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血戰湘江觀後感(通用19篇)

血戰湘江觀後感(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血戰湘江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血戰湘江觀後感(通用19篇)

血戰湘江觀後感 1

作爲一部爲長征勝利獻禮的影片,《血戰湘江》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爲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主席爲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爲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30日,導演陳力也帶着主創團隊來到奧斯卡國際影城,和觀衆分享《血戰湘江》臺前幕後的故事。真實,是記者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受。電影大部分鏡頭是戰爭場面,還原了戰爭的殘酷,讓人產生較強的代入感。陳力說,這部電影沒有摳像、沒有綠幕、沒有電腦特效,慘烈的戰爭場景,全部都是真實拍攝的。

在拍攝的112天裏,劇組用掉了兩噸TNT炸藥、80多噸汽油,所有的演員都置身在真實的炮火之中。“你們在電影裏看到演員們灰頭土臉的,滿臉都是泥土。這不是化妝出來的,而是現場‘炸’出來的,天天像泥猴一樣。他們每天拍完戲回家,都要洗上一個小時澡。我們的監視器其實離拍攝場景有挺遠的距離,但就是這樣,每次一拍戰爭的場面,我們頂上的棚都會被掀掉。”陳力說。

和國外拍大片愛用特效不同的是,《血戰湘江》裏沒有複製粘貼出來的士兵,每一個人都有血有肉,有着不一樣的表情。《血戰湘江》裏出現的3萬多人,大部分是真正的解放軍戰士,他們的前輩是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團長耿飈。

陳力之前導演過《海棠依舊》《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都是不錯的主旋律影視劇。這一次,是她第一次接觸戰爭題材的電影。其實,湘江戰役雖然關乎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但湘江戰役的史料實在不多。

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陳力爲《血戰湘江》做了一些藝術渲染,深挖裏面的每一個偉人、小人物。她說:“今天的年輕人和昨天的不一樣了,我們要接近年輕人,就要展現那些鮮活的小人物。我們寫了偉人,也寫了林家父子這樣的小人物,力圖在枯燥的.題材裏,展現人性的光輝。”

主演王霙可以說是“毛主席專業戶”,他已經好幾次飾演毛主席。但同樣是演繹一個偉人,《血戰湘江》裏的毛主席很不一樣。“《血戰湘江》裏的毛主席,沒有揮手、叉腰、指點江山,在紅軍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有的只是和紅軍共存亡。看完電影,觀衆會對毛主席更加崇敬、愛戴。”

30日,不少看完《血戰湘江》的年輕觀衆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湘江戰役的慘烈,觸摸到了真實的戰爭。很多人之前只在歷史課本上看過湘江戰役,如今終於身臨其境地瞭解它,瞭解了現在的和平,有多麼來之不易。

陳力說,拍電影首先要尊重觀衆,只有讓今天的年輕人和昨天的英雄們對話,才能拍出打動人心的作品:“之前有演員跟我說,自己進組一演就演了3個月,最後片子出來以後傻了,演了3個月對手戲的人,竟然被‘摳’掉了,和着對方是個替身啊。以前我們講‘替身’,最多是武術替身而已,現在科技發達了,什麼都能用替身了,對於這一點,我特別不能理解。這對於觀衆是極大的不尊重,對於中國電影也是極大的不嚴肅。因此,我們‘死磕’這樣一部電影,就是希望從方向上把這個現象扭過來。我們不能什麼都被資本綁架,資本不能綁架文化,不然,中國的文化自信到哪裏去了?”

血戰湘江觀後感 2

凡是經典戰爭電影,必須有大場面和真實性,觀衆必須能夠在電影中受到感官上各種衝擊,那纔是一個過癮!

