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媽媽》觀後感(15篇)

《媽媽》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媽媽》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媽媽》觀後感(15篇)

《媽媽》觀後感1

隨着北京衛視《媽媽聽我說》播出到第三期,節目中發掘的中國當下親子教育問題越來越細緻入微。從第二期略顯煽情,到第三期如潺潺流水直入人心,這不僅是節目組的漸漸成熟,更說明無論從主持人、嘉賓還是臺上的20位萌寶,逐漸的開始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對待親子教育問題。當激烈的爭辯過後,平靜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纔是《媽媽聽我說》這檔節目的最大訴求。

從養寵物到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再到一個簡單的擁抱,孩子們投訴媽媽的事情越來越細微,甚至有很多細節都是媽媽們普遍會忽略掉的問題。看着臺上孩子一字一句的投訴,再到媽媽安靜的傾聽,最終母子(女)二人達成共識,這是一堂生動有效的親子情感表達課,不僅讓參加者受益匪淺,甚至有助於提升中國家庭的教育質量和孩子的生活環境。

不僅僅是中國人,甚至包括整個東方人在表達感情時都極爲含蓄,特別是經濟發展越是落後的地方,似乎在大人看來孩子能吃飽穿暖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至於情感需求並未太多考慮。然而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現今孩子們接收到的信息讓他們對情感表達的方式越來越開放。作爲00後或者05後孩子的家長,在他們小時候的確沒有“擁抱”的大環境,現如今的70後或者80後,能回到家做到若無其事的擁抱一下自己的媽媽者也並不在多數,所以就導致了現今家長跟孩子在情感表達上的偏離。六六老師說得好:其實現在的家長應該感謝孩子們索求擁抱的需求,因爲他們正在改變中國整個社會的情感表達方式。

關於“韓劇”媽媽的問題,她總是在孩子吃飯時間看韓劇的行爲,被在場大多數萌寶反對,但卻得到了明星媽媽王豔的支持。即使“媽媽聽我說”的宗旨是給孩子話語權,但也一定不排除媽媽的話語權,“聽”和“說”的潛臺詞是交流,媽媽在聽完孩子的投訴之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達成協議。王豔設身處地的認爲媽媽也應該有自己的空間,但這個空間是否一定要在孩子吃飯時間有待商榷。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中國人習慣了爲下一代而活,特別是當獨生子女問題凸顯時,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的現象比比皆是,難免讓孩子產生“家中我爲王”的想法。可是媽媽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那麼盡力做到“平衡”纔是維持家庭和諧,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關鍵所在。

從內斂到開放,中國的親子教育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個人認爲,今日《媽媽聽我說》的熱播正是爲了以後不再需要這樣的親子節目。當每個家庭都能自由的交流,當孩子可以肆意投訴自己的父母,而父母也能虛心聽講,充分表達,最終達成共識,家庭纔會真正的美滿。反過來講,若想今後每個家庭能夠溝通無障礙,《媽媽聽我說》在當下的社會大環境中又顯得尤爲重要,觀念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衆更信任榜樣的力量進而效仿推廣。因此,對於中國親子教育來講,說《媽媽聽我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絲毫不爲過。

《媽媽》觀後感2

上個星期,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電影《網絡媽媽》,這部電影主要是針對當今社會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事情。影片中講的是一個名叫佳佳的女孩,她非常聰明,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是班級網絡遊戲的高段位選手。她每天揹着書包上學卻無心學習,滿腦子裝的都是遊戲,她不屑與周圍同學發展友誼,覺得他們太幼稚,而是結交了很多對遊戲感興趣的網上朋友,從而經常逃學去網吧,每天很晚纔回家,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佳佳的父母爲了供她上學省吃儉用,但她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每次回到家不是生氣,就是跟父母吵架,她的媽媽不希望一個家庭變成這樣,決定要嚴格管制佳佳,每天都接送佳佳上下學,當得知佳佳又逃學去網吧時,她就一家一家地網吧去找,這樣東奔西跑,累得不可開交。就在要放棄的時候,卻在網上認識一位叫劉學萍的人,是專門開導沉迷於網吧的學生,並請求她幫助佳佳。

劉學萍是一位半殘疾人,小時候在學校的一次植樹活動中被火燒傷,經常要做植皮手術,並且不能生兒育女,這場火中毀掉了她的一生,但她還是樂觀地面對生活,因爲她有一個愛她、疼她的母親。她爲了幫助佳佳,就在網上跟佳佳交友,想了解佳佳的內心世界,爲什麼對父母這麼敏感,但是佳佳一直封閉自己,什麼都不肯跟她聊,更不想跟她交友,覺得她很煩。但她不放棄,還是一直跟佳佳交友。因爲她的執着,最終成了佳佳的知心朋友。佳佳有什麼事都跟她講,她也給佳佳講故事——關於自己小時候被火燒傷時,母親每天照顧她,呵護她的故事。並叫佳佳尊敬和愛自己的父母,因爲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心。

劉學萍的話感動了佳佳,佳佳也開始有點關注父母。有一次她看到爸爸騎着單車載着礦泉水,上坡時載不動,佳佳就急忙跑過去幫爸爸推車,而且每天放學都準時回家,這樣持續了幾天,但佳佳還是抵抗不了網絡的誘惑,三更半夜跑出去上網。媽媽發現後就追出去找,不幸被車撞到了。當劉學萍知道佳佳在上網時,就告訴她:“媽媽爲了去找你,被車撞到了,現在還在醫院裏”。佳佳立即哭着跑去醫院,當她看到媽媽躺在病牀上,不由得責怪自己:如果不是因爲我抵抗不了網絡的誘惑,媽媽也不會被車撞到。便哭着說她再也不去上網了,希望媽媽快點康復起來。

看到這兒,我的眼中已閃爍着晶瑩的淚光。因爲在世上的多種愛中,至深至純的愛是父母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永恆的,是無微不至的,不求回報的。母愛如水,溫柔細膩,父愛如山,深沉嚴格。只要留心,我們隨時可以感受到這種愛。但我們也要學會回報愛,奉獻愛。不要整天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地方——網吧。因爲上網有其利也有其弊,就看我們以怎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她,沉迷網絡的危害非常大,如果我們沉迷得太深就會無法自拔,以至走向不歸路,甚至可以毀掉一個家庭,沉迷網絡最後受傷的是自己,而最後傷心的是我們的家人,所以我們不應該成爲網絡的俘虜,而要做網絡的主人,讓網絡來服務於我們的學習、生活。

