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醫者仁心》觀後感7篇

《醫者仁心》觀後感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者仁心》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醫者仁心》觀後感7篇

《醫者仁心》觀後感1

兩部電視劇,一部《蝸居》、一部《醫者仁心》,都是認認真真的看完的,有很多的感觸。

還沒有開始演的時候,一直在期盼,真正開播的時候,覺得拍的真的很好,很紀實,這是真正符合現在中國醫療環境的電視劇,也是我們每一天所經歷的,在我周圍上演的:醫患關係、醫鬧、醫療技術還有等等,可以說是感同身受、有一種共鳴,越到後面,不管是醫生、媒體、社會大衆,該如何在整個醫療行爲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很值得探討的。

作爲一個醫療行業的一員,面臨了太多、太多,在這個大的醫療環境中,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分清是非好壞,至少自己要有一個是非標準!鍾主任的話說給別人聽的時候,也在說給我聽。當初我爲什麼學醫,爲什麼選擇從事這份工作,最初的目的是什麼?現在懂了,那是因爲最初就嚮往醫生這個職業在人們心中的一種崇高感、神聖感,儘管我現在仍然覺得這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但是錯就錯在,一直自認爲這一個很容易的事情,一個有了一旦有了權力就可以無限膨脹的事情。我貪慕、我虛榮,是的,只看到的這份職業帶給我的榮耀,帶給我的光環,卻沒有看到醫生最應該做的事情,沒有看到身爲醫生,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患者的信任。想到外公生前一直教育我的,現在也終於懂了,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是選擇了肩上的使命,一定要用自己終生的努力去奮鬥、去實現,堅持、學習,就是自我實現這個理想的必經之路。是的,一個醫生一定要有理想,有原則,有正確的是非價值觀···而現在,我爲自己不是一個好醫生而感到羞愧、自責,同時我也爲自己認識到這一點而感到高興,人是在認識錯誤中不斷成長起來的,所以我也開始在成長了!

雖然在中國做一名醫生很難,但現在的我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必須要堅持走下去,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打倒。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自己道德的底線,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後漫漫長路,會遇到很多事,在我穿上這一身白衣的時候,能在捫心自問的時候,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的問心無愧,我想,那纔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

《醫者仁心》觀後感2

看完《醫者仁心》,心久久平靜不下來。拿起紙和筆坐在桌前,許久都寫不出一個字來。那些有關責任,良知,理解的畫面交織在一起,在我的大腦中亂作一團。

有人曾說一個好的醫生應該是這樣的: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安慰,卻總是去傾聽。對這樣精闢的概括,我真的由衷地佩服。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應該肩負起對自己、對病人的責任,不忘時時充實自己,以精湛的醫術去救死扶傷。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不光要醫治病人身上看得見摸得着的實實在在的創傷,更要以慈母般的仁愛去撫慰那些傷心絕望的心靈。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也必定是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我欽佩那些爲了解除人類之病痛而無私奉獻的醫者們,同樣,我也憎恨那些隱匿在醫生羣裏魚肉患者的敗類。我知道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難免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這樣那樣的誘惑。對於醫生來說,來自藥商與患者兩方面的誘惑就顯得更爲突出了。我痛恨那些不遵守醫療道德的醫生們,同時卻又深深的理解他們。醫生也是人,醫生也要生活。縱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從早忙到晚,如果沒有獎金,每個月身心俱疲換來的六百多元的工資也不夠養家餬口。但是如果許多指標沒有達到,又哪兒來的獎金?

妙手不一定都能回春。現代的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病人對醫生的期望值也愈來愈高,但是目前人類能真正治癒的疾病呢,卻沒有同比例的增加。病人及其家屬急切的心理,大家都理解,但是很多時候,病患一方有些稍稍不滿意的地方就和醫生槓上了,於是糾結的醫患關係由此產生。

每一個立志當醫生的人想必都曾懷有一顆仁愛善良的心。他們喜歡穿上白大褂的神聖感,喜歡病人們信任的眼神。但是因爲社會在不斷地變化,爲了與之適應,他們也不得不有所改變。培養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絕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它更需要來自家庭與社會的理解、支持與尊重。學校教給醫學知識,家庭提供精神支柱,社會營造和諧氛圍,只有這樣,身着白大褂的醫者們才能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去潛心救治病人,才能無愧於白大褂下閃閃的紅心。

於人於己,但求無愧於心!

