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大國崛起觀後感(通用10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3K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國崛起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大國崛起觀後感(通用10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1

因爲不常看電視,《大國崛起》系列紀錄片在央視2套播出結束當日,我才知道有這麼個系列片。在網絡幾個褒義詞的鼓勵下,我到央視網站上去看這個片子。當天就看了兩集——西班牙葡萄牙強國史、荷蘭強國史。而後幾天,陸續在央視重播中看了德國、日本強國史。

對這一系列片子:感觸頗深。作爲一個曾經強大過的封建帝國,在150年前還輕視西方列強並將其稱爲“蠻夷”的“大國”,作爲一個常常將5000年曆史、地大物博掛在嘴邊的“自戀者”,這次終於沒有將自己放在一個“世界大國”的地位。而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稱爲“九個世界性大國”,擯棄了自大的心理,實在難能可貴,值得稱道。

傾3年之力、集百餘位專家智慧的這部紀錄片,將大國崛起之路,在這個時候展現在我們所有中國人面前,不能不引起這個國家的公民的思考。我們國家的這個時刻,正是中國走在崛起之路初級階段的關鍵時刻,正是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的時刻,正是中國在其越來越強大的路上出現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刻,正是中國在其強大之路上尋找屬於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座標的時刻——————我想,凡是看過這個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會地頭思索:中國的強國路在何方,中國的強國夢是否能實現。思索中,滿懷激情,然而,不能懷疑的是,我們仍然需要解決更多的問題。

顯然,這個片子的最大意義不在於展示9個強國的歷史,而在於反思這9世界大國如何崛起並且衰敗,在於指導中國將如何走向持續的強大而立於不敗之地,在於引導更多的人思考面對機遇中國該如何探索尋求自己的發展之路。現在,傳統媒體、網絡、各種公衆場合都不約而同地在談論這件事情,這個片子引起這樣的關注,說明它已經成功。它的眼光、氣魄、密集而又精華的知識、即使而又尖銳的問題的確給了我們很多思考的空間。

然而,除了討論國家,討論崛起之外,我也會想到一個嚴肅而又現實的問題,就是說,一個世界國家的崛起和它的國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麼?答案顯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說,當一個國家成爲世界級的大國時,它的國民並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內心存在強國的自豪,但是他必須爲自己的生存而着眼於實事。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社會也同樣出現了混亂,大久保利通政府將很多國家財產幾乎零價送給財閥,導致了社會的巨大的不公平,並造成國家裂痕的產生,大久保利通最終死於非命。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德國,當德意志帝國不斷強大的時候,他們將更多的財產使用在軍事上;二戰之時,——可以說是爲了德國的更加強大,但是他帶給德國的災難同樣是令人驚心動魄的。

而當一個國家並不是世界級大國的時候,也許也並不追求世界大國的時候,它的國民也許是最爲幸福的。英格蘭萊斯特大學心理學家懷特根據178個國家的數據和100項研究成果,撰寫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報告說,丹麥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強的國家,排在丹麥之後的是瑞士、奧地利和冰島。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發達國家幸福指數排在其後面。報告還說,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醫療衛生條件、財富和受教育程度;而在這幾個方面,小國比大國更有幸福感。

在目前的中國,毫無疑問,大家都在爲中國的崛起而歡呼,爲自己作爲一箇中國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自豪,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更加強大,更加富有。但是,我們看到,中國在富強的道路上,並不是完全按照國民的幸福來衡量財富的,而是僅僅以GDP的增速來衡量的,這不僅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也導致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急劇下降。與此同時,腐敗、尋租、制度性的偏頗、收入差距的擴大等等都在使國民的幸福指數在下降。如房價一事,幾乎讓所有中低收入者爲之哀嘆,而因爲收入差距擴大而不斷出現的仇富現象,並由此衍生出來的更多的社會問題,更讓國民讓一體會到幸福。

在《大國崛起》中,我們看到科學、技術、探索精神在其中的偉大作用,但是我們卻在大國的方向上沒有看清楚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爲了世界性的大國而大國,還是爲了國民的幸福而大國?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2

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成爲歐洲最早的民族國家,並開始了航海冒險。在恩裏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闢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

