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絕園的暴風雨》觀後感

《絕園的暴風雨》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絕園的暴風雨》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絕園的暴風雨》觀後感

《絕園的暴風雨》,作者是一位莎士比亞的劇迷,引用了許多《哈姆萊特》與《暴風雨》中的句子,乃至於整個故事的人物都有參考《哈姆萊特》和《暴風雨》中的人物來設定。整部動畫的主題就是“扭曲的因果”,A穿越至兩年前,爲了查清B爲什麼被殺死,然而事實是,正是因爲A回到了兩年前,告訴了B她被殺的事實,B纔會爲了保證未來能夠按照A所知的方向而自殺,這便是扭曲的因果。

然而令人感動的其實是A(女主角:鎖部葉風)和B(另一女主角:不破愛花)和男主角瀧川吉野與另一男主角不破真廣之間的`感情。對於愛花而言,她認爲自己必須選擇,因爲只有這樣的未來纔是不破真廣和瀧川吉野都能存活的未來。愛花有着強烈地宿命感,這與她個人經歷有關。

世界觀是這是一個有魔法的世界,魔法的力量源自於起始之樹,起始之樹的敵人是絕園之樹,但事實情況是,起始之樹的目標是讓人類的科技發達程度始終處於某一限度內,超過了就要毀滅世界,而絕園之樹就是用來消滅起始之樹的。絕園意味着毀滅烏托邦一樣的樂園,在真實的世界中開闊天地。

整部作品帶有濃厚的宿命感,一切都是既定的,起始之樹必定毀滅,魔法必然消失,人類必須繼續存在,真廣與吉野必須存活,愛花必須死。爲什麼?我作爲觀衆,一個普通人,不懂什麼宿命,爲什麼愛花這麼好的女孩兒必須要死呢?作品中,這是宿命,作品外,這是作者創作這一悲喜劇中昇華主題的重要一步。

所有的悲劇都是深刻的,唯有當悲劇發生之時,我們才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我之後又打算看《博多豚骨拉麪團》,開頭又是一個悲劇,我的玻璃心瞬間就阻止我繼續看下去了。我愛悲劇的深刻和其中的美感,但我討厭那種傷感。

看過《絕園的暴風雨》後我寫了一首詩:

這鮮紅色的,

是血液嗎?

象徵着殘酷的事物,

卻有着玫瑰的顏色。

看!那滿地的鮮血!

這就是死亡麼?

我想表達,作爲一位觀衆,和主角們一樣體會到的,對於愛花的死的難以置信和內心的絕望、悲傷。

真廣和吉野都愛着愛花,真廣在愛花死後不斷探尋真相,吉野徹底陷入絕望,失去了愛花,就算死,就算世界滅亡都無所謂。二人和其他人一道拯救了世界,但就算拯救世界,也只是對愛花愛的深刻表達。

只要她能回來

失去生命或者世界毀滅又如何呢?

可是她再也無法回來

那麼,至少拯救世界把

不讓她的死成爲悲劇的起點

在高中生拯救世界的套路下,有着悲劇的內核,雖然最後的結局是美好的,但是愛花的死亡無論如何都是一出悲劇的結局和一出悲喜劇的開端。我喜歡這部動畫,它殘酷但也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