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綠皮書》觀後感(通用20篇)

《綠皮書》觀後感(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綠皮書》觀後感(通用20篇)

《綠皮書》觀後感 1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託尼因爲科帕酒吧的封停失去了職業,無奈之下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司機的工作:爲一個名爲唐謝利的黑人做司機。唐給他提了很高的.報酬但要求託尼當他的男僕,爲他擦鞋等等。經過一番波折後託尼答應只當他的司機把他安全地送到南方並不使他缺席每一場演出。

唐·謝利,是一位有文化,有素養,有錢,過着託尼羨慕的高層生活,可是隻有博士自己知道,他已經活成了木偶,沒有朋友,沒有親人,白人把他當做舞臺上的木偶,捧的很高,下了舞臺同樣不把他當做同類,在黑人眼裏他也成了怪物,那種孤獨只有他自己能體會,所以他在晚上的時候只能借酒澆愁;託尼沒錢,沒文化,過的灑脫奔放,可他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妻子,溫暖的家庭,這是博士沒有的。兩個月的旅途令他們各自找到了他們的歸屬,成爲了朋友,也都放下了各自的偏見。

“世界上孤獨的人就是因爲害怕踏出第一步”,託尼所說的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有時就是缺少了這份勇氣,才使得事情變得不那麼美好。與每一個人的交往都要認真去對待,放下偏見與歧視才能贏得他人的認可。

《綠皮書》觀後感 2

最新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老題材,老類型,老套路,卻能把一個嚴肅的歷史問題,激奮的真實故事,用輕喜劇的形式展現出來。沒有緊張刺激的劇情,沒有燃爆屏幕的科幻打鬥,卻讓人一分鐘都不願錯過,無論是背景的色彩,還是一段段的音樂,更是整個旅途兩個男人,不同膚色,不同修養,不同地位(各有高低)彼此相吸,相惜的溫暖。

關於美國那段歷史,種族歧視,在美國南部,甚至至今還有遺毒,而且涉及亞裔。至於裏面白人司機與黑人音樂家,彼此接受,改變,容納對方,類似於那部《觸不可及》並不是電影的光芒。倒是雨中白人司機與黑人音樂家彼此的爆發式傾訴,更感人:他是白人,沒有被種族歧視的顧慮,但卻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在夜店見慣了社會種種的.陰霾,他覺自己更像個黑人;他是黑人頂級音樂家,孤獨的住在城堡裏,看似高貴,並不瞭解黑人同胞的底層生活,卻只是一個爲上流社會的白人提供娛樂和展現自身修養的道具,可以被奉爲貴賓,也同時承受着連上廁所,試衣服,住宿都受限制的歧視和侮辱,他只是不那麼黑的黑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境遇,不必羨慕或傲視,該懂得同情,包容和公平。如果有能力去改變周圍,國家,社會,世界,那當然更值得敬佩。最後引用劇中臺詞:改變這個世界,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勇氣

《綠皮書》觀後感 3

天才要學會和孤獨相處。

白人中的底層和黑人中的高層,階層並不是一定固化,人生總有例外。

出生有時會決定命運,但是命運的天平也會向你傾斜。

活着的時候務必淋漓盡致。

也許在明天,你會收穫一份驚喜,或許是友誼,也可能是愛情。

時刻要記住令你立於不敗之地的是你的尊嚴。

人物刻畫生動,畢竟是真人故事改編。

背景是在1963年的美國南部,種族歧視在主人公南下巡迴演出時特別明顯,唐是勇敢的靈魂,忍受不公的同時又在維護自己的尊嚴,一位偉大的黑人音樂家,如此的.身份成爲了那個年代的矛盾體。在享受榮譽的同時也忍受着常人無法觸及的孤獨,時刻都是活得那麼正經。有點俏皮的橋段是唐教託尼寫家書,體現出了黑人鋼琴家的才華,骨子裏也透露着浪漫。

託尼的性格是極具直男性格,對家人的擔當和責任感會讓你覺得這個有着標準美國胖子外形的人其實也是很帥的,爲了補貼家用去比賽吃熱狗,吃了26個,拿到獎金妻子激動地說下週可以交房租了,一個爲家奔走的丈夫形象就此樹立。當然爲了養家也就接下了爲唐開兩個月車的活。

最後的結局也算暖心,唐帶着一瓶酒到託尼家過聖誕節!託尼的職業生涯下回分解。

佳片一部,邀您共賞《綠皮書》!

