的現代商貿和物流,定位、優勢完全不同,但是協同發展的魅力卻如此大,京昆高速、津保城際鐵路、北京新機場,1小時通勤圈初步形成,13908億元構築起三地交通一體化的立體骨架。京津冀經濟增速達到7.5%,經濟規模佔全國的10%,已經成爲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步伐加快,從交通、人才、教育、產業、城市佈局等方面入手,我們可以發現,如今炙手可熱的雄安新區正成爲協調發展的全新樣板。“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當協調發展與中國製度優勢有機結合,必將能夠碰撞出輝煌中國的新篇章。

  《輝煌中國》觀後感3

日月如梭,時間總是按它的規律悄然運轉。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輝煌中國》,這部紀錄片記述了中國的一個個巨大成就:中國天眼,港珠澳大橋,藍鯨一號等。通過這個紀錄片,我瞭解到了中國的農業與工業的發展程度,甚至有些地區都可以使用機器人來代替人類進行機器的生產或農產品的培育,這都體現了中國的富強,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記得在《輝煌中國》的一個片段裏說到了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最後的沉管連接,每個沉管之間的距離,必須牢牢地控制在十幾釐米的內,在這連接沉管之前,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反反覆覆的`檢查了這最終的沉管。在連接的過程中,有一大批的潛水員下水進行實時勘察,避免這最後的沉管有着任何的漏洞,隨着離海底的距離越來越近,地面人員也越來越緊張,五米四米三米兩米一米,隨着連接沉管的成功,大家在指揮室裏熱烈歡呼,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悅,這個連接着香港,澳門,珠海的大橋終於可以通車了!

這不但體現了中國的富強,更凸顯了中國的科技研發水平的高度,證明中國的科技研發水平是位於世界前列的。我爲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感到無比的自豪,中國速度!中國科技!中國力量!

  《輝煌中國》觀後感4

日月如梭,時間總是按它的規律悄然運轉。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輝煌中國》,這部紀錄片記敘了中國的一個個龐大成就:中國天眼,港珠澳大橋,藍鯨一號等。經過這個紀錄片,我瞭解到了中國的農業與工業的展開水平,以至有些地域都能夠運用機器人來替代人類中止機器的消費或農產品的培育,這都表現了中國的富強,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上的位置。

記得在《輝煌中國》的一個片段裏說到了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最後的沉管銜接,每個沉管之間的距離,必需牢牢地控制在十幾釐米的內,在這銜接沉管之前,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反重複復的檢查了這最終的沉管。在銜接的過程中,有一大批的潛水員下水中止實時勘察,避免這最後的沉管有着任何的漏洞,隨着離海底的距離越來越近,空中人員也越來越慌張,五米四米三米兩米一米,隨着銜接沉管的勝利,大家在指揮室裏熱烈喝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勝利的喜悅,這個銜接着香港,澳門,珠海的大橋終於能夠通車了!

這不但表現了中國的富強,更凸顯了中國的科技研發水平的高度,證明中國的科技研發水平是位於世界前列的。我爲我們國度的科技水平感到無比的自豪,中國速度!中國科技!中國力氣!

  《輝煌中國》觀後感5

這部紀錄片,以紀實手法拍攝,用講故事的方式、用一系列數據來展示成就。這是和前面播出的幾部片子的最大區別。我們從上千個成就案例中,精選了65個故事、250個成就點位、採訪了108個人物,還呈現了200組國家成就數據,使這部片子非常接地氣、非常好看。在審片過程中,各方也都給予很高的評價,普遍認爲讓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發動機,是一個國家進步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的,如果沒有“創新”和“科技”,那麼中國也不會如此強大,我們也不會如此幸福。

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以“一天創造1個億的GDP,一天上繳1260萬元人的財政收入,一天引進4000萬美元”的實力,贏得了“國內開發速度最快、競爭力最強的開發區之一”的評價。

2005年起,實施“產業升級”“科技跨越”“服務業倍增”三大行動計劃,是園區21世紀的大手筆。2009年又提出“生態優化行動計劃”。四大行動計劃成爲領跑園區前行的“四輛馬車”。

2008年,“十四歲”的園區實現GDP1001.52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5.08億元,分別比開發之初增長了近100倍和300餘倍,人均GDP接近德國平均水平。

從以上幾個例子也可以看出“創新”和“科技”對中國的重要性和嚴重性。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長大把自己的“創新”和“科技”獻給祖國,使中國更加繁榮昌盛,使人民更加幸福和諧。

一組組數據,一福福圖片,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新時期激情拼搏的印記,是無數普通百姓品味喜悅擁抱幸福的 刻,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生動證明。我們要努力,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奉獻給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