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他鄉的童年·日本篇》觀後感

《他鄉的童年·日本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他鄉的童年·日本篇》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他鄉的童年·日本篇》觀後感

《他鄉的童年》是一部頗有影響的教育紀錄片;教育是各國,尤其是中國各階層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該片主創團隊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從孩子、家長的角度走進他鄉的幼兒教育生態,並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記錄、解讀。學生劉子鑫這觀看完《他鄉的童年·日本篇》,寫下了這篇觀後感。準確地說,這篇文章更像是視頻內容介紹,從文中點評性的語句看,主創的價值觀輸出達成了較好的效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宏觀要義,具體而微。無論是對這部影片還是學生文字呈現出的思維思想,我都覺得做老師和準備做老師的讀者不妨看看。如有所感,歡迎私信留言或在文末點擊”在看“後在”說一說“中發佈評論。

這部紀錄片深深觸動了我。它讓我明白,遠處,還有不一樣的童年存在!這就是我觀看《他鄉的童年·日本篇》的最真切感受。

現在,讓我們隨着鏡頭,進入日本孩子們的世界,瞭解日本孩子的童年生活吧。

首先去的是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巖松花果的家庭。早晨,她的媽媽輕輕的喚她起牀,她沒有一絲起牀氣就起來了,然後很自然的自己踩着小板凳刷牙洗臉,洗漱完,她會檢查水龍頭有沒有關緊,然後整理毛巾。接着便自己疊睡衣、穿衣服。在整個過程中,她的媽媽沒有幫任何忙。穿完衣服,小花果坐到桌子前寫媽媽爲她四處搜尋的小課題,這些課題沒有固定的形式,是不同於小學知識的。她安安靜靜的坐着寫題,同時,她的媽媽幫她梳頭髮。媽媽做好飯端到餐桌上,她會非常有禮貌的說:我要開動啦。而且,整個過程不需要媽媽幫忙。這讓我不禁感嘆一個四歲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如此的強,又讓我想到,如果是我們的孩子,可能會是媽媽包辦一切吧。

緊接着是去上幼兒園,這所幼兒園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蓮花幼兒園。在小朋友們去幼兒園之前,老師們已經在做準備工作了。在入園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去上學的孩子們都是自己拿着袋子,揹着小書包的,沒有爸爸媽媽幫忙。園裏的孩子有些也會哭鬧,但是沒有一位家長逗留學校。其實送孩子去幼兒園,不僅僅是考驗孩子,更是考驗家長。這個幼兒園之前還讓孩子四季赤裸上身鍛鍊身體,但是後來迫於輿論壓力,便廢除了這一傳統。我個人覺得這項傳統挺好的,解放孩子,給他們更多的自由。晨練時,孩子們會把鞋子放好,然後在沙地上玩耍、奔跑。園裏的孩子都大聲喊叫,以至於整個園裏都很吵鬧,但是老師們並不阻止。此外,老師們還訓練孩子們用腹部發聲,這樣會使孩子的情緒飽滿、表達自己的情緒。活動結束,孩子們還會跪在地上大聲的說謝謝老師,態度非常誠懇,非常有禮貌。

做操時,孩子們會和老師一起,把園裏的器材挪走,然後在老師的帶領下跑步、做操、吶喊。孩子們的運動量很大,但是他們並不覺得疲憊,而是開心、愉悅的“累”。師生互相問好點名答到上課時,老師們的語速非常的快,並不會因爲教育對象是孩子而過於緩慢。這樣會形成一種獨特的韻律,讓孩子覺得更加有趣。

園長每週都會自己寫口號掛在園裏,比如:孩子是大人的父母。在他眼中,父母與孩子不是支配的關係,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獲得了成長。

看着這些可愛而又認真的孩子們,我不禁又想到我身邊的小孩子,他們在幼兒園裏都學的什麼呢?下午時我剛好碰見鄰居家的兩個孩子,一番親近之後,我便開始套話:你們在幼兒園裏都學什麼呀?他們說:學加法減法,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二等於四。我又問:你們還學什麼呀,他們說:學ai,ei,ui。聽到這,我覺得很難過,才四五歲便已經要學這些抽象的東西了嗎?我接着問他們:你們學不學唱歌呀,他們說學呀,會唱“小星星”呢。我說那你們唱唱我聽聽好嗎?他們說好。但是剛唱了兩句,有一個孩子就跟不上了,開始亂哼哼。由此可見,他們所在的幼兒園側重的'還是學習小學知識,而不是發展孩子的各個領域。現在很多幼兒園都小學化嚴重,在這點上,我們更應該向日本幼兒園學習。

日本不僅重視集體秩序,還重視媽媽這一角色。第二個走進的家庭是三歲的太和田一平的家庭。他的媽媽在兩歲時爲他做了一間小廚房,我覺得這是很多家長都做不到的地方,我們很多家長都以工作忙沒時間這些字眼來敷衍孩子,週末時也只會丟給孩子電腦手機讓他們玩耍,因爲這樣孩子便不會哭鬧,不會影響自己做其他的事情了。但是日本媽媽無論工作再忙,都會親自動手爲孩子製作玩具,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直被重視,並且會覺得媽媽無所不能。小一平玩了玩具之後,媽媽還會鼓勵他自己收拾玩具,培養他的動手能力,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道理。

小一平所在的幼兒園是藤幼兒園,他們的學校以圓形設計出名,班級之間沒有障礙,讓孩子們自主選擇想要交往的同伴,而不是被安排。老師還帶領孩子們爬樹,家長不會因爲危險而阻止孩子。幼兒園的草地也不是很平整,會給孩子帶來不方便,面對不方便,孩子們便會思考,形成他們自己的理解,並且會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風順的。

幼兒園門口會放一些蔬菜昆蟲,用這種原生態的東西更好的發展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讓他們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樂趣。教室的門把手是關不上的,需要仔細的關,不然就會留有縫隙,颳風會很冷,這是教育孩子做事情要做徹底,培養孩子做事情的嚴謹性,並且不能給別人製造麻煩。在孩子吃飯時,會有老師彈琴給大家,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進餐氛圍。孩子們的飯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吃學校的配餐,大家會把各種飯菜分享着一起吃。在吃飯的過程中,園長會去“搗亂”,假裝去吃孩子的東西,這時孩子都會拒絕他。這是教育孩子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這樣做會被貼上“自私”的標籤。

園裏的水龍頭是沒有水槽的,這樣是爲了教育孩子節約用水,如果不及時關上水龍頭,就會打溼自己的衣褲。如果被打溼,園長會向家長解釋這是沒關係的,一會兒就幹了。家長們也很理解。如果是我們的孩子,家長估計就要來園裏鬧事了。園裏還有兩匹小馬,小春和小俊。配上馬鞍的小春會給當天過生日的孩子們騎着走上兩圈。孩子們看到真實的東西會更有生活感。

在日本,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不能流淚這一觀念,他們覺得這是恥辱,特別是在別人面前,老師會組織一些活動讓大人們哭出來,發泄他們的情緒。讓大人們意識到,不能一味壓抑孩子,應該讓他們適度發泄情緒,痛哭一場然後繼續前行。

總之,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很多觸動,對我未來從事幼教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至少,我會讓我的孩子們,感受到他鄉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