《綠皮書》觀後感 4

假期裏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綠皮書》。這部電影講的是白人託尼工作的酒吧因爲裝修所以要停止營業3個月,當時託尼很窮,停業3個月會使他失去經濟來源。正好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場巡迴演出,需要找一名2個月臨時司機,便要託尼去面試。託尼順利被錄取了,還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剛開始的時候,託尼對唐的態度並不是很好。只不過把他當成一個有錢的黑人而已。但後來跟着託尼被唐生活中的行爲一點一滴的感化。進了堂的.一舉一動便開始反省自己以前的過錯,並認可了唐音樂方面的能力。從此他們關係並不僅僅是老闆與員工,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個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幾乎就是奴隸,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爲了一名古典音樂家,品味比大多數白人還高,但並沒有得到認可,並處處必須按照美國一本對黑人管理制度《綠皮書》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間、不能參加晚會等不公平的條件。這些約束給唐帶來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煩,導致未能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演出。

我認爲,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希望美國等擁有黑人的國家能重視這一點。膚色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這個人的思想。

《綠皮書》觀後感 5

奔着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去看了電影綠皮書。

整體感覺不慍不火,比較典型的情懷,整體上輕喜劇的風格,關於種族歧視的話題卻拍的並不沉重。家庭里人情味,兩個極大不同的男人在相處中逐漸產生的友誼還是給人印象深刻。

一個沒什麼文化的白人,因爲混不下去不得已做了另一個黑人鋼琴家的司機。鋼琴家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迴演出。黑人鋼琴家有自己的教養和學識卻要適應那個受歧視的環境,混社會的白人靠着充足的社會經驗幫助着鋼琴家。兩個人在一路的相處中瞭解着彼此,理解了彼此。建立了友誼。說到底,還是用電影的形式講了一個老套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真人真事的背景,儘管存在各種爭議,我認爲藝術加工也無可厚非。能把種族歧視這麼沉重的話題,這樣輕鬆點講出,使人在輕鬆觀影后有所思考就可以了。畢竟時代在進步,那個年代逐漸遠去。奧巴馬作爲黑人都能當總統了不是嗎?

看到託尼那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濃濃的人情味撲面而來。方能理解出自這個家庭裏的託尼爲什麼能和那個高冷的黑人鋼琴家產生了友誼。

對於電影或者文學作品,人情味是永不過時的話題,因爲它能帶給人溫暖……在這個越來越冷漠的時間。

《綠皮書》觀後感 6

《綠皮書》背景是講美國民權運動,黑人剛剛獲得勝利後,在南方地區種族歧視嚴重地區,黑人鋼琴家巡迴演出踐行法律實施的艱難。

影片主人公託尼是鋼琴家唐爲巡迴演出臨時應聘的司機及保鏢。唐是黑人鋼琴演奏家。託尼有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家裏來了兩個黑人服務人員,用過的杯子都被他丟盡垃圾桶,而爲了生計賺錢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機。

影片有非常多的對比,在託尼和唐身上種族、行爲習慣、待遇等都有鮮明的對比。託尼雖然是白人但就是個小混混,社會的底層,啥不講究,能吃能喝能睡,一點禮節沒有,在黑人面前感覺有高貴的.血統。唐是個黑人,受過高等教育,有貴族的禮節,在白人面前忍讓,在藝術上受到白人貴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樣還是受到歧視,住黑人專用賓館,不能和白人貴族一起用餐,白人貴族也是把唐作爲一個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這樣想,黑人剛剛獲得平等的權力,在北方城市尚且還有種族歧視,在南方地區就更不用說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爲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執行,毅然決定去南方種族歧視嚴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謂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制度規定了但沒有去執行的等於零,執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習以爲常了。

唐在巡演過程中處處小心,處處隱忍,在隨着和託尼的接觸中,慢慢釋放了自己的壓抑,結果都出事,託尼來救助。兩人在接觸過程中慢慢消除種族其實,變成朋友。

《綠皮書》觀後感 7

自從嚐鮮到百度網盤下載好的片子可以實現免費快速播放,我就養成了一個“良好”習慣,看電影,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忍不住想快速播放,覺得看懂劇情就行了,而且這樣更“高效”(當然是節省時間呀)。

你可能猜到了,會有但是。是的,綠皮書是越看越有味道,快速播放會影響觀感和體驗。所以,我就破天荒地以正常速度觀看完了1個半小時多的電影,而且毫無枯燥之感。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電影的主要故事,那就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黑人鋼琴家和一個暫時下崗的意大利白人從互相排斥到成爲好友的故事。

電影所處的大背景是美國種族隔離時期。小背景是黑人音樂家因爲要去南下巡演,需要招聘一名司機。意大利白人Lip因爲超高的人脈得到了這份工作。

一路南下的旅程讓兩人的感情逐漸變好,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各種不公。電影中的`黑人只有在表演時才能受到尊重,一下臺就會受到不公。他只能按照綠皮書GreenBook上的指示,去指定的餐館、酒吧。

