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三國演義觀後感(14篇)

三國演義觀後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觀後感(14篇)

三國演義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如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講述了許多戰爭謀略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更是多不勝數,就像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曹操望梅止渴讓士兵解渴······其中有一篇故事寫得很精彩,就是《既生瑜,何生亮?》這是東吳大將周瑜臨死前發出的感嘆。然而恰恰表現出他的小肚雞腸,嫉妒孔明之才,三番五次欲加害孔明,但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次,他爲取荊州,曾使美人計企圖加害劉備,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險些喪了自家性命,最後落得"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周瑜智不如孔明,心生嫉恨,年不到四旬便命喪黃泉。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智慧比我們高的人,我們應該虛心請教,不可生嫉妒之心,而應該將自己的無知化爲前進的動力,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社會上脫穎而出!

三國演義觀後感2

考完試,在家閒來無事,隨手拿起一本《三國演義》,浸染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這本書主要說了,東漢末年,朝政混亂,人民困苦不堪,反抗朝廷,求賢若渴的劉備,義重如山的關羽,魯莽的張飛,他們結爲史弟,準備幹一番大事業。劉備非常崇敬諸葛亮,於是就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分析了現在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這們一個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劉備,他寡言少語,喜努不開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關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操行事殘暴,動不動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英才。他能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我雖然不具備這些特點,但我可以從中學習劉備的忠厚、慈善,在學校要和同學處理好關係,不與同學斤斤計較,同學遇到困難,我要積極的盡我所能的去幫助,遇到事情多與老師交流。

三國演義觀後感3

《三國演義》沒有《紅樓夢》是是悽婉哀怨的,也沒有《西遊記》是神奇縹緲的,這是一曲用凡人血肉之軀譜寫的歷史悲歌。當我看見千軍萬馬馳聘疆場,殘垣斷壁血流成河的場面,看到氣壯山河,開天闢地的氣勢,總不由得稱讚:“壯哉,《三國演義》!”

不是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的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這三位蓋世英豪義結同心,從而引出了痛失徐州,張飛悔悟千里走單騎,關羽尋兄弟一系列千古流傳的故事,向人昭示了何爲同生死共患難的兄弟之情,讓人讚歎“情義”之可貴。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爲了國家興旺,西施被獻吳王夫差,王昭君遠嫁塞外,貂禪身在亂世也在劫難逃強顏歡笑周旋於董卓.呂布之間,察言觀色.乃言盅惑,黯然,將青春年華埋葬,終於不辱使命,除夫董卓,這一段充滿政治色彩的愛情戲,看來令人心酸慨嘆。

16歲任水陸兩軍都督,文韜武略風流倜儻的周公瑾英年早逝,遺恨千古。

三國演義觀後感4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巾軍起義失敗,吳、蜀、魏、三國爭取天下的故事。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火燒赤壁》。話說周瑜和曹操軍隊來到赤壁。兩軍在長江南北遙遙相對,不分上下。因爲曹操的士兵大多是來自北方,乍到南方,不服水土,坐起船來,十個中有八·九個都暈船,吃什麼吐什麼。更別說在船上打仗了。於是曹操派人把船一隻一隻地連在一起。這個辦法還真靈,暈船嘔吐的人馬上減少了一大半了。根據這個情況,周瑜和黃蓋下定了苦肉計:“先讓黃蓋詐降曹操,然後在駛入曹操大營的船上放大火,讓他折了一半的人馬,逃回了江陵老家。這場戰讓周瑜和劉備的實力越來越強,還讓曹操第一次嚐到苦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光靠實力、還要靠智慧和知識,正如俗話:“知識就是力量!”

三國演義觀後感5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

這本書主要寫了劉備、關羽和張飛在桃花園裏結拜爲兄弟。而且他們每人都打製了一把兵器,並招了五百多名鄉兵,一起踏上了投軍之路。公元189年4月,董卓手握重兵,眼看曹操的刺殺行動沒有成功,董卓更是囂張,這時,大司徒王允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自己府上的歌妓貂蟬,接近董卓,尋找機會下手,幾天之後,王允的美人計成功了,刺殺董卓的行動圓滿結束。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劉備、關羽和張飛都是十分善良、正直之人。雖然沒能把董卓殺掉,但也讓他們的敵軍大敗,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最大的感悟是,做人一定要知足,一定要像足智多謀的王允,和一身正膽的劉備、關羽和張飛,不能像呂布那樣有勇無謀,也不能像曹操那樣有謀無勇,更不能像董卓那樣貪得無厭。