《媽媽》觀後感3

“我媽媽在很遠的地方,早上她住在太陽旁邊,晚上有月亮作伴。到了夜晚,她會來到我的牀邊,握着我的手陪我入睡,溫暖、柔軟的感覺讓我不願鬆開……”這是電影《媽媽沒有走遠》裏的小女孩每天在心裏重複的話。

這是一個令人傷感而悽美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個還在幼兒園的小女孩名叫小雅,每個月她都會收到媽媽來自遠方的信件,她一直不知道那一封封沒有地址的信是媽媽去世前,在病牀上忍着病痛艱難寫出來的。媽媽吩咐爸爸,在她死後,每個月定期寄出一封信,信中說媽媽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當她疊了9999顆星星時,媽媽就會回來了,所以小雅從小就認爲天上的星星、月亮是媽媽的化身。

父親卻一直忍着喪妻之痛照顧女兒,兼擔起母親的責任,給女兒梳辮子、煮飯、關心孩子……雖然小雅天天得到母親的信,但是心裏仍然是很想念母親的。她一直在盼望媽媽的歸來,直到有一天一位新媽媽的到來,她才知道了真相。影片中小雅到信箱取信的期盼眼神;小雅坐在小板凳上聽着爸爸念着媽媽的信那種享受的神情;小雅坐在書桌旁疊着一顆顆可以帶回媽媽的星星時流露出的微笑、期待和信念以及用星星收藏願望的執着。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讓人陪着她思念親愛的媽媽,陪着她哭泣也陪着她等待。善良的媽媽,用善意的謊言給了女兒多麼真摯,多麼悽美的愛啊!其用心良苦,爲的就是不讓自己的小雅在童年時代過早地承受失去母親的痛苦,過早地體驗沒有母愛的童年生活。

世界上有多少孩子生長在有父母愛的家庭裏,仍然不懂得珍惜他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孩子與父母親一起度過的日子是多麼地快樂,哪怕是一次吵架,哪怕是一次玩遊戲,哪怕是一次跑步……都應該珍惜那瞬間的快樂,就有可能是畢生的回憶。當然,我們誰也不會希望發生那種生離死別、陰陽相隔的事情。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們不需要去主動感應、細心感受我們身邊的母愛。任何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任何一個兒女都是最幸福、最幸運的。當然,我,就是千千萬萬中的其中的一員。卻不懂得珍惜,真是慚愧。平時,我母親總是細心的關心我,就算是一聲咳嗽,一個哈欠,她都無微不至的關懷,怎樣啊!而我說:知道了!你好麻煩啊!雖然我這樣回答,但是母親還是無可奈何的一笑而過,次次如此,而我卻未能領悟她那母愛的珍貴。吃飯時,她總是細心地夾菜給我,我卻一聲感謝的話都沒說過。母親仍舊次次都夾我喜歡的菜給我,有時夾錯了,我還罵,想到這裏,真是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珍惜與母親共進的每一次晚餐,共度的每一次聊天,但母親從沒有責怪過我。

我知道媽媽一直在我身後,帶着鼓勵的目光,含着希翼的眼神,掛着等待的笑容……我將會珍惜與媽媽共度的每一個美好的時光,和媽媽分享每一次成功和失敗的淚水,一起玩好玩的遊戲,珍惜與媽媽一起的歡聲笑語……

《媽媽》觀後感4

“媽媽是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條不會游泳的鯨魚”

電影《媽媽!》由楊荔鈉導演,吳彥姝、奚美娟兩位國家一級演員主演,這是一部溫暖的片子,比起很多商業片的浮華,這種清新,溫暖,充滿真情實感的片子,很能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堪稱今年最催淚的影片。影片講述85歲媽媽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故事,原本羸弱的媽媽爲照顧女兒重新振作、積極生活,給了女兒對抗遺忘的勇氣和信心。再次讓人想起了那句話: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在片中,吳彥姝飾演的媽媽蔣玉芝,優雅、浪漫、童心未泯,滿園的花草和滿屋的藏書,而奚美娟出演的女兒馮濟真心藏對父親死亡的愧疚,終身未婚,但善良、儉樸,下班後做義工、資助年輕學生,爲逝去的父親整理考古日記,本來是65歲的女兒照顧85歲母親的平凡而枯燥的生活,被一紙阿爾茨海默症的診斷書徹底顛倒過來,患病的女兒再次喚起了耄耋老人內心偉大的母愛,再次義無反顧地擔起了照顧“幼崽”的重擔,再一次爲母則剛,母親再次給女兒做飯,餵飯,洗澡,儘管女兒已經不再認識母親了,片中讓人淚奔的情節不斷,得知拿到診斷書後,馮濟真第一反應是找藉口把媽媽送到養老院,試圖把母親擋在自己的傷害之外。一開始是馮濟真做完義工因爲忘了路而徹夜不歸,繼而在工作了半輩子的大學裏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媽媽攔下過路學生問路,還要假裝是自己急着回去,試圖掩飾女兒的窘迫。後來女兒急着要上廁所,家門卻打不開。於是就出現了預告片裏那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已經85歲的媽媽用錘子敲開窗子,撥開碎玻璃翻進家打開門鎖。馮濟真進屋後飛一般地奔向廁所。媽媽則是連手中的包都沒來得及放下,迅速轉身拿出衛生紙,彎腰擦掉地上的尿漬。身爲母親,她只是爲了試圖再挽回一點女兒身爲成年人的自尊。