然而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太喜歡看戰爭片,尤其是國產戰爭面,不是因爲它的殘酷畫面,而是看起來很無聊,不真實,缺少了戰場感,缺少了身臨其境覺。

但是,《血戰湘江》是一個例外,年輕的老幹部張一山和保劍鋒,終於還原了一次真實而殘酷的戰爭。

影片的戰爭場面,操作的實在是太勁爆了,以頓計數的炸藥,只爲還原真實而殘酷的戰爭場面。無論是張一山、保劍鋒還是王大治,在後來的採訪中提到拍攝現場,無不苦不堪言。

正因爲有了演員在片場的賣力演出,才換來了電影院中的視覺刺激和感官肌能刺激,影片恰似一個巨大的紅色驚歎號,完全刷新着他們的.觀影體驗。

還有一點難能可貴《血戰湘江》不避諱血腥,不避諱血腥場面,不避諱血腥鏡頭,鏡頭下的戰場猶如血海,毫無保留地還重現長征中最悲壯一役的慘烈卓絕。

在慘烈的背後令人驚奇的是片中,既沒有使用CG技術來做特效,也沒有三維軟件來做虛擬場景,完全用炸藥、汽油轟出戰爭片的澎湃激情,這一點是是絕對大多數好萊塢電影做不到的!真實的炸藥轟出來的戰爭場面,不誇張的說,在電影院中都能嗅到硝煙的氣味,直接把觀衆帶進了戰場,親歷了83年前的殘酷。

《血戰湘江》是一部有着血性與剛烈的硬派戰爭片,絕對是一部熱血戰爭片,那年戰爭中的紅軍都還年輕,年輕觀衆的感覺會更深刻!

槍炮聲、爆炸聲、喊殺聲,聲聲震耳不絕;陣地戰、遭遇戰、白刃戰,戰戰驚心動魄。

高空航拍可見硝雲彈雨的宏大場面;攻防大戰通過中景展現兩軍集團式衝鋒的排上倒海之勢;短兵相接的密集對射、流矢紛飛則有近景表現出來。

人物特寫細膩顯露殊死血搏的。鏡頭語言始終在繪聲繪色地呈現着戰場的殘酷與血腥。

燃燒的戰旗、軍人的吶喊,更是前輩們的熱血青春。

四個戰場,四次殊死阻擊戰,兩軍進行着慘絕人寰的戰鬥,講真的小眼球真的受不了。習慣了和平生活的我們,被拉進近距離的戰爭中真的有點不適應。

密集的炸點連續引爆,製造火光四起、焦土飛濺。雙方無休止的拉鋸戰猶如血肉磨盤,讓陣地前屍橫遍野、戰壕裏血水倒灌。硝煙炮火混合着揚起的塵土,匯成遮天蔽日的戰雲。渡口上空飛機肆無忌憚的俯衝投彈與射擊,讓江面上無數水柱沖天而起,士兵成批倒在浮橋之上,殷紅的鮮血將碧綠的湘江變成了“赤水河”……

戰爭的慘烈實在不忍描述。

戰爭絕對夠硬,歸功於影片的精良製作、精心拍攝,還有演員們的精湛表演。

浴血覺山鋪、酣戰光華鋪、鏖鬥新圩、死守楓樹腳,緊湊有序的敘事節奏之下,各個戰場慘烈戰鬥的場景不時地穿插出現。

保劍鋒、董勇、張一山、耿樂等當紅明星演技在線,紛紛化身驍勇善戰的鐵血將領,在槍林彈雨之中、炮火連天之下,或是堅毅、或是狂野、或是剛強、或是生猛,在戰鬥中一個個身先士卒,顯現着角色向死而生的勇而無畏,體現着英雄的字典裏沒有寡不敵衆。

正是得益於他們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靈魂,纔給慷慨悲壯故事加重着迷人的魅力。

統而言之,《血戰湘江》堪稱給疲軟已久的國產戰爭片注入久違的激情。既把女人看溼,悲壯場景引得她們淚水漣漣;更能把男人看硬,瘋狂的戰鬥讓他們感到熱血感爆棚。

在國產電影過度快餐化、嬉皮化的當下;在好萊塢超英肆虐、奇幻當道之時。我們太需要這樣雄渾有力的電影來提振精神了,而非綿弱無力的小確幸來麻醉身心。

血戰湘江觀後感 3

湘海戰役,是我們新中國的軍隊史上,一次慘痛的戰役。看完電影《血戰湘海》後,我的心始終無法平靜,因李德對紅軍的巨大傷亡視而不見,依仗着,他是共產國際派駐中共的軍事顧問這一身份,拒絕接受他人意見,繼續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戰術,致使紅軍傷亡過半的憤怒;因紅軍戰士不顧自己生命,誓死阻擊敵人,保護了中央縱隊過海而感到壯心不已;因爲,三軍團司令彭德懷的果斷炸橋,不惜留下第三十四師,讓他們自行過海而致使的複雜心緒

