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航拍中國》觀後感(8篇)

《航拍中國》觀後感(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航拍中國》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航拍中國》觀後感(8篇)

《航拍中國》觀後感1

作爲《航拍中國》的總導演,餘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衆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爲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衆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衆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爲一大看點。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爲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餘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衆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爲主。

“所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真正想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魅力拍出來。

《航拍中國》觀後感2

全程參與指導拍攝的“新疆篇”總導演王連明,也是《航拍中國》“海南篇”的總導演。兩地拍攝下來,王連明最大的感受是,新疆太大了。

實際上,早在十餘年前,王連明的銳智九洲就已經與新疆電視臺紀錄片拍攝團隊有過多次合作,拍攝新疆,於他和他的公司而言,已相當熟悉。

但此次“新疆篇”的拍攝,仍成爲他職業生涯中的一次挑戰。“新疆體量是全國最大的,這也註定,拍攝新疆是難度最高的。”他說。

首先,要解決氣候與天氣問題。20xx年3月底4月初,攝製組計劃在鄯善拍攝一組航拍庫木塔格沙漠的鏡頭,一行人在鄯善呆了整整一個星期,只有兩天下午的時間真正開始工作,其餘時間,都在,等風停。

“風沙太大了,根本沒辦法開設備。”王連明說。這一次拍攝以失敗告終。直到7月下旬,攝製組拍攝到了尾聲,纔再一次前往鄯善重新拍攝。“那時候,一天裏最熱的時段地面溫度能達到70℃,可那個時間段,正是攝製組拍攝前期準備時間,大家實在熱得受不了,苦中作樂,乾脆試着在沙漠裏煎雞蛋,真熟了!”他說。再來,就是地形帶來的潛在危險。有一次,攝製組從巴音布魯克往庫車轉場,直升機在飛越天山達阪時,前方遇到雷陣雨,但返航已不可能,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趕,直到安全降落,大家才鬆一口氣。無限風光在險峯。而新疆的美,是山東人王連明拍不夠的動力。

“每個季節,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魅力,這裏太大了,每到一個新的地點,就會發現新的不同。比如,我們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在半空中,看到沙漠,特別像人的心臟剖面的血管,特有衝擊力;4月的江布拉克,從半空看,那種只有高山草原纔有的奇美,麥田吐新綠,一片深情。而到了8月再去時,時值初秋,風吹麥浪,漫無邊際,兩個季節,兩種巨大的反差。太美了。”王連明感慨道。

《航拍中國》觀後感3

這幾天,在“學習強國”這款客戶端上看了《航拍中國》(第二季)。這部紀錄片由央視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承製,葛劍雄等學術大咖審覈,內容精彩,畫面精緻,配樂優美,解說精闢,形式和內容都符合那句網絡上那句“央視出品,必屬精品”的傳說,忍不住想安利一下。

片子以一句“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開頭。單說這句話就是一句對觀衆進行正確國土觀念教育的絕佳解說詞。我們不光960萬,那只是我們的陸地國土面積,我們還有300萬的海洋國土面積。海洋權益意識要反映在主觀意識裏,就必須知道這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看到這裏,腦海中不由地響起了《我愛你,中國》的旋律——“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羣山巍峨”。既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又有300平方公里的澎湃。

本季《航拍中國》共分爲7集,分別介紹了浙江、四川、內蒙古、甘肅、廣東、福建、江蘇等七個省區,選取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從雲端視角,給觀衆呈現了一部跨越南北、橫貫西東的美麗中國畫卷。觀看這期紀錄片既可以領略七省區的秀美自然風光,來一場模擬旅遊,還可以見識各地民俗文化,聽一場文化講座,更能一窺這些地方最新的發展趨勢,感受中國發展的脈搏。觀看這樣的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完美結合的紀錄片,就是一種享受,而且老少咸宜,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振信心。

最後,必須要誇一誇這《學習強國》手機客戶端,資源如此豐富,沒有煩人的廣告,還是免費的,每天資源不斷更新,中宣部把關,簡直是極好的,學習還有積分賺,小夥伴們趕緊學起來吧!

《航拍中國》觀後感4

我是在嗶哩嗶哩上看完的《航拍中國》海南篇,看着彈幕裏齊刷刷發出“好美啊”的讚歎,真心覺得祖國河山的壯闊和美麗,有機會真的應該多出去看一看這個世界,纔不會侷限於眼前的微小得失。就拿海南來說,這片祖國南端的神奇土地,從古至今孕育了無數靠海而生的人民,對於他們來說,大海並不意味着阻隔,而是通往遠方的道路。從一顆順着洋流而來的椰子,到迎着燈塔生生不息的趕海人,海南不但是一片充滿生機的土地,更是蘊藏着無限希望的沃土。

身爲北方人,我曾有幸去過海南,最大的感受是藍天碧海,水清沙白,迎着陽光看巨大的南海觀音像時,總有種身處世外桃源的錯覺。比起北方的霧霾和沙塵,海南真的是太適合度假休閒了。我家親戚每年冬天,都要帶孩子固定去海南住上一個月,好躲開霧霾最嚴重的那些天。所以也不難理解,爲什麼從明星到普通人,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選擇在海南買房子。即使一年只能住1、2個月,這片土地都算得上如今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地區前三名了。