但是疾病是無情的,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症,越是患者親近的人,受到的“傷害”和痛苦就越大,隨着病情的加重,馮濟真開始陷入越來越頻繁的幻想。母親受得委屈也越來越揪心,看得人忍不住嘆氣。每天早上都不知道會面對什麼新狀況:小到地上打碎的雞蛋、牀底下被撕碎的筆記;大到用螺絲刀拆下來的門、撕開被罩鋪滿整個衛生間的羽絨。已經85歲的媽媽面對着一個隨時狂躁不安的“孩子”。這個部分有兩個情節,任誰家裏有老人看了都會心裏一酸。一是馮濟真回憶起小時候住的房子,於是帶上媽媽當年結婚的頭紗跑出門,在夜晚的路上狂奔。腿腳已經不太利索的媽媽怕她着涼,拿着衣服一路跑一路試圖給她披上。另一個情節是馮濟真在院子裏坐着,突然下雨了。媽媽不顧自己被淋溼,追着給女兒打傘。然而已經沉浸在幻覺裏的馮濟真先是推搡了幾下,隨後乾脆一口咬在了母親的胳膊上,對方痛到“啊呀”叫出聲來。

社會學家李銀河對電影《媽媽!》發表長文影評,稱其是一部嘗試回答終極問題的電影佳作:“疾病與健康;年老與年輕;美與醜;生與死,這些問題在這部影片中被戲劇化地鄭重提出,使我們屏息凝神,肅然起敬。”

《媽媽》觀後感5

由尹志文導演,吳君如、張繼聰、樑仲恆主演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已於9月4日在內地院線上映。昨天,片方在北京舉行了觀影會,監製兼主演吳君如線上跟現場觀衆分享拍攝這部電影的經歷,“這次拍攝跟我以往所有的角色都不一樣,有很多場哭戲。”而吳君如的丈夫,著名導演陳可辛更是透露,“拍攝這部影片她真的非常不容易,每天都是‘哭’着回家的。”

影片根據參加過4屆殘奧會、獲得6塊奧運金牌的“神奇小子”蘇樺偉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來因患黃疸病而無法正常站立行走的蘇樺偉,在母親的幫助和鼓勵下,被殘障田徑隊選中,多次奪得殘奧會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的勵志故事。

吳君如最爲觀衆熟悉的是她的喜劇角色,尤其是她跟周星馳合作的那些喜劇電影,但《媽媽的神奇小子》中沒有任何的喜劇元素。“老實說,這樣題材的電影很多人一開始都不看好,影片中也沒有明星,但我覺得這個電影非常勵志,非常有意義,尤其是片中蘇樺偉的媽媽這個角色,她是把母愛掰開了揉碎了,再展現給大家看,這是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心,我們想試試看能不能拍攝一部成功的電影。”

片中吳君如演的母親跨度30年,從蘇樺偉的小時候一直演到他參加2008年北京殘奧會爲止。爲了演好角色,吳君如專門去跟蘇樺偉的母親聊天溝通,後者告訴她,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是圍着蘇樺偉轉的,“蘇樺偉10歲之前,她的母親一直是很憤怒的,因爲她覺得老天很不公平,爲什麼我就生了一個不正常的孩子。後來她發現,這個孩子有跑步天賦,就刻意培養他,當他拿到了金牌後,蘇媽開始有了信心,原來我兒子是有能力的。蘇媽的愛是無私的。”

影片中讓吳君如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蘇樺偉跟母親的“決裂”。蘇媽爲了兒子退役後的經濟來源,替他接了不少廣告,需要他配合拍攝,但這影響到了蘇樺偉的正常訓練,有一次終於情緒爆發了。這時候,這麼多年爲兒子默默付出的蘇媽說出了心裏話,“你長成這樣是天性,沒有人會怪你,只有怪我的!”原來蘇媽早年的確受了很多人的歧視,尤其是她帶着小蘇樺偉出去,旁人難免會指指點點,這些經歷也都被寫進了電影中。

扮演蘇樺偉的有三個演員,除了飾演小時候的蘇樺偉也是一名殘疾人外,扮演14歲和27歲蘇樺偉的的演員,都是正常人,他們以前也都沒有受過體育訓練。爲了拍攝,提前訓練了半年。扮演27歲蘇樺偉的樑仲恆,是一名舞臺劇的演員,他的表演受到了著名編劇張翼的讚美,“絕對是一次影帝級別的表演。”

至於蘇樺偉本人的現況如何?吳君如透露,他還是每天早上9時就去上班,蘇媽已經退休,但蘇樺偉的父親已經過世了。至於片中提到的“同工同酬”,現在中國香港地區殘疾人運動員的獎金“的確加多了一點點,獎金也提升了一點點”。而中國香港地區,今年也是第一次可以收看到殘奧會的直播節目。

《媽媽》觀後感6

我不希望有鬼媽媽和她的一切來束縛我。

開始的房子看上去很漂亮——粉紅色城堡公寓。但裏面破舊、死氣沉沉,二房子坐落在一個偏僻荒蕪的林子裏。女主角卡洛琳是一個小女孩,父母因爲很忙而對她不理不睬。卡洛琳認識了怪異的鄰居,還有一個討厭的小男孩和他的小黑貓,環境和父母的態度讓卡洛琳感到無聊透。這對於她簡直要了命。不過事情並不是一直都那麼糟,一個夜晚,她居然在家裏的第13個門後面,發現一條祕密通道。卡洛琳發現通道另一邊是一個和現實完全相同但又不同的世界,一切現在都似乎在這裏得到了複製,但是自己那些夢想卻又在這裏得到了實現。而最讓卡洛琳高興的是,這個世界裏的媽媽和爸爸對自己和善可親、百依百順。但是這裏的爸爸媽媽的眼睛是鈕釦!後來,她發現了這位“鬼媽媽”準備給自己換上鈕釦眼睛,並把自己永遠留在這個“奇妙”的世界。卡洛琳用了一些小玩意兒和被困的幽靈小孩兒的幫助回到了自己家。

《鬼媽媽》電影中所有場景都有着濃厚的哥特風格,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片中的整個林子的樹沒有一片葉子,有一種荒蕪死寂的感覺。隨後的通道是紫色寶藍色結合到一起,給人神祕而又充滿誘惑。背景音樂讓人不寒而慄又有媽媽哄孩子睡覺的感覺,演唱者的聲音在音樂中若有若無,讓人感覺在夜色的濃霧中看這個故事。