真喜歡《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觀後感6

有句古話說的是:老不看水滸,少不看三國,我雖不知其意,但也一直沒讀。到現在我就要上五年級了,屈指數了一下四大名著中,我還剩下《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沒有看了。這個假期我便細細品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共有50個章節。起初最吸引我的是第一章節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它主要說了劉備在酒樓與關羽、張飛一場歡談後,劉備說:咱們三人一起團結兄弟,同心協力,然後可圖大事。他們宣誓:劉備、張飛、關羽,雖然異性,結爲了兄弟,就要同心協力,救困扶危。

這一幕後來變成了人們廣爲傳誦的佳話,我的腦海情不自禁地浮現出了我的好朋友的身影。小樊和我是同齡人,但是我兩個學習成績差距很大,今後我要向他學習,拉近我們的距離。今後團結一致,和平共處!

《三國演義》給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使我們受到了教育。讓我們懂得了:同心齊,泰山移。

三國演義觀後感7

在寒假裏,我將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看完了。這本書是由明朝的羅貫中所寫。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被書中的人物深深吸引、打動,讓我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割據、三分天下、三國歸晉。無數個歷史故事與歷史人物呈現在我的眼前,他每個情節都緊緊牽動着我的心絃。狡猾奸詐的曹操;愛惜人才、寬容的劉備;有勇有謀的孫權,都被作者寫出了生命和活力。或許只是寥寥幾筆,一個清晰卻不失勾心鬥角的故事就這樣呈現在眼前。

在書中,我從人物身上明白了許多道理:從關羽失荊州明白人不能驕傲,從劉備三顧茅廬明白了要尊重他人,從關羽義釋曹操明白了要知恩圖報。。。。。。書中,我最喜歡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稱“臥龍先生”。爲了劉備他草船借箭、七擒孟獲、智設空城計,爲了劉備統一中原的遺願,他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同學們,以史爲鑑,以史爲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讀三國,讓我身處在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探索。

三國演義觀後感8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三顧茅廬”的故事,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以後,劉備就非常想去把諸葛亮請來。於是挑了一個好日子,劉、關、張三人一起去請諸葛亮。他們來到諸葛亮家的時候,正巧諸葛亮出門了,他們只好無奈地返回。過了幾天,劉備得知諸葛亮回來了,又要去拜見他,這時關羽和張飛都來阻止,說派個下人去就行了,犯不着我們一塊去,結果叫劉備斥責了一頓。他們又去了一趟,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又去朋友家了,劉備無奈又回。轉眼到了冬季,下着大雪,劉備三人又去了諸葛亮家,可是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就耐心地等他醒來。後來,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答應出山輔佐劉備平定天下

每當我讀了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人品。他爲了請到諸葛亮,三次堅持去拜見他,不顧天氣嚴寒,不顧路途遙遠,最終把諸葛亮請來了。他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秀品質,多麼值得學習呀!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恆,不居高自傲,這樣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這個故事中使我很受影響,因爲劉備爲了天下大事,不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物,放低自己的位置,值得學習。

三國演義觀後感9

劉備三顧茅廬,方請動大賢,真不一般;孔明二次外出,測驗那大賢,真不簡單。

劉備有如此大的耐心,去找那孔明,如果是常人,比如說張飛,第一次還好,第二次說把孔明喚來,第三次說去放火,可見如果是常人,一定請不動諸葛孔明。再者以一個君主去拜訪一個住草廬的人這事就少見,再加上第一次沒見着,第二次還沒見着,第三次見着人家在睡覺,讓拜訪他的人立於門外。平常人拜訪了,但是,友人時,友人要出門迎接,可一個君主拜訪一個先生,卻要在門外等,真是太不像話了。不過這也正好證明了劉備的誠心,打動諸葛孔明出山相輔,共商大事共成大業。

當孔明與劉備回到新野,他們同吃同榻,這又表明了劉備對孔明的尊敬。之後,孔明說什麼,劉備就怎麼做,這孔明從山間野夫,一下跨到能與君王平起平坐的軍師、丞相。我不僅想:當時,說不定還有更多的諸葛亮等待賢君明主支“開發、利用”呢!