《醫者仁心》觀後感3

《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從一打開畫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醫護人員的艱辛在劇中可見一斑。

我非常喜歡劇中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該劇確實塑造了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形象。而現實中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實在是太少。

鍾立行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是一視同仁,如對待來看病的金行長母親,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着醫生該有的尊嚴。他說過不想建立超出醫生和病人以外的關係。

同時,醫院也不是一塊淨土,醫院這個“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同樣有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那種極具嫉妒性、名利性、貪婪性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人。現實中,像劇中王冬這種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的人,不乏其人。只是現實不同於電視劇,“王冬”之流會把自己的惡劣本質隱藏得很深很深,而把虛假的陽光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於是乎這種人物在醫院裏就會混得如魚得水、風生水起,只要不東窗事發,就不會有王冬那樣的下場。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要做一個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太難。電視劇中,鍾在國內艱難行醫一年,不告而別飛到美國後,我以爲他再也不會回國了,但結局出乎意料,他還是回來了,我想這一定是導演的特意安排。

我是護士出身,於是不得不關注劇中的護士長劉敏,太多的感慨不需要我再一一細說,就以劉敏遺書中的一段話來詮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得絕望……”雖然這是護士的現狀但還是有點偏激。

《醫者仁心》的成功和意義,在於最終,劇中主要人物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這也是所有人的願望。

願所有的好人都能一生平安!

《醫者仁心》觀後感4

花了兩天的時間完這部33集的片子,看的時候,想到了很多,可是倏忽之間卻又記不清了,零零散散的拼湊一下。

其實當個醫生不容易,當個好醫生更不難。好醫生不單單指技術層面的,更是禁得起德行操守的`叩問的,是對原則堅守的。原則是什麼?我把它理解成爲一種不可逾越的底線,如果底線沒有了,那麼一個人也快被崩解了,什麼個人價值社會價值也就無從談起。

醫生是一份神聖的職業,讓人心生敬畏,這種敬畏也更是對生命張力的敬畏。在生命面前,一切私利又算得了什麼呢?然而世人皆因利而累,看病時需要錢的,沒錢沒有底氣,沒錢,再孝順也會在疾病面前崩解。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片子不錯,很真實,醫務工作者盡職盡責。但是現實中我與醫院打交道還算多些,劇裏的那種仁愛的醫院目前找不出幾個來,都是沒有押金幾乎拿不出來第二天的藥......壞醫生的醜聞層出不窮,讓社會大衆在心裏和輿論上與之對立,人們自然不願意甚至不敢相信醫院。無法否認,劇中醫務工作者面臨的一系列的問題,皆是現狀,他們面臨很多壓力壓抑。但是一系列的社會關係一旦融入了聖潔的領域將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而受污的大衆則苦不堪言。社會疲敝不堪的一面總該要喚起我們些什麼吧。不是麼?奮鬥在一線的天使也不明不白的蒙屈,你們是無辜的,但抹黑的人是可恨的,無恥的。無恥無極限,是敗類就要清除,掩蓋與隱忍無法解決問題,體制管理的改革刻不容緩。

緊張的生活在繼續,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會快點到來,爲醫藥費奔波的人是如此的疲憊與忐忑,懷着一顆刀絞的心怎能憧憬美好的未來呢?GDP高了,幸福感沒了,壓力大了,帕金森多了,身心疲憊,苦不堪言,誰來拯救你可憐的奔命人兒?

《醫者仁心》觀後感5

“捨己幼,爲人之幼。這不是殘酷,是醫者大仁。”這個頒獎辭真真切切地道出了顧方舟爺爺的醫者仁心。

你有沒有聽說過小兒麻痹症?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病。建國初期,小兒麻痹症在全國大規模地爆發。成千上萬的幼童被感染了脊髓灰質炎病毒,也就是我們說的小兒麻痹症。一個個健康活潑的幼童倒下了,有的肌肉萎縮了,有的癱瘓了,有的殘疾了,甚至有了的付出了生命。而這些病童的背後是一個個受巨大打擊的家庭。

當時,顧方舟爺爺剛剛從蘇聯留學回國,看到這麼多受苦的幼童,他馬不停蹄地投身到一場與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戰爭中。經過日夜奮戰,他在我國首次分離出“脊灰”病毒,爲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顧爺爺知道研究者們是和病毒在賽跑,早一天研究出疫苗,就能早一天讓孩子們擺脫病毒的侵害。爲了加快進度,他舉家搬到雲南大山深處的科研所。

大山裏條件艱苦,有時正常的用電都不能保證。但顧爺爺毫不在意,還想方設法地鼓勵所裏的年輕人,讓大家始終保持住對工作的熱情。功夫不負有心人,顧爺爺終於研究出了第一批疫苗的試驗品。

在經過動物試驗後,顧爺爺又以身試藥,但最終能不能給孩子們用呢?還需要試驗。該找誰呢?顧爺爺想到了自己年僅一歲的兒子。爲了儘快確定安全性,顧爺爺竟然瞞着家裏人,夜裏偷偷給自己兒子餵了藥……

