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媽媽》觀後感15篇

《媽媽》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媽媽》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媽媽》觀後感15篇

《媽媽》觀後感1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裏找……”一聲聲熟悉的音律卻不停地波動着我的心絃。

“啊……”這一聲,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的標誌,同時也是一位母親在痛苦掙扎下的“成果”的表現,當我們有了呼吸時,最先得到的便是媽媽的“母愛”。

是啊!我的媽媽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堅強、賢惠。而她給我的卻是一種深沉無私的愛。

媽媽,辛苦的把我拉扯大,給我吃好的,喝熱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着我,給我一種公主般的生活。

記得媽媽曾經跟我說過她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讀書。媽媽是個文盲,在小的時候因爲是家中最大的孩子,還有弟弟、妹妹,家裏窮,所以還沒等到完成學業,便要去賺錢爲家庭減輕負擔,但媽媽心中卻一直有個讀書夢。現在,媽媽將她對讀書的熱誠就寄託在我們身上,媽媽總是會意味深長地對我說“若楠啊,一定要好好讀書啊,媽就是傾家蕩產也要供你讀書。”也就因此,我小學開始一,媽媽就都將我送到好的學校讀書,即便是花出比一般人多出很多錢,還是那麼堅定的“闊手”,上了小學後,不管是有多狂的風,多大的雨,多烈的太陽光,都會準時接送我。媽媽,很喜歡坐在旁邊看我寫作業,聽我的讀書聲。還記得那時,媽媽總會倒一杯茶放在我的桌上,夏天的時候,會幫我扇風驅趕蚊子。冬天的時候,會幫我披上外套……

漸漸地,我自以爲長大了,我開始厭倦、煩膩,這樣的生活,想要飛了,想要離開媽媽,飛到自己的天空中去。

終於在小學升初中的時候,我離開了媽媽的懷抱,獨自去市裏讀書。還沒踏進初中的校門時,我好期待離開媽,離開家的生活。對那種生活充滿着許多,許多美好的幻想。

當我真正離開了媽,離開了家,生活在一個陌生的世界時,卻時那麼的孤單,失望和充滿着思念,原來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到了這裏,我慢慢地學回了自己梳頭髮,自己整理東西,自己洗衣服……我這才發現,原來媽媽對我的照顧是那麼的周到,那麼的無微不至。原來自己在蜜罐裏,卻一直不知道甜。總是會禁不住思念,撥打着自己熟悉的號碼,耳邊傳來那溫柔又熟悉的聲音。記得曾有多少次,因禁不住流淚,而引起電話那頭的她也落淚,多想說媽不要哭了,卻不知道怎麼說出口,曾有多少次,想告訴電話那頭的她,自己有多麼的想念她,卻不知道怎麼梳理思緒;曾有多少次,多想告訴電話那頭的她,自己有多愛她,卻不知道怎麼表達……

隨着時間,一秒秒地嘀噠着,一天一天的重加着,一年一年的累積着。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每個人的背後總有人默默的幫她補織着毛衣,幫她修剪着織葉……那就是我們的媽媽,我真的好想好想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世上只有媽媽好,有的的孩子像塊寶……

《媽媽》觀後感2

是誰,經常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還要關注你的學習和成長?是誰,每天夜裏還要爬起來爲你蓋上踢掉的被子?是誰,每天早晨都爲你準備好美味的早餐?她默默奉獻着,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這個偉大的人就是媽媽,雖然看似這只是一些普通的小事,但卻飽含了媽媽對你點點滴滴的愛,也許你覺得她有些嘮叨,經常反反覆覆地重複着一些話,我們聽得耳朵都快長老繭了,可是她的嘮叨和平日的哼哼教誨纔有了今天的我。

昨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媽媽,再愛我一次”,這個電影的名字讓人看着就覺得有一種莫名的傷感,什麼是媽媽,再愛我一次?媽媽一直都是愛着自己孩子的呀?我們以沉重的心情開始了觀看,只見大屏幕中出現了一個穿着白色羽絨服的女孩,看似與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臉上卻有說不出的悲傷。她正在上美術課,同學們都大聲念着課題“我的媽媽”,並開始用自己的雙手畫出媽媽和藹可親的模樣,她卻想起了往事,她捂着臉,失聲痛哭起來。兩行淚水順着他的臉龐慢慢滑下,然後滴到了腳上……

原來,她的媽媽是一名加油站的員工,有一天她步行去上班,一個司機一邊抽菸一邊打着電話闖黃燈,橫衝直撞的向她媽媽奔來,還沒等她媽媽反應過來,車已經撞在了她媽媽的身上……“那個可惡的司機,他應該受到懲罰!”我喃喃自語。不知怎麼回事我一肚子的氣,氣憤的是這司機抽菸就抽菸,還拿着一部手機打電話,注意力根本不在開車上,都黃燈了,還把車開得那麼快。

要知道,他破壞的並不是自己的家庭而是別人的家庭,賠了點錢是沒有用的,司機他們一家幾天就忘了,他們並不知道被撞的人家裏還有一個年幼、不懂事的女兒啊,他拆散了別人的家,讓他們都無法從悲痛中醒過來,讓這個幼小的女孩很早就失去了媽媽,品嚐到了人間的悲痛,她再也無法看到自己的媽媽了……

不知怎麼回事我鼻子酸酸的,一摸臉,自己竟然流下了淚水,這淚一定是替那個女孩悲傷的眼淚,也是痛恨那司機的淚。再看大屏幕,同學們都已經把自己畫的媽媽爭先恐後地交給老師了,而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卻坐在那一聲不吭,面前的紙還是空白的,是那個可惡的司機永遠永遠地讓她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媽媽,她慢慢走出教室,撫摸着走廊中同學們畫的媽媽的肖像……

放學了,同學的媽媽們都張開溫暖的雙臂,親熱地把自己的孩子摟在了懷裏,而年僅幼小的她卻只能自己走在回家的路上,陪伴她的只有是無盡的寂寞和孤獨。傍晚了,她突發奇想,走回教室拿起老師用的粉筆,在地上畫了一個“媽媽”把“媽媽”的懷抱畫的很大很大,然後自己躺在了裏面……

電影最後以一個悲傷的結局結束了,我還沉浸在那個悲痛的故事裏沒有醒來,它告訴我們:注意行車安全,爲了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過馬路時左右前後看,寧願等三分,也不搶三秒,因爲生命只有一次!