哥倫布提出一個想法往西邊一直走也能到達亞洲,但這個提議皇室並沒有接受。於是哥倫布到了西班牙將這個想法告訴了伊莎貝爾女王,在伊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但是哥倫布始終認爲那是印度,直達他去世,所以美洲當地的土著有了一個和他們並不相關的名字—印第安人。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原先割裂的世界終於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就此誕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佈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爲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像潮水一樣涌進的財富,卻爲宗教信仰,爲殖民擴張兒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起來的工商業,這樣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臺上的第一場大戲悲劇性落幕。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爲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爲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着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他們最終失敗於王公貴族們的愚蠢和自私,將外來的商人趕出去,正如當時的清,閉關鎖國,衰敗是遲早的。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3

今天觀看大國崛起的最後一期大道行思。而這幾個國家崛起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中認爲思想文化的影響力,在大國崛起中起着重要作用。就如法國的精神聖地先賢祠,安葬的72位法國曆史人物,大部分是思想家、文化家、藝術家,這足以證明法國對思想文化的重視。多少年,法國以其的文化影響力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其根源也許就在於此。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制的創新。例如,當初的荷蘭,憑藉着經濟制度的創新,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有歷史學家認爲,近五百年來,只有荷蘭、英國、美國擁有過世界霸權,因爲他們對市場經濟進行接力棒式的創新與發展。

最後一點,就是向發達國家學習,這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在歷史上,德國、日本、俄羅斯都是後發國家,他們構建的社會體制,他們所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和率先實現工業化國家,有明顯的區別。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國家崛起,又有許多國家衰落。只有根據自己國情和時代需要做出正確決策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

生活中也亦如此,只有努力發展,勇於創新,才能取得一番成就!

大道行思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所有的歷史考察都是期望能對當下的選擇有所幫助,十二集的《大國崛起》就要結束,到底這些成就大國的歷程,對我們民族今天的發展帶來什麼啓發和警醒呢?

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大國崛起的核心力量;經濟的硬實力是成爲大國的主要支撐;先進的制度可以爲國家發展帶來更持續的能量,這些因素都在《大國崛起》系列紀錄片中可以找到不止一個國家來例證。但是我感覺只有擁有超前的眼光、又有強大個人魅力的領導人,才能動員起國家各方面的能量,走上大發展之路。

他們能夠準確認清自己國家的位置。比如葡萄牙的恩裏克王子對於航海的關注,知道海洋中蘊藏着聯通各大國的重要渠道,找到了海洋道路,就是找到了世界大國的道路。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爲哥倫布籌集航海鉅款,放棄了自己王冠上的寶石,但最終贏得了世界霸主這頂桂冠。俾斯麥在維護歐洲實力均衡的前提下,爲德國尋找到了更多發展的空間。

相反,德國的威廉一世和希特勒卻沒有準確給自己定位,前者要尋找陽光下的地盤,通過戰爭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而後者要挑戰整個世界,卻走進了死衚衕,他們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失敗和恥辱,傷痛和損害。悲劇的原因無一例外,是他們沒有認清自己國家的位置,沒有能夠把握好道路的選擇。

史實證明所有企圖通過戰爭獲得大國地位的沒有成功者,德國、日本、甚至俄羅斯。

那麼如何走上強國之路呢?

新的時代必定預示着新的道路,和平與發展,謀求合作共贏已經給所有國家展示了可行的方向,德國和法國的和解,以他們爲基礎建立了歐盟,給各國營建了更多的發展平臺。出於經濟安全或更多考慮的更多國際組織的建立,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要補充,也是科技日益發展,世界一體化的必然結果。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能單打獨鬥,所有國家的發展需要穩固的梯子,和大家都能從中獲益的機制;否則一意孤行,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不能從容發展,其結果都是不美好的。

最後我們用這句話結束這次師生共寫的活動: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的行程中只能做一個沒有思想的匆匆過客。

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一個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險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4

之前說過了,大國崛起講了九個國家,上次講的是英國,這次講的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個亞洲國家日本。說到日本,大家都很痛恨曾經抗戰時期日本人給我們帶來的災難,可是日本曾經也崛起過,就是老師跟我們講的百年維新的事情。

有一個著名的碼頭,叫做橫須賀,1853年,美國的將軍佩裏帶着戰船來到這裏,強制日本打開通商口岸。當時日本政府商議是同意還是與其交戰,後來想到強大的中國剛剛敗給他們,所以用了近似歡迎的方式讓佩裏登岸,並演示了西方工業革命的成果。愛學習的日本人被其深深吸引,決定了派使團出使各國去學習。