面對不可理喻的李德時,我的感情是憤怒的。因爲一個李德,紅軍上下多戰死了多少戰士?因爲他,中央縱隊一路上多背了多少物品?多耗了多長時間?走大路被飛機炸死多少同志?因爲一套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戰術,紅軍元氣大傷。這,也讓我知曉,爲大事者,不去求無堅實基礎的奇險。我們的軍隊,也因此,終歸走向勝利。

面對出生入死只爲保護中央縱隊過海的各軍團戰士們,我的感情是敬佩,敬仰的。是什麼力量使紅一軍團死守住了覺山,又使紅三軍團死守住了界首?就連被困的三十四師,也死死地拖住了敵方數萬軍隊聚集在楓樹腳。爲了讓黨生存下去,戰士們毫不猶豫地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不爲其他,只爲黨能繼續傳播。這,也讓我知曉,成事者,均有一顆堅定的心。紅軍戰士們有這一顆心,紅軍,才屢戰屢勝;

面對果斷炸橋的彭司令時,我的感情,是異常複雜的。作爲一個軍人,他在這個時候,爲了保全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他必須如此,即便他與被拋棄的友軍之間有極其深厚的情誼,即便全軍上下非常不捨友軍,他也只能炸橋,毫不猶豫地炸橋,因爲,大局勢容不得他顧念情誼,他只能,爲了大部隊,毫不猶豫地拋棄被落下的友軍三十四師。這,更讓我認識到,成事者,須有胸懷全局的大局觀。就像彭司令一般,爲了大局,炸了橋,避免了紅軍更大的傷亡。

湘海戰役雖是紅軍的一次巨大失誤,但卻使紅軍,變得成熟,記載它的《血戰湘海》也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血戰湘江觀後感 4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緬懷革命先輩,繼承光榮傳統。戰爭年代的生活與情感,小學生沒有一定的知識背景是很難理解和體會的。爲了讓學生有更多的畫面感,更真切地感受戰爭的殘酷與戰士的英勇,我昨天推薦他們觀看《血戰湘江》這部影片。

湘江戰役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也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革命戰士們的鐵骨錚錚,感受到了紅軍部隊鐵般的愛民軍紀,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血腥……

裁縫帶着他的三個兒子一起上戰場,結果一個一個地在戰場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最後自己也同老大一起躺在血泊之中犧牲了。只留在一位年幼的四娃,在戰役結束後找到毛澤東,要求參加紅軍部隊。當得知自己的三個哥哥和父親都在戰鬥犧牲的消息時,他沒有哭,只是皺起了眉頭,睜圓了雙眼,噴射出仇恨的火光,那幼稚的臉上透着堅毅。他咬着牙,堅定地說:首長,我要當紅軍,我要殺敵!

湘江戰役期間,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奉命前往灌陽楓樹腳阻擊從灌陽北上的桂軍(夏威部)。由於軍委的失誤(三十四師接到命令時楓樹腳已經失守)、地形不熟,紅三十四師陷入桂北的崇山峻嶺之中,在羊腸小道中艱難跋涉,未能按時接替紅六師十八團阻擊桂軍,反而使自身陷入了孤軍奮戰的險惡境地。師長陳叔湘帶領的將士被敵軍層層包圍,堅守陣地的人也不多了。團長說:我死了,團參謀長上,團參謀長死了,一、二、三、四、五營長上,再死了,一、二、三、四、五連長上。即使是隻剩一個人,也要守着。

人在陣地在,絕不可以逃跑。前面一個生命倒下,後面一個馬上接上去,一個又一個生命在機槍、大炮、飛機的'轟炸、掃射下倒下了,五萬多鮮活的生命就在一個個倒下了。他們是老人的兒子,是新娘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親,他們離開家鄉,奔赴戰場,希望能給家人,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今天,他們的願望都實現了,新中國不僅成立了,而且在不斷地壯大,已經從一位東亞病夫強大到了讓世界矚目的強國了。憶往昔,更應珍惜當下。戰鬥的硝煙早已消失殆盡,英雄的氣魄卻永駐人間。