兩個人的人格魅力也隨之展現。黑人音樂家的修養與自尊心贏得了Lip的青睞。Lip的處事能力非同一般,這樣的能力

《綠皮書》觀後感 8

《綠皮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受僱於黑人音樂家的白人司機和音樂家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而遭受到種種歧視的故事,這部電影是在呼籲人們反對種族歧視。

綠皮書是黑人司機的必備手冊,裏面羅列着所有專供黑人住宿的旅館。

電影裏有許多場景都體現着強烈的`種族歧視,比如說音樂家雪利博士在演奏完鋼琴曲後想上洗手間,而當地的管家卻讓他到來回需要二十分鐘的黑人旅館裏面上洗手間,白人寧願延誤演出,也不讓黑人在白人場所裏使用廁所。甚至有一次在演出前,所有客人都在餐廳用餐,而雪利博士被拒之門外!爲什麼所有白人觀衆都可以在餐廳內用餐,而作爲當晚主角的雪梨博士反被拒之門外?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膚色不同!

白人凌駕於有色人種之上,這是美國當時的社會現狀。即使像雪利博士這樣的黑人演奏家,在臺上用精湛的技藝,給白人們帶來美妙絕倫的藝術享受,每次演出都贏得白人們的高度讚揚,但當他走下臺後,又立刻回到了那個被白人貶低的,看不起的黑人。

白人司機剛開始對此不以爲然,但當他看到雪利博士遭受種種刻意的刁難,無端的欺凌,仍堅決維護自己的尊嚴後,他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開始痛恨那些懷有種族歧視的人,最後甚至與雪利博士成爲了好朋友。

所有人都應該是公平的,人沒有貴賤之分,每一個人都有受尊重的權利。看完《綠皮書》,我更加覺得要公平地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無論他是什麼膚色,無論他來自何方。

《綠皮書》觀後感 9

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開頭不夠吸引人,當看到託尼和人比賽吃熱狗,以26個獲勝時纔有了看下去的興趣。之後,才進入托尼與唐·雪利一同去巡演的故事。兩個階層不一樣的人在旅途中從僱傭關係到朋友關係,體現了友誼的進化。

種族歧視沒有經歷,階層歧視也不想探討,只是電影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友誼。

產生友誼的基礎在於近距離接觸。託尼與唐同乘一車,大部分白天時間都在一起,再不同的.膚色與階級也不能阻止友誼的產生。“道不同不相爲謀”,道相同情誼與日俱增。他們有共同的行程,又主要在狹小的空間裏,交流頻率多了,友情也就產生了。像學生們,總是從離的近的開始交朋友。上大學以前,座位的左鄰右舍是最親近的;上大學以後,室友是最親的。

友情的交流從吃喝開始。《綠皮書》裏,託尼逼着唐一起吃炸雞,分享美食也是在傳遞自己的善意。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大風大雨需要一起扛的時候比較少,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時候纔是最多的。就像大學裏的哥們,想表達下友情,總是以吃飯爲媒介的,有時候還需要些酒助興。在吃吃喝喝間拉近了彼此的友情。開學了要一起吃飯,放假前要一起吃飯,過節了要一起吃飯……

《綠皮書》裏的託尼與唐,一起走過一段路,吃過一樣的美食,友情自然產生了;我們也是,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各色各樣的人,只有同食同行的人才是對的人。

《綠皮書》觀後感 10

這部電影我給很溫馨、令人感動,也讓人難過的電影——爲有色人種受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感同身受。

當時的美國有色人種非常受到歧視,電影中的唐。雪利博士已經是非常有名的鋼琴家了,但在白人眼裏仍然低人一等:不配彈奏古典音樂;室內洗手間沒有資格使用;天黑後上街被抓進警察局;受邀演出的地方不被允許就餐……

我們都知道,以膚色以性別給人貼標籤打上刻板印象是膚淺的.荒唐的。但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荒唐,針對膚色針對性別的歧視層出不窮,甚至行歧視之事而不自知——女人天生就不適合(就應該)做XX工作;女人半夜還在街上就是放蕩;女人不上桌吃飯是我們的傳統習俗……這種言論聲聲入耳,與對有色人種的歧視言論如出一轍。