歷史學家用了始驚、次醉、終狂來描述這次出訪的情形。最後決定學習德國的制度,開始實行了維新變法。但維新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保守派也從中阻礙着進程。大久保利通被刺殺,就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不過最終還是取得了成功,日本一躍成爲了世界強國。

大久保的繼任者伊藤博文則順應國內自由民權運動的呼聲,制定了鞏固維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憲法。但是,同時原子彈的爆炸結束了日本的夢。

明治維新百年之時,日本成爲當時僅次於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經濟強國。現在,日本已經超過德國,成爲了世界上經濟第三名的國家。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5

看了《大國崛起》這部歷史篇,感觸甚多。《大國崛起》說了些什麼呢?

總的來說就是這些,《大國崛起》講述九國曆史,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霸權的欣賞。《大國崛起》不厭其煩地向觀衆展示:大國“擁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和“豐富多彩”的稱霸故事。《大國崛起》飽含對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推崇。《大國崛起》始終貫穿着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褒揚,能夠說到達了迷戀程度。(《大國崛起》給了《國富論》特別高的地位,着墨極爲厚重,不僅僅很多引用亞當?斯密的原話,並且排出強大的專家陣容疊加讚賞。)《大國崛起》浸透着對資產階級價值觀的讚揚。《大國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義的言辭,對殖民人物往往讚賞有加。

讓我們看一看尊重史實的學者們是怎樣寫的。“西部的開拓是在剝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過程中實現的。對特庫姆塞領導的泛印第安人運動的鎮壓,結束了東部印第安人聯合抵抗白人侵犯的歷史。在1830年代,傑克遜總統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中西部農業商品生產和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擴大使白人擴張主義者急切地奪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國會經過了《遷移法》(RemovalAct)。這是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法律依據。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長黑鷹領導下進行了反抗鬥爭,於1832年試圖回到伊諾斯西北部的家園,遭到伊利諾斯州長派出的民兵的殺戮。住在佐治亞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羅來納西部和田納西東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喬克託人(Chocktaws)和切羅基人進行了抵抗。佛羅里達的塞米諾爾人也一向頑強抵抗,但都遭遇到失敗。1844年,美國東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遷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蘇必利爾湖的偏遠地區。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13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理解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以往出現過,之後相繼消亡的禮貌。結論是這些禮貌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週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牀,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製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6

一個大國,它的標準當然是經濟發達,社會穩定,民衆與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可是一個大國的構成並沒有這麼容易。

荷蘭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國,它們臨近海洋,能夠便利地貿易、交流,可是僅有地理位置的獨特優勢,是不能讓兩個佔地面進取小的國家成爲世界性大國的。最重要的是,國家的強大凝聚力。荷蘭的恩裏克王子以國家的名義支持航海家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不再是個人的孤立冒險,而是成爲有計劃有組織的國家戰略;西班牙的伊麗莎白女皇在和哥倫布的談判中,理解了一個有航海抱負的平民的要求,爲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女王甚至賣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寶。這就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團結力量,使兩個在歐洲邊緣的國家成爲了大國。

可是,在很多國外學者談論大國崛起之謎時,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響力。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往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的確,莎士比亞的作品能夠提高羣衆文化素養,也能提升國家人文精神,使當時的英國成爲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家。英國的牛頓定律打開了英國走向工業大國之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爲英國展示了新的經濟秩序。所以,一個國家良好的思想、文化能夠使國家崛起,也能夠影響世界。

當然,國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種答案,就是體制創新。17世紀,一個相當於兩個半北京大的荷蘭憑藉一系列完整的商業制度,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大國;英國靠推行自由貿易建立市場,使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讓經濟騰飛;當美國這個新興國家利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稱霸了許久,而突然經濟落寞時,則用政府無形的雙手來干預,使經濟漸漸回暖。所以體質的健全和創新能使一個國家長治久安,堅持穩定。

我們回頭看一下我們的中國,在19世紀,20世紀,爲什麼中國屢屢遭到歐洲國家乃至亞洲國家的欺凌?我認爲首先是我們國家思想的問題,那時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信奉封建思想,而這種思想讓國家閉關鎖國、不理解新的思想、文化、技術,讓我們的經濟發展停滯,與世界國家拉開了長長的距離。其次是體制問題,國家壟斷經營,不給市場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得經濟發展緩慢,無法入流,無法跟上世界其他國的腳步。所以打開國門,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國之路的開端。

