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的1919觀後感範本

我的1919觀後感範本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1919,中國史上一個永恆的轉折點,卻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期盼、失望與憤怒,包含了那個時代殘酷的現實和中國歷史無盡的滄桑。

我的1919觀後感範本

重溫《我的1919》這部電影,我的內心仍充滿感動,感動於顧維鈞爲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執着與堅韌,感動於肖克儉爲革命獻身義無反顧的愛國精神,感動於那些爲爭取世界和平而犧牲的中國勞工們……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用自己的智慧詮釋了中國人的不屈不撓。但同時,我的內心又是悲憤的,我悲憤於北洋政府軍閥的妥協與懦弱,悲憤與西方列強無恥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憤於他們對中國人民應有權利的無視。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讓億萬身處水生火熱之中的世界人民感受到勝利的喜悅,巴黎和會的召開同樣帶給四萬萬中國人民以無限的期待。作爲中國代表團的特定公使,顧維鈞的一言一行體現出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志,他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勇敢、堅定、正直、睿智、沉着冷靜而又有責任心的年輕外交官,他具有一箇中國人應有的可貴品質,而這些品質正是“中國魂“的體現!巴黎和會上,他身穿秀有中國龍的服裝,並且用漢語而非英語來批駁日本人的無恥輕行,這就向在場的所有人證明他作爲一箇中國人的立場,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國家,失去任何一寸土地都如同失去血肉一般,正如他所說的“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那麼經典而又值得深思的話語,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出自山東,山東承載了悠久豐富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像是中國人的精神支柱,這是絕對不能丟失並且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更讓我佩服他的是他的機智,他在會前撿到了日本代表的懷錶,日本人卻憤怒地認定他是偷盜,而顧維鈞恰恰利用這一點,指出日本對山東的無理搶奪更是一種赤裸裸的盜竊行爲,他把日本對山東經濟主權的佔據形象地比喻爲警察撿到錢包,把裏面的錢佔爲己有,而只把空錢包還

給主人。日本人對中國的山東垂涎已久,他們藉助“二十一條”給中方代表施加壓力,並以拒絕簽字威脅最高委員會,但是顧維鈞的精彩陳述博得了世界人民的認可,這讓我們感到振奮和自豪。

然而,一個國家的外交終究要依靠這個國家的實力,當有的中方代表感慨“弱國無外交”時,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努力無望的無奈和疲憊,是啊,沒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做他們堅強的後盾,他們何來勇氣和自信去爭得本屬於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只能沉默地承受列強的壓迫、歧視與侮辱。儘管在有些人看來,顧維鈞太過年輕氣盛、鋒芒畢露,然而面對當時內憂外患的祖國,他肩負着改變國人命運的重擔,這對於一個青年來說無疑是任重而道遠。如果遇到困難,一個外交官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沒有爲國奮鬥的意志,沒有盡一切努力去爭取的能力,而只是一個一味的退縮,我只能說他是一個徹徹底底失敗的人,或許還不如一個滿腔熱血的普通羣衆。當看到顧維鈞爲陸總長的推出而落淚時,我體會得到他內心的失落與悲傷,雖然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爲自己同胞的軟弱和物理掙扎而落淚,我覺得他纔是一個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大丈夫。

最後,我們沒能實現收回山東的願望,顧維鈞拒絕在合約上簽字,他已不想再同那些醜陋的人爭什麼,雖然巴黎和會帶給中國人民的是內心永遠無法彌合的傷痛,但顧維鈞的這一行爲不僅代表了中國對於西方列強的反抗,同時也激起了億萬中國人民投身革命的熱情,隨之國內爆發出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國人民已經覺醒,中國的命運開始發生轉折。影片中愛國主義激進分子肖克儉在凡爾賽宮廣場上自焚,熊熊的烈火伴隨着剛勁有力的鋼琴聲,那一幕讓我看到了中國無限的希望,就像那大火越燒越旺,中國人追求平等、獨立的熱情也在不斷高漲。在烈火中,一個民族已經崛起;在硝煙下,東方睡獅已經醒來。雖然這些人與事已成爲 ,但我們不能忘記,是他們的努力和犧牲讓我們擁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儘管時間的車輪已漸行漸遠,但90年前那刻骨銘心的歷史我們不應該忘記,魯迅先生曾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們要從那段血與火的恥辱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服務現在,展望未來。

1919,屬於顧維鈞,也屬於全中國人民,雖然它已成爲歷史,但我們會永遠銘記5月4日,這一天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磨滅,五四精神,也將如一棵常青樹,深深駐紮在每個中華兒女心中,頑強、勇敢、堅定不屈的國魂,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