唐·雪利博士擁有非常富裕的物質生活,也有一定的聲望,但他清醒的知道,當你所在的族羣被整體看扁時,你個人爬到再高的位置,那也只是虛假的繁榮。

他面對刁難面對特殊對待,彬彬有禮不卑不亢地維護自己的尊嚴;放棄北方高出3倍的演出費,到有色人種歧視重地南方去進行巡迴演出。

就像當今社會很多女性一樣,她們本身衣食無憂,但卻勇敢站出來爲女性權益發聲,爲推動完善婦女兒童保護法而奮鬥,因爲她們知道,同一性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個世界沒有從天而降的權利,消除歧視實現平等依賴於我們每一個人不退縮不做幫兇。

《綠皮書》觀後感 11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xx)》認爲:生態城市建設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對於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只有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保障民生健康,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實現綠色發展。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xx)》以綠色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生活,民生宜居爲理念,以提供決策諮詢、指導工程實踐、引領綠色發展爲宗旨。

將生態城市建設作爲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是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係,關鍵是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念,着眼點是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

建設宜居、宜業、宜發展的綠色城市。

報告指出,面對極端的降雨事件,許多城市缺乏科學的預警機制、應對技術和治理手段。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

綠皮書同時公佈了20xx年中國生態城市前十位,其中北京位列第四。

《綠皮書》觀後感 12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想也許是關於一個男人得到了一本綠色皮膚的書,裏面有一張藏寶圖。然後圍繞這本書開始尋寶。但是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着卓越藝術天賦的黑人醫生鋼琴家唐的故事。然而,在擁有自己的音樂廳和每天數百名觀衆後,他僱傭了一個名叫託尼的失業白人作爲司機,並開始了爲期兩個月的南方之旅。在整個過程中,他幾乎每天都在表演,但觀衆的掌聲,嘉賓的`致辭,大家的尊重,只存在於舞臺上。唐下臺的時候,在白人眼裏還是老黑,甚至是當時盛行於歐洲的黑奴。

作爲他的司機,託尼免費觀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個在舞臺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離開舞臺是進不了白色廁所的,不寫字也能進白色餐廳,甚至進不了正常的更衣室。託尼對其他人對唐的態度感到憤怒,對唐放棄一個穩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廳進行巡迴演出感到困惑。

最後,在影片的結尾,託尼從唐的一個夥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來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試圖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爲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讓黑人得到應有的尊重!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尊重唐!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很高興我出生在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國有56個民族。雖然語言、外貌、服飾都有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幸福地生活在祖國大家庭裏。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電影。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看。

《綠皮書》觀後感 13

第91屆奧斯卡獎落下帷幕,影片《綠皮書》成最大贏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其中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還出演了《阿麗塔:戰鬥天使》中的反派維克特,片中一個沒有臺詞的現身,光光靠眼神就透露出犀利演技。優秀的演員就是這樣,即使沒有一句臺詞,也能將情緒表達出來。做到極致的更是直接不露臉,比如《霍比特人》系列中的惡龍史矛革配音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僅僅通過磁性通透的聲音塑造怪物傲慢自大的性格。《綠皮書》中阿里扮演的唐納德·謝利音樂家,表情動作自然,情緒流露真實,配得上奧斯卡獎。

影片中看似有兩個主角,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託尼·利普。因爲並沒有正面詳細介紹唐納德·謝利,而是從他和利普相互瞭解的過程中,側面描寫了謝利的家庭,身世和生活。託尼·利普,美籍意大利人,舉止粗魯的大吃貨。有黑道背景,在歌舞廳當過服務員兼打手。由於經常打人,換過很多工作,住在紐約治安最差的布朗克斯區。對黑人有偏見,黑人工人喝過的水杯都直接扔垃圾桶。唐納德·謝利,文化高且有操守的黑人鋼琴家,只彈奏施坦威鋼琴,住在卡內基音樂廳樓上,室內裝飾豪華,各種奢華擺件和玩物,有僕人打理生活。

謝利即將到歧視黑人風氣嚴重的美國南方進行巡迴演出,所以需要僱傭司機,僕人以及保鏢。謝利給出的'要求很高,而且待遇也不低。他一開始就相中利普,可利普也不是能屈身做下人的角,尤其是替黑人打工,以工資太低拒絕了。利普沒了工作,只能靠抵押財物生活,甚至直接和別人打賭,一個小時內吃掉了26個熱狗,就爲了50美元。謝利最後還是接受了利普的要求,還禮貌地打電話給利普太太徵求同意。在臨行前,唱片公司給了利普一本黑人安全出行指南,書裏面列舉了願意接待黑人的酒店,綠色封面的冊子恰好對應了電影名《綠皮書》,而且書上使用了冒犯性的"NEGRO"一詞。

