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八佰觀後感(集合15篇)

八佰觀後感(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佰觀後感(集合15篇)

八佰觀後感1

看完《八佰》之後,非常心酸,非常震撼。

首先,不得不說電影的開頭,警笛聲從無到有,越來越大,我內心漸漸感到壓抑,彷彿回到了抗日戰爭的年代。之後老奶奶的自述把我帶入了她觀看的八百壯士的故事。

劇中所用的對比是非常多的。老葫蘆從貪生怕死到被日軍凌遲處死時還要告訴端午和小湖北好好活着。端午從連殺人都害怕,還帶着同伴去下水道探路企圖離開,直到最後自己挺身而出保護軍旗壯烈犧牲。人們都有貪生的本能,但是在國家受到威脅的時候,愛國之心是永遠不可泯滅的。

最觸動我的是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口跳下炸日軍的場景。他們雖然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甚至有的什麼也沒留下,帶給後人的卻是無限的光輝,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這部影片演繹最真實的是士兵們疲憊不堪、貪生怕死、軟弱無助的一面。因爲它真實揭露了人性的背面,在危難面前,人們都會想方設法去生存下去,而不是捨身報國一類看起來高尚的行爲。但在最後時刻,得知自己不可能活下去時,也便沒有了這種想法。此時便有了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高尚舉動。

最悲壯的場景是當將士們撤離四行倉庫時,一批敢死隊主動赴敵。羊拐和老算盤走在前,老鐵在樓頂揮刀高唱《定軍山》。即使他們知道自己即將犧牲,仍然主動走了上去,忽然生出一種悲壯的感覺。

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蘇州河的對面是天堂,而這面則是地獄。開始,對面唱着戲,大街上熙熙攘攘,也有一些人如看戲一般觀望對面的將士們拼死廝殺。是啊,四行倉庫何嘗不是一個舞臺?可是漸漸地,人們都被觸動了,甚至有些外國士兵開始打對面的日軍。人們也開始籌款、捐贈物資,也有一些人爲對面的將士加油鼓勁,甚至有一些人不顧性命,冒着槍林彈雨飛奔到河對岸參與戰鬥。最後“後庭花”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的慷慨赴死。

如果有時間和機會,我一定要去影院再看一遍《八佰》。

八佰觀後感2

今天上完了週末補習班,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爲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着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頭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衝散的隊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着中國軍人要面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爲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爲了身後的平民,爲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裏只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準敵人,拉起阪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現在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可以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但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裏面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鬥機……可是中國軍人只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但是卻可以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可以在家裏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爲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爲軍,爲父報仇,爲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現在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知道,中國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觀後感3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着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爲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爲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鬥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着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裏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着這種必死的信念去禦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談到這個,我覺得看歷史總要從中感受點什麼。爲什麼國軍那時候好幾百萬的軍隊打不過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軍呢,這個真值得深思。中國人民得團結起來,我們是一個擁有5000年傳承的泱泱大國,如果所有中國人擰成一條繩,何愁別國來欺負我們。

最近美國經常在外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作爲每個中國企業,每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站起來了。我們背後的國家很強大,但國家之強大,需要我們國人來充實它,建設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應該在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國際的領先,相信不久的將來,再不會有其他國家敢拿中國說事!

八佰觀後感4

前兩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個電影。

他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爲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其戰鬥事蹟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爲界限,一邊是歌舞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鬥是淞瀘會戰的最後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大量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爲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儘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爲。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我最難忘的一幕是日軍帶着“怪車”發起進攻,“怪車”將車上的流星錘高高舉起,砸向了四行倉庫西側的牆上,守衛四行倉庫的壯士爲了保護西側的牆很多都英勇的犧牲了。令我非常感動的是,那些曾經很怕死的人,現在也英勇無畏的參加戰鬥,渾身佈滿了傷痕。這個時候,日軍高舉着盾牌強行突襲到四行倉庫樓下,四行倉庫隨時都有被攻陷的危險。千鈞一髮的時候,只聽轟的一聲,原來是一位英雄揹着炸藥包從樓上一躍而下,口裏高喊着:孩兒不嫩能夠盡孝了,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四行倉庫的安全,其他人也英勇的跳了下去,四行倉庫安全了。租界的人們看到這一幕,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我自己看到這裏,也被這些英雄壯舉感染了。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衝橋的這一幕。