經過煎熬的考察期,顧爺爺的“糖丸”正式誕生了。從此,中國的幼童擺脫了小兒麻痹症的魔咒。

看完短片,我不禁聯想到當下爆發的疫情。醫務工作者們也是醫者仁心,他們不斷奮鬥在第一線,一方面積極救治着病人,一方面仔細記錄着臨牀數據,不斷輸送給科研人員,期待早日研發出對抗病毒的疫苗。

我真慶幸自己成長在中國,在這裏有爲祖國付出一生的顧爺爺,更有千千萬萬個顧爺爺般的醫務工作者,爲我們建造起一座座方舟,渡過病毒的劫難。

《醫者仁心》觀後感6

看了《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我真的很感動。且不說它有多麼真實,但至少反映了當今的很多現實:醫者的辛苦、勤奮、敬業、高壓、無奈,還不被理解。在醫生的世界其實更多的是醫院和病人,而自己和家人往往是放在第二位的,能治好一個病人是醫生最大的驕傲!

看了這部電視劇,我才知道什麼叫專業,專業並不絕對是你對一門技藝的熟練程度或是高超的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細微之處,比如一塊紗布,一張牀單,一種意識,一種理念或是一種制度,這才叫專業,這部電視劇裏把專業的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正常人,當看到一個即將逝去的生命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時候,都是欣慰異常的,尤其是他的生命的延續是建立在對方的“專業”上的,更是令人感覺做精一門工作會有多麼的出色,因此我們也應該明白,你會多少東西可能不是最令人欽佩的,而你專攻並精於一門技術或學問,這纔是了不起的。

看了這部電視劇讓人對工作更有信心和熱情,我堅信,任何一門工作,如果你做到一定程度,都會成爲很優秀的人,這纔是我們所應該學習和追求的,看別人的工作總是覺得好,其實你真做了的話,未必就像你想象的那樣,人應該懂得知足,人應該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在一片領域做得足夠出色。我們每一位醫生內心都是神聖的,只是現實有很多無奈,任何行業都可以有失誤,醫生不能,別人都有節假日,醫生沒有。就醫生個體而言,付出得最多,與回報嚴重不成正比。

現在,有不少患者和家屬總認爲現在的醫生有好多的不是,醫療制度有好多的不合理。希望人們好好看看《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多理解醫生的很多無奈。當然,素質差的醫生確實也存在,他們影響了醫生的影響,也影響了醫院的現象,這只是一袋白米中的一顆老鼠屎,切不要和所有有良知的醫務工作者相提並論。作爲醫生,也需要多與患者溝通,多一些羣衆的就醫體驗,找出服務中的薄弱環節,優化病人的就醫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以此來提高羣衆對醫院、醫生的信任度。

《醫者仁心》觀後感7

《醫者仁心》是一部聚集客觀性、真實性和嚮導性於一體的醫療劇。該劇展現了當代社會、醫院、患者之間的種種矛盾,並向全社會揭示了中國醫療界的困境: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媒體的指責以及社會主義醫院如何發展、如何體現醫護價值等種種問題。

在這個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中,我深深的理解當代醫護人員的悲哀。本來醫者與患者是站在同一邊,然而,當患者死亡時,家屬、醫者、醫院就成爲了對立。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媒體的指責暴露了當前患者與醫者的信任、溝通以及等種種問題;展露了而今的落井下石之流,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而歪曲事實。有時,本着一顆醫者的仁心爲患者服務,換來的卻是患者的不理解,甚至還要站在被告席上。久而久之,換來的則是醫護人員的過度自我保護,以及患者對醫院的不信任甚至誤解。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深深的震撼。劉敏之死,展現了醫務人員的委屈、壓抑以及不被理解的痛苦。鍾立行,一個完美的理想醫務者,以自身的言行實踐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詮釋了作爲一名醫護人員該如何的作爲與不作爲。然而,在這個國度,在這個到處充滿誘惑、充滿現實的社會裏,要做一個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太難,亦或說,在如此的社會和現今的醫術界,鍾立行根本就無法生存下去,而社會也根本就不會有他這樣的存在。我想,這就是中國醫療界的悲哀吧。

我雖然不是一名醫務人員,但也在相關的醫院工作。工作中,每每遇到委屈不公之時,我也曾想像丁海那樣脫掉工作服狠狠一甩“我不幹了!”但是,換位思考,患者的不平衡也是可以理解的。信息的缺乏、溝通的障礙、醫療機構的制度以及政府的規章等等都難免會造成這樣那樣的矛盾。

在醫院的這半年中,我經常看到奔走於前線的急救人員,他們每天都加班加點的挽救着一個個痛苦的病人,每次看到病人健康的走出醫院都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讓我看到了作爲一名醫生的崇高與偉大,我深深的爲自己是醫院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