《鬼媽媽》中運用了幾個比喻。片中把隧道比作母體的產道,卡蘿琳想回到更小的時候,她的內心拒斥長大,長大意味着她無法再像嬰孩時一樣爲所欲爲,而且不會再被父母捧在手心裏呵護,長大後的卡蘿琳對父母提出的要求多半會被拒絕。隨之把另一個世界的鈕釦比作成人的角度,鬼媽媽有着鈕釦眼睛,她滿足了許多卡洛琳的期許,但她在給卡洛琳更多好處之前要求卡洛琳在眼睛上縫上鈕釦,鬼媽媽的意思是:我滿足了你的要求,你就得凡事都從我的角度看問題。鬼媽媽用物質上使卡洛琳失去自由比玩物喪志,鬼媽媽用物質滿足卡洛琳而使她失去自由和玩物喪志不是一個道理嗎?把鬼媽媽沒有正真的眼睛比作寂寞,鬼媽媽爲什麼對卡洛琳付出那麼多想挽留她在自己身邊?爲什麼最後她放下自己的尊嚴奮力敲着她的世界被卡洛琳鎖住的?爲什麼她最後近乎用快哭的聲音(隔着一扇門)對卡洛琳高喊“不要離開我”?因爲“再驕傲的人也會被愛所傷”。鬼媽媽就是一個驕傲的人。其實是她的“不可一世”把卡洛琳逼走的。因爲鬼媽媽的“釦子”:愛,就是滿足對方的條件。所以她的扣子後面沒有一雙母親的眼睛。我看這片子看到結尾部分的鬼媽媽的扣子眼睛被黑貓摳下來時,我有着一絲絕望。因爲當貓要扣下釦子之時,我多麼希望鬼媽媽有一雙溫柔的眼睛,但是,她只有釦子眼睛。你可以認爲鬼媽媽之前的付出是虛僞的母愛,其實鬼媽媽只是一個孤獨的人,她希望用她自己的“愛”挽留住卡洛琳。

我不希望有鬼媽媽和她的一切來束縛我。

《媽媽》觀後感7

是誰,經常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還要關注你的學習和成長?是誰,每天夜裏還要爬起來爲你蓋上踢掉的被子?是誰,每天早晨都爲你準備好美味的早餐?她默默奉獻着,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這個偉大的人就是媽媽,雖然看似這只是一些普通的小事,但卻飽含了媽媽對你點點滴滴的愛,也許你覺得她有些嘮叨,經常反反覆覆地重複着一些話,我們聽得耳朵都快長老繭了,可是她的嘮叨和平日的哼哼教誨纔有了今天的我。

昨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媽媽,再愛我一次”,這個電影的名字讓人看着就覺得有一種莫名的傷感,什麼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媽媽一直都是愛着自己孩子的呀?我們以沉重的心情開始了觀看,只見大屏幕中出現了一個穿着白色羽絨服的女孩,看似與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臉上卻有說不出的悲傷。她正在上美術課,同學們都大聲念着課題“我的媽媽”,並開始用自己的雙手畫出媽媽和藹可親的模樣,她卻想起了往事,她捂着臉,失聲痛哭起來。兩行淚水順着他的臉龐慢慢滑下,然後滴到了腳上……

原來,她的媽媽是一名加油站的員工,有一天她步行去上班,一個司機一邊抽菸一邊打着電話闖黃燈,橫衝直撞的向她媽媽奔來,還沒等她媽媽反應過來,車已經撞在了她媽媽的身上……“那個可惡的司機,他應該受到懲罰!”我喃喃自語。不知怎麼回事我一肚子的氣,氣憤的是這司機抽菸就抽菸,還拿着一部手機打電話,注意力根本不在開車上,都黃燈了,還把車開得那麼快。

要知道,他破壞的並不是自己的家庭而是別人的家庭,賠了點錢是沒有用的,司機他們一家幾天就忘了,他們並不知道被撞的人家裏還有一個年幼、不懂事的女兒啊,他拆散了別人的家,讓他們都無法從悲痛中醒過來,讓這個幼小的女孩很早就失去了媽媽,品嚐到了人間的悲痛,她再也無法看到自己的媽媽了……

不知怎麼回事我鼻子酸酸的,一摸臉,自己竟然流下了淚水,這淚一定是替那個女孩悲傷的眼淚,也是痛恨那司機的淚。再看大屏幕,同學們都已經把自己畫的媽媽爭先恐後地交給老師了,而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卻坐在那一聲不吭,面前的紙還是空白的,是那個可惡的司機永遠永遠地讓她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媽媽,她慢慢走出教室,撫摸着走廊中同學們畫的媽媽的肖像……

放學了,同學的媽媽們都張開溫暖的雙臂,親熱地把自己的孩子摟在了懷裏,而年僅幼小的她卻只能自己走在回家的路上,陪伴她的只有是無盡的寂寞和孤獨。傍晚了,她突發奇想,走回教室拿起老師用的粉筆,在地上畫了一個“媽媽”把“媽媽”的懷抱畫的很大很大,然後自己躺在了裏面……

電影最後以一個悲傷的結局結束了,我還沉浸在那個悲痛的故事裏沒有醒來,它告訴我們:注意行車安全,爲了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過馬路時左右前後看,寧願等三分,也不搶三秒,因爲生命只有一次!

《媽媽》觀後感8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媽媽,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而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呢,面對太多的誘惑,我們又是怎樣做的呢?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網絡媽媽》這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虛擬世界真實人物無私奉獻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雪萍是一位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阿姨,少年時一次意外的山林火災,使她身體嚴重燒傷,在媽媽的幫助和精心護理下,先後經歷了6次植皮手術,奇蹟般的活了下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中專學歷成了一名會計師,但由於殘疾使她失去了做媽媽的權力,而放棄了真愛。她並沒有因爲自己沒有孩子而放棄對孩子的愛,當她看到很多孩子因爲沉迷網絡遊戲,而放縱自己,迷失方向,她以“滿天星”的網名,用自己僅存的兩根手指,敲打着鍵盤,走進孩子們的世界,以自己的故事、耐心的勸解和溝通,使迷失網絡的孩子,戒掉網癮,重新找回自己。賀嘉,是一位聰明、可愛的女孩,因爲迷戀網絡遊戲而不愛學習,經常逃課,她的媽媽爲了尋找女兒,找遍了大街小巷的網吧。媽媽因爲半夜出去找她,被車撞傷,而賀嘉還在網絡遊戲裏和手持屠龍的戰士拼殺。當她媽媽拄着雙柺在雨中哭泣,那份無助,那份無奈,那種心痛,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達,網絡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鼠標輕輕一點,百度一下,許多事情就能輕鬆搞定,而網絡遊戲也成爲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在不斷升級的遊戲中,你會找到那種成就感,那種被別人認可的快樂感。而我們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特別是對我們這些學業未能完成的學生。沉迷於網遊世界,浪費大量的時間,浪費金錢,更是荒廢了學業。影片中賀嘉媽媽那淚流滿面,那張無助、無奈的臉,那許多痛哭流涕的畫面,讓我們所有的人感動、流淚,震撼我們的心靈。