八十年代的美國南部美景,徜徉着八十年代歌曲,這樣美麗的動態畫面下,卻隱藏着黑暗的一面。利普說他老婆買過謝利關於孤兒的唱片,封面是一羣孩子圍坐在篝火旁邊。謝利告訴他,那是俄爾甫斯,希臘神話中的傳奇音樂家,那些小孩是地獄惡魔。這段對話就好像隱喻着黑人天才鋼琴家謝利,生活在一羣歧視黑人的人羣中,而這些帶偏見的人只不過像小孩子一樣,擁有幼稚的想法。巡演中種種事情也可以看出這個社會對有色人種的歧視,比如,黑人不能進屋,外出喝酒被無理暴揍,不能試穿沒買下的衣服,奇葩的城市規定,莫須有的拘捕,以及狹小堆滿雜物的更衣室。特別是休息時間,只能使用屋外的茅廁,不能與白人共用洗手間和餐廳。當謝利生氣地提出需要到半個小時車程的旅店方便時,宴會主人居然同意了。謝利本可以不受這種氣,拿着三倍工資在北方安安靜靜演出,可他卻幻想着用自己的巡迴演出,讓大家去掉偏見。其實不論他怎麼努力,種族歧視環境已經根深蒂固了,不管是酒吧混混,名人名流,商店老闆,國家警察,俱樂部餐廳,甚至是某些城市,都帶着偏見和歧視。

謝利在音樂方面得到了極高成就,接受過高等教育,行爲舉止文雅,語言謙遜,過着衣食無憂的上等生活。偏偏對黑人音樂家抱有成見,不吃代表黑人的肯德基食品。每日晚上靠酒精麻痹自己。利普歧視黑人,可卻聽黑人歌曲,開車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說話粗魯,性格暴躁。膚色,階級,性格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坐進了同一輛車,經過旅途中的幾個事件,兩人漸漸達到和解。利普從丟掉黑人用過的杯子,變成和謝利共住一間房間。爲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謝利打抱不平。謝利也放下身段,主動承認錯誤,教授禮節,指導措辭練習和寫煽情的書信。

影片的結尾部分,謝利拒絕了最後一場演出。因爲那個侮辱規定,利普也沒有收受賄賂而要求謝利表演。在有色人種聚集的酒吧,謝利突破自我,手抓雞腿用餐後,在沒有施坦威鋼琴的情況下演奏一曲,驚豔全場。隨後在大雪紛飛的回家路上,警察也沒有因爲車裏有黑人而爲難他們,反而幫他們疏導車輛。最後謝利主動來到利普家,兩人像老朋友見面一樣相互擁抱,利普家族也接受的這位謝利,一起共進晚餐。

這部典型的美國公路片,用一段巡迴演出的旅程爲背景,講述兩個角色在旅途中一系列矛盾衝突,完成了思想轉變,性格塑造和自我突破。如果一部電影沒有炸裂的特效撐場面的話,真實的劇情和紮實的演技也能讓人眼前一亮,顯然《綠皮書》做到了。大到美國總統的特批電話,小到利普的態度轉變,影片中營造的溫馨畫面,雖有些牽強,也算給出一個美好結局,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慢慢去改變,去接納,包容和保護有色人種,加上阿里傳神的表演,拿下最佳影片獎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綠皮書》觀後感 14

臨近三八婦女節,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爲當天下午會放假哦!三八節早上,媽媽對我說,下午你和同學去看電影《綠皮書》吧,它得過奧斯卡金獎呢!一聽是看電影,我來了興致,而且評分9.6的好電影呢!

下午和同學約好,我們來到萬達影院。這是一部喜劇,講述了白人託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個黑人演奏家的司機。一路上風景優美,曾幾次因鋼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擠,託尼都保護了他,託尼也從他身上學習了很多,二人漸漸成爲朋友。

電影中有許多幽默的地方讓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託尼在吃熱狗比賽中吃了22個,得了第一,真厲害!託尼曾是一個極衝動的人,一發火就動手,力氣很大。但他認識雪利教授後,沉穩的教授耐心地說:“不是什麼事情都能用拳頭解決的。”他於是不再衝動,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們,他沒有動手,只朝天開了兩槍,嚇跑了他們。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沖動性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需耐下心來,細心走好每一步,做一個沉穩的人。

託尼的`勇敢、自信,對教授的忠誠很值得我學習,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託尼。託尼在仍下一個飲料瓶時被教授阻止了,我要爲他點贊。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擠和歧視時,沒有憤怒地動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擊他們,捍衛了尊嚴,我要爲他鼓掌。當他彈奏起悠揚婉轉的樂曲時,我由衷地佩服他堅持的毅力……教授的內在美還有許多,他不易憤怒衝動,看上去英俊文靜,雖是託尼的老闆,但不奢華驕傲,十分樸素。他真誠地幫助託尼寫信,聖誕前夕,託尼太太還熱情擁抱了他……教授是堅強的,雖受歧視,也很孤獨,但仍考雙手創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託尼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電影我心中也充滿美好。真是一部好電影!

