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看《我的1919》觀後感1000字

觀看《我的1919》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導語: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爲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觀看《我的1919》觀後感1000字

  我的1919觀後感【1】

這部影片,我初中時學校組織看過一遍,當時對我觸動極大,於是買了來再看一遍。

當顧維鈞要送給房東食物時,遭到了老太太的拒絕,還要求顧道歉。

對於"高貴的施捨",我早就知道,就是在施捨別人東西的時候考慮到別人的自尊。看來老太太自尊心很強,不願接受。但我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在自己都揭不開鍋的時候別人送來幫助(況且顧還在租老太太的房子),我怎麼能忍心對他說"我認爲這是侮辱,您應該道歉"!在這件事上,顧對老太太是沒有任何鄙視地、平等地、無私地幫助,而老太太卻認爲這傷害了她的自尊,反過來去傷害了顧的自尊。別人對你的無私幫助並不都是惡意的。當你一生下來,就接受着各種各樣的人無私的幫助,沒有別人的無私幫助,你是無法生存的。我們所能做的,應該是在保留自尊的前提下儘量多的幫助別人,而不是去傷害無私幫助你的人。

肖克儉和顧在草地上的爭吵是十分經典的。

肖指責顧不該相信帝國主義列強矇蔽中國的謊言,必會頭破血流,顧說肖會比顧頭破血流得早。他們的話都應驗了。他們都在爲祖國而奮鬥,都清楚自己和對方工作的難度,卻又都義無反顧。雖然他們的努力最終都沒有效果:當顧對中國山東的努力徹底失敗的時候,肖領導集會的留學生們正在遭受着警察的毒打,但他們的精神卻激勵着每一個看電影的有正義感的人。

顧說肖應該多想想梅。肖對梅的愛是無可非議的,但他爲梅做了些什麼?沒有。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維護祖國利益的事業中去了,實在無力爲梅做些什麼。如果不是爲了祖國,事業和愛情哪個更重要?我認爲,它們不該矛盾。當它們矛盾的時候,或許我會選擇事業,但日後我會加倍補償我的家人。可肖卻沒有機會了。

陸總長離開了巴黎。他是哭着走的,顧是哭着離開他家的。面對總統一封又一封的電報,國內一浪又一浪的革命呼聲,年邁的陸總長受不了這個壓力,離開了。

一個外交家的職責,是要完成祖國交給的任務,而當廣大人民的意願和政府的命令相違背的時候,該如何選擇?

同樣,軍人的天職是服從。而當上級的命令和自己的良知相違背的時候,該如何選擇?

我不是機器,只需要遵守職業道德。如果我是岳飛,決不會理會那十二道金牌;如果我是陸總長,決不會動簽字的念頭。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政府是爲人民的,如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的意願,我沒必要服從政府的命令。

當憤怒的羣衆企圖痛打顧維鈞的時候,我的心中也憤怒異常:這些愚昧的人!他們根本不曉得,顧爲了祖國進行了多少努力!一個正常的外交家,是不能對以後的事情做什麼保證的--對於顧,這就意味着承認自己以前的努力失敗了,也放棄自己以後的努力了,這是萬萬不能的。

我提醒自己,決不能就一個舉動判定一個人的好壞。

可是,當我批判這些想打顧的人愚昧的時候,我何嘗不想打他們呢?可想一下,他們不也是祖國的赤子嗎?

當一個人付出了巨大努力,卻付諸東流的時候;當一個人滿腔激情,卻又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當一個人的努力被人忽視,反而遭人痛恨的時候,心中該有多痛苦!

幸好,讓娜鳴了一槍,鎮住了那些憤怒的、盲目的、不知真相的愛國者們。

肖克儉爲了祖國,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他的精神是可貴可敬的。他對祖國的愛,天地可鑑,但我絕不會這麼做。

自殺,只能使全巴黎的人都知道有一個甘願爲祖國而死的.中國人,讓和會的頭腦們知道他們的私心又毀掉了一個人。對於那些沉睡中的中國人,這只是他們茶餘飯後的小小話題,不會喚醒他們。覺醒的中國人有少了一個。沒有了!可悲啊!爲什麼我不能爲祖國再做點什麼?我年輕的生命值多少?我要活着,幹更多更重要的事!