這是一場愛的拯救,網絡媽媽的愛,父母的愛,老師的愛,使迷失網絡的嘉嘉重新找回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課堂上、校園裏到處留下了她認真學習的身影。網絡媽媽的愛如一縷春風,如涓涓的細流,溫暖滋潤着沉迷網遊的孩子的乾涸的心靈,讓他們的意志更堅定,生活更充實。網絡媽媽的愛更像大海中的燈塔,給黑夜裏迷途的孤舟照亮了航行的道路,相信嘉嘉一定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她的學業,還有更多像嘉嘉一樣的孩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網絡媽媽愛拯救了她,改變了她,影響了她的一生。大海絕不會拒絕走過彎路的小溪,曾經迷戀網絡遊戲的同學們,我們應該從影片得到感悟。也許我們有些人因爲上網,曾經和父母發生爭執,甚至和嘉嘉一樣不喊媽媽,總以爲他們不理解我們。其實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要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多和他們溝通,得到他們的信任和寬容。

同學們,讓我們感動之後,在理解和愛中把決心變成行動,拒絕網絡遊戲,快樂生活,努力學習,健康成長,以行動讓我們的父母,讓網絡媽媽開心,快樂!

《媽媽》觀後感9

電影圈有句格言:“遠離水、孩子和動物,他們全都能毀掉你的電影!”這個魔咒式的警示出由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此三者的駕馭性委實是個挑戰,尤其是孩子,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以及下一秒能幹出什麼,所以哪怕是藝術追求沒那麼高的電視圈,輕易也沒人敢招惹熊孩子。而就在上週末,北京臺逆市而動,推出了大型親子互動節目《媽媽聽我說》,竟把話語權交給了二十位熊孩子。

帶過孩子的想必都有心得,一個孩子是一隻麻雀,兩個孩子是一羣麻雀,二十個熊孩子那就是一整個麻雀的星球。參與過節目錄制的人還知道,錄製節目和蓋房子一樣,都有事先規劃好的藍圖,需要嚴格按照策劃流程來執行。那麼問題來了,要在一個麻雀星球讓熊孩子們字字珠璣,並梳理出一條理性而清晰的話題脈絡來,想想都令人頭疼。對此,芒果臺《爸爸去哪兒》的攻略是,精選孩童四五枚,且由明星爸爸一對一地引領,並在簡單的遊戲環節中捕捉孩子的本真萌趣,星爸是主導。《媽媽聽我說》並不是遊戲真人秀,它當歸位話題類節目的籮筐,節目中沒有家長保駕護航,孩子們需在互動辯駁中碰撞交鋒,童趣之外,還承載着親子困惑的探討。

如果僅只從舞臺陣仗看《媽媽聽我說》,就像是一檔時髦的相親節目,二十位萌寶呈U形排開,只留一個開口放媽媽進來。萌寶們嚴陣以待,媽媽帶着自家親子困惑登場闖關,就好比關雲長千里走單騎,如若大多孩子說不,就會送入小黑屋“改造”。媽媽們登上的小車看似輕盈,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囚車,只有獲得多數判官寶寶的支持,方得萌寶們助力打消自家孩子的一些個“非分”念頭。

話題類節目是個系統工程,錄製時長往往消耗大半天,要讓寶寶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安分守己五分鐘十分鐘還好,一站就是若干小時而且還要二十位寶寶始終如一保持陣型,顯然不比馬戲團馴獸容易。這種節目做得順時將精彩紛呈,做得不順,幕後團隊或將被熊孩子們活活整死。因此二十位熊孩子組成的萌寶天團經過精選,其中不乏《小爸爸》裏飾演夏天的童星朱佳煜等熟臉,可謂個個都是小人精。

從首期節目呈現的幾個段落來看,雖說完成度參差不齊,孩子們時而小大人時而無厘頭式的辯駁展露無遺,執行團隊的耐受力和執行力可見一斑。而來賓是節目制衡萌寶們造次一大法寶,其中尤以五歲的化妝小狂人鶴立雞羣,這妮子不僅天性愛美,辯才更是了得,好一齣舌戰羣儒,將二十位萌寶和主持人樂嘉一併挑翻。星媽則是提升節目容量和關注度的另一大利器,第一次帶女兒亮相的買紅妹被自家女兒扣上了“母老虎”的大帽,而一心想兒子大方示人的張惠春無意間讓兒子貼上了羞萌的標籤。

《爸爸去哪兒》火了,賺了個海滿,親子節目貌似迎來了春天,年內還有《家有兒女》、《爸爸你好嗎》、《辣媽學院》、《爸爸請回答》、《改造熊孩子》和《寶貝看你的》等二十多檔親子節目將與《媽媽聽我說》競技,扎堆勢太令人堪憂。還好《媽媽聽我說》並非跟風複製,有着自己的定位和使命,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在抑制孩子天性和剝奪孩子話語權等親子理念主導的當下,嘗試着將話語權交給一幫熊孩子,讓兒童話語權大行其道,實驗探索價值不容小覷。

《媽媽》觀後感10

星期三,我們在多功能教室觀看了《世上最親的媽媽》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中磊和玉蓮小姐弟倆是孤兒,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弟弟中磊脾氣倔強,不願去福利院,一次又一次的出走,讓村委會很是頭疼。鄭州青年申虹在報紙上看到小姐弟倆的消息後,心裏惦記着兩個孩子。有一天,申虹去農村看望了小姐弟,對他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經常去照顧姐弟倆的生活。和申虹交往多年的大亮爲人忠厚老實,等候了多年,女朋友終於答應了自己的求婚,不禁喜出望外,卻不想申虹一直撫養兩個孤兒。無奈之下,大亮只有找到了申虹的母親,申虹媽讓大亮把申虹纏住,不讓她和孩子接觸。但申虹對姐弟倆的關懷無微不至。一次,中磊來城裏,申虹讓他住進了結婚用的房,卻不想被大亮發現,一氣之下,大亮和申虹兩人分手了。

