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評語 > 2017紀念屈原作文教師評語

2017紀念屈原作文教師評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導語: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 以下 紀念屈原作文教師評語 ,供您欣賞。

2017紀念屈原作文教師評語

  【篇一】紀念屈原作文教師評語

1、這是一篇敘事文章,作者藉助爸爸的口,給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作者的決心:要像屈原那樣,做一個愛國的人。文章語言通順流暢,如果能把聽了爸爸介紹之後的心理活動,好好描寫一番,會更好。

2、許多歌頌、讚揚屈原的人不同,作者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作者認爲屈原是懦怯的,他的犧牲是不值得的,想法獨特,構思新穎,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文章論述語言有理有據,富有文采。

3、小作者走出課堂、關注生活,以獨特的視角寫出自己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中的感想。其語言清新、活潑、流暢,包糉子動作和人物對話的描寫更是富有童趣。讀罷全文,一個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4、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敘述了端午節包糉子的事。文章開頭直接點出“包糉子”,開門見山,引出下文的敘述。作者對包糉子的過程敘述得很詳細。作者還引用了杜甫的詩,給文章增添了文采。

5、本文是一篇敘事作文,本文開篇以端午節爲背景,爲下文作者和媽媽包糉子做鋪墊,主題文字運用了動作描寫,將小作者如何包糉子及心急吃糉子表現得活靈活現,彷彿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6、本文是一篇敘事作文,本文開篇以端午節爲背景,爲下文作者和媽媽包糉子做鋪墊,主題文字運用了動作描寫,將小作者如何包糉子及心急吃糉子表現得活靈活現,彷彿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篇二】紀念屈原作文教師評語

點評:作者從端午節的民謠入手,對端午節的習俗進行了詳細描寫,文中描寫的習俗倒是挺多,也比較詳細,但就是隻是簡短陳述,顯得有些呆板。不過文章在結構上還算比較完整。

點評:文章寫端午節的習俗,洋洋灑灑寫了不少,思路清晰,語言簡潔,可見小作者對端午節十分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段與段之間過渡的不太自然,請今後多加註意!

點評:語言平淡,詳略不當,中心不突出

點評:你看,標題多美。三個小標題,形成一個反覆式排比句,帶有抒情的意味,又清晰醒目地標示出文章的層次。

點評:你看,文面多美。三個段落,用差不多的'字數,組成篇幅大致相等的板塊,給人一種勻稱之感、清爽之感。

點評:你看,情感多美。三個段落,每段都是先詠物,再抒懷,“我把……視爲良師”反覆出現,既顯現結構,又點題扣題。

  【篇三】端午節關於屈原的傳說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