《綠皮書》觀後感 15

在昨天晚上的時候,我觀看了《綠皮書》這部電影。使我感觸頗深,一回想起就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託尼·利普應聘唐·雪利的工作——當一名司機,負責唐·雪利的巡迴演出以及宿舍和鋼琴。

可是唐·雪利是個黑人,而託尼·利普則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統統都丟在垃圾桶裏。

但是後來託尼·利普改掉了這種偏見的壞毛病,而唐·雪利也漸漸地從十分嚴肅、不愛說話變成了時常微笑、說話比較多的人。

最後託尼·利普完成了任務,回到了自己家過聖誕節,唐·雪利也來了,因爲託尼·利普離家兩個月,所以要寫信。而他不會寫,於是唐·雪利就給託尼·利普指導。所以唐·雪利進入這個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這部影片其實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醜惡。演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說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認爲他們都沒有什麼才能。

舉個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彈出來的曲子美妙無比。可是他之所以獲得臺下白人的掌聲,是因爲他彈出的音樂是使他們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臺,他就又變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許多商店、餐廳都對黑人有非常大的約束。還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廁所,明明有那麼好的廁所,他們卻讓他上遠處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廁所。

是啊!一個大師、世界級的鋼琴手,就因爲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們就開始排擠他。

所以,從現在做起,請大家淡化膚色的不同,看重他們身上的優點。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一定會被尊敬與受到回報的。

《綠皮書》觀後感 16

《綠皮書》是一部將反對種族歧視表達的很到位的一部電影。故事發生在1963年的美國。

託尼爲了賺更多的錢交房租,不惜爲黑人音樂家唐當司機。因此,他告別家人,開始了與唐八個星期的旅行。在一路上,唐一直在遭到白人的歧視。託尼從一開始的不滿情緒,逐漸的同情他,併爲他打抱不平。

兩人一路上的互相影響,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託尼對唐關於種族歧視的態度。託尼讓唐手抓雞塊吃雞,唐沒有辦法,只好用手接住雞塊,但卻擺着蘭花指,表示沒有餐具沒法“享用”,這時,邊開車邊吃雞的託尼就與唐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吊兒郎當,一個紳士味十足。最後,他怮不過託尼,只好和託尼一樣用手將雞塊往嘴裏塞。唐問託尼吃完的雞骨怎麼處理,託尼直接打開窗戶,將雞塊丟出車外,唐沒辦法,只好也丟出窗外。託尼對唐採取的是“軟式影響”,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唐的性格,而唐對託尼采取的是“硬式影響”,即用不可抗拒的命令來使託尼更紳士。如:在託尼把飲料瓶丟出車外時,唐叫他重新撿回來;在託尼給妻子寫信時,唐教會了他如何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在監獄裏,唐讓他懂得了拳頭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只有尊嚴纔可以。若託尼違反這些命令,那麼他就會被扣工資,所以託尼只能接受。

當然,影片中的種族歧視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唐爲白人們演奏,但酒店服務員卻不讓唐上酒店裏的廁所;託尼打了警察,警察卻把兩人都抓起來,原因是唐“那討人厭的膚色”;西裝店裏的服務員不讓唐試穿衣服;一對情侶看到一個白人(託尼)在給一個黑人(唐)開車,感到十分驚奇;餐廳的服務員不讓唐在餐廳內用餐,即使今晚他纔是主角……

那麼,唐爲什麼要來南方演出呢?他在北方豈不更好,工資高,人緣好,不會被歧視……影片中也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唐爲了讓白人知道,黑人也能彈出和白人一樣的曲子,所以他不惜冒着被白人暴揍一頓的危險,也要去各地演出,他身穿西裝時的紳士範,是幾乎所有黑人都沒有的。他們只知道爲白人工作,爲白人當奴隸,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白人的`心,奴性心理已經在腦海裏根深蒂固。當託尼的車拋錨時,他們停在了一羣工作的黑奴前,黑奴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看着眼前這一幕驚奇的畫面:一個白人在忙前忙後,而黑人卻坐在車裏休息。當地的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唐在那時還堅持南下演出,可見他的決心和毅力。

“綠皮書”作爲影片名字,在全電影作貫穿線索的作用。它裏面詳細的羅列了黑人可以住的旅館,更是爲了體現電影的主題:種族歧視。綠皮書中的很多內容,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黑人的自由,他們只能在固定的旅館入住,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路線通行。

