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故園風雨後的觀後感範文大綱

故園風雨後的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英倫風情,無論何時何地都有一種恰當的迷人。

故園風雨後的觀後感範文

片中配樂像是穿着黑漆舞鞋的少女在看見情人的時候踏出的急切、輕快而不失優雅和風度的腳步聲,穿插在Brideshead莊園的每一處角落。

影片最初從Sebastian和Charles的友誼切入,最後從Charles和Julia的愛情中淡出。很難說誰在受難,而誰又功成名就。

宗教愛情觀,宗教之下的愛情。我想這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所在。同性戀、婚外情,父母輩、子女輩。值得一提的是,無神論者和信教者之間的鬥爭也刻畫地很明顯,誰能說對上帝的愛不屬於愛情呢。

Sebastian

一開始覺得Sebastian很彆扭,他用懶洋洋的腔調講話,用輕浮無光的眼神看人,跟着一幫紈絝子弟飲酒尋歡。相比之下,安靜文雅的Charles更像一個貴族家庭出身的孩子。後來,我才慢慢發現,這個眼睛無光的男子,比任何人深諳痛苦。

他對Charles的愛慕之情無疑是真實的。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好感,似乎是想讓對方比別人更多地瞭解自己,他將Charles帶到了Brideshead莊園。當然,他也有所保留,他沒有提過他的家庭,在禮堂行禮的時候斥責Charles‘入鄉隨俗’的做法,似乎是害怕Charles被他所信仰的宗教染指。那時,Charles還是個帶有藝術家氣質的乾淨少年。

再後來,藉着酒意,他覆上輕輕一吻。沒有翻臉,但也沒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他們的愛情隨夕陽落下,卻不曾借日出而復甦。

威尼斯之夜,他親眼目睹了傳統意義的愛情,男女之間的擁吻。儘管Charles和Julia的吻還夾雜着懷疑和不安,但他明白那是兩廂情願,而自己是一意孤行。面對Charles的辯解,他沒有發脾氣,因爲他知道自己和Charles之間從來不存在愛情。

他是被上帝拋棄的孩子。同性間的愛,從來都不存在。

他仍然渴望得到上帝的愛。他深受母親的影響,接受傳統的教義,竭力隱藏內心的痛苦和掙扎。同時,父親對他的影響也可以從他放蕩不羈的一面體現出來。打破教義的父親做出了典範,他也像借Charles步其後塵,可惜,上帝安排在他的身邊的人已經先愛上他的妹妹。後來,他逃脫了。不是逃離Charles,而是逃離Brideshead莊園和它威嚴的女主人。之所以稱之爲‘逃’,是因爲他內心中沒有放下世俗的偏見,他不能夠愛,他的情人,他的親人,他的上帝,這一切,他都無法全心全意地愛。

他的結局是悲而不慘的。影片再一次展示出了“毀滅美”的力量,當Charles在摩洛哥找到Sebastian時,後者已經失了一切。他那貴族象徵的頭髮,他曾經被保護地很好的身體,他從未得到也從未失的`愛情,包括那個還在等他的德國情人。落差帶來了痛苦,也繁衍出以痛苦爲母體孕育的美。

他說,“我很早前就知道,真的,只有上帝才能給予你那種愛”。

他仍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他早已將自己許給了無法得到的信仰。

Julia

至始至終,我都認爲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角色

影片伊始,她是風雅而有想法的那位,她可以讓Charles傾心,讓Sebastian喜愛。但這一切改變不了她作爲一個宗教控制下的世俗女子的身份,她渴望不安分的愛,卻又循規守矩,因爲始終無法逾越宗教信仰差異的鴻溝,她和Charles的愛情匆匆謝幕。這次的失沒有改變她內心的想法。在她再一次遇見Charles的時候,她或許大膽奔放,或許不顧忌世俗目光,和Charles展開了一段命中註定的婚外情。但此時的她儼然已經成爲Marchmain夫人的影子,她認爲Charles有着無法剋制的慾望,認爲自己“無法拒絕主的寬恕”,最終,不是Marchmain夫人的外力阻撓,她和Charles真正的信仰鴻溝讓兩人分道揚鑣。

“我希望你的心被傷透。”

她始終沒能做到像Sebastian那樣自由,那樣意志超脫。她和Sebastian的區別在於,Sebastian勸走了Charles,而Charles主動離開了她。Sebastian的意志無疑動搖了Charles,而她的意志軟弱地禁不起一句狠話。

得不到什麼,得到的又剩下多少,她心裏明白。

Charles

罪人,他是赤裸裸的罪人。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個結論,但這結論,恐怕下得太早。

他介入這個本已破碎的家庭,毀掉了Sebastian和Julia。是什麼力量毀掉了這個慈愛的主所愛着的家庭?是他的信仰。失父親是信仰失的開始,無奈於母親的權威實在太過厲害,兩兄妹的信仰只是出現了裂縫,Marchmain夫人認爲她完全可以修補。但是,Charles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他先是引誘Sebastian墮入病態的友誼,再輕易擄Julia的芳心。無神論的誘人之處在於,它鼓勵反抗權威,提倡自由的愛。這是兩兄妹都需要的,而Charles滿足了他們的需要,促成了他們的反抗,但他沒做過多停留,因爲他想要的太多了。

Charles自己也說,他想要的太多了。而這些是宗教信仰者們無法給他的。

我相信他對Sebastian和Julia的感情都是真摯的。這種感情帶着鮮明的反抗色彩,作爲一個無神論者,他在反抗整個天主教家庭,他親眼目睹上帝毀掉了Sebastian,接着是Marchmain夫人,然後是短暫逃離的Marchmain爵士,最後是Julia。他失敗了,他沒有改變其中任何一人的想法,放棄對上帝可笑的信仰。他也成功了,戰後收走了Brideshead莊園的財產和屬於那裏的寶貴的記憶。

影片中最後的燭火,應該是他對這兩份感情的回憶,他最終還是沒有掐斷它。故園的風雨會澆滅它,至於風雨之後,三人該往哪,能否相遇,又是另一個故事。

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不指望過分的渲染,而是以一種極輕極慢的步調推進。全片沒有高潮,以平靜的姿態敘述了故事,讓人能夠深切感受到故園風雨後的瞬變和蒼老。

不足之處應該是片頭以蒙太奇手法制造的男女主人公相遇的畫面,在我看來,這個相遇毫無意義,有些蓄意爲之的突兀、倉促。而且,影片對於戰爭的表現也稍顯不足。

沒有掙扎,就沒有悲劇。

沒有反抗,就沒有自由。

在掙脫神的意志,獲得真正的自由之前,我們仍不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