八佰觀後感5

今年八月,電影大作《八佰》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了朋友圈,各位觀衆也對這部電影非常認可。《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看完後,我這整個人都熱淚盈眶,感動、激動、憤怒不已。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倉庫與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的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

想不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進軍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都將攻下哪裏。而電影《八佰》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的一個小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爲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了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團長楊瑞符集合部隊做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駐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團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齊心協力,對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迫擊炮排。爲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纔有了“八佰壯士”之說。

《八佰》電影的最後,電影鏡頭從四行倉庫的斷壁殘垣慢慢過渡到了今天的繁榮的傷害,當東方明珠出現在眼前,蘇州河靜靜地流淌。歷史和現實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貴。

《八佰》對淞滬會戰的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可以煽情,而是理性的,導演管虎就用了一個“佰”字,體現了中國人都懂得中國軍人的內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勇敢,爲了不讓四行倉庫成爲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裏抵抗,最後贏得了勝利。這部電影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

八佰觀後感6

若不是觀看了管虎導演的那場《八佰》,我的思緒怕是永遠不會回到1937年,滬淞會戰末期。

大多數人物的名字早已記不清楚。在國家生死關頭覺醒的軍人數不勝數。沒有什麼英雄是天生俱來的,然而就是這些芸芸衆生中的小市民們,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戰友一個個相繼被槍淋彈雨擊中,那眼神從驚慌轉向了堅毅。每日晚上,對岸的英法租界鶯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而四行倉庫的士兵們卻正在悲壯地互立遺囑。

四天的時間也許只是短短一會兒,而小小的四行倉庫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難。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義無反顧地束上炸藥包從樓上躍下,炸得血肉模糊。對岸的人們傾聽着他們即將燒盡的生命做出的最後吶喊。不知那燒焦的氣味是否猶如流星劃過,給予中國一絲新的希望。槍眼無情,血淋淋的鏡頭反覆上演,然而真實的歷史只比眼前的更爲殘酷。

年僅十三歲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內,看着他的舅舅在對面的鐘樓上被凌遲處死,目睹他的哥哥在護住國旗之後流血過多而活活死去。在這樣的時刻,他只聽到人們對他說:“活下去,替我們看看這個世界。”然而,這個世界又該是如何呢?在他奪過旁人的酒一飲而盡時,那一聲“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長的標誌。

外國人一字一頓地對謝晉元說,他們只不過是在演戲給西方列強們看罷了。那一刻,謝將軍的臉龐上寫滿了茫然和失望。11月1日 ,國民革命軍524團整建制退入租界退軍。中國投降,並不是所有的努力與犧牲都會迎來一個童話式的結局。當我們的民族病了的時候,這些犧牲只能是無謂的犧牲。

他們說他們會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東方明珠承載着國人的驕傲。燈光繽紛之下,國人的生活透露着幸福與安詳。他們犧牲後化爲的塵埃依舊遊離在此。那一張張義無反顧的臉,永遠、永遠不會令人望卻。

八佰觀後感7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電影院終於開門了。我滿懷着欣喜和期待,和媽媽一起去觀看電影《八佰》。進去時的我滿懷着欣喜與期待,出來時的我卻懷着悲憤。綁炸彈“快,快來綁緊一點。”當時日本的攻城甲快要把西牆推翻了。日本兵在樓下,由盾牌的掩護,安置着炸彈,準備給西牆最後一擊,徹底打垮在這駐守的軍隊。就在這關鍵時刻,中數彈也絲毫沒有退縮,用血肉之軀,換來了這次交鋒的勝利。他們捨生忘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感受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這些戰土們用生命換來的。

升軍旗第二天晚上,女學生不顧生死,夜遊渡河,送去了國民黨的軍旗。當他們決定升起黨旗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決心。因爲迎接他們的將是日本人的怒火和敵軍飛機的無情掃射。當朝陽從東方升起,軍人們高高舉起黨旗,當軍旗緩緩升起的時候,不論是軍人還是對岸的民衆都肅然起敬。之後隨着飛機的轟鳴聲,所有人都進入了戰鬥狀態。當軍旗快要倒下的日候,有許多戰士土都衝上前死死地抱住軍旗,不讓它倒下去,那是一種不能倒下的信念,那一幕幕至今在我腦海裏浮現。過大橋當最後一天的時候,謝團長接到了上峯撤退的命令。雖然撤退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爲了戰士們能夠活着,他還是決定退到租界去。租界的光鮮亮麗、燈火通明和對面四行倉庫的槍林彈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大部分人撤退的時候,還是有人留下來了,他們爲讓戰友們安全過橋留了下來,爲了自己心中保護他人的信念,爲了自己身後的親人,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一條永不回頭的路。他們的前仆後繼,也喚起了中國人的愛國熱情,不願做亡國奴,團結一切力量來抗擊日本侵略者。

