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趣的發現》說課稿

《有趣的發現》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有趣的發現》說課稿

《有趣的發現》說課稿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趣的發現》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趣的發現》說課稿1

  首先說一下教材

《有趣的發現》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充滿探索意味的敘事性作品。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達爾文在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發現了島上的昆蟲翅膀都不同。於是,他親自去島上觀察,終於被他找到了昆蟲翅膀不一的答案。在這篇課文中,達爾文以一個智者的形象出現,他既是一個科學家,而在學習此文時,對於天真的孩子們來說,他更是一個能夠帶領他們走向科學,走向生活,探索問題答案的朋友。此文通過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一方面是在讚揚達爾文仔細觀察,勇於探索,親自實踐去找到答案的科學精神,另一方面也在號召我們的孩子要學習達爾文的這種仔細觀察,樂於探索的精神。當然,課文還傳達給孩子的另一個信息,那就是我們必須要學會去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去適應你。這篇課文一共有四個小節,可以按照這四節分爲四部分來教學。

第一部分:(1節):講述了英國有位著名的科學家叫達爾文。

第二部分:(2節):講了達爾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個小島上考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第三部分:(3節):講了達爾文由觀察到的現象去探究事物的本質聯繫,發現島上昆蟲的體型特點與能否適應生存有着密切的關係,這就是“有趣的發現”。即“適者才能生存”,從而點明題旨。

第四部分:(4節):指出這個有趣的發現,對達爾文後來的科學研究起了重大作用。“非常重要”強調了達爾文後來之所以能在進化論方面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併爲人類作出傑出的貢獻,與這一發現是分不開的。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編排意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達爾文事蹟的學習,學習他那種仔細觀察,勇於親自去探索,實踐的科學精神。也使學生在腦海中牢記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因此,我將第三條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說教學設計

在研究教材,鑽研教法的基礎上,教學設計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一環,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 談話導入,引入情境

“孩子們,你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有什麼有趣的發現嗎?”一開始,我會以談話的方式直接導入。我所拋出的這一問,和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預計學生肯定會不加以思索,踊躍回答。而這一效果正好是我想要的。本來,在很多老師包括我自己在內。會覺得科學味的文章難教。但我這樣一問,使孩子們的身心立刻放鬆下來,課堂內的氣氛變得不那麼嚴肅,孩子也就會在樂中學習了,我的目的達到了。接着,我板書課題 “有趣的發現”。課題中有一個二會字 “趣”。所以,教學時,我註上拼音,讓學生讀準 “趣”的發音。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糾音: 出示生字詞

bǎi dá wén fǎn fù jiào cún róng yì yán jiū

一百 達爾文 反 復 比較 生存 容 易 研 究

2、在朗讀糾音,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會引導學生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課標指出,二年級的學生要能夠完整講述簡短的故事了。所以,我的這一設計,主要是爲了讓我的學生練習說,說不好不要緊,但要敢表達,我會在一旁作指導。我就想爲我的孩子們提前打下基礎,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

3、主問題提出

課程標準指出,在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同時,要注重孩子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因此,我會拋出一個疑問。達爾文的發現是什麼呢?他是如何發現的?這是全文教學的一個主問題。主問題,按照我的理解,它就等同於我們的脊樑,因此它是課文教學進程的核心。它對於孩子和作爲教師的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用。對於孩子來說。它適應了孩子們身心發展的特點。二年級的小孩,他們在課堂上很容易分神,也往往讀書,聽課沒有目標,常常知識跟着附和。因此,這樣的主問題,可讓他們集中注意力,知道老師說要做什麼,而自己又要做什麼?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而對於老師,主問題作爲整課的核心,它可以幫助我們老師把握住課文的重點。況且,問題一提出,孩子們還會由於好奇心的趨勢,立即去讀文章,對文章有進一步的感知。

(三) 研讀課文,深刻領會

重點研讀第三小節,體會達爾文執着的探索精神。

① 對比,感覺自己的不足

先讓學生切合自己的實際說說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問題時,會自己去尋找答案嗎?預計:一些學生說有,但由於孩子的閱歷不足,大多肯定說沒有。於是,老師再話題一轉說,我們的科學家達爾文就有,一起來看看。這時,不用老師說,孩子們在心裏也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