在當時如此嚴重的種族歧視下,唐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對生活、對人種平等的渴望,更加堅定的想要改變人們對膚色的偏見。他反對種族歧視下的執着,決定了他的命運,他對自己的命運打抱不平。

影片的最後,唐在平安夜來到了託尼的家裏。託尼和家人雖然都是白人,卻都很熱情的接納了他。這也預示着唐的願望終將會達成。

《綠皮書》觀後感 17

看了電影《綠皮書》,看完之後能夠引起更多對於現實社會現狀的思考,電影的結局既令人意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不得不說是一部好的電影,讓你隨着電影的進展完成思想的轉變。

電影是關於兩個男人的故事,但兩個人的背景差距過大,黑人和白人,鋼琴家和司機,富有和落魄。差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這段友誼的寶貴程度,讓人從一開始的難以接受到最後的'順理成章。

託尼在一開始還是厭惡黑人,從他把黑人水管工喝過的水杯扔進垃圾桶可以看出這是因爲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的土壤還很深厚,對黑人的歧視也根植在白人心中,幾十是像託尼一樣的意大利移民。但戲劇性的是託尼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以他選擇了當謝利的司機。當然是絕佳的組合,一個在關鍵時刻足夠靠譜的託尼,保證謝利一路上的安全。謝利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託尼,改變的不只是他的談吐,更是他思考的方式。

片中的閃光點有許多,當他們在前往北卡羅來納的途中,在一處莊園。謝利與一羣黑人有了一次深刻的對視,對面的黑人也許在想,這個人爲什麼跟我們的身份不一樣。但在謝利內心深處,他也有對自己身份的認識恐懼,儘管他是譽滿天下的鋼琴家,甚至在白宮演奏過,但他到底還是一個黑人。他甚至不能夠使用高級場合的廁所,也無法在高級餐廳進餐,僅僅是這些地方不接待黑人。也許謝利對於自己身份認知也存在困惑,因爲他既不像其他黑人,也要忍受存在着的對黑人的種種不公平對待。而對於託尼,在被存在種族歧視的警察截下時,一開始還能保持冷靜,但當警察說:所謂意大利人與黑人是同一類時,便衝動的打了警察。他們爲此發生了爭吵,託尼想要辯解時,謝利一針見血地指出託尼意氣用事的原因。

他們吵吵鬧鬧了一路,爭吵原因不全是因爲身份背景的差異,更多的是當時種族歧視思想的蔓延對於每個人的影響。正如風浪中的飄搖小船,時代浪潮裹挾着的個人喪失了太多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當自己離開固有的環境,纔有可能以嶄新的思維思考個人的處境。

最終,謝利博士在聖誕夜拜訪了託尼一家,其樂融融地一起過了一個聖誕節。在這一刻,種族,身份,地位都顯得無關緊要,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

《綠皮書》觀後感 18

《綠皮書》大概講的一個黑人鋼琴家爲了去美國南方巡迴演出不得不找一個白人、能解決問題的司機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這途中兩個人遇到了很多人簡單定義有好人有壞人,遇到了很多事,有開心有難過,最後鋼琴家走出自己的籠子和白人司機一起過聖誕的故事。

那爲什麼是不得不找一個能解決問題的白人司機呢?因爲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駕駛員綠皮書》去住嘈嘈雜雜的黑人專屬小旅館;因爲他皮膚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爲他皮膚是黑色,邀請他來表演的主人讓他去室外解決上廁所問題;因爲他是皮膚是黑色,飯店老闆堅決不讓他進飯店正常吃飯;因爲他皮膚是黑色,小酒館的白色膚色的人可以肆意調笑羞辱他;因爲他皮膚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進了監獄;因爲他皮膚是黑色的,服裝店老闆不給他試衣服的.機會;因爲他皮膚是黑色的,同樣的黑人認爲他一身正裝也只是管家制服……因爲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必須找一個白色的司機保護自己。在當時的美國特別是南部,膚色就是原罪。

正如鋼琴師的同伴所說,你以爲他爲什麼放棄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資的光鮮工作而來南方巡演?我開始也不太懂他爲什麼要南下巡遊,直到他因爲車出問題不得已停下來卻看見自己的同胞在種植園裏穿着破爛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別得都在拿着鋤頭麻木得揮起來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讓司機停下車,打開車門快步走進雨中而不停止時,我好像知道了,“我獨自忍受輕視,因爲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你說我住在城堡裏?那告訴我,託尼,我是誰?”我想,他是來尋找自己。

《綠皮書》觀後感 19

看完這次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綠皮書》,令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不僅僅是主人公託尼和唐納德·雪利之間那跨越種族的、無比深厚的友誼,電影還想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