四行倉庫一戰其實只有四百多人,但是爲了來抗擊日本人,對外宣稱我們有八百人。這些人有的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是歷史會永遠記住他們,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永遠永遠……

八佰觀後感8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電影《八佰》。在這之前,聽朋友們談論說這部電影很精彩,當我在影院坐了兩個多小時從頭到尾看完後,內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的歷史,繼東北淪陷、華北淪陷後,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撤退時,謝晉元團長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軍團卻堅決地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殺敵,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軍人的骨氣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其他縣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堅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華……他們卻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個中華大地,硝煙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軍的鐵蹄踐踏着祖國母親的每一寸身體,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人類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的不變法則!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是怎樣的家國情懷,當國民黨軍隊都在撤退時,這羣人卻是當時的逆行者!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卻有讓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渾身捆綁手榴彈,縱身跳入敵人鋼板陣中的一個個“陳樹生”,早已抱着必死的決心投入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決戰,國難當頭,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不朽豐碑!

在戰鬥之初,生活在依舊歌舞昇平的租界裏的同胞,似乎還覺得此次戰鬥與己無關,但看到壯士們一個接一個跳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後,中華兒女骨子裏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發了出來,捐款、捐物……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支持前線的戰士們!愛國是需要傳承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無數先輩們前赴後繼的奉獻纔有瞭如今的太平盛世!

電影中令人感動的地方很多,看完後我的內心很受觸動,被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感動,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願我們珍惜幸福生活,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願世界沒有戰爭。

八佰觀後感9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麼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啓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啓,疫情後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爲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爲“四行孤軍”——爲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涌上的日軍,大家心裏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衝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衆大多帶着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八佰觀後感10

“中華不亡,中華民族不亡,中華民族萬歲。”這個聲音在我耳旁迴盪,使我熱血沸騰。你肯定非常好奇,我耳旁爲什麼會有這種聲音,事情是這樣的,我今天和全班同學去看了一部抗戰類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第88師524團第一營進入了四行倉庫,在守衛的第一天裏,日本用了挖掘機把牆鑿開,隨後接連着日本軍人衝了進來,有的日本人頂着鐵皮開始鑿牆。有的中國軍人直接往自己身上綁住了炸藥,一個一個的跳下去引爆炸藥。

第二天,有三個人想要通過下面的河水來逃跑,結果在拐彎處遇見了日本人派來偷襲的敢死隊,三人立馬潛下水,中途有一人要上去換水,但如果上去就一定會被發現,所以其他二人連忙拉住了他,過了一會兒,日本人走了,那個人也死了,兩個人遊了出去,有一個人立馬喊:“小湖北日本人來偷襲了,日本人來偷襲了。”上面橋上要傳去電話線,但日本有狙擊手,有一個名叫刀子的人過去傳,他先用帽子試探,狙擊手果然開槍了,他趁着狙擊手換彈的時間一路狂奔,但是卻在肚子上種了一搶,他躲在掩體後面突然站起,用力一拋,電話線過去了,但狙擊手卻一搶命中了他的頭部。

第三天,中國軍人升旗,要讓旗杆不倒,一個個中國人去扶着旗杆,日本人開着飛機掃射,有一個人用槍瞄準,“砰”一聲,飛機被打跑了,因爲擋風玻璃被射爆了,當這個人還沉浸在自己打破玻璃的喜悅中,而旁邊的人卻不淡定了,因爲那個人看見射下飛機的人的肚子被射破了。

最後一天晚上,大部隊撤退,在租借的橋上的門縫中伸出了無數雙手來迎接軍人們。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到了林則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想,從今天開始,我也要做個真正的男子漢,我會用我的整個生命去保衛我的祖國。

八佰觀後感11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爲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直到看完《八佰》後,我才真正瞭解到了這段歷史,還有戰爭的殘酷。