《媽媽》觀後感3

禮拜五,我們觀看了一部法制影片《法官媽媽》,它是講述了一個少年法官與被判的少年犯之間近似母愛的故事。十五歲的少年張帥因爲入室搶劫被安慧法官判了三年徒刑,他的母親爲了讓他少受刑罰,便通過辯護律師想要給審判的安法官十萬元錢,不想卻被這個黑心的辯護律師暗中給貪 污了。 讓他覺得這個毫無人性的法官私下收了她母親的捐腎換來的十萬元,還判了他的罪。就爲了調查清楚這件事情讓安法官也嚐嚐牢獄之苦,出獄後的他潛入安法官的家裏,騙取了安法官對他的信任,同時又在背地裏和他在監獄中的一個朋友在一起,想方設法地來對付安法官,雖然安法官對張帥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張帥還是在朋友的慫恿下誤會了安法官。直到張帥在18歲的生日那天,事情才真相大白。當張帥看了當年自己的母親寫給安法官的那封信以後,深深地感動了,他覺得對不起母親,更對不起安法官。於是張帥他決定不辭而別,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守候他的母親。當安法官知道後,立刻跑到火車站,張帥在火車的車窗裏看到了安法官爬上月臺尋找他的一幕,才發覺到自己錯了,安法官對他無私的愛是他無以爲報的,他這樣的不辭而別,只會讓本已被傷害了一次的安法官再一次受到了心靈上的創傷。

在這部感人肺腑的電影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大道之行也》中“不獨子其子”的無私的母愛,這種母愛比親生母親對孩子的愛更加的珍貴,正像電影中安法官所說的“愛自己的兒子是至愛,愛所有的人是至善”安法官不僅做到了至愛,更是做到了至善,對於自己所叛過的

所有的少年,她都給予這自己對他們的愛,哪怕只是在筆記本里記錄着叛過的每一個人。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忍心看到他們入獄的樣子,也不忍心看到他們範法,但是在法律這個如山的規定下,她只有正直地履行這國家的義務。在私下,她又是多麼的愛着自己的工作,愛着每一個少年,哪怕他犯過錯。因爲她明白“事出有因”,她也清楚所有人的心靈深處,都有積極向善的一面,所以他無條件的去愛所有的人,甚至不計自己的得失。我覺得,一個人要是能夠做到善待世間萬物,一切生命,那麼在他身邊的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甚至是花花草草都好像在信任着你,這樣也就做到了幾千年的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仁愛愛人”的重要一點。影片中,我也發現了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那個數碼店的老闆,因爲他自己也曾經犯過錯誤,進過監獄。因此他並不相信所有從監獄中出來的人,他不信任他們更不會去善待他們。讓我們學會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的幫助別人,從而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另外,我也在影片中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知法懂法,而且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不是用粗魯的方式來解決一切問題,更不能忍受這別人對自己的傷害而不敢吭聲。法律,是一個最公平的規定,我們應該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法規,不做違法的事。

《媽媽》觀後感4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入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

了……”當這首在我心中漸漸淡忘的兒時歌曲再度響起時,我已熱淚盈眶。

今天,老師給我們觀看了一場微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原先抱着好奇心態,最後卻已哭的淅瀝嘩啦的。那孤獨弱小的背影,那本應天真如今卻空洞呆滯的眼神,毫無疑問,它已深深刺痛了我們的內心。這個只有五六歲的女孩,本應可以安心地躺媽媽那溫暖而又舒適的懷裏,但一場車禍,卻無情地帶走了給她溫暖、一直保護着她的媽媽。

回憶再現,媽媽那雙溫暖的大手親暱地撫摸着她,甜美的聲音爲她講述着夢幻中的童話世界。聽着媽媽的聲音,小女孩很快美美地入睡了。或許她正夢到自己與媽媽在美好的童話世界裏幸福快樂地生活着。殊不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卻打碎了一個女孩渺小得可憐的願望。

望着女孩在睡夢中露出的甜甜的微笑,我的心早已揪成一團,如果她醒來,發現媽媽已經不在了,一定會難過得哭吧……,有時我們真的很弱小,弱小到悲劇發生,而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傻傻地站在那兒,無能爲力。

假如,時間能夠倒流;假如,一切還能重來,我一定會告誡那酒駕的人們,每一條生命都是珍貴的,每一條生命的背後都牽連着兒女老少。當這些無辜的生命被死神奪走時,那些充滿罪惡感的“兇手”們是否想一想,他們的家人該怎麼辦?失去親人的痛苦,不妨你也嘗一嘗?除非無血無肉的傀儡,才能這般的十惡不赦,這般的冷血無情。

但,現在說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悲劇已經發生,你還能挽回麼?再多的懺悔又有什麼用呢,你唯一對不起的是她可憐的家人……

幼兒園裏,老師讓同學們談論自己的媽媽,每一位小朋友都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只有小女孩一人默默地坐在那兒,一言不發;老師讓大家拿出畫筆繪出自己美麗的媽媽,小女孩依舊坐在那裏發呆。良久她望着大家專注的神情,與“沙沙”的畫畫聲,小女孩終於也拿出了自己的畫筆,但面對着這張空白的畫紙時,她的眼睛模糊了,她早已記不清媽媽的模樣,媽媽的臉忽然在腦海中變得如此模糊……,眼淚啪嗒啪嗒掉在了純白的畫紙上,然而,卻再也換不回她親愛的媽媽。