大國崛起,是個漫長的過程,必須有一個經濟與政治的現代化的過程。而僅有在不一樣時期,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正確確定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大國之所以難解,因爲每個大國的發展模式都是不能簡單地複製和模仿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前我們是學習蘇聯,學習它的計劃經濟等等,可是如今,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中國還要走的路很長,我們要摸索出一條新的路是艱難且冒險的,可是隻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我們離成爲強國的夢想也就不遠了。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7

對九個大國的興衰史作了一個扼要的、生動的介紹。我先談談個人的幾點觀後感,然後再把該片的簡介附後,供您回顧。

本來西方大國還應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可能這些國家的歷史還不夠典型;而像荷蘭那樣的小國,卻被列入大國行列,顯然影片對大國的定義,並沒有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

那麼,該片所定義的大國,有什麼共同點呢

一、以往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現行;

二、以往或正在稱霸世界、或進行殖民統治;

三、以往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四、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

五、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以往發生過重大影響(包括正反兩方面)。

影片所介紹的九個國家,基本上都具備上述的條件。相比之下,我們中國雖然是個東方大國,但卻不能“入圍”世界大國之列,連日本都不如。什麼道理呢因爲在過去的幾百年間,我們幾乎不曾具備上述大國標準中的任何一條,而只是大國列強的蹂躪對象和殖民地。

那麼,爲什麼中國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學習西方、進而趕上和超過西方呢

有人說,我們的制度不行;有人說,我們的人才不行;有人說,我們的科技不行;有人說,我們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說,我們的人種和民族性格不行。“狼圖騰”一書就指出,農耕社會使漢族人天生就養成了“羊”的性格,恐怕連山羊都不是,屬於綿羊。別說像成吉思汗那樣橫掃歐洲了,一見到日本兵打過來了就哆嗦,當漢奸、僞軍的中國人就多達幾百萬,比日本侵華軍隊人數還多(按照曹剛川文章的說法,當年被我軍殲滅的日軍和僞軍的比例是一比二)。不僅僅如此,臺灣還有不少中國人去充當日本兵,到東南亞爲日本人賣命。

所以,別人敢於看不起我們、欺負我們,是因爲我們自我太軟弱、太缺乏民族氣節。一個人,總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會有出息的;一個民族,不敢衝向世界、征服世界(經過合法途徑),就不會強大起來。

說我們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沒有中斷,國家沒有分裂,證明歷代的制度還是起到了維護主權和國家統一的作用。說我們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發明是中國的。沒有火藥,就沒有熱兵器和火箭,沒有指南針就不能發現新大陸,沒有造紙和活字印刷就無法產生信息產業,說明中國的古代禮貌是輝煌的。

那麼,是否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教育存在問題呢

我比較同意從這兩個方面去尋找落後的原因。

首先,我們理解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西方大國的崛起,還是德國、日本在戰敗後的迅速復原,都得益於教育基礎的雄厚。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後地區缺乏人才。

其次,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鮮、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們的普遍就業觀,我們的人才往往不是複合型的,一行幹不下去,其他的就幹不了,也不想再學習新的技能,只能下崗回家。我到過一些省份,無論是在城鎮、還是鄉村,圖書館都很少,麻將館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將已經成爲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了,人們一有時間就去賭錢,卻不願意買兩本書看一看。像這樣下去,這個民族還有什麼期望呢

文化是什麼它好比是計算機中安裝的軟件。你的計算機硬件再好,但如果軟件不行,甚至感染了病毒,也無法正常運行。同樣,即使我們的物質條件再豐富,軍隊裝備再優良;如果沒有先進的文化,沒有先進文化武裝起來的人,我們的孩子就會去吸毒,幹部就會腐敗,軍隊就會打敗仗。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師的鐵甲船並不比日本的差,水兵也是訓練有素,爲什麼還打敗仗因爲清政府腐敗,指揮官方柏謙臨陣脫逃,這說明我們的文化、即“軟件”不行,不是“硬件”不行。

這麼說,阻礙中國成爲世界大國、強國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後嗎我認爲是這樣的。

我那裏所說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它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更重要的是先進的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人文學、法學、宗教等廣泛的領域,屬於上層建築。