不久之後,申虹把兩個孩子接到城裏住,丟了工作,生活艱難,只好打些短工,幹些粗活。兩個孩子打心眼裏感激着申虹。就這樣,申虹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中磊成了一名軍人。而申虹這個時候纔想起了她自己的幸福,在申虹的婚禮上,中磊感激地叫着媽媽。這部電影上映在母親節,有很多感人的淚點,好多同學看完後就哭了。申虹把中磊接到城裏住,中磊一個人待在房子裏,夜夜盼望着阿姨能來看望他,於是他在牆上寫下了“阿姨,不要離開我。”申虹看到後,流下來感動的眼淚。中磊爲了幫申虹減輕負擔瞞着申虹去撿垃圾,遭人羞辱,申虹發現後火冒三丈,兩個孩子哭得跪下,大喊“媽媽,媽媽”,申虹感動得熱淚直流,緊緊和姐弟倆抱在一起。申虹的生日到了,中磊和玉蓮姐弟倆用偷偷攢來的錢爲申虹慶生兩個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喊着:“祝媽媽生日快樂!”,申虹和姐弟倆激動地抱在一起,熱淚滂沱。申虹的到來讓兩個孩子感到了久違的母愛和溫暖,爲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空。今年10月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維吾爾族婦女卡小花二十多年任勞任怨撫養了6名孤兒。她的經歷跟申虹差不多。卡小花有兩個孩子,出於同情她收養了丈夫家的兩個孤兒。

四年間,家中增添了10個書包,讓卡小花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負擔更重了。卡小花爲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們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有衣穿、有飯吃、有書念”,每日天矇矇亮,在別人還未起牀時,卡小花已割回一大捆青草,爲自己小院裏飼養的羊、雞和鴿子備足一天的口糧。然後洗手做飯,一溜輕拍睡在榻榻米上的小腦袋,哄他們起來吃飯、上學.在伺候完孩子之後,她又匆忙趕往糧油廠上班;夜晚,當別人休閒散步之時,她又用小車推出了自己精心製作的涼粉和饢餅叫賣……在這片“愛的天空”,十二個孩子表示很幸福,很快樂。花兒凋謝了,還有雨露的滋潤;葉子枯萎了,還會有人把它歌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許很遠,但我們共同生活在一片“愛的天空”。愛,不分民族,不分國家,不分地位;愛,沒有界限。

希望每一滴眼淚能連成一片,讓“愛的天空”更寬闊,更偉大!

《媽媽》觀後感11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風靡大陸,引起轟動。那時,我已爲人師,記得在一個下午,我接受學校領導的安排帶着學生到膠南電影院觀看此片,讓學生接受感恩教育。

電影以倒敘的方式展開,講述的是精神科醫生林志強學成歸國,在精神科醫院工作時,偶然發現院中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原來當年其母秋霞與其父林國榮相戀,但林母以秋霞身家不清白爲由將他們拆散,並另外爲國榮娶妻。無奈之下,已經懷孕的秋霞到鄉下投靠姨母,並生下志強獨自撫養,母子二人感情極佳。

數年後,國榮之妻娟娟經證實不能生育,林家父母爲了延續香火,用盡手段要志強離開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秋霞幾經內心掙扎,終於答應。但年幼的志強因思念母親而無法享受那平靜的生活,經常偷偷回到鄉下找母親。在一個風雨之夜,志強躲在廟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尋不着。第二天清晨,當秋霞找到了已奄奄一息的志強時,一時激動,失足跌下樓梯,從此成爲了瘋婦,母子再未相見。

十八年後,志強終於找到他思念已久的母親,並以一曲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重新喚醒母親塵封多年的記憶,母子再次相認,重溫深情。那感人的情節震撼着每一位小學生幼小的心,他們一個個哭成了淚人,連我這個不愛哭的人也用學生們遞來的小手絹擦拭着感動的淚。通過觀看此片,我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也懂得了什麼是感恩。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不知唱哭了多少人。

時光荏苒,轉眼步入了二十一世紀,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還一直傳唱不衰。我們在感人的文字裏體會着母親的偉大:“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人間最重是真情,媽媽那如山似海般的深沉的愛,我們做兒女的永遠銘記……

媽媽,是個樸實而不加任何修飾的稱謂,樸實中,積澱着人間的滄桑。母愛,已經成了一種不變的永恆,永遠鐫刻在每個人的心田,它像一股汩汩流淌的清泉,流過高山深澗匯入我們每個人的腦海……

如今,媽媽老了,有些走不動了,但她依然像往常一樣,時常牽掛着我。當我領着愛人,帶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的時候,她一定會在村口等我;當我看見她走路不穩,想過去扶她一把時,她會說,不用,我身體硬着呢;當我給她送些好吃的補補身子時,她會說,孩子不要掛掛着我,我啥也不缺;當我說要回去了,她也不會攔我,因爲她知道我可能是忙,工作很重要,她還會邁着蹣跚的腳步走出來送我,直到我上了車走遠,她纔回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有人說啥事都可以等,就是孝敬父母不能等,我很贊成這個觀點。朋友,在新春到來之際,在一家人大團圓的時候,好好地陪伴我們的媽媽吧!祝全天下的媽媽永遠健康,平安,幸福。有時我還想:如果有機會,是否該讓今天的孩子也再看一看《媽媽再愛我一次》?把感恩教育繼續延續……

《媽媽》觀後感12

今天,我看完《我的瘋媽媽》這部影片,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這部影片講述了在一個村子裏,一個腿腳不方便的男人和一個弱智的女人組成了一個貧苦的家庭。有一天,那個女人撿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她決定收養這孩子。但她的丈夫覺得家裏經濟不好便把這孩子送人了,最後由於那個女人的各種執著感人表現終於又將孩子要了回來。之後,她一直用自己的愛養育那孩子。在那個孩子上學時因同學的嘲笑漸漸開始嫌棄自己的母親,但母親依舊關心她、愛護她。直到她母親離開她才明白,當初母親是多麼地愛她。當我看到那個孩子嫌棄母親時,母親依舊關心她、愛她的那一個片段時,那一刻,我怦然心動……