一放學,小朋友們紛紛投入媽媽的懷裏,她似乎也看到了媽媽的身影,她興奮地跑去,卻發現媽媽在一點一點地消失,她看到媽媽在朝自己微笑,她拼命地跑啊跑,多希望媽媽可以再抱她一次,再親親她,哪怕觸碰到媽媽指尖傳來的溫度也好啊……不顧眼角劃過的淚,當她抱住媽媽的瞬間,才發現,那是一團不屬於自己的'空氣……

《媽媽》觀後感5

燈光亮起,憂傷的片尾曲仍在耳邊縈繞。基調低沉的音樂再一次講述着故事,真實而痛心,悲涼而感人。淚水再一次從我的眼睛裏滾落。

電影講述了一對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夫妻,他們有一個兒子,叫畢勝利。在他四歲那年,一場無情的大火改變了一切。他的爸爸爲了救他不顧所有地衝進火海,腿卻被燃燒的木頭砸斷,從此行走艱難。而他的媽媽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眼角膜給了他,從此不見天日。畢勝利長大後,考上了大學,在城市裏紮根。他的第一個女朋友——蘭蘭,因爲嫌棄他的家境與他分手。他的父母得知後,忍痛割愛、以死相逼,威脅他離開這個家,斷絕所有關係。終於,他遇到了一個真心愛他的女孩——瑩喜,也是後來他的妻子。在她得知他的家境後,並無半分嫌棄之意,而是十分感動。當畢勝利帶着瑩喜回老家時,卻已是陰陽相隔,再也無法相見。在電影的結尾,畢勝利對着學生們大聲喊出:“爸爸媽媽我愛你!”

此時此刻,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哭了,許多人都哭了。我的淚水漸漸乾涸,感動之餘,我陷入了沉默。

有人曾說過:“時間似一把溫柔的刀,不斷的吞噬着你的青春,不斷在你的臉上刻着我們成長的足跡,你卻總是說那是汗水衝出的溝壑,可是何處纔是盡頭?”我雖然沒有像畢勝利一樣刻骨銘心的回憶,但是我的父母亦是如此。小學低年級時,我的媽媽爲了讓我學會“元、角、分”的換算,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創意——在家裏開了一個小型的“銷售會”,她把我的玩具和文具貼上價格,讓我用遊戲的方式學會了計算。再大些,她爲了幫助我改掉壞習慣,日日監督,還準備了一本小本子來記錄我的點點滴滴,一字一句,都寫得十分認真、詳細,勾勒出我成長的輪廓。而我的爸爸,總是逗我開心,帶我出去玩,送我去補習班。他總是一臉笑容,彷彿從來沒有煩惱。但是他無論是工作還是平時,做事都十分嚴謹,態度端正。也許就是因爲這樣吧,我也漸漸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他們總是告訴我:“女兒,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是的,他們在告訴我的同時,自己也不斷地實踐着。他們對我的愛,體現在每一個生活細節裏,讓我感到溫暖而幸福。

古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在的我沒有能力在物質上孝敬他們,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不讓他們擔心自己,體諒他們的情緒。讓自己變得更強,更優秀,足以爲他們分憂。

龍應臺曾在《目送》裏寫道:“不必追。”但是我覺得,我們就應該追,大步地追,不要讓“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追隨父母的足跡,陪伴他們就像他們曾陪伴你一樣。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而這世上,唯有孝順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不要再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趁現在,大聲地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我愛你!”

《媽媽》觀後感6

我不希望有鬼媽媽和她的一切來束縛我。

開始的房子看上去很漂亮——粉紅色城堡公寓。但裏面破舊、死氣沉沉,二房子坐落在一個偏僻荒蕪的林子裏。女主角卡洛琳是一個小女孩,父母因爲很忙而對她不理不睬。卡洛琳認識了怪異的鄰居,還有一個討厭的小男孩和他的小黑貓,環境和父母的態度讓卡洛琳感到無聊透。這對於她簡直要了命。不過事情並不是一直都那麼糟,一個夜晚,她居然在家裏的第13個門後面,發現一條祕密通道。卡洛琳發現通道另一邊是一個和現實完全相同但又不同的世界,一切現在都似乎在這裏得到了複製,但是自己那些夢想卻又在這裏得到了實現。而最讓卡洛琳高興的是,這個世界裏的媽媽和爸爸對自己和善可親、百依百順。但是這裏的爸爸媽媽的眼睛是鈕釦!後來,她發現了這位“鬼媽媽”準備給自己換上鈕釦眼睛,並把自己永遠留在這個“奇妙”的世界。卡洛琳用了一些小玩意兒和被困的幽靈小孩兒的幫助回到了自己家。

《鬼媽媽》電影中所有場景都有着濃厚的哥特風格,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片中的整個林子的樹沒有一片葉子,有一種荒蕪死寂的感覺。隨後的通道是紫色寶藍色結合到一起,給人神祕而又充滿誘惑。背景音樂讓人不寒而慄又有媽媽哄孩子睡覺的感覺,演唱者的聲音在音樂中若有若無,讓人感覺在夜色的濃霧中看這個故事。