血戰湘江觀後感 5

歷史上,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途中打得最慘烈的一仗。戰場從雷口關血戰,到新圩爭奪戰、再到楓樹腳爭奪戰、蔣家嶺突圍戰等大小戰役已經多得數不清了。不管是阻擊戰還是突圍戰,無論是中近距離攻守還是近身搏殺,抗日戰士都無懼生死,爲了祖國的明天,爲了子孫後代的美好生活而奮戰。如果這些犧牲的戰士泉下有知,中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強大,我想他們會感到欣慰吧。

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小編對有些畫面印象特別的深刻。

影片中,每個紅軍犧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營長林有國血戰中殲敵無數,中彈後與給他當槍架的父親林裁縫一起倒地,他給父親整好軍帽,兩人爲是紅軍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師長陳樹湘受重傷,腸子流出,竟親手扯斷,誓死不當俘虜,捍衛紅軍尊嚴……他們每個人都爲偉大的長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有這樣一個場景:一羣紅軍戰士穿梭在樹林裏,唱着不知名的家鄉民謠,滿懷希望地向前走……當歌聲響起的那一刻,會讓人有無限感慨:也許這些紅軍戰士在想家、在想念遠在家鄉的親人,但什麼時候才能回家看看?也許,他們爲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但他們卻義無反顧。

“現在是危急時刻,沒有退路,我們必須英勇獻身!”影片中,大戰在即,彭德懷給指戰員作戰前動員的場景撼人心魄。上萬將士齊呼:“誓死保衛黨中央過江。”陳樹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個人,也要與陣地共存亡。”大家高喊:“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要說這個是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可怕,那就是死亡了。但是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最堅強的人民。在國家解放與人民安康的面前死亡對於抗日戰士來說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他們用他們的生命換回了祖國的未來與明天,我們年輕人生長和平時代,根本不知道戰爭的殘忍。但是如果你設想一下,如果你回到那個年代,你會將生死置之度外嗎?

2017年七一建黨節就要來臨,小編知道對於建黨節年輕人是沒有多大的感覺的,但是看完這部影片之後,小編希望你們能夠感恩,能夠在心裏面緬懷一下哪些爲戰爭勝利而犧牲的老兵。

血戰湘江觀後感 6

何健的得意叫囂,白崇禧的指揮若定,蔣介石的運籌帷幄,在《血戰湘江》一劇中給人的印象深刻,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紅軍當時決策者的一系列愚蠢行動之上。要知道,在國共較量期間,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

任何一段歷史,任何一場成功,都會付出代價,特別是那場堪比開天闢地的中國革命,付出代價之慘痛,至今看來仍然觸目驚心,驚天動地。

《血戰湘江》講述的是中央紅軍歷經四次艱苦卓絕的反圍剿勝利之後,在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下,李德博古錯誤指揮中央紅軍,致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故事。軍事決策三人組,李德、博古、周恩來,李德的強勢與傲慢,博古的盲目和頑固,以決策者佔多數的名義,把當時中央紅軍的指揮權完全寄託在一個不懂中國軍事國情,充滿傲慢與偏見的外國人身上。

在蔣介石地上五十萬兵力圍追堵截,天上兩百架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八萬多中央紅軍扛負着沉重的物資艱難突圍。爲了掩護中央主力,戰鬥部隊以一當十,奮勇殺敵,用生命和鮮血保衛蘇維埃,保衛毛主席。擡着棺材,裏面什麼東西不得而知,擡着印鈔機和只能在蘇區流通的鈔票,還有其它大量物資,中央主力彷彿一支翻山越嶺的運輸大隊,在炮火和泥濘中蝸牛般前行。每一刻都有戰士在炮火中倒下,名義上爲了蘇維埃,實際上爲了那些博古口中所謂的蘇維埃政府資產。寶貴的生命,在博古等人眼裏的財產面前不值一提。傲慢無知的李德,帶着蔑視,用短短几天時間,用自己的愚蠢,葬送了五萬紅軍戰士的生命。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讓中國的革命者義無反顧。紅軍的締造者,卻被剝奪指揮紅軍的權力。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一邊執行着中央的錯誤決定,一邊爲失去戰友親人而心疼,忍痛負重前行。直到最後時刻,在血的事實面前,在生死關頭,紅軍終於拋去沒有意義的輜重,跨過湘江,迎來希望的曙光。

劇中有幾人的個性頗爲值得稱道:李德的夫人憤怒地要和李德離婚;彭總眼見戰友們傷亡慘重,恨不得一槍斃了李德。而博古張口閉口共產國際永遠都是正確的論調,則像極了一個無腦木偶的嘴臉。