② 緊扣“許多”“反覆”“觀察”“比較” “終於”,體會達爾文的執着。

重點句子出示:達爾文捉來許多昆蟲,反覆觀察比較,終於找到了答案。先讓學生說自己讀後的感受,這時候我們老師要充分珍惜孩子的言語,因爲這是他們自己的初步的理解。

③ 想象性表演,昇華理解。

讓孩子們想象達爾文會怎樣觀察,誰來給大家看看。這樣的表演,由於是直觀性的,給孩子留下的影響會更深。當然,因爲是課標指出的。也要發展孩子的想象能力,所以我設計了這個環節。孩子們先是通過自己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在腦海中想象,完成了一個內化過程,接着,我會讓他們說,完成了一個外化過程。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④ 對比學習

首先,讓孩子們讀一下達爾文找到昆蟲翅膀爲什麼不同的答案,也就是後面的三句話。我一邊出示幾個畫面(1、沒有翅膀的昆蟲停住不動的畫面,2、翅膀特別大的昆蟲在風中的.畫面,3、翅膀不夠大的昆蟲的畫面),這裏出現的畫面而不是課文文字,一是考慮到大片文字吸引不了二年級孩子們的長時間注意,二是圖片配合風的聲音更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課文,然後看錶格填空,自己再說說爲什麼不同?最後,對比一下,選擇一個說你想對它說的話。表格如下:

昆蟲翅膀(有趣的)

發現

⑤ 朗讀感悟

本節學好了。我要求學生朗讀。因爲,朗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聽聽孩子們對於課文的理解程度。

(四) 暢談體會,加深感悟

教師是課程的推進者之一,教師能走多遠,緊接着,孩子們就能走多遠。當然,別忘了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是課程的推進者之一。孩子們對於知識的需求是不會也不可能用言語直接表達的。但作爲老師的我們知道,在進行了剛纔那麼有趣的表演之後,孩子的熱情仍舊高漲,他們對於知識的學習仍然處於顛峯狀態,能動性孩子促使他們想要學到更多。因此,在這個時候,我會拋出層層遞進的兩問:①你們覺得達爾文發現昆蟲的翅膀不同後就親自去島上探索,觀察的做法怎麼樣?這個問題提出以後,我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其實,從表面上看,孩子們的確是在談着自己的想法。但實際上,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了他們自己對於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我們知道,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纔是語文學習的關鍵所在。這個時候,承接着孩子們所說,老師再簡明扼要地幫助孩子總結此文的主旨,起到昇華作用。

(五) 啓發想象,拓展延伸

語文學習,如果僅僅停留在文內意思的理解和掌握那時遠遠不夠的。拓展延伸可以幫助孩子對文章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因此,①我會請孩子們說說學了這文後感受。可以預計,孩子們肯定會說要學習他的科學精神。這樣,孩子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了,比任何的思想教育起到的效果都要好。當然,②我還會讓孩子們說說對昆蟲有什麼想說的話沒有?以此引導出“要學會適應環境”這一說法。因爲相對於前一主旨重要性是次之的,所以無須花太多時間。③介紹自己知道的科學家以及他們的事蹟。

說說本課教學的注意點

1、 生字詞教學的注意點:比較的“較”,車字旁要注意寫法(筆順和筆畫的變化),達爾文的“達“,裏面的“大”,把捺改成點。

2、 朗讀感悟的注意點:要將句式中的練習和朗讀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積累。

附板書:

昆蟲(有趣的 ) 發現

沒有翅膀,翅膀殘缺的 不容易被風吹走

翅膀特別大的 能生存下來

翅膀不夠大的 逐漸消失

仔細觀察 勇於親自探索實踐的科學精神

  《有趣的發現》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英國著名的科學家達爾文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考察,經過認真觀察,反覆比較,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島上的昆蟲要麼翅膀特別大,要麼就沒有翅膀。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段簡單介紹了達爾文。第二段點明瞭“有趣的發現”是什麼,用“要麼……要麼……”的句式講清了島上昆蟲翅膀的特點,並且指出達爾文看到這一現象後感到十分奇怪。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先介紹了達爾文發現這一現象後的做法——“捉來許多昆蟲”、“反覆比較觀察”,接着用三句表示因果關係的句子講清了造成這一有趣現象的原因,即島上經常颳大風,昆蟲翅膀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它們是否能頂住大風,適應環境,得以生存。最後一段點明這個“有趣的發現”對達爾文以後的科學研究(提出生物進化論,揭示適者生存的科學規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題目是眼睛,是全文的核心。這個“有趣的發現”是誰發現的?發現了什麼?有趣在哪兒?這個發現有何意義?這些都是閱讀本文從基本層面上需要解決的問題。細讀文本,我們不難看出其實達爾文的發現有兩個層次:一開始是發現一種現象,後來是經過研究發現這一現象背後所蘊含的大自然中的本質規律。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普通人,如果沒有像達爾文這種對自然執着的愛,那樣敏銳的觀察,那樣尋根探底、深入細緻的研究精神,可能會對這種想象熟視無睹,或是認爲這很尋常,不值得研究。所以,我認爲本課教學在引導學生讀書上,不能光停留在閱讀一個科學故事,搞清最基本層面的幾個問題上,而是要引導學生深入讀懂達爾文究竟發現了什麼現象和規律,他怎麼會有這個有趣而重要的發現的。

因此,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讀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用“要麼……要麼……”練習說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科學道理,鼓勵學生學習達爾文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勇於探索研究的精神。

課文二、三自然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達爾文這個有趣的發現是什麼,而難點則是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科學道理,學習達爾文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說教法和學法

我試圖通過獨特而又富有童趣的情境創設,以“發現”爲切入口,從生活中的“發現”,談到課題中的“發現”,進而探究課文中的“發現”,最後又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發現”,既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課文的興趣,又讓學生在反覆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驗到昆蟲在大風中的各種遭遇,從而突破難點,使學生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

  三、說教學程序

(一)營造“發現”氛圍,初涉課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時中,我營造“發現”氛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可以是教室裏的佈置,可以是同學頭上的髮卡,也可以是大自然的變化。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揭題,讓學生根據題目來質疑,學生就會提出“這個‘有趣的發現’是誰發現的?發現了什麼現象?有趣在哪兒?”這些基本層面的疑問。

俗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輕鬆的談話交流,真實的內心疑問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此時即可趁熱打鐵,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整體感知。

要讓學生走進文本,離不開充分的初讀,從一個個抽象的文字符號到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痕跡,生成感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這個環節,要安排足夠的時間,運用多種手段和形式激發學生反覆讀,讀字詞,讀句子,讀課文,大概瞭解課文內容,自行解決“這個‘有趣的發現’是誰發現的?發現了什麼現象?”兩個疑問。

設想進行以下幾步:

1、藉着剛纔質疑的興趣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文,先不提什麼要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因爲一遍課文讀下來,學生會感到慾望內心的滿足,但也遇到了生字詞的障礙,此時老師再提要求就很容易被學生接受)

2、再讀課文,明確要求:

(1)藉助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想想剛纔的疑問有哪些自己讀明白了。

3、 檢查初讀:

(1) 一查詞語的認讀,識記並初步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百多年 達爾文 反覆 比較 生存

容易 研究 著名 考察 因爲 淹死 而

在讀準確的基礎上,重點指導:①提醒“因、文”爲前鼻音②“存、研、較”的偏旁和筆順③用說近義詞、反義詞的方法理解“容易、比較、著名”④用動作示範的方法理解“反覆”

(詞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初讀環節,不僅要讓學生讀準音,同時也要相機進行形、義的教學指導)

(2)二查分段讀課文,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是否通順流利,並思考每段主要講了什麼。(這是注重了學生仔細傾聽的習慣培養,每段內容不要求回答)

4、之後交流初讀所得,相機出示第一段,解決“誰發現”這個疑問,說說讀了以後對達爾文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轉換句式,用“達爾文是_______”來介紹一下達爾文的身份。

(三)營造“探究”氛圍,體驗悟理。

第二課時先從解決“發現了什麼現象?”入手,讓學生再讀課文,畫出文中的有關語句 “他看到……要麼……要麼……,感到十分奇怪。”請學生讀讀句子,說說達爾文發現了島上昆蟲的什麼現象,和其它地方的昆蟲相比有什麼奇怪之處。從而理解“要麼……要麼……”的句式表示只有兩種情況的存在,再讓學生用這個句式練習說話。

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再讀這段話,引導質疑反思:難道這就是課題中指的“有趣的發現”嗎?這是全文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此時要求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細讀課文,思考:根據這個現象,達爾文找到了什麼原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他爲什麼會有這個發現的?