我活着,可以去證明我對祖國的愛,可以去指明頭腦們的私心,可以去喚醒沉睡的中國人,可以增強覺醒的中國人的力量,而我死了,就什麼都辦不到了。

烈火中,騰起了肖對祖國熾熱的愛,一個愛國者不屈的靈魂。

最後,請允許我記錄下這兩段獨白。它們或許沒有什麼文學價值,或許只是兩段憤怒的吶喊,但它們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看《我的1919》,這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請允許我在正式發言之前該大家看一樣東西。

"……進入會場之前,牧野先生爲了討好我,爭奪山東的特權,把這塊金錶送給了我。

"……牧業男爵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錶。那麼我倒想問問牧業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爲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啊?是不是極端的無恥!

"山東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中國的聖哲孔子和孟子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猶如西方的耶穌。山東是中國的,不論從經濟方面還是戰略上,還有宗教文化,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尊敬的主席閣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高興能代表中國參加這次和會。我自感責任重大。因爲我是代表了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在這裏發言。剛纔牧野先生說中國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戰勝國,這是無視最起碼的事實。請看!

"戰爭期間中國派往歐洲的勞工就達十四萬。他們遍佈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和所有戰勝國的軍人一樣,在流血,在犧牲。

"我想請大家再看一張在法國戰場上犧牲的華工墓地照片。這樣的墓地,在法國在歐洲,就有十幾個。他們大多來自中國的山東省。他們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贏得這場戰爭,換回自己家園的和平和安寧。

"因此,中國代表團深信,會議在討論中國山東省的問題的時候,會考慮到中國的基本合法權益,也就是主權和領土完整。否則,亞洲將有無數的靈魂哭泣,世界也不會得到安寧。

"我的話完了,謝謝,謝謝。"

"尊敬的主席閣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爲戰勝國的中國。

"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麼,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了。

"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合約,誰能接受?

"所以,我們拒絕簽字。

"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

  我的1919觀後感【2】

1919,三個人來到了巴黎。威爾遜帶着他的十四點來了,梅帶着對丈夫的摯愛來了,而顧維鈞則帶着收回山東的要求來了。

威爾遜被後世認爲是理想主義典範,他帶有濃厚的古典自由主義的情結,他說,我的國際聯盟的設想就是這樣的,它應該作爲全世界人類的有組織的道義力量發揮作用,無論在何時何地出現錯誤的行爲和侵略的行徑,或者產生採取此類行爲的企圖,它們都要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那麼在巴黎,是什麼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燈下了呢?

集體安全制度,透過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和道德約束基點來判定國際紛爭的是非,尤其是遏制戰爭的重開,其本身所帶有的理想主義色彩就很濃。這個制度的出發點是對一戰慘烈的戰局的反思,當傳統的均勢原則導致歐洲國際關係體系僵化失去靈活性時,集體安全制度成爲調解戰後世界格局的首選。然而這中間存在兩個問題,第一、集體安全從一開始就帶有國際等級制度的烙印,從而沒有擺脫維也納會議的陰影。第二、集體安全從一開始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完全約束各國的戰爭行爲,從而爲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因此,威爾遜帶到巴黎的十四點沒有帶給世界足夠的希望,良知的探照燈下,依然是分贓的勾當。

梅滿懷希望地來到了巴黎,革命者的妻子不好當,整日擔驚受怕。肖克儉的愛國方式顯然有些過激,但是考慮到影片拍攝的年代,還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們換個角度,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人愛,沒有人願意爲之付出生命,那麼這個國家也就不久於世了。今日愛國居然也漸漸成了貶義詞,果真如此還真要國將不國了。盼望着美國駐軍的人們永遠不會理解肖克儉,他們只會譴責他忽視了梅。當他們把他們的親人掛在嘴邊的時候,也從心裏把他們忘記了。梅不會,她真的愛肖克儉,否則不會帶着那麼重的報紙資料給他。正在革命着的革命者的愛情,總伴隨着苦澀,也因如此才愈發接近了愛情最完整的本質。