血戰湘江觀後感 7

爲了給觀衆們呈現出更逼真的戰場,開拍前陳力便和每一位演員談過話,“影片拒絕綠幕和特效,每一個場景都得上戰場,真打。”爲此,陳力生生開闢了一個小型戰場,操練演員。

在採訪過程中,陳力不止一次地說到要給所有參與的演員們點贊。在艱苦的條件下,老戲骨王霙、孫維民、劉之冰,青年演員張一山、保劍鋒、耿樂等人依然敬業地完成了《血戰湘江》的拍攝工作,這讓陳力相當感動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內演員身價過高飽受爭議之際,《血戰湘江》整個劇組成本覈算中,老戲骨演員們的片酬連全片投資的10%都達不到,90%以上的資金均用在了拍攝和製作費上。“演員片酬佔比特別小,基本上就是拿些補貼,有的甚至就是零片酬。這部電影特別強調的就是演員們的奉獻精神。”陳力說,影片拍攝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次長征。

影片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員王霙,爲了拍這部電影,在20天內減肥20斤。張一山、保劍鋒等在影片中的表現也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儘管這場戰役已經過去了83年,但是紅軍將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感染激勵着一代代的有志青年,傳承他們這種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

爲了把最完整的作品呈獻給全國觀衆,影片完成後並沒有直接公映,而是奔赴福建古田、湖北紅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軍儀仗隊,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地舉行獻映和主創見面會活動,通過傾聽觀衆的反饋,根據觀衆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最終才進行全國公映。

在陳力看來,拍電影首先要尊重觀衆,只有傾聽觀衆的心聲,才能讓今天的年輕人和昨天的英雄們對話,才能拍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不少看完《血戰湘江》的年輕觀衆表示,“電影中震撼的場面讓我們如同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是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才取得革命的勝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陳力說,一部好的電影比那些理論教育來得更加深入人心,感受深刻。用電影來反映這一歷史事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血戰湘江觀後感 8

這種新翻拍的革命電影,最近真的太多太多,口碑也是一樣的爛。而且這還有這麼多水軍幫忙刷五星我也是服,水軍們如果是專業分析一下騙一騙經驗不足的觀衆,我覺得都行,但是水軍要不是“沒看過電影,但是覺得很好”要不就是“你們這些人竟然噴紅色電影,不是中國人啊”。我覺得正是這些人,把中國電影產業的水平拉住不前的。

我們可以搜一下之前的紅色電影,上個世紀的革命片,雖然分數也不高,但不會像現在這麼低,爲什麼呢?我們的祖國,這個古代史與近代史都有無數優秀劇本基礎的國家,不缺劇本不缺演員不缺錢,我覺得關鍵還是“缺心”,這點不僅是翻拍革命電影的這個領域,包括翻拍的電視劇話劇等都是這個毛病。就拿老版《西遊記》來說,一個劇組拍攝的多麼艱辛大家也都知道,沒錢全靠省,沒演員一人多角,沒特效實體來上,同時還要實地拍攝考慮原著細節。或者說好幾年前的《智取威虎山》,也是觀衆心中的經典。這就是用心,你能舉出一部這兩年用心的紅色電影嗎?就像前兩天的《摔跤吧爸爸》,你能說中國沒有類似的`傳奇嘛,你能說中國體育的神話不如印度嘛,你能說中國的體育人的精神不令人動容嘛,但是確實中國近些年很少有體育相關的好電影面世。

我們這些年輕觀衆,不排斥紅色電影,我們也看喜歡聽那些傳奇、那些英雄、那些不朽的故事。我們排斥的,只是沒有用心製作,披着愛國主義的幌子來圈錢的作品。我們也不是小孩子了,希望那些真正用心的導演,可以爲我們奉上一部真正用心、真正傳奇、真正感動的紅色電影!