過去,在歐洲資產階級啓蒙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以往出現過“康梁變法”,但被頑固不化的“老佛爺”鎮壓下去了。之後,在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孫中山最終發動革命、爲中國的封建社會劃上了句號,並提出了“三民主義”提高思想。1919年的“五四運動”就是一場倡導新文化的運動,陳獨秀提出要請“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來救中國,俄國“十月革命”又爲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革命。可見,這些“大文化”和先進思想是引領社會提高的火炬,也是驅動社會機器快速運轉的“軟件”。沒有這些先進的文化,就不會有今日的新中國。

一般地說,自然科學是有價的,能夠花錢買回來的,比如專利、knowhow以及機器設備。可是,社會科學則是無價的,無法用金錢買回來,更不能照抄、照搬。日本人當年從歐洲學了一些治理國家的法律、制度和理念,並不是拿回來就能用的,而是要結合本國的國情加以改造,才能付諸實施、發揮作用。

在辛亥革命到此刻的一個世紀當中,經過了幾代人的犧牲和努力,中國最終開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與上述大國不一樣的是,我們不可能再走他們的老路,經過對外擴張和侵略實現自身的強大。可是,我們作爲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沒有理由不成爲世界大國和強國。而中國的強大,只會有利於世界和平。

遺憾的是,我們今日距離成爲大國的目標還很遙遠。我們龐大的軀體裏是空洞的,缺少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基礎,反而充斥着許多封建的、腐敗的、落後的、愚昧的東西,也包括來自西方的垃圾。隨着對思想好像出現了“真空”。老的東西被否定了,新的東西還沒有建立起來,甚至出現了“信仰危機”、“文化空白”。除了金錢以外,人們似乎什麼都不相信了。不管是伏爾泰的啓蒙思想,還是馬克思的“資本論”;不管是過去的孔孟之道,還是今日的市場法規,人們似乎都不感興趣。實用主義、錢權交易、急功近利、損人利己,卻成爲了不少人遵循的“潛規則”。連剛畢業的大學生,也迅速滑入了“傳銷”的團伙之中。

我們的民族急需建立和諧的、健康的、先進的文化,急需倡導科學的、理性的、法治的觀念,否則就無法抵禦和消除封建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和陋俗。舊中國不能強大,就是因爲沒有先進的文化;國民黨反動派打可是。。。,就是因爲沒有健康的文化;之後我們出現了的錯誤,也是因爲缺乏科學和法治的文化。沒有與時俱進的文化和文化教育,即使中國將來強大了,成爲了世界大國,也會像過去的一些大國一樣,再次衰落下來。

法治也是一種文化。和諧社會,必須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礎之上。和諧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和諧世界,就是法治世界。安南最近講,伊拉克此刻已經陷入了內戰,甚至比內戰還要糟糕。這是他在即將離任之際,感到最遺憾的事情。他還說,如果聯合國當初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也許這場戰爭就不會發生。

可見,世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諧世界更需要法治。任何國家的崛起和發展,都不能再經過武力擴張和超越國際法的途徑去實現。

瞭解西方列強崛起的歷史,一方面能使我們警覺,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電視片《大國崛起》,正是從這兩個方面爲我們供給了生動的歷史資料,它不僅僅對我們成年人具有教育意義,並且也能夠作爲學校歷史課的有益教材。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8

《大國崛起》真實地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我們要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必須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要構成一個統一的力量、重視思想文化的繁榮、重視科學和教育、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

對於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是怎樣成爲17世紀的王者?

在海潮出沒的溼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爲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裏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由於國土面積等天然因素,雖然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日,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成爲富強的國家的道路,清朝的統治者的“閉關鎖國”肯定是不可取的,妄圖依靠戰爭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證明結果事與願違。德國的興衰是最好的例證。我們不明白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9

《大國崛起》講述的是近五百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的影片。

劇情由葡萄牙,西班牙的海洋時代—荷蘭的小國大業—英國的走向現代,工業先聲—法國的活力歲月—德國的帝國春秋—日本的百年維新—沙俄的尋道圖強—蘇聯的風雲新途—美國的新國新夢,危局新政。

每一個國家都視乎有着相同的歷史發展,這不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這是世界的發展,各國都經過革命的方式改革自己國家的社會性質,從古板,陳舊的封建制改革成爲與資產階級相適應的資本主義制度,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的聯邦共和制;或改革成爲與工人階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制度,如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國家最終都登上了現代化進程的道路。《大國崛起》這部大型紀錄片中我最感興趣有兩個資料:

一、德國軍國主義的構成及其利處和危害。德意志在歐洲各國紛紛建立各民主國家之時,還處於歐洲中部的315各城邦的四分五裂之中,此地還成爲歐洲其他各國的戰場,民生四起,各城邦之間關稅氾濫,“假如你在柏林問‘這是哪裏’人們會回答‘那裏是普魯士’假如你在維也納問‘這是哪裏’他們會回答‘這是是奧地利’究竟德意志在哪裏?”在多種情景下,德意志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亂世出英雄,鐵血宰相俾斯麥出現是德國實現了統一,這是一種至上而下的封建軍國色彩濃厚的改革。正因爲這種至上而下的封建軍國色彩濃厚的改革,使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趕超了英國,成爲了世界第二大強國;使教育在全民得到了普及,讓德意志民族響徹是世界。但很多的封建殘餘給世界帶來了二次毀滅性的打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世紀初德國以武力拷打世界,但在70年代德國總理勃蘭特又帶領的德意志民族以思想拷問世界,德意志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是一個實在的民族,他勇於承擔自己的過失,特別和日本成爲了一個鮮明的比較此刻我們,看到的德國,不僅僅要學習他的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更要學習的那一種優秀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優點和弊端,但我看到危局新政的時候,這是最令我激動和悲痛的時候。20世紀2、30年代西奧多·羅斯福執政期間,是美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人們都無法預知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將從美國開始,直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1929年發生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發生,是有規律性的,都是以一而牽化的,因爲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供求關係來調節的,有一隻無形的手牽引着人們,能夠增強人們對科學技術的發明,提高經濟管理模式(唯利是圖),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我認爲中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重大舉措。

最終,我認爲這九個國家,都不是大國,是強國,大國應當是:精神和物質相結合,不是武力侵略,也不是用思想侵略,而是把自己的優良的物質和精神禮貌傳播給其他國家,使人們真正的進入和諧歡樂的世界。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10

“在美洲大陸北部,有一個飄揚着星條旗的國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堅合衆國,也被稱作美國。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30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蹟,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性的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將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佔據了一個多世紀······”這是《大國崛起》中關於美國的開場白。爲什麼美國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呢?我認爲最重要的是美國開國時制定的《獨立宣言》。

1776年,爲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英屬北美的十三個殖民地聯合起來成立美利堅合衆國,他們簽署了《獨立宣言》,並進行了長達8年的獨立戰爭,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獨立宣言》規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自由權、生命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獨立宣言》的簽署無疑開啓了美國崛起的新篇章。1787年,美國製定了憲法,形成了總統議會制、三權分立等政體,從此美國走上了法制的軌道,雖然這些法律經過了無數次的修正,但他們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天賦人權、人人平等”,這是美國崛起的精髓所在。

這些法律保證了美國在每一次面臨決策的關鍵時刻,總能有正確的領袖人物出現,並帶領美國走向正確的發展之路。建立美國的華盛頓總統是一位不世初的偉大人物,具有相當的人格魅力。起草了《獨立宣言》的托馬斯·傑克遜、解放了黑奴的亞伯拉罕·林肯、打破壟斷帶給美國穩定的西奧多·羅斯福,以及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大蕭條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等,都是近現代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偉人,這些人的出現不能不說是得益於美國的民主選舉制度。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命運既是掌握在最高決策者手中,也是通過健全的法律體系從而最終掌握在平民百姓手中,這就是法制的力量。

當然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國情,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我們中國,不管是戊戌變法時追求的君主立憲,還是辛亥革命成功後的臨時約法,我們也是想向當時的美國學習,以爲共和了就可以走上富國強民之路。但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封建制度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中國人沒有人人平等的觀念,更不知人權爲何物,雖然孫中山先生是可以同華盛頓一比的人物,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領袖。可是在經過了革命和戰爭後,我國人民犧牲了千千萬萬,國家還是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下,真正的民主富強離我們還很遙遠。民主與法制的欠缺是中國發展艱難的主因。

當然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中國的發展之路在哪裏呢?我們現在是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路途還很漫長,希望能在健全的法制體系的保護下,使我們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樣中國就能夠發展壯大,並最終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