在學習交流第三段第2-4句的內容時,以“島上經常颳大風”爲突破口,讓學生想象一下颳大風時翅膀小的、沒有翅膀和翅膀特別大的昆蟲在風中會如何表現,並讓孩子們演一演,試着用語言進行描述,創設大風吹來的情境,採用隨機採訪的形式問一問幾種“昆蟲”的不同感受。在近似遊戲形式的朗讀體驗結束後,再去找課文是用怎樣的語言把這三種情況介紹清楚的,學生找出“由於、因爲…所以…,由於…便…”等表示因果關係的詞語之後,本文的難點已經突破了:昆蟲只有適應島上的環境才能生存下來,反之則自然淘汰。

達爾文爲什麼會有這麼有趣的發現呢?怎麼別人就發現不了呢?這個追問再次把學生引進課文,學生仔細閱讀,找到“考察、十分奇怪、許多、比較、認真觀察、終於”等詞句,體會達爾文這一發現的必然性,那是他熱愛科學,深入研究的結果。讀到這裏,學生對這個發現的認識更加清晰,對達爾文的認識更加深刻,內心涌動着對達爾文的敬仰、佩服,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這時因勢利導,讓孩子們誇誇達爾文,說說自己的感受就水到渠成了。課文內容的感悟就在再次得到了深化,情感得到了昇華。

(四)結合板書,指導複述。

經過兩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於課文內容已經有了較深刻的印象,在第三課時中,根據板書的提示,指導學生複述課文就不再困難了。

(五)課外拓展。

佈置學生課後蒐集閱讀科學家的故事,可安排一個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

補充一點:本課的生字是穿插在前兩個課時中進行教學的。

板書: 有趣的發現,營造氛圍,體驗悟理

翅膀大 生存

沒翅膀 風

翅膀小 消失

  《有趣的發現》說課稿3

  一、教材簡析:

《有趣的發現》這篇課文記敘了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通過對海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考察,發現了只有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現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探索的嚴謹作風,同時揭示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

“有趣的發現”這一標題,中心詞是“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含義是“發覺”,如發現大路上車來車往;在科學研究領域,它的含義是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規律。標題中的“有趣”,是用於修飾“發現”的,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或喜愛。學生的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要發達得多。在理解課文的時候,藉助課文中的插圖可以起到深入理解書面文字的效果。

  三、教學理念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從“多講”走向“多讀”。根據二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3、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鞏固10個生字、8個詞語及1個偏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像達爾文那樣仔細觀察事物,學習他認真探索的精神。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師就必須創設情境,帶孩子們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體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話說:情之萌生離不開“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須入文章之“境”。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出示昆蟲圖片,配以悠揚的樂曲,之後我請孩子們想想自己想做島上的哪種昆蟲,爲什麼。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我通過音樂、圖畫、語言描繪等手段,強化了學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他們熱烈的情緒。在熱烈情緒的帶動下,學生便被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從而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

(二)以情育情,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學時,我和學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課文的情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表情朗讀,表達抒情等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情感,用課文的情感培育學生的情感,以達到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一旦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便會形成巨大的內驅力,驅使學生衝破現有時空束縛,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他們帶到更加遙遠的意境中。在《有趣的發現》的教學中,理解“考察”一詞時,我請學生一起觀看達爾文在島上觀察昆蟲的圖片,讓學生說說他在幹什麼?他是怎樣做的?這樣,學生就能熔入到那一場景中,更好地領會詞語的意思。

(三)情感的昇華

根據二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安排了一個環節:看誰能把達爾文感到奇怪的感覺讀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誦讀,在孩子們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後,孩子們已經完全置身於情感世界,和達爾文一樣充滿了好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