整個故事裏,沒有一句華麗的詞句,更沒有半句歌頌式的語言。整部電影充滿着無言真情。影片中的人物都顯示出了人性的真、善、美,顯示出了人間最淳樸、最珍貴的感情,扣人心絃,使觀衆深受感染與啓發。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非愛莫屬,但愛似乎卻十分難得。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愛的語句、歌詞、詩詞等來表達心中的愛。愛就這樣變成了奢侈品。看了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了愛,我深切地體會到,愛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只要肯付出愛,你就會成爲一位“富豪”,心靈上的富豪,擁有着一筆源源不斷的財產。影片中的那位母親就是這樣的。當她撿到那個孩子時,偉大的母愛激發她毫不猶豫地下了決心,並在孩子被送走時千辛萬苦地追尋。我認爲她就是擁有着那筆源源不斷的財富的人,儘管她是一個弱智!但她心中充滿着愛,她還要把自己的愛給一個跟自己毫無關係的人,可以說愛已經注進了她的骨髄。臺灣有一位教育家講“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因爲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愛別人的孩子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愛,是無私的不圖回報的,所以也是神聖的。她是那麼了不起,因爲她愛那個孩子的同時還要付出另一個代價,那就是今後的生活更加貧苦,但她依然沒有放棄,是什麼給了她無窮無盡的力量和勇氣?是愛!一種偉大而又淳樸的愛!

真的,我們可以不像影片中的那個母親那樣,但絕不能像影片中的那孩子那樣。看完這部影片後,一定要多去理解、愛自己的父母。因爲每個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開始爲孩子操勞着、準備着,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父母又是那麼無私,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奉獻給自己的孩子,雖然往往會被孩子誤解,但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付出!他們是多麼無私!多麼偉大!我真心希望天下所有子女都記住一句話:無論父母怎樣對待孩子,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能讓孩子今後幸福!這就是愛!如果我們人人都付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多麼美好啊!趕快行動起來吧,同學們!用你們最真誠的愛去愛你們的父母!用你的愛去愛這個世界,多做善事,使我們的社會成爲真正美好的人間吧!

《媽媽》觀後感13

網絡,簡單的兩個字,卻吸引着許多人的目光,它已成了正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晚上,我打開電腦看了一部電影——《網絡媽媽》,看完後,我的心靈被深深的觸動了!

《網絡媽媽》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個虛擬世界真實人物的故事!本片主要講述了一位上了網癮的青年——賀嘉,她經常逃課去網吧打網絡遊戲——傳奇,在傳奇中,她認爲他可以拿到第一、獲得快樂,時間過長,這引起了她媽媽的反對,她的媽媽爲了制止她,採取了許多方法,但始終拿她沒辦法。一天,劉雪萍無意間看到一位媽媽的求助,這位媽媽正是賀嘉的母親,她希望好心人可以救救她的女兒,讓她的女兒不再沉迷於網絡遊戲。雪萍看到後,便主動加賀嘉爲好友,以便於和賀嘉聊天,剛開始,賀嘉嫌她老土,便不理她。後來,他們多聊了幾次,賀嘉發現:他越來越喜歡雪萍阿姨了,一有什麼心事都願意和雪萍阿姨說。雪萍阿姨給她講了許多故事,其中,第一個故事是: 那年夏天,學校開展了一次植樹活動,班主任說:"這次活動非常重要,能參加的一定要參加。"一個14歲身體非常虛弱的女孩堅持要去,可她的媽媽不讓,最後她還是去了。這次活動中,由於森林失火,她沒有及時逃出去,不料,她全身皮膚91%的地方被燒傷了,那個女孩非常的傷心。從那以後,她沒有再上過學,但她對生活並沒有失去信心,而是自學成才,現在,她已經是一名會計師。她就是曾經幫助過許多網癮青少年的網絡媽媽——劉雪萍。

有一次,賀嘉又逃課了,但這次逃課她並沒有去網吧,而是在準備回校的路上,看見了一個大概兩三歲的小女孩找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賀嘉便幫助這個小女孩尋找她的爸爸媽媽,等到回校的時候,她的班長又誤會了她,兩人還差點打起來。這次,賀嘉又鬧失蹤,便來到了網吧,和滿天星阿姨——劉雪萍訴訟心中的不快樂,滿天星阿姨和她說了很多話,並讓她趕快回家,她的父母在擔心她,於是她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她似乎聽到了她的兩位同學在喊她名字的聲音,她趕快躲起來。哎呀!真不小心,一位同學掉入了井裏,另一位同學救不上來她,便馬上喊:“救命!救命!”賀嘉這時非常的心慌,便出手幫助,救得了那位同學。三個孩子像經過暴風雨的洗禮一樣,心裏異常的興奮、激動。賀嘉走到家門口時,聽到了爸爸媽媽在她生日上說的話,眼中流出了淚,並對爸爸媽媽保證,以後不會再玩網絡遊戲了。

這樣的電影的確讓人體會到很多,領悟到很多,至少,它讓我這顆沉溺網絡麻木已久的心靈受到了久違的洗禮。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發展,現在像我們這樣年紀的青少年感情空虛,生活空虛,終日沉迷上網、聊天,玩遊戲,耗費時間,虛度年華,不瞭解父母,叛逆獨行!而《網絡媽媽》這部影片,在當今社會家庭教育問題上,令人深思,容易引起觀衆共鳴,真實的故事,感人肺腑的情節,演員樸實本色的演出,真實真切,深深打動了每個人的心,使人奮發,催人奮進!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做一個爸媽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朋友眼中的好死黨!

