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說課稿。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我爲這節課確定的教學目標是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在讀進去之後,再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二、學情分析

這個故事很多學生已經聽過,理解內容並不難,但對思想感情的理解缺乏深度。 從內心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設計理念

教學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提出的要求。的確,使學生掌握知識固然重要,但從長遠看,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學生的一生更重要。在語文學習中,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也包括情感世界的豐富,觀察領悟能力的提高和探索創造精神的培養。因此,我在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着重體現了以下教學思想:

1、緊緊把握課程改革的方向

《語文課程改革標準》倡導語文學習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必須擺脫以情節分析爲主線,以提問應答爲載體的低效模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極富感情,不宜層層分析,那樣會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從整體入眼,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讀課文,感悟課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充分發掘課文的情感因素

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絃,感情深刻強烈,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運用多種方式使學生體會小女孩的悲慘,激起對殘酷社會現實的不滿。

四、設計思路

1、把握一條情感脈絡 教學中應緊扣“由憐生愛 , 由愛生悲 , 由悲生憤”的情感脈絡,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昇華情感。

2、培養三種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過語言文字表現的。她的“ 可憐”“幸福”體現在哪裏?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在自讀中自悟,在互相討論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達能力。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凍死街頭會怎麼說。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通過虛擬情境,一方面深化課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一方面發展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

(3)、朗讀能力。課文感情充沛,適合訓練朗讀,因此要運用自由讀、範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五、說教法

我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感興趣讀的特點,主要採取“自學研討法”教學。學生自己感悟領會,小組交流合作。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六、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讀課文,感悟思想感情,工作彙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說課稿》。教師以讀代講,學生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七、教學過程

1、故事導入

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課文,帶領學生進入情境。聽後讓學生說說,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2、創設情境

大年夜幸福的人家是怎樣的情景?可憐的小女孩在幹什麼?提出這兩個問題後,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以“可憐的小女孩!”爲主線,小組內交流從第一段的哪些地方體會出她的可憐。通過創設這一情境,勾起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 ,對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有一個初步感知。

3、小女孩的命運究竟如何?

學生帶着問題在文中尋找答案。看到小女孩凍死街頭你會怎麼說?學生自由想象、充分表達。接着讓學生對這一段質疑。小女孩明明那麼不幸爲什麼說她是“幸福”的,帶着疑問學習第二段。

4、展開研讀

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她的幸福了嗎?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環節,作以下安排:

(1)自學自研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批註。教師在座間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活動,獲得反饋信息。

(2)全班交流 學生思考體會後,讓學生找出第一次幻想時小女孩感到幸福的句子教師指導朗讀。讀出火光的奇異,讀出她面對火爐時的喜悅,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想象她面對溫暖的火爐會說些什麼?討論:她爲什麼會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見火爐?

總結學習方法,先找出寫小女孩幸福的句子體會,再想象她面對烤鵝、聖誕樹、奶奶時會說些什麼,最後討論爲什麼會幻想到烤鵝、聖誕樹、奶奶?學生再以同樣的方法自學二、三、四次幻想。然後在小組內 交流討論。

組長彙報學習成果。 如果這一切不是幻想, 它們真實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有這種幸福的感覺嗎?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哪一次幻想最讓你感動?指導朗讀第十段。讀出小女孩看到奶奶時的驚喜。

在擦燃一根火柴後,爲什麼又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教師相機範讀第十一段。學生思考“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是什麼樣的。這樣的地方對小女孩來說存在嗎?

出示小女孩在天堂和凍死街頭的對比畫面,通過運用對比,可以使學生對小孩的悲慘命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自然理解了兩個“幸福”的意思。

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殘酷現實的不滿體會深入了,再讀文章最後兩個自然段感受會更深。

5、拓展創新

這是引導學生深化閱讀,運用創新的環節。這時讓學生想象“假如賣火柴的小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學生自由想象,充分表達,在小組內交流。

6、指導朗讀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後,讓學生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然後在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鼓勵學生自由評議,以達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目的。

7、總結、課後作業

學完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小女孩悲慘的命運令人同情,殘酷的社會現實令人不滿。賣火柴的小女孩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她的故事還在被一代代人傳誦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珍惜我們今天擁有的幸福?

舉辦“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的徵文比賽,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參加。推薦學生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召開講故事比賽。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2

一、教學依據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