我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可以去享受生活,可以安心的坐下來寫作文。如果沒有歷史上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們,我們又何來這般安寧的生活。我常常聽到一句話:“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砥礪前行。”那些勇敢的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奮戰,才爭取來了我們現在生活的安全,這般美好的生活。當然,讓我們能夠享受生活的,也不只有在歷史上那些血灑疆場,拼死拼活的戰士們,更有直到現在仍在守衛疆域的各位解放軍叔叔。他們在守護的,不僅僅是領土,更是我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就在去年六月,我們國家又失去了四位可親可愛的戰士。他們在於印度的邊境衝突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同時,某邊防團團長也身負重傷。他們的死,是爲了守衛邊疆;他們的死,是爲了保障國家領土主權;他們的死,更是爲了保障人民的安全;他們的死,說是爲我,爲我們,也不足爲過。可是仍然有這麼一羣人,他們在網上高談闊論,以爲網絡就是法外之地,發表那些不堪入目的言論,詆譭着這些英雄,讓人心寒。

我希望,每一位中國公民都不要忘了到底是誰,給了你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每一位自稱“炎黃子孫”的人,都不要忘了根,不要忘了如果沒有歷史上的各位可敬可親的戰士,就沒有現如今這美好的生活。

八佰觀後感12

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來說,電影《八佰》演繹出了另一種我們無法體會的人生,因爲大多數人的態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倉庫時一樣,抗日救國民族大義是別人的事情,他沒有殺過人,也不想殺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實卻證明了,當戰爭真的來臨時,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的道理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影片《八佰》講述的是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戰役,又或者說它甚至算不上一場戰役,這只是身爲軍人的他們猶如困獸一般最終的堅守、支撐,堅守着他們身爲軍人的榮耀,支撐這國人對這場戰爭的期望。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升旗”的片段,同時也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更有甚者甚至認爲這是導演的一種渲染手段,爲了讓影片到達悲壯的感覺,可是這部影片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它從開場就已經註定了是以悲壯而結束的,如果你以“升旗”爲中心點上下串聯來看,升旗前,有的人想逃,河對岸的羣衆在看,所有的人都想要遠離這個悲壯的舞臺,安安靜靜的.當個觀衆,升旗之後,逃跑的人不逃了,羣衆開始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我必須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雖然還在被動的防守着,可是士氣、心氣卻完全提升到了極致。中華民族的崛起,正是因爲有着一羣這樣不怕犧牲、勇於犧牲的人用自我的血肉之軀鋪就而成的,同樣坐在影院的我們也不是看客,因爲僅有我們把我們心中的旗升起來,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近代的中國是一個苦難的時代,可是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勇氣展現出了我們不畏強暴、敢於橫掃一切來犯之敵的氣勢,我們要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爲了喚起我們每個人內心中對和平的堅守,更是爲了從歷史中汲取我們前進的力量。

八佰觀後感13

熱播電影《八佰》中,炮火中戰士們英勇殺敵,不怕犧牲的壯烈場景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久久難以釋懷。

伴隨着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對革命年代戰火紛飛的惦念。今年我有幸參觀了上海四行倉庫,我覺得重溫那段悲壯的歷史,體會兄弟同心、共禦外侮的豪邁,感受華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壯士耀日月的光輝,對於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也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八佰壯士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是其中的一個橋段讓我記憶猶新。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10月28日,日軍用坦克掩護步兵進攻四行倉庫。危急時刻,國民革命軍戰士陳樹生在自己身上捆滿手榴彈,從六樓窗口躍入敵人小分隊,與多名日軍同歸於盡壯烈犧牲,年僅21歲。看到這一幕,我就在想,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戰士不怕犧牲?我想這就是軍人的神聖的使命與責任,一種深沉而綿長的愛國情懷。

有人說什麼是愛國,我想對於作爲一名關院學子來說,愛國就是將自己的奮鬥歷程足跡與關院的發展,與祖國的騰飛緊密地相結合在一起,不斷在關院修煉自己的素質以及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海關接班人。

一座倉庫因爲有了英雄們的堅守,才最終成爲我們國家永恆的豐碑;一場戰鬥因爲有了先輩們的熱血,才最終成爲我們民族刻骨的記憶。豐碑和記憶給世人展示的是中國軍人可貴的國家信念和民族精神。

戰士們把自我的價值和國家存亡民族榮辱有機融合,才能夠擊退強敵,最終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應不忘歷史,珍愛和平,銘記英雄;將自我的志向與奮鬥融於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時代偉業,才能一展人生壯麗多姿的畫卷。

有人說我們究竟是爲了什麼去愛我們的國家,去讓我們的國家不斷地強大,我認爲我們就是獨立地個體,在不斷地奮鬥中去實現我們自己地價值與擔當,我覺得我們所有的付出終將會有所回報的,希望我們都能夠拼盡全力爲了我們的夢想不斷地努力與堅持,因爲我依然相信我們所謂那種堅持地價值與意義,我依然爲了我們最好地時間去奮鬥,我們就是未來地書寫者,我們就是未來地擔當與自強地代表領袖,我們就是未來地驕傲!