《鬼媽媽》中運用了幾個比喻。片中把隧道比作母體的產道,卡蘿琳想回到更小的時候,她的內心拒斥長大,長大意味着她無法再像嬰孩時一樣爲所欲爲,而且不會再被父母捧在手心裏呵護,長大後的卡蘿琳對父母提出的要求多半會被拒絕。隨之把另一個世界的鈕釦比作成人的角度,鬼媽媽有着鈕釦眼睛,她滿足了許多卡洛琳的期許,但她在給卡洛琳更多好處之前要求卡洛琳在眼睛上縫上鈕釦,鬼媽媽的意思是:我滿足了你的要求,你就得凡事都從我的角度看問題。鬼媽媽用物質上使卡洛琳失去自由比玩物喪志,鬼媽媽用物質滿足卡洛琳而使她失去自由和玩物喪志不是一個道理嗎?把鬼媽媽沒有正真的眼睛比作寂寞,鬼媽媽爲什麼對卡洛琳付出那麼多想挽留她在自己身邊?爲什麼最後她放下自己的尊嚴奮力敲着她的世界被卡洛琳鎖住的?爲什麼她最後近乎用快哭的聲音(隔着一扇門)對卡洛琳高喊“不要離開我”?因爲“再驕傲的人也會被愛所傷”。鬼媽媽就是一個驕傲的人。其實是她的“不可一世”把卡洛琳逼走的。因爲鬼媽媽的“釦子”:愛,就是滿足對方的條件。所以她的扣子後面沒有一雙母親的眼睛。我看這片子看到結尾部分的鬼媽媽的扣子眼睛被黑貓摳下來時,我有着一絲絕望。因爲當貓要扣下釦子之時,我多麼希望鬼媽媽有一雙溫柔的眼睛,但是,她只有釦子眼睛。你可以認爲鬼媽媽之前的付出是虛僞的母愛,其實鬼媽媽只是一個孤獨的人,她希望用她自己的“愛”挽留住卡洛琳。

我不希望有鬼媽媽和她的一切來束縛我。

《媽媽》觀後感7

劇情落了俗套,太多過分的狗血和巧合,初戀住隔壁這種劇情玩的有意思嗎,後面接着的巧合就不說了,這樣開頭已經告訴觀衆以後會有多少奇葩事了。而且不合理的情節設置還有很多,就說學校因爲丁一一和盼盼演戲要勸退那段,那個校董突然就冒了出來,還強行說了一堆話,然後兩個孩子就順利留下了,真的看得人一臉懵。

人物表現的不正常,李娜前面動不動就大吵特吵,後面賣了公司就完全開明瞭,幾乎不需要一個過程,人的性格有這麼容易改變嗎?還是賣公司有特殊的作用力?丁致遠按理說和夏天有那麼一段感情,內心應該是有留戀的,再次見到感情應該也很複雜,可是這種情緒表現的很少,一天到晚就是嘻嘻哈哈,當然也不能不讓人家高興,但是關鍵時候情緒到位一點啊,如果不是還會偶爾問幾句夏天的事,感覺他們就什麼沒發生過。而且丁致遠和夏天,可能有演員太不像的原因,但真的和年輕片段裏的各方面都不符,感覺年輕時代是另外兩個人的故事。

莉莉媽也很奇葩,第一家服務的那個媽雖然有點刻薄,可是丟了書也給她錢了,她偏不要,然後跑到大街追,後面有一段大街的鏡頭,把莉莉媽表現的像有精神病,第二家服務的那個媽媽人很好,想要書直接借也就是了,現實中也不太有人會去偷拿吧。一定要這樣表現窮嗎?如果是爲了劇情衝突,也是挺沒勁的。而且盼盼交換期到了該走就走吧,胡媛媛那麼一大段勸告,我還以爲就說通了呢,結果卻是賣包子店也要留下來,還騙李娜要開分店讓李娜投資,既然知道自己什麼家庭還這麼不留後路?看劇情走向還要被假中介騙,不知道要損失多少,感覺要傾家蕩產了。

細節不合理,盼盼家一直表現的是比較拮据,可是莉莉媽每天的衣服搭配都挺時尚的,拉的行李箱也不便宜,這樣真的好嗎。還有在劇情上,完全不能理解小秦老師和她的丈夫家暴的情節有什麼必要,還有小秦去找丈夫的那個企業家爸,也拍的那麼詳細,差不多一筆帶過甚至沒有都可以啊。

有些價值觀更是不敢恭維,爲了孩子迴歸家庭可以,可作爲一部影視作品的重要情節去宣傳就不太對了,贏了事業輸了家庭?哦!更離譜的是,爲什麼胡媛媛要爲了孩子要去彌合與丈夫的感情,陳明真的太聖父了吧,楊益忠在外面移情別戀,可是連孩子都有了啊,前面還有家暴的情節。就這樣,還要放棄真愛去強行破鏡重圓?楊洋已經不小了,知道了真相一時不能接受,時間長了也應該理解。怎麼一家子就這麼擰巴呢。

總之這部劇各種不合理,相比有點相像的《小別離》要差許多,至少那部劇真的很多情節在講學習上的事,而這部,陪讀光是一個“陪”,有幾件事跟學習有關係。難道海外陪讀的媽媽們,就糾纏在這些破事裏?

《媽媽》觀後感8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當這首歌在我耳邊再次響起的時候,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我不僅是因爲劇情感人而流淚,我想更重要的是我此刻想起了我自己的媽媽,想到她的孤獨和辛勞,想到她對我的好,我想我這一輩子也還不了她對我的恩情。

媽媽是非常典型的農村婦女:身體虛弱卻承擔家庭重擔,沒有什麼文化卻爲人忠厚老實、待人熱情大方,在家裏任勞任怨,對孩子體貼周到。每一次,當我想起媽媽或者在夢中見到她時,我都有一種鼻子酸酸的感覺,我真的很愛自己的媽媽,很感謝她、很想念她。所以我一有機會就給家裏打電話,每次回去都帶回一些好吃的。

我也想到了,今年我嬸嬸要出門工作一個月,我十二歲的堂弟生氣了,躺在牀上哭着喊着不讓走。我想他也是不想離開媽媽,哪怕就只是一個月。

母愛是偉大的,母親與孩子的感情是天然的,誰也割捨不開、誰也離間不了。母親從孩子誕生那刻起就與孩子緊密聯繫在一起,從十月懷胎到孩子出世,從哺育幼子到孩子進託兒所、上學前班、上小學,從孩子上中學到孩子上高中、上大學、讀研究生,再到孩子結婚生子,沒有那一件事不牽動媽媽的心。孩子長大了,學業有成了、事業起步了,媽媽卻衰老了。雖然這是人生必經的規律,但是不免讓人傷感。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一直在上學,根本沒有能力去爲父母分憂,回報父母。在我們剛剛有能力回報他們,讓他們享一下我們的清福的時候,他們卻衰老了,走不動了。我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子欲養而親不待”吧!