血戰湘江觀後感 9

以往在課本上,大家只知道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很重要的一戰,是打得最慘烈的一仗。但是究竟當時場景是什麼樣,以往影視作品對湘江戰役表現得很少,自然沒有可借鑑參考的相關影視資料。

此次,《血戰湘江》用電影鏡頭向觀衆講述了83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正面表現了紅軍將士滿懷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爲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這是導演陳力繼成功執導《周恩來四個晝夜》和《海棠依舊》等影視劇後,再次迎難而上的力作。作爲向黨的十九大、紀念建軍90週年獻禮影片,陳力直言:“接拍這部‘命題作文’時壓力很大,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

確定拍攝後,隨着前期走訪老區、查找資料、採訪人物等,越是走近這段歷史,越是感到震撼,紅軍戰士們堅決服從、大無畏的精神令人感動,深刻詮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5萬英烈的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他們太年輕了,平均年齡才20歲左右啊。”陳力說,“作爲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有責任必須拍好這部影片,讓更多觀衆熟知這段歷史,紅軍在湘江血戰七天七夜的歷史不應被忘記,也不能被忘記。”

血戰湘江觀後感 10

看得出來,電影《血戰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廠過去的戰爭電影風格區別不大,戰爭場面一絲不苟,相當認真。電影的主線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戰役中的不斷抗爭,最終湘江戰役的慘敗導致了領導層思想的改變,通過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時轉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圍。

這部電影中我感覺耿樂扮演的耿飈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後人。張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實際上並不是很像,但是感覺張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勁在演。何健雖然臺詞寫得很兇狠,但是實際上的何健還應該更加殺氣騰騰,的確,正如電影裏所說,他不僅殺了很多的革命者,還有他們的家屬,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楊開慧。白崇禧的篇幅雖然不少,但是並沒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戰役中,白崇禧還是很好的把握了戰役的主動權,避免了與紅軍鷸蚌相爭,讓蔣介石漁翁得利。

周恩來演得相對來說很拘謹,與偉人風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員不是很放得開。蔣介石、楊開泰都塑造得比較表面化,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紅軍渡過湘江之後,蔣介石會有縱虎歸山,後患無窮的感覺。電影雖然給的戲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才能打動觀衆。

這部電影和我預想的還是有差距的,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會導致整部電影內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攝成三個小時的電影,應該會更加合適。

血戰湘江觀後感 11

“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血戰湘江》最打動我的,就是革命先輩對革命的堅定信念。

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就不可能在面臨巨大犧牲的時候,仍然堅守在一線;沒有堅定的信念,在面對李德和博古的錯誤指揮時,就不會仍然堅決執行命令;沒有堅定的信念,陳樹湘師長就不會明知擔任後衛任務九死一生,還率領全師官兵在楓樹腳之戰中與十幾倍的敵人殊死激戰,寧死不屈,直至犧牲。沒有堅定的信念,二縱隊的戰士們就不會在沒有得到命令前,堅決不放棄任何一件物資,用生命保障“輜重”安全;沒有堅定的信念,林裁縫就不會帶領四個兒子前赴後繼參加紅軍,一心一意跟黨走。沒有堅定的信念,林裁縫的小兒子在知道父親和哥哥都已經犧牲後,不會堅定跟黨走,並以成爲一名中國共產黨員而驕傲。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苦難可以摧殘人的軀體,戰爭可以讓人喪失生命,但沒有任何磨難可以打垮革命戰士自始至終的`堅定信念。幾經挫折再度奮起,歷經磨難淬火成鋼。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着,閃耀着火熱的光芒。

身處和平年代,我們更要感謝那些爲了促成今日的和平而奮鬥的戰士們。作爲一名學生,我們或許做不出什麼偉大貢獻,但我們可以擁有一顆赤誠的心,可以接過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旗幟,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血戰湘江觀後感 12

在短短的七天之內,中央紅軍在蔣介石的圍追堵截下強渡湘江。中國紅軍只有八萬多人,而李德指引的錯誤路線使紅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短短几天就犧牲了五萬多名戰士。中國紅軍雖然武器比敵人的弱,可他們比敵人勇敢,個個都是敢於犧牲的英勇戰士。爲了保護大部隊順利過江,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看到一位位英勇的`戰士倒在水中,江水漸漸都染成了血水,我不禁黯然淚下。將士們用他們的生命換來革命的最終成功,粉碎了蔣介石想要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意圖。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用歷史驗證的結論。我們現在富裕的生活是犧牲的革命戰士們用他們一滴滴血創造出來的,我感激他們。而我能給他們最好的報答就是努力學習,將來讓我們的中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軍事顧問李德自恃才高,卻只是紙上談兵。而同樣擁有最高指揮權的天才博古也一味地,盲目地相信,支持李德的決策。在這時,毛澤東清晰地判斷出己方決策的失誤,敢於質疑高層,卻遭到怒斥。但他並沒有利用人際關係奪權,而是忍氣吞聲,用實際行動儘量將紅軍的傷亡降到最低。