一個女子,爲報夫仇,想出妙計,她是——徐氏,一個來亞於徐庶的媽媽徐母的一個女子,真是國的英雄。一個大膽,聰明的女英雄,比奸臣庸臣強多了,女子不可忽視。

向劉備學習耐心,向孔明學習語言表達,向徐氏學習大膽。

三國演義觀後感10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有三個很強盛的國家分別是魏國,吳國,蜀國,呈現出這三足鼎立的局面,最後由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

書裏不僅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曹劉煮酒論英雄”等有趣經典故事,就連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五虎上將中關羽的氣宇軒昂,張飛的心直口快,趙雲的從容不迫,馬超的勇猛無比和黃忠的老當益壯。還有曹操爲人多疑,劉備以德服人,孫權重用人才。使人置身於三國感受當時的風光與悽慘。

近日,我還去了南山博物館,看了《三國志》文化展,近距離感受三國。裏面有很許多歷史的文物,這都是研究三國的第一手資料。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讀一讀這本書,體會三國戰亂紛爭,羣雄並起的風情。

三國演義觀後感11

中國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無論是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還是運籌帷幄的謀略,都反映了當時“亂世出英雄”。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字“智”,這得從那一天說起,周瑜因妒忌諸葛亮,便讓諸葛亮在規定時間內造十萬支箭,而諸葛亮卻用巧計找曹操“借箭”,共得十萬支箭,令周瑜心服口服。

這個故事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聰明才智,如果真的要造十萬支箭,不僅十天造不完,還勞民傷財,而聰明的諸葛亮,卻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直接事半功倍,還嘲諷了一下曹操。若不是有諸葛亮,周瑜已經敗了。可是諸葛亮的才華卻被周瑜妒忌,卻鬥不贏諸葛亮,說下一句著名的話:“既生瑜,何生亮!”不僅如此,我也非常佩服諸葛亮,不僅利用計謀躲過殺身之禍,還在後來立下赫功。怪不得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爲自己出謀劃策。但周瑜卻是一個心胸狹窄不成大器的人,他本來也算一個聰明的人,但忌賢妒才。

而我們也應該要向諸葛亮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身邊事物,多動腦,多一點發散思維能力,面對問題,不能僅僅侷限於書本,要多嘗試,否則你會事倍功半。

三國演義觀後感12

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回家讀一本名著,我選擇了《三國演義》,讀完這本書,我覺得熱血澎湃。

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近一百年的歷史故事及介紹了有曹操、關羽、張飛、孫權、劉備、諸葛亮等歷史名人,其中我最欣賞的是劉備,他姓劉名備,字玄德。劉備經歷了許多艱辛,甚至是寄人籬下。一開始,劉備起兵的時候,他先投奔曹操,後來接到天子詔書便離開了他,投奔了袁紹,在冀州住了半年,覺得優柔寡斷之人藉口,去迎接二弟關羽,離開了他。接着劉備投靠了劉表,在城破之後他退守江夏,和孫權在赤壁大敗曹操,佔領了荊州和西川全境,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在這過程中,劉備險些喪命,但是他牢記要光復漢室這使命,堅強地挺了過來,成爲了一方諸侯。這些足以體現劉備堅強的意志。回想起我自己,吃不了一點苦頭,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想打退堂鼓,真是太慚愧了。我要學習劉備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

通過這次閱讀,我體會到,困難並不是不可戰勝,只要你勇敢地闖,不折不撓,你便會成功。

三國演義觀後感13

這周我讀完了《三國演義》,裏面有很多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他足智多謀,曾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七擒孟獲、擺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認爲他的故事中最爲精彩的還是草船借箭。

周瑜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正當我爲其捏一把汗時,諸葛亮卻說三天即可完成。讀到此回我大爲驚訝,三天怎麼可能造出十萬支箭呢?其實他三日之前就料到三日之後有霧,他讓人做好草船,趁霧去曹營附近,士兵雷鼓喧天。曹軍在霧中看不清形勢,只好放箭。諸葛亮的草船滿載十萬支箭而歸。讀完這一回,我對他愈加佩服。

如果我也長着諸葛亮這般的腦袋該多好,那樣我是不是就可以預測到期末考試的試題了呢?每年的年級第一定是非我莫屬。哎呀,我還是不要異想天開了。諸葛亮也是凡人,他不過是熟讀百書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在學習上比一般人都用功,才擁有了如此的智慧。我也要努力學習,即便無法預測期末試題,平時多積累多用功,依然爭取年級第一。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現在回想起來腦海中還能浮現出一張張鮮活的面容。我想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三國演義觀後感14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裏有200多個人物,個個都有血有肉,個性鮮明,其中性格比較鮮明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互相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前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先帝劉禪,氣量狹窄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勇猛的張飛,講義氣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把曹操放了。《三國演義》對人物的表現方法也很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郾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治病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天下無敵。

曹操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作奸雄。他和劉備是並世英雄,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讓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所比不上的。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各有長短。讀完這本書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個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