其實父愛也很偉大,爸爸也很辛苦啊!我的爸爸就是一個很辛苦的人。他很小的時候甚至差點餓死,後來也沒有讀多少書,很早就參加家裏的所有勞動。爸爸很好學,幹過各種工作,最後終於選中做生意這一行當,一干就是幾十年。這幾十年裏,爸爸靠着不多的本錢,辛苦經營,供我和弟弟上學。雖然家裏沒有多少錢,但是爸爸總是按時給我們學費,從來都不拖欠。他說他以前沒有條件,不能讀很多書,現在要儘量讓我和弟弟多讀。爸爸的年齡不算很大,但卻比我的那些叔叔伯伯顯得蒼老。叔叔伯伯們說,我爸是累的,操心太多了,我聽了內心一陣酸楚。

還好我和弟弟都比較爭氣,都考上了大學,而且我現在一邊上研究生一邊拿着部隊的工資,不僅可以擔負自己的學費、生活費,而且還可以拿出一些錢來給弟弟上學,這顯然給爸爸媽媽減輕了很多負擔,這是我感到比較欣慰和自豪的。

每次我回家,我都會給爸爸媽媽帶點吃的或者穿的,我每個學期都會給爸爸媽媽寫信、寄照片,雖然我經常打電話回家。我現在雖然不能把家裏所有的擔子都接過來,但是我在努力進步,一邊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地能力和素質,一邊爲家裏做着我的努力。

我想愛父母不一定要那麼轟轟烈烈、大張旗鼓,其實父母對我們要求很少,只要我們自己很好,再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父母就很開心了。

《媽媽》觀後感9

由尹志文導演,吳君如、張繼聰、樑仲恆主演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已於9月4日在內地院線上映。昨天,片方在北京舉行了觀影會,監製兼主演吳君如線上跟現場觀衆分享拍攝這部電影的經歷,“這次拍攝跟我以往所有的角色都不一樣,有很多場哭戲。”而吳君如的丈夫,著名導演陳可辛更是透露,“拍攝這部影片她真的非常不容易,每天都是‘哭’着回家的。”

影片根據參加過4屆殘奧會、獲得6塊奧運金牌的“神奇小子”蘇樺偉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來因患黃疸病而無法正常站立行走的蘇樺偉,在母親的幫助和鼓勵下,被殘障田徑隊選中,多次奪得殘奧會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的勵志故事。

吳君如最爲觀衆熟悉的是她的喜劇角色,尤其是她跟周星馳合作的那些喜劇電影,但《媽媽的神奇小子》中沒有任何的喜劇元素。“老實說,這樣題材的電影很多人一開始都不看好,影片中也沒有明星,但我覺得這個電影非常勵志,非常有意義,尤其是片中蘇樺偉的媽媽這個角色,她是把母愛掰開了揉碎了,再展現給大家看,這是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心,我們想試試看能不能拍攝一部成功的電影。”

片中吳君如演的母親跨度30年,從蘇樺偉的小時候一直演到他參加2008年北京殘奧會爲止。爲了演好角色,吳君如專門去跟蘇樺偉的母親聊天溝通,後者告訴她,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是圍着蘇樺偉轉的,“蘇樺偉10歲之前,她的母親一直是很憤怒的,因爲她覺得老天很不公平,爲什麼我就生了一個不正常的孩子。後來她發現,這個孩子有跑步天賦,就刻意培養他,當他拿到了金牌後,蘇媽開始有了信心,原來我兒子是有能力的。蘇媽的愛是無私的。”

影片中讓吳君如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蘇樺偉跟母親的“決裂”。蘇媽爲了兒子退役後的經濟來源,替他接了不少廣告,需要他配合拍攝,但這影響到了蘇樺偉的正常訓練,有一次終於情緒爆發了。這時候,這麼多年爲兒子默默付出的蘇媽說出了心裏話,“你長成這樣是天性,沒有人會怪你,只有怪我的!”原來蘇媽早年的確受了很多人的歧視,尤其是她帶着小蘇樺偉出去,旁人難免會指指點點,這些經歷也都被寫進了電影中。

扮演蘇樺偉的有三個演員,除了飾演小時候的蘇樺偉也是一名殘疾人外,扮演14歲和27歲蘇樺偉的的演員,都是正常人,他們以前也都沒有受過體育訓練。爲了拍攝,提前訓練了半年。扮演27歲蘇樺偉的樑仲恆,是一名舞臺劇的演員,他的表演受到了著名編劇張翼的讚美,“絕對是一次影帝級別的表演。”

至於蘇樺偉本人的現況如何?吳君如透露,他還是每天早上9時就去上班,蘇媽已經退休,但蘇樺偉的父親已經過世了。至於片中提到的“同工同酬”,現在中國香港地區殘疾人運動員的獎金“的確加多了一點點,獎金也提升了一點點”。而中國香港地區,今年也是第一次可以收看到殘奧會的直播節目。

《媽媽》觀後感10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象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上個世紀90年,這首歌曲紅遍大江南北,《世上只有媽媽好》更是所有孩子從小就被家長首選教學的一首親情歌曲,它是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的主題歌。也正是因爲這首歌,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成爲了我觀看衆多影片中記憶尤爲深刻的一部電影,雖已過去數十年之久,但每每想起,它的很多影中片段如同放電影似得在我的腦海中一一浮現。

或許是因爲自己向來比較青睞家庭倫理素材片,或許是因爲《媽媽再愛我一次》是我人生觀看的第一部電影,又或許是因爲人對兒時的記憶比較深刻,觀看此片時自己才十來歲。然而不論何種原因,《媽媽再愛我一次》開啓了我對電影的特殊情懷,也讓我從不懂得什麼是長輩嘴邊常說的“母愛偉大”到懵懵懂懂的些許理解。

