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的1919有感

讀我的1919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對於九十幾年前所發生的一切,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從各種資料去了解,畢竟都是文字材料,顯得比較單一,無法形成較深的共鳴,而《我的1919》這部影片則從一個親歷巴黎和會的我國資深外交官顧維鈞的視角,帶我們重溫了那個年代發生的一切。

讀我的1919有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法、英、美、日等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重新瓜分列強在世界的利益。中國作爲戰勝國出席了巴黎和會,可是列強卻強迫中國將戰敗國德國勢力範圍的中國山東省轉讓給日本,由此引發了對中國現代史產生深遠影響的“五四”運動。“巴黎和會”被稱爲北洋政府喪權辱國的恥辱柱。出席“巴黎和會”的以北洋政府外交部長陸徵祥爲代表的中國代表團被稱爲“賣國”。

作爲中國電影節揭幕影片的《我的1919》重新改寫了中國現代史教科書重要的一頁,目前中國給予顧維鈞重新評價,中國中央電視臺將顧維鈞列爲50名“20世紀中國風雲人物”之一,稱他是“弱國無外交”時代的傑出外交人才,一個愛國者。

“請允許我,在正式發言之前給大家看一樣東西。進入會場之前,牧野先生爲了討好我,爭奪山東的特權,把這塊金錶送給了我。”會場開始交頭接耳,顧維鈞彬彬有禮的樣子,稍稍停頓了一下,接着發言,“牧野男爵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錶。那麼,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爲,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啊?是不是…極端的無恥?!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如果說顧維鈞在和會上對日本代表牧野先生的懷錶的借題發揮那精彩絕倫的發言所表現出來的機智不能全面的詮釋一個男人的話,那麼讓娜的出現正是成全了他的形象。生活中,他依然是有魅力的男人。他心疼自己的孩子,在收到孩子的信時,表現出來的活潑,體現了一個愛護子女的爲人父的形象,而他和他的朋友肖克儉之間的意見分歧體現了他在處理問題分析問題上的冷靜和有效。

也許,作爲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能爲祖國做的不是很多,可是隻要我們每個人都讓自己強大起來,以最有力的方式來維護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然而空有一腔愛國熱情的中國人民在遭受了鎮壓只後對中國代表團代表的打擊就讓人覺得無奈和心疼顧,上受到北京北洋軍閥的壓力,下不能得到駐法中國人民的支持,在那樣的壓力下,心理的痛苦可想而知。掙扎是一種痛苦,有時候我們也會在逆境中感覺到掙扎下的心力憔悴/可是我現在看來這卻是一種魅力,是一個男人爲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所作出的努力。讓娜憤怒地說,“他比你們更勇敢,更有責任心。”

如果說第一次和會的亮相是一種陽剛勁健的融化力的話,最末的亮相那就是一種同樣帶着陽剛勁健的悽絕無奈之美,只是這個悽絕無奈不是聶明宇最後倒地的那個婉轉身姿,不是天啓飄飄欲倒的羸弱病體,顧維鈞的“沉痛的低調”映照的是一個國家的悽絕無奈,或者說他個人的沉默寓示着一個大國無聲的憤怒和創痛。

“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1919年6月28日,中國第一次面對世界列強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