我看到這裏,彷彿身臨其境,抑制不住的憤怒,狠狠地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但當看到毛澤東忍氣吞聲時,我也隨之冷靜了下來,是啊,衝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遇事要鎮定,學會冷靜思考。

血戰湘江觀後感 13

歷史題材的電影,最大的特點與魅力,就在於它將過往的事塑造的有血有肉,讓我們感覺向當年的情景邁進了一大步,風煙狼藉亦或歌舞昇平,都變得親切了些。

而《血戰湘江》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它將歷史課本上寥寥幾筆帶過的渡江”放大,再放大,揉開了一草一木,揉開了每一個人物的眉眼,將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令我們擁有更真切的動容,更深刻的思悟。

在我的印象中,毛主席一直被安上歷史書上的.那張臉,慈愛,冷靜,睿智,堅定,是一個手握大權的沉着中年形象。而在影片中,卻展現了另一種模樣,似乎還是青澀的青年,在李德、博古頻頻犯下左”的錯誤還一意孤行時,他幾次三番勸阻,未果。此時才能感覺到,毛主席一步步走得更遠更深實屬不易。即使屢次碰釘子,他也不氣餒,不抱怨,而是立即策馬飛奔,去儘自己最的努力挽回。

課本中留下的只是關鍵人物的姓名,可除去他們,還有千千萬萬以身殉國的戰士,他們也用自己的一腔熱血爲書寫輝煌的歷史貢獻了一份力量。而他們最令我動容的,是他們心中因信仰而牢牢築起的一份軍人的尊嚴”。該片中,印象最爲深刻的電影畫面,便是奄奄一息的戰士氣若游絲地囑咐戰友將自己的帽子扶正,然後安然闔目。即使是死,黨的意志也永遠在那發光發熱,而我們戰士將不負這份意志。他們也應該被尊敬,也應該被記住。

血戰湘江觀後感 14

4月21日至23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在我省進行了爲期三天的展映,劇組主創人員親赴現場與觀衆進行了熱烈互動,這部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懷的電影精品得到了我省觀衆的一致讚譽。

4月23日上午,《血戰湘江》在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展映,官兵們看得格外認真。片中慘烈的戰爭場面、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讓年輕的官兵感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強烈震撼。學員王世偉表示:“這部影片充分揭示了什麼是大局意識、什麼是犧牲精神,讓我很受教育,並且時時叩問自己,要想成爲一名新時期的合格軍人,還有什麼不足之處。”學員唐嘉良則激動地說:“這部國產影片真正拍出了革命先烈的血性和氣魄,我希望將來能有更多更好的戰爭題材影視作品吸引年輕人走進影院,讓他們不再一味迷戀國外影視作品。這部影片不同於所謂的‘抗日神劇’,它的'細節真實感人,也最打動人。”

河北傳媒學院是本次河北展映的最後一站,放映現場座無虛席,沒有座位的同學甚至直接坐在了過道上。電影是屬於年輕人的,我特別希望年輕的學子們去走一段長征路,去感受一下革命先烈當年灑下鮮血和汗水的地方,從而更好地珍惜當下,銘記歷史。

血戰湘江觀後感 15

爲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創作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近日在京首映。

該片講述了82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不畏艱險以必勝信念保衛黨中央的悲壯故事,表現了紅軍將士滿懷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過去以血戰湘江爲主題的影視作品較少,這部影片使紅軍長征史上最壯烈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藝術再現。

曾執導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和電視劇《海棠依舊》的女導演陳力,以表現感情細膩、長於刻畫細節著稱,而《血戰湘江》是她首次執導戰爭片。陳力表示,以往影視作品對湘江戰役表現較少,電影《血戰湘江》則是對我國戰爭題材影片的一次題材突破。在戰爭場面拍攝上,《血戰湘江》無一3D鏡頭,演員們全部真實拍攝。爲全景式再現紅軍長征史上的壯烈一幕,劇組動用兵力7600餘人次、羣衆3.5萬餘人次,使用炸藥2噸多、油料83噸,力求真實還原當年的湘江血戰。

該片由八一廠副廠長柳建偉執筆編劇,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孫維民、耿樂、張一山、陳創、王大治等主演。

血戰湘江觀後感 16

《血戰湘江》是一曲紅軍將士理想之美、信仰之美、精神之美的悲壯頌歌。“長征是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無論是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領袖人物,還是林大哥和他的三個兒子等普通戰士,抑或是陳樹湘率領的爲保證紅軍主力渡過湘江而犧牲的幾千名紅三十四師將士,哪一個不是爲理想信念而奮不顧身?