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講述了感人的母子情和母親的崇高。母愛的偉大彷彿一枚催淚彈,擊中了無數觀衆的心,更是觸動了我的心房。整段影片近90分鐘,一部看下來滿臉的淚水,哭的一塌糊塗。還清晰的記得,在觀看之前老爸就笑着對我說:“要拿好你的小手帕哦!”面對老爸突然冒出的這句話對於當時只有十來歲的我是一頭霧水,疑惑與不解充滿腦中。隨着影片的播放,漸漸地理解老爸說的那句讓我茫然不解的話是什麼意思了。影片一點點播放,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甚至看到痛處之時,眼眶中打轉的淚水即使強忍着不讓其流出,似乎也無濟於事,一次次止不住的往下流。

世界上最割捨不掉的就是親情。看到影片中母子倆從一開始開心的在一塊生活,歡聲笑語、嬉戲打鬧的那一刻,我笑着哭;看到幼兒的小強被送到父親家,母親流着淚走出門,他像瘋了一樣在後面追尋媽媽的那一刻,我心痛的哭;看到母親在見到日思夜想的兒子來看自己時,她從一開始的欣喜擁兒入懷到隨後的板臉打兒的那一刻,我難過無助的哭;不明白爲什麼如此思念孩子的母親,在兒子來看她時,母親居然會動手打他,錯綜複雜、百感交集的心情很是凝重。

時間在穿梭,人在慢慢成長,我們的每一個蛻變都來自親人的點播與教誨。慢慢地,我知曉了爲何影片中會出現那樣的片段。因爲沒有告知家人去向就隨意外出,因爲沒人陪伴小小的幼兒獨自出門……一個個不安全因素,不禮貌、不懂事的行爲,都成爲母親最爲牽掛的。爲了能讓孩子記住,母親選擇了懲罰他,哪怕是看到了思念已久的孩子。熟不知,打在兒身,疼在母心,淚水在母親和孩子的臉上不停歇的流淌,那種心情無法形容。

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我的母親亦是如此。從我們呱呱墜地、牙牙學語到一步一行,再到做人處事、修養素質,她們始終伴隨着,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我們身上,在愛的洪流中,不停歇地滋養着幼小的我們,待健康、平安、快樂、的成長。

《媽媽》觀後感11

"我出生活重拳,狠擊親情對手,出拳無悔,落拳是愛。"

6月12日,女性親情題材影片《出拳吧媽媽》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導演唐曉白、監製等幕後主創係數亮相上海影城與影迷互動。片中姐姐白彤的扮演者田海蓉憑藉真摯的演繹打動了許多觀衆,專程飛抵上海的湖北女影迷直言:看哭了,渴望現實中也有個白彤這般的姐。

電影《出拳吧媽媽》原名《全心愛你》,自20xx年底由田海蓉摘下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獎最佳女配角之後,一路開掛,又在第12屆青年電影手冊年度盛典上拿下"20xx年度最令人期待影片"獎項,雙獎加持,未映先熱,圈內呼聲較高,影迷期盼已久。影片講述了單親媽媽白楊與姐姐白彤,教練沈浩之間,發生在拳場與生活賽場上的雙重情感故事。嫵媚"陳雪茹"的女人味,堅毅的"唐羣英"的大氣,極爲自然地融合在田海蓉身上。如今,她再度解鎖"姐姐"的理智冷靜,毫無疑問,這是她最熟悉的表演領地,不管是戲外身份還是創作能力,這個白彤都是與田海蓉極爲匹配的,也凸顯導演唐曉白選人用人的精準。賽場的拳擊僅面對的是對手,pk的是實力與角力,只要出拳攻擊抵禦對手並戰勝對手,哪怕失敗,也可將一小段艱辛終結,重頭再來。而面對親情這一舞臺,則不行。

影片中,實力女演員田海蓉飾演白楊的姐姐白彤,身處片中對妹妹的疼,對外甥的愛,每一幀親人的離別與分歧,都似生活劇本的重拳,對她心靈實時敲打與撞擊。據瞭解,田海蓉拍完片子許久都難恢復日常生活狀態,最優雅媽媽的表演此前奪得澳門國際電影節青睞,以配角的格局支撐影片大局,這位全片的"影子拳手"出生活的"重拳"滿滿是愛,放親情的真拳落拳無悔。親情題材的多元視角里增加了一處新綠,創造出女性題材影片的可能性。田海蓉說:"自己也一直十分期待影片的公映,希望通過這樣一部包含了親情、友情,笑中帶淚的電影作品,讓觀衆對親情的力量產生更深的認識與領悟。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包容一切、承擔一切、戰勝一切,改變一切呢?

影片給出了一種答案,讓每個人從傷痛中走出來,勇敢愛,擁抱自己的親人吧。"該片導演唐曉白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很早之前就特別欣賞田海蓉的演技,並期待能與她合作,如今在這部影片中邂逅,她非常滿意田海蓉的表現。尤其在20xx年的澳門國際電影節頒獎禮後,導演和田海蓉親密擁抱,感謝田海蓉對這部電影的傾情奉獻和對片中角色的準確詮釋,更篤定田海蓉替影片拿下了第一個獎項,勢必預示着這部電影擁有圓滿的好運。

《媽媽》觀後感12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一段優美的旋律,是《媽媽再愛我一次》的主題曲,雖然我們早已把這首歌唱得滾瓜爛熟,但誰又真正理解到了這首歌的真正含義呢?看完了《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后,我的內心世界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小強和他的母親之間發生的故事。電影中的小強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同時,他又是一個可憐的孩子:當他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候,卻沒有父親的陪伴;而當他終於擁有了父親時,他卻離開了自己的母親。

這部電影雖然很普通,但也非常感人。每當看到小強母子分離或相聚的時候,同學們的淚水都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小強的一陣陣哭聲,撥動着我們的心。正如電影中小強所說:我不想哭,但淚水總是自己流下來。一陣陣感動涌上心頭,一滴滴淚水慢慢落下。電影中的母親其實只是一個平凡的母親,但他對兒子的愛卻久久迴盪在我們心中。其中,小強的母親爲了小強的病而磕頭一直磕到土地廟的事最讓我感動。小強突然得了病,醫生也束手無策,小強的母親三跪一拜,一遍遍祈求天神保佑自己的兒子。也許是她對兒子深深的愛感動了上蒼,她的頭磕破了,小強的病卻離奇的好了。母子倆幸福地擁抱在一起,她笑得如同開放在三月裏的鮮花一樣燦爛。她的每一步,每一拜都包含着自己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不是母愛偉大、無私的最好體現嗎?其實,一個母親需要的並不多,只需要孩子在她的懷中安然一笑就足夠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難道沒有這樣的母親嗎?不是的,只是我們沒有細心品味母親對我們的愛罷了。我們把一切都看作理所當然,但在母親的一舉一動中,都蘊含着濃濃的愛呢!