顧維鈞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既被國民黨通緝過,也被共產黨通緝過。作爲一位近代職業外交家,唐德剛曾經在他的《社會文化轉型綜論》中評價道:“中國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兩個半外交家。一個是周恩來,一個是李鴻章。顧維鈞只算半個。”時代的侷限,政府的孱弱,讓顧維鈞只能以這樣的面目留之後世。從這次巴黎和會的外交情況來看,顧維鈞的外交生涯應當充滿了壓抑和艱辛。在根本漠視弱小國家利益的集體安全制度下,顧維鈞的施展空間是極其狹小的。影片裏顧維鈞的所謂抗爭,其實只是在精英層面上的,民衆瞭解不到,即使瞭解得到也無需讚賞。因爲納稅人養活這些外交官,其目的無外乎要求以其專業本領爲國爭利,外交官不能按其要求拒籤,那麼民衆自然需要發泄其不滿。所以有些人講,打顧維鈞的人是盲目的和愚昧的愛國者,我以爲,顧維鈞應該瞭解到民衆意識的覺醒是近代外交的巨大轉型和巨大進步,也是中國外交邁向近代化的題中應有之意。因此這頓打讓顧維鈞鬱悶,但並沒有讓他走向反面,民意在他這邊,他可以違抗政府的訓令。

顧維鈞到會場然後拒籤這段戲是導演虛構的,現實中,簽字現場中國代表團的兩張椅子是空着的,這次拒簽在中國外交的歷史中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第一次堅決地對列強說“不”,終於打破了“始爭終讓”的外交局面,最後沒有退讓。這也是中國外交勝利的起點。以後,中國一步步奪回了喪失的主權。

  我的1919觀後感【3】

當車子、房子、票子已經成爲大部分人生活的全部時,鏡頭卻向我們講述了1919年裏那些爲了國家、爲了理想、爲了正義而奮爭乃至獻出生命的人們的故事。

這樣的電影該多些,再多一些。

在這樣的時代,務虛好像是可恥,奢談理想還有愛國似乎只能引來訕笑。可我真真切切地被無數的顧維鈞們的熱血和真誠所打動,他們家境優越、接受深厚的傳統教育的同時又親身體會了先進的西方文化、文武全才內外兼修、既風度翩翩又才華橫溢,換成我們當中的任何人,置身於他們的地位恐怕都會知足了吧,一個人能夠擁有的似乎都已經擁有了。國家?民族?多虛啊。可他們,偏不。理想像熊熊燃燒的烈火,驅使每一個人獻出他的所有,有些人是生命有些人是智慧,只看國家需要什麼,他就給什麼。毫不猶豫,永不後悔。

九十年過去了,我們真的是在大踏步地前進嗎?我們比九十年前的人們更熱愛的祖國嗎?如果祖國需要,我們,還肯獻出自己的生命嗎?

我們眼裏好像只剩下錢了,好像只有爲了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奮鬥生命纔是有意義的。除此以外,別的生命形態都是值得懷疑的。那一股由古至今一直涌動在民間的火到底是什麼時候熄滅了呢?是20年那個廣場上那一場慘無人道的熊熊烈火導致了它的無影無蹤嗎?

吃飯吧,穿衣吧,讀書吧,工作吧,沉默吧......

只有這樣纔是實際的,只有這樣纔是安全的。

以前我們說沒有國哪有家,現在我們是沒有家國爲何物?

是我們不愛這個國家了?還是我們不愛這個已經被某些東西摧殘的國家?因爲它已經不是我們想象當中的樣子。

如果不是,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對三流明星的婚嫁喪娶津津樂道,而像顧維鈞還有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的人,卻被我們迅速遺忘,除了在課本上單薄的一頁,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視野,得到過應有的尊重。而我自己也是那個淡忘的人,羞愧。

銘記顧維鈞,以及無數和他一樣行進在歷史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