多虧有了航拍中國這檔紀錄片,才讓我能看到除了天涯海角外,更多元的海南。我知道了這裏有東南亞風情的騎樓建築,也有從小漁村變身亞洲論壇永久舉辦地的`博鰲。還知道了博鰲這個名字代表的是魚多魚肥的意思,所以說,有時候起個好名字有時候真的很重要。

除了看到海南的美景和自然地貌外,我還看到了海南飛速的發展。這裏有全球第一條環島高鐵,只需要3小時,就可以繞島一週。也有時而波濤洶涌,時而風平浪靜的蜿蜒海岸線;有盡情享受慢生活的內地遊客,也有渴望搭上祖國發展列車的海南當地人。就像海南篇最終的結語一樣,海南島的發展,得益於當地得天獨厚的富饒資源,更得益於祖國對海南逐年的重視,從自然經濟到國防發展,未來海南的發展就像它身後的這片大海一樣,前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永無止境。

《航拍中國》觀後感5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整體風貌,立體化展示中國自然地理風貌、人文歷史景觀以及城市改革變化的紀錄片。紀錄片以“一集一個地方”的進度,逐步呈現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整體風貌,全集計劃在5年內播完。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燒錢”的拍攝過程。節目組要求,爲了儘可能完美地達到拍攝效果,畫面全部使用載人機和無人機拍攝,且將高空與低空之間相互補充。不管是飛行器還是攝影器材,團隊都要使用最高規格的設備。

看過紀錄片的人都被航拍角度下的中國大地深深震撼。而“新疆篇”,其獨特的異域風貌,廣袤而野性十足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層次的人文元素,更是令人驚歎折服。

新疆是第一季中,最先確定下來的拍攝地。餘樂說,20xx年3月,《航拍中國》紀錄片立項時,就設定要做六集,當時,確定通過東西南北中大的方位選擇,來體現祖國不同地域的地理和人文風貌,而新疆作爲中國西部最具代表性的省份,首先作爲第一季裏重要的內容,正式立項了。

“因爲是第一季,我們也希望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裏面,新疆的地理特點很明顯,面積很大,從空中看地貌看山川看河流,都特別合適,拍攝新疆是一個總體的考量。”他說。

新疆地域廣闊,地貌複雜,製作團隊對此早有準備。節目組也因此爲新疆制定了較其他拍攝省份更高的預算。

240天的拍攝過程中,前後共計派出5個無人機組,50多人蔘與拍攝,僅在新疆本地,就租用了9輛車,加上節目組自帶車輛,共計十餘輛車,在新疆浩浩蕩蕩的大地上,往返前行。

正是這樣龐大的攝製團隊和預算,支撐了“新疆篇”幾近完美的全方位呈現。連綿不斷的庫木塔格沙漠沙丘,壯觀的福海捕魚,開闊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在航拍視角下,熟悉又新鮮的圖景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完美契合。

《航拍中國》觀後感6

作爲《航拍中國》的總導演,餘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衆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爲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衆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衆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爲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爲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裏,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餘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的,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衆有耐心地看,並且心生喜歡,更加的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爲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儘量的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的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的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說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經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

《航拍中國》觀後感7

兒時,總是幻想着自己有一雙翅膀,帶着自己翱翔在祖國的上空,看遍人間美景。長大後,沒想到在《航拍中國》中實現了多年的願望。是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航拍中國》,讓我們換個角度看中國,感受極致之美。

從春節開始,央視新推出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在網絡走紅,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作品,以全新視角讓人體會中國之美。這部34集的紀錄片將分五季,是近年國內航拍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大型航拍紀錄片。

現在第一季正在更新中,我們已經欣賞了豐美多姿的新疆、藍色的海南、冰天雪地的黑龍江、歷史悠久的陝西、古樸的江西等。雖然第一季只有六集,每一集只有短短五十分鐘,卻囊括了獨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民風民俗。讓我們不出家門便能近距離遊覽中國。

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疆,從未想過新疆是如此的新疆,豐富的物產,湛藍的天空,廣闊的沙漠,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冰川雪山、草原牛羊、廣袤的沙漠、一望無際的水域......所有的這些,都被樸實無華的語言娓娓道來,未被“化妝”的畫面,就這樣素面朝天展現在觀衆面前,卻震撼人心,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

我們總是被國外的美景照片所驚豔而馬不停蹄,可是幾乎忽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航拍中國》每個鏡頭和解說詞都隱藏着對這片大地的愛,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傳遞着愛的主題,對祖國的山河,對我們生活的世界,還有我們對未來的憧憬。《航拍中國》更像是爲國人制作的一個走心的旅遊宣傳片,褪去浮誇,返璞歸真,這不也是我們一直嚮往的生活態度麼?

幾年前被《舌尖上的中國》驚豔了雙眼,許下心願要吃遍舌尖上的美食,如今,《航拍中國》讓我們帶着愛和感動,去探訪航拍下的中國的美景。

《航拍中國》觀後感8

作爲《航拍中國》的總導演,餘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衆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爲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衆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衆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爲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爲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裏,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餘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衆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爲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還得是在大銀幕上:“雖然航拍中國得到較好的反映,

但我覺得,新疆魅力只釋放了一半。還要再下點功夫,會更美,更震撼。”王連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