讓我們好好回想一下,是誰起早摸黑,之爲爲我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是誰在我們生病時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是誰在下雨時,爲我們送上一包小傘?是誰在我們失敗時送上一句鼓勵的話語?是誰每天關心我們,照顧我們…¨我們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媽媽!”許多人還不以爲然,認爲媽媽嘮叨,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有些愧疚?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在兒子快掉下樓的那一剎那以飛快的速度接住了自己的兒子。這是全世界短跑最快的一個速度。爲什麼別人做不到而她做到了?難道她有特異功能?不,不是的。就因爲她是一個母親,她做到了。母愛的力量支持着她,他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現在,正處於陽春三月,三月是一個感恩月。父母從小撫育我們,不求任何回報,難道我們就不應該感謝父母嗎?在這美麗的三月裏,讓我們一起感恩父母吧!哪怕只是一張賀卡、一句祝福、一份小禮物或一封信,都會讓父母心滿意足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這首衆人皆知的歌,是爲天下所有孩子唱的,也是爲天下所有的母親唱的。聽着這熟悉的旋律,坐在電視機前百感交集的我,不禁哭出了聲。

《媽媽》觀後感13

“媽媽是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條不會游泳的鯨魚”

電影《媽媽!》由楊荔鈉導演,吳彥姝、奚美娟兩位國家一級演員主演,這是一部溫暖的片子,比起很多商業片的浮華,這種清新,溫暖,充滿真情實感的片子,很能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堪稱今年最催淚的影片。影片講述85歲媽媽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故事,原本羸弱的媽媽爲照顧女兒重新振作、積極生活,給了女兒對抗遺忘的勇氣和信心。再次讓人想起了那句話: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在片中,吳彥姝飾演的媽媽蔣玉芝,優雅、浪漫、童心未泯,滿園的花草和滿屋的藏書,而奚美娟出演的女兒馮濟真心藏對父親死亡的愧疚,終身未婚,但善良、儉樸,下班後做義工、資助年輕學生,爲逝去的父親整理考古日記,本來是65歲的女兒照顧85歲母親的平凡而枯燥的生活,被一紙阿爾茨海默症的診斷書徹底顛倒過來,患病的女兒再次喚起了耄耋老人內心偉大的母愛,再次義無反顧地擔起了照顧“幼崽”的重擔,再一次爲母則剛,母親再次給女兒做飯,餵飯,洗澡,儘管女兒已經不再認識母親了,片中讓人淚奔的情節不斷,得知拿到診斷書後,馮濟真第一反應是找藉口把媽媽送到養老院,試圖把母親擋在自己的傷害之外。一開始是馮濟真做完義工因爲忘了路而徹夜不歸,繼而在工作了半輩子的大學裏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媽媽攔下過路學生問路,還要假裝是自己急着回去,試圖掩飾女兒的窘迫。後來女兒急着要上廁所,家門卻打不開。於是就出現了預告片裏那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已經85歲的媽媽用錘子敲開窗子,撥開碎玻璃翻進家打開門鎖。馮濟真進屋後飛一般地奔向廁所。媽媽則是連手中的包都沒來得及放下,迅速轉身拿出衛生紙,彎腰擦掉地上的尿漬。身爲母親,她只是爲了試圖再挽回一點女兒身爲成年人的自尊。

但是疾病是無情的,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症,越是患者親近的人,受到的“傷害”和痛苦就越大,隨着病情的加重,馮濟真開始陷入越來越頻繁的幻想。母親受得委屈也越來越揪心,看得人忍不住嘆氣。每天早上都不知道會面對什麼新狀況:小到地上打碎的雞蛋、牀底下被撕碎的筆記;大到用螺絲刀拆下來的門、撕開被罩鋪滿整個衛生間的羽絨。已經85歲的媽媽面對着一個隨時狂躁不安的“孩子”。這個部分有兩個情節,任誰家裏有老人看了都會心裏一酸。一是馮濟真回憶起小時候住的房子,於是帶上媽媽當年結婚的頭紗跑出門,在夜晚的路上狂奔。腿腳已經不太利索的媽媽怕她着涼,拿着衣服一路跑一路試圖給她披上。另一個情節是馮濟真在院子裏坐着,突然下雨了。媽媽不顧自己被淋溼,追着給女兒打傘。然而已經沉浸在幻覺裏的馮濟真先是推搡了幾下,隨後乾脆一口咬在了母親的胳膊上,對方痛到“啊呀”叫出聲來。

社會學家李銀河對電影《媽媽!》發表長文影評,稱其是一部嘗試回答終極問題的電影佳作:“疾病與健康;年老與年輕;美與醜;生與死,這些問題在這部影片中被戲劇化地鄭重提出,使我們屏息凝神,肅然起敬。”

《媽媽》觀後感14

星期三,我們在多功能教室觀看了《世上最親的媽媽》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中磊和玉蓮小姐弟倆是孤兒,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弟弟中磊脾氣倔強,不願去福利院,一次又一次的出走,讓村委會很是頭疼。鄭州青年申虹在報紙上看到小姐弟倆的消息後,心裏惦記着兩個孩子。有一天,申虹去農村看望了小姐弟,對他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經常去照顧姐弟倆的生活。和申虹交往多年的大亮爲人忠厚老實,等候了多年,女朋友終於答應了自己的求婚,不禁喜出望外,卻不想申虹一直撫養兩個孤兒。無奈之下,大亮只有找到了申虹的母親,申虹媽讓大亮把申虹纏住,不讓她和孩子接觸。但申虹對姐弟倆的關懷無微不至。一次,中磊來城裏,申虹讓他住進了結婚用的房,卻不想被大亮發現,一氣之下,大亮和申虹兩人分手了。

不久之後,申虹把兩個孩子接到城裏住,丟了工作,生活艱難,只好打些短工,幹些粗活。兩個孩子打心眼裏感激着申虹。就這樣,申虹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中磊成了一名軍人。而申虹這個時候纔想起了她自己的幸福,在申虹的婚禮上,中磊感激地叫着媽媽。這部電影上映在母親節,有很多感人的淚點,好多同學看完後就哭了。申虹把中磊接到城裏住,中磊一個人待在房子裏,夜夜盼望着阿姨能來看望他,於是他在牆上寫下了“阿姨,不要離開我。”申虹看到後,流下來感動的眼淚。中磊爲了幫申虹減輕負擔瞞着申虹去撿垃圾,遭人羞辱,申虹發現後火冒三丈,兩個孩子哭得跪下,大喊“媽媽,媽媽”,申虹感動得熱淚直流,緊緊和姐弟倆抱在一起。申虹的生日到了,中磊和玉蓮姐弟倆用偷偷攢來的錢爲申虹慶生兩個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喊着:“祝媽媽生日快樂!”,申虹和姐弟倆激動地抱在一起,熱淚滂沱。申虹的到來讓兩個孩子感到了久違的母愛和溫暖,爲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空。今年10月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維吾爾族婦女卡小花二十多年任勞任怨撫養了6名孤兒。她的經歷跟申虹差不多。卡小花有兩個孩子,出於同情她收養了丈夫家的兩個孤兒。

四年間,家中增添了10個書包,讓卡小花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負擔更重了。卡小花爲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們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有衣穿、有飯吃、有書念”,每日天矇矇亮,在別人還未起牀時,卡小花已割回一大捆青草,爲自己小院裏飼養的羊、雞和鴿子備足一天的口糧。然後洗手做飯,一溜輕拍睡在榻榻米上的小腦袋,哄他們起來吃飯、上學.在伺候完孩子之後,她又匆忙趕往糧油廠上班;夜晚,當別人休閒散步之時,她又用小車推出了自己精心製作的涼粉和饢餅叫賣……在這片“愛的天空”,十二個孩子表示很幸福,很快樂。花兒凋謝了,還有雨露的滋潤;葉子枯萎了,還會有人把它歌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許很遠,但我們共同生活在一片“愛的天空”。愛,不分民族,不分國家,不分地位;愛,沒有界限。

希望每一滴眼淚能連成一片,讓“愛的天空”更寬闊,更偉大!

《媽媽》觀後感15

隨着北京衛視《媽媽聽我說》播出到第三期,節目中發掘的中國當下親子教育問題越來越細緻入微。從第二期略顯煽情,到第三期如潺潺流水直入人心,這不僅是節目組的漸漸成熟,更說明無論從主持人、嘉賓還是臺上的20位萌寶,逐漸的開始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對待親子教育問題。當激烈的爭辯過後,平靜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纔是《媽媽聽我說》這檔節目的最大訴求。

從養寵物到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再到一個簡單的擁抱,孩子們投訴媽媽的事情越來越細微,甚至有很多細節都是媽媽們普遍會忽略掉的問題。看着臺上孩子一字一句的投訴,再到媽媽安靜的傾聽,最終母子(女)二人達成共識,這是一堂生動有效的親子情感表達課,不僅讓參加者受益匪淺,甚至有助於提升中國家庭的教育質量和孩子的生活環境。

不僅僅是中國人,甚至包括整個東方人在表達感情時都極爲含蓄,特別是經濟發展越是落後的地方,似乎在大人看來孩子能吃飽穿暖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至於情感需求並未太多考慮。然而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現今孩子們接收到的信息讓他們對情感表達的方式越來越開放。作爲00後或者05後孩子的家長,在他們小時候的確沒有“擁抱”的大環境,現如今的70後或者80後,能回到家做到若無其事的擁抱一下自己的媽媽者也並不在多數,所以就導致了現今家長跟孩子在情感表達上的偏離。六六老師說得好:其實現在的家長應該感謝孩子們索求擁抱的需求,因爲他們正在改變中國整個社會的情感表達方式。

關於“韓劇”媽媽的問題,她總是在孩子吃飯時間看韓劇的行爲,被在場大多數萌寶反對,但卻得到了明星媽媽王豔的支持。即使“媽媽聽我說”的宗旨是給孩子話語權,但也一定不排除媽媽的話語權,“聽”和“說”的潛臺詞是交流,媽媽在聽完孩子的投訴之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達成協議。王豔設身處地的認爲媽媽也應該有自己的空間,但這個空間是否一定要在孩子吃飯時間有待商榷。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中國人習慣了爲下一代而活,特別是當獨生子女問題凸顯時,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的現象比比皆是,難免讓孩子產生“家中我爲王”的想法。可是媽媽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那麼盡力做到“平衡”纔是維持家庭和諧,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關鍵所在。

從內斂到開放,中國的親子教育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個人認爲,今日《媽媽聽我說》的熱播正是爲了以後不再需要這樣的親子節目。當每個家庭都能自由的交流,當孩子可以肆意投訴自己的父母,而父母也能虛心聽講,充分表達,最終達成共識,家庭纔會真正的美滿。反過來講,若想今後每個家庭能夠溝通無障礙,《媽媽聽我說》在當下的社會大環境中又顯得尤爲重要,觀念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衆更信任榜樣的力量進而效仿推廣。因此,對於中國親子教育來講,說《媽媽聽我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絲毫不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