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9篇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飛越瘋人院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9篇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1

麥克墨菲冒着被瑞秋護士責怪的風險帶着醫院裏的朋友們出門郊遊;費力地拉票只爲去看世界大賽...這些種種事情都能看出他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反而瑞秋護士並不這麼認爲,反而和醫院裏的東醫生們一樣認爲他即使不是瘋子,也一定是個危險人物。了麥克墨菲做錯了什麼?他只是希望活的自由。倒是瑞秋護士和醫院的醫生們纔是真正的瘋子,而醫院裏那些被稱爲病人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

醫院的醫生們強迫麥克墨菲做額葉切除手術後,麥克墨菲幾乎失去了他曾經所擁有的那種渴望自由的心。以至於最後麥克墨菲死在了醫院,他和酋長日夜策劃的逃離醫院去加拿大的計劃失敗了。但沒有關係,因爲最後酋長逃離了醫院,他帶着麥克墨菲的願望離開了醫院。這也許就是精神上永遠的自由吧。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2

《飛越瘋人院》一片根據坎·凱西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影片上映後,不僅僅獲五項奧斯卡獎和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兩項奧斯卡獎提名,並且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飛越瘋人院》也是繼《一夜風流》(1934)之後,又一部獲五項主要奧斯卡獎的影片。

本片是美國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出色的表現力一舉奪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等五項大獎。影片雖然採用了好萊塢電影中經常涉及的精神病患者這一老題材,卻因爲其注入了新的社會意義和內涵而大獲成功。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實際上是美國病態壓抑的工業化社會的縮影。影片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銳的諷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敘述一個精神病院中所發生的杯具故事,實則卻展現了那種爲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由於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而最終爲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命運,有着濃重的杯具色彩。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3

《飛越瘋人院》中,麥克默菲跟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員談話時,總是帶着一種不屑,總是給那個護士長以尖銳的回擊。雖然有時他也不得不屈服,比如必須吃藥,但他也能逃脫,因爲他將藥含在嘴裏不吞下去,覺得他真的很聰明,好像他代替自我諷刺了護士長的專制,真是暢快。

爲觀看世界棒球錦標賽的首場比賽的抗爭,這一場戲着實讓我振奮,那種不屈不撓的堅持打動了我,看着那一羣人都對着空白的熒屏歡呼雀躍,心中泛起一種莫名的痛……這時的護士長在隔壁看着這一羣瘋狂的人,臉上的表情仍然冷漠,似乎她沒有一丁點感情。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4

《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就哲學片而言,它更是深刻的反映了人類社會制度、公理、法規的缺陷。她讓我沉思:到底什麼爲“瘋”個別的人的個性行爲如果超越社會所能理解就是瘋就如我們有時候會不自覺的抓後腦勺,但當一個人經常抓,他就被定義爲瘋。憑什麼人類能如此“五十步笑百步”地對他人進行裁判所謂社會共識、社會公理、社會秩序,是不是應當從這片中得到反思

所謂“瘋人”,乃是天生;西方有謂“天賦人權”,然而掌權人甚至社會中大部分所謂“正常人”卻以“公理”爲由去扼殺一切小羣體,或者美其名曰地說:糾正。人類何時起權力竟然大至覺得自我應當改變一個天生應當與他平等的人的行爲呢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5

觀看《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給我帶來很大的感觸和思考,許多隱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對部分內容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談論一下酋長的人物形象還有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酋長在麥克墨菲來到這個瘋人院前,甚至在麥克墨菲知道之前,他一直都裝作聾啞人,其他人也都認爲他聽不見也不會說話,沒有人理他,沒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個人在那兒默默的生活,幾乎不參加任何活動,規規矩矩做一個瘋人,按時間安排表做事,沒事時拖地、發呆等。其實,很多人肯定都覺得他很沒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認爲,在瘋人院裝聾裝啞卻很好地保護自己,不會和他人起衝突,也不會受懲罰,如果他還比較正常的話,這未免不是一個好方法。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6

看完《飛越瘋人院》後,想到的是教育的本質,很多理論家、教育學者都講了許多。我,一個普通的父親,似乎沒資格獎。但我還是想說兩句,教育的目標,就是沒有你我這些父母的存在,孩子能生存,能學習、思考、決策,能和社會、他人和諧相處。愛,真正的愛,是一種我稱之爲“分離的愛”,有你在和沒你在,孩子都能生活得健康、歡樂!這是所有父母的期望,內心深處潛意識的期望,只可是大部分人被周圍環境裹挾而行,往往沒意識到或者忘記了這點!