《血戰湘江》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確實是來之不易的。爲了革命事業的勝利,爲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心懷堅定的革命信仰,在戰爭中付出了犧牲生命的代價!纔有了我們今天和平、安寧、富強的中國社會。

血戰湘江觀後感 17

戰地前橫屍遍野,戰壕裏血水如注。國民黨的飛機肆無忌憚地俯衝投彈,射擊,江面上無數水柱沖天而起,士兵倒在浮橋之上,殷紅的鮮血轉眼間變成了赤水河……無數鮮活的.生命,伴隨着出膛的子彈,在戰場上消散殆盡。

每個紅軍戰士的犧牲都是感人的偉大壯舉,他們在暗夜裏義無反顧的抗爭,才造就瞭如今明亮的新中國!

死亡是多麼可怕,但戰場上的是毫不畏懼的中華民族的脊樑。正是有了他們,纔有今天新中國的偉大版圖。我們應牢記歷史,繼續努力拼博,爲國家建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期待中國更美好的明天!

血戰湘江觀後感 18

昨天一大早,“重走長征路喜願傳中國”車隊一行來到了位於廣西興安城內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憑弔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的3萬多紅軍英烈。

隊員們向目前全國最大的紅軍長征烈士羣雕像敬獻了花籃,花籃的輓聯上寫着:“在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的紅軍英烈永垂不朽!”表達廣東人民對湘江戰役中犧牲英烈的'景仰之情。隨後,隊員們來到位於獅子山頂、由聶榮臻題文的突破湘江紀念碑前,莊嚴地宣誓:“重走長征,礪志自強;飲水思源,關愛老區;紅軍英烈,永垂不朽;長征精神,萬古長青!”

此時,追尋父親長征蹤跡的老隊員賴乃堅動情地說:“當年父親提着腦袋參加革命,無怨無悔。湘江戰役實在是太慘了。我父親的幾個最親密戰友當年就是戰死在這裏!都是同鄉啊!就永遠地長眠在這裏……”說着賴老先生不禁潸然淚下。

離開湘江戰役紀念碑園,車隊啓程溯灕江而上,來到灕江發源地、素有“華南第一峯”之稱的瑤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華江鄉幹部的陪同下,隊員們看望了88歲的老紅軍劉華連。72年前,他還是16歲的孩子,部隊發給他一條槍、三顆子彈、兩顆手榴彈,他便匆匆投入了戰鬥。在黃沙河陷入敵人的埋伏圈後,部隊傷亡慘重,劉華連當時用腿夾着兩具屍體、用槍當槳劃過河,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劉老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鄉,發現自己早已被當作長征中犧牲的烈士。重走長征車隊給劉老送上了1000元雙喜慰問金,以感謝他對革命所作出的貢獻。

血戰湘江觀後感 19

觀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輩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湘江之戰,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50多萬軍隊圍追堵截,可謂困難重重,險象環生。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戰士就不可能在面臨巨大犧牲的時候,仍然堅守在戰鬥一線;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各級指戰員就不會對在面對李德和博古同志錯誤指揮時,仍然堅決執行命令;沒有堅定的信念,陳樹湘師長就不會明知擔任後衛任務九死一生,還率領全師官兵在楓樹腳之戰中與十幾倍的敵人殊死激戰,寧死不屈,直至犧牲。

沒有堅定的信念,二縱隊的.官兵就不會在沒有得到命令前,不放棄任何一件物資,用生命保障“輜重”安全;沒有堅定的信念,林裁縫就不會帶領四個兒子前赴後繼參加紅軍,一心一意跟黨走。最讓人感動的一幕是,當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後,得知父親和哥哥都已經壯烈犧牲,他雖然淚流滿面,但仍然堅持要參加紅軍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