且拋開兩位主人公,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部電影裏只出現了三種人:白人、黑人,還有一種“中間者”。其中前面兩種是兩個完全的對立面,互不干擾,兩派人各有各的生活。

但還有一種“中間者”,就似黑與白之間那顯得有些多餘的灰色,這種人不被白人或黑人接受,只能自成一體。他們就像一羣流浪者,尋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而託尼和唐納德就是這樣一類“中間者”。在電影中有一段場景,在託尼和唐納德從拘留所放出後,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天,我可比你黑多了!”這句話看似調侃,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託尼所指的“黑多了”其實不代表皮膚上的黑,更多的是在說他的生活,因爲他身爲白人,卻在過着黑人的`拮据生活,到熱狗店裏比賽誰吃的多,依靠這種方式去賺錢,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託尼的生活方式與黑人無異。在白人堆裏,他覺得自己窮的像一黑人,在黑人堆裏,他又從來沒有被這個種羣所接受,因爲他們評判的標準是膚色。

著名鋼琴家唐納德也是如此,他打小就非常刻苦地學鋼琴,用自己的努力脫離了貧窮,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當他好不容易擠進白人的階級社會中,他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融入進去。上層社會的白人花錢請他來爲他們彈鋼琴,借藝術的造詣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教養的。演出完畢,臺下一片排山倒海的掌聲,但這掌聲僅僅是致敬藝術,而不是對唐納德的讚美。當他走下臺的那一瞬間,只不過是個黑鬼,不配受他們白人尊重,甚至連酒店的廁所都不讓進,不能在酒店用餐。

這讓我們也明白了一點,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是如此,白人如果沒有資產,他就只是白人社會中的黑人,而黑人,再高的成就,再多的資產,也只不過是黑人,他們永遠都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歧視,永遠都融入不了白人的上流社會,這是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的刻板印象。

我們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當時這個大環境下的種族歧視是有多麼嚴重。如果僅僅是呼籲停止種族歧視,那我覺得對電影的理解還遠不夠深刻。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像託尼和唐納德這樣的人。

他們既不黑,又不白,只是一羣“中間者”罷。

《綠皮書》觀後感 20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着一個貧窮而溫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麼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爲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並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僞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願坐在他身邊而且爲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爲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羣虛僞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衆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僞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衆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臺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爲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爲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爲好友並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衝破了階級、衝破了種族、衝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麼多膚色就是爲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於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爲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女孩,都是自己的女王”,可即使如此,也總會有那麼多女孩在對比中感到自卑,甚至感到孤獨。沒有一個人是天生高貴,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卑賤;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合羣,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孤獨。孤獨,其實只是自卑的一個最高的境界罷了。綠皮書裏有一個人,似乎是認定了自己是孤獨的人,一個天生應該孤獨的人“我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將自己劃爲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明明是男人,卻又不配是男人。一個人,是要自卑到了一個什麼程度,才能將自己困在如此窄小的.一個孤獨圈子裏生存,更何況是一個天才。

唐·雪利,一個近乎音樂天才的存在。近日也在看《傅雷家書》,本已感嘆於傅聰的令人驚歎的音樂天賦,接近誇張的領悟力,對音樂的極度敏感使傅聰可以在短於常人的時間裏完成超出常人的成就。而唐·雪利,據電影裏對他的介紹,從3歲便開始演出,14個月內到白宮表演2次,雙博士……同樣是學藝術,雖然不是一個領域,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這個人是一個在音樂方面的天才。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問題,至少在1962年的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的致命問題——他是黑人。

在談這部電影之前,一個必要的功課便是瞭解背景。在南北戰爭結束的近100年內,黑白兩色人種在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仍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是現代的黃種人,在沒有種族歧視的中國,不明白當時由膚色而引起的衝突,但大概和中國古時候的元朝時的分化無異。似乎是在這些社會,總是要有一種人天生被別人踩在腳底,而還有一些人這天生高高在上。電影裏頭有一個片段,男主人公託尼,一個白人,再向南行的路上因爲車子壞了,而只好將車子停在路邊修理。而他的老闆雪利也下了車,一望無垠的田野裏盡是他的黑人同胞。他望着他們,他們也望着他。一個帶着探究,爲何一名黑人可以讓白人爲其服務;一個帶着心酸,明明是同類,爲何命運殊途。其實那些黑人只不過代表了當時美國的絕大部分的黑人罷了,也許若不是獨特的天賦,他也許也是那些人中的一員。我莫名想起一句和這部電影無關的話: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稍稍改了一下,當你凝視別人的心時,別人也在凝視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