八佰觀後感14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這是由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爲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有“八百人”,這“八佰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以這一彈丸之地抗擊瘋狂進攻的數萬日軍,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接到撤退命令後,英勇頑強過橋進入租界的故事。

什麼是一場戰爭的勝利?

消滅。是的,“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消滅對手——狹路相逢勇者勝!當豺狼虎豹進犯我們的家園,怯懦自私的“老鐵”,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爲了勇猛之士;對母親的割捨不下的“羊拐”,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爲了勇猛之士;要帶弟弟回家的“端午”,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爲了勇猛之士;十幾歲的“小湖北”,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爲了勇猛之士……這就是那“八佰壯士”,在敵我軍力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四行孤軍”每個人心裏都明白:這是一場必死無疑的戰鬥,此戰,就是赴死。

死,是血淋淋的開始。樹立起旗幟,主動挑戰可能面臨更快速地毀滅,偃旗備戰可能還能堅持兩天——爲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他們選擇了升旗,“我們爲中國而生,死不足惜”!爲此,“八佰壯士”用暴露在屋頂的生命迎接日寇飛機的掃射,前赴後繼護旗不倒:一個班的戰士,衝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的戰士,衝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沒有畏懼,沒有退縮,沒有屈服,太可怕了,爲這無畏的犧牲,我哭到顫抖,他們秉持的信念屹立不倒,用生命換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陳樹生身系炸藥,從三樓跳下去,跳到手榴彈打不透的敵人的鋼板護甲裏面,爆炸!義無反顧,鬥志昂揚,然後一個接一個的年輕生命都用這樣的方式與敵人同歸於盡……原本是毫無意義的作秀——當時正值九國公約會議召開,  伸手,牽手,拉手,抗爭,奮戰……

生命真好,戰爭過後廢墟的鏡頭切換,隨之而來的是高樓林立,陽光溫暖,充滿活力的新世界。

這纔是勝利的光芒。

八佰觀後感15

“你們這裏有多少士兵?”

“四百三……”

“我們有八百人。”

他們也許只有四百多人,但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對外稱聲稱他們有八百人。

也許,他們不止“八百人”。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習慣置身事外的逃兵,是無意闖進的老百姓,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懦夫。但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覺間融入了這場戰鬥,從四行倉庫內的士兵,到河對岸的人。沒有人生來就是勇敢的,也沒有人會義無反顧的放棄自己的生命。人非草木皆有情,這樣平凡的他們,纔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而更讓我感動的,不是烈士們的犧牲和直到最後的堅守,而是許許多多的本是普通懦弱的人,因爲他人的感染,因爲民族的召喚,一點點蛻變成一個英雄的過程。他們也許對英雄沒有標準的定義,也許他們甘於平庸,也許他們從未想過保家衛國,也許他們只是想回家……但是歷史選擇了他們,國家選擇了他們,或者說命運選擇了他們,他們被迫成爲了別人所崇拜的人。但誰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卻真的都成了英雄。

“關公講究的是兄弟情義,趙子龍不一樣,他護着國呢。”

當第一個年輕人跳下樓,以血肉之軀載着炸藥奔向敵軍,我覺得那一刻真的比剎那更短,比永遠更長。他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留下,但沒有人會忘記他。“國人皆如此,倭寇安敢。”

有許多人對於電影中護旗這一場景提出了疑問。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令人感動但卻毫無意義的場景。旗子與信念固爲重要,但明知道升起這面旗幟會換來無謂的犧牲,那爲什麼還要升起她?

請大家別忘了這句話幾番出現:“全世界的人都看着我們呢。”全世界的人都看着我們呢,看着中國,看着中華民族。在這一刻,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給全世界展示我們的勇氣,也宣告着,中國不會亡。

也許他們不是不到八百人的壯士。

他們何止八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