《媽媽》觀後感14

很喜歡這部電影,最近纔看完,很難去說明自己的感受,感覺反映了很多社會現狀,其實並不只是表達了母愛,也不只是傾向於對於母親情感上的歌頌。

一代高知分子在退休後的生活,會有個人對於整個社會的微小付出,無私奉獻,也會有對於過往習慣的堅持,對於現有生活的保存和延續。

他們太清楚自身的處境,很多情況下,也無比清楚自身所出現的所有問題,他們會根據現狀及時調整,但似乎時代的烙印下,讓他們把更多的問題留給自己,放在心裏。

晚上對於父親日記的整理,似乎成爲一種堅守,也是情感的寄託,總有幾分說不清道不明,自己是會感覺到會有時代的原因,社會輿論的壓力,只是作爲孩子在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會一味地將所有的負面情緒壓在自己的心裏。

哪怕會造成千鈞的重擔,直到最後,挑不起。

其實並不是個人選擇的原因,時代的變幻之下,有太多個人無法決定的因素與事情,隨着時代的起伏而發展,是個人能夠做到最好的事情,不要太糾結於無法改變的過去,又或許活着就是要學會放下自己。

老齡化社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的生育所能夠解決的問題。個人的選擇自然有其堅守的道理,暮年的不如意並不是由於年輕時選擇的問題。

只是在想或許福利也能夠些許的涉及,而不是所有的負擔都應該在個人的肩膀上,直至壓得喘不過氣,直至最後放棄自己的生命。

養老院不應該作爲最後的歸宿,就像是很多負面能量的累計,會剝奪一個人對於原本生活的希望和生機。

這個社會,應該給予人們擁有選擇的權利,他們有選擇的自由,而這種自由,不應該成爲被指責的結局。

類似於阿爾茲海默症的病例,多的是醫療水平無法涉及,可他們有自己生活的權利,儘管他們可能無法辨識清楚整個生活,就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想裏。

但,生活在自己的執念之中,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母親與女兒的相處,從少言少語變爲最後角色顛倒,時時刻刻的操心。用絕對包容的情感去面對一切的苦難,總不能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

她們的生活有屬於自己的樂趣,相互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些許的慰藉,可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話題。

體面的去面對這件事情而不去迴避,大概需要很大的勇氣。每個人都會老去,不同程度的,又或許我們現在就已經老去,不過是在心靈,而不是身體。

在想會有怎樣好的方式好的途徑,人生的結尾,不會喪失自己的尊嚴,同時,也不會去後悔哪怕是年輕時做下的決定。

很多事情不是外部能夠解決的,又或許更多的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堅定。對於整個社會的建設又或是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我們個人的選擇也不過只是像她們最後在海邊的肆意,偶爾去享受情感創造的奇蹟,她們是自由的,是快樂的,海聲呼嘯,她們值得擁有更好的結局。

一團亂麻的思緒,也一次又一次爲母親爲女兒所做的一切感動,溫和而又堅定地面對生活中所有的苦難,自始至終的優雅,從來不去埋怨生活中所有的事情。

是一部很推薦的電影,會去思考很多,雖然也並沒有思考出來什麼事情。

《媽媽》觀後感15

我們曾經聽過很多偉大的媽媽的故事,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着媽媽的摯愛。在暑假裏,我走進電影院觀看了《網絡媽媽》這部影片。

誰想,我又體會到另一種媽媽的摯愛——“網絡媽媽”。一個感動虛擬世界的真實女性;一個擔當社會負責的平凡女性;一個網絡點擊率超過30,000,000次的傳奇女人——“網絡媽媽”劉煥榮。這是一部電影,這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一個網絡媽媽和一個網癮少年之間的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71年12月13日的下午,在一次學校植樹活動中,一個天真活潑美麗的小姑娘----花季少女劉學萍(真名:劉煥榮)不幸被一場大火燒傷。剎那間,她面容全毀,全身疤痕累累,雙手的十個手指只有右手的大拇指完好無損,其餘的不是失去功能就是缺損。在母親的呵護下,她學會了自食其力。從此,她就變成了一個醜小鴨。她從小受着良好的教育,在校讀書時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她也曾有過自己美好的理想。面對現實,她絕望了,她呼喊老天太不公平了。

隨着歲月的流逝,劉學萍學會了上網,從而引發網癮少年與網絡媽媽的傳奇故事。女孩賀佳沉迷於網絡,她的爸爸媽媽多次勸說,都沒有效果。於是她媽媽在網上發帖子,我的孩子十五歲了,整天上網玩遊戲。誰來救救我的孩子。請求網友幫忙拯救女兒。劉學萍阿姨發現了這個帖子。他把賀佳加爲好友,賀佳和劉學萍阿姨第一次交談中劉學萍阿姨自稱“滿天星”。賀佳和網絡媽媽成了好友。老師讓賀佳寫作文,賀佳又和網絡媽媽交談,網絡媽媽給賀佳講了個故事。她聽了後,寫出了一篇好作文,得了獎。他告訴了網絡媽媽作文獲獎了,學萍阿姨送給賀佳一張賀卡,母親節那天賀佳也送給了學萍阿姨一張賀卡。影片有兩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第一個是,少年劉學萍在大火裏掙扎的場景。頓時大火熊熊燃燒,樹木倒得倒,燒的燒。當老師再次回到樹林中的時候,劉學萍卻早已昏倒,幸運的是她還活着。第二個是,網癮少年賀佳戒除了網癮,在畢業典禮上,她唱起了《喊一聲媽媽》這首歌,她動情地在臺下的喊了一聲------“網絡媽媽”。

走出影院,我發現自己早已是淚流滿面。我們感動過,流淚過,感受親情母愛是我們必須深藏於心並且時刻銘記的。我們要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學會自強自立奮發向上,學會感恩惜福樂於奉獻;向頹廢的生活,向沉迷網絡的空虛生活說再見,做一個有理想有作爲的跨時代的好少年。

今天,雖然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離不開電腦,但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的使用電腦,利用它爲社會、爲國家、爲人民做好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在現代中,確實有某些青少年生活空虛,終日沉迷網聊、玩遊戲,耗時虛度年華,不瞭解父母,叛逆獨行。我要奉勸網癮少年:遠離網癮,掌握今天,把握未來。此刻,我想對網絡媽媽說:“如果我不好好學習,我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

《網絡媽媽》拍得非常成功。影片勾畫了一個虛擬世界真實人物無私奉獻的故事。它讓人們在熱淚盈眶中體會生命的真諦,體會真摯的表演詮釋着的真愛。我們除了鼓掌、流淚,也再沒有別的什麼辦法了。它讓我們迴歸洗盡物慾的純真精神世界之中,給人們以莫大的精神慰籍。我願意爲這純潔的真愛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