我一向在思考作爲父親,應當把孩子朝哪個方向引導健康、獨立、歡樂!沒有人不期望如此,但往往被潮流卷着,忘記了自我的方向!

我也經常思考短期歡樂與長期歡樂的關係,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先苦後甜云云,不是沒道理,往往在實踐過程中,太左了。把不該讓孩子吃的苦也讓他們吃,還打着愛的`大旗。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7

電影中的瘋人院裏,時刻帶着一種被遮蔽了的壓抑。不經意的看起來氣氛似乎是和諧的,光線也是柔和的,連吃藥治療時都放着輕柔的音樂。病人們充分自由的在醫院裏四處活動,打牌抽菸。表現良好的人,甚至有機會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外出。但僅有麥克默菲看出了這看似完美的靜謐世界裏隱蔽的脆弱環節。

影片開始,他要求把音樂聲減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在音樂裏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藥片。而這樣的舉動對於秩序完整、封閉的瘋人院來說無疑是一種挑釁。而麥克默菲其實也並不是刻意的去做出這樣的反叛,他的行爲僅僅是出於天性。他無拘無束的性格必然和嚴謹的壓制格格不入。在麥克默菲撞擊下,原先安穩守紀的“瘋人”們也開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們享受海邊陽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齊的樂趣,享受爭取自我反抗後從未感受過的發自生命本身的愉悅。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8

墨菲是一個追求自由、勇於反抗、愛耍小聰明的人。他爲了逃避勞動農場的勞動,裝瘋弄傻地混進了瘋人院。他要求瑞秋護士改變作息時間,給他一次看棒球比賽的機會。他趁醫院看守沒上車時,偷偷將車開到海邊,偷了一艘船,和瘋子們一起釣了一整天的魚。他在比利因不堪護士瑞秋侮辱而割脈自殺後死死地掐住瑞秋護士,想把她掐死......

瑞秋是一個威嚴、只按規章制度行事的人。她拒絕了墨菲看棒球賽和把音量調大的要求,並要求讓有機會出院的墨菲留在精神病院。她沒收了所有瘋子的香菸,並不讓他們抽菸。她侮辱了比利,導致比利割脈自殺......但是沒有她,整個瘋人院就會亂套。

醫院就是一個微型的強權社會,在這裏病人們都沒有受到人性化對待。瘋人院的病人都是自願進來的,他們想逃,卻不敢逃。他們沒有反抗意識(也許早被醫院嚴厲的懲罰所抹殺了吧),不懂得齊心協力地逃出瘋人院。這是他們的可悲之處。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9

看完了《飛越瘋人院》之後,感覺有時當個瘋人也不賴,起碼你的“反常”行動是“合法”的。所有的瘋人都希望衝到外面的世界,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或許是一個更大的瘋人院。

就像越獄中男主人公說的:“逃出監獄,又往哪裏逃?整個世界就是一隻巨大的牢籠。”

所以我認爲飛越瘋人院不僅僅是逃出一個地方,更是放飛心靈的旅程。就像那些不敢走出瘋人院門口的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無法對自己真誠,所以他們被永遠鎖在了瘋人院,他們心中的院門一天不打開,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他們都是囚徒。而那種對於護士的仇恨,更像是爲自己找的一種藉口,他們需要外力把他們束縛,以迴避對自己深層的審視。

我們這些關在不是瘋人院之外的大的院落中的不是瘋子的人們,只是在表面行爲上,比較瘋人爲之正常的人們,內心或許更加壓抑,因其不能如瘋人般的無所顧忌的率性,不能如瘋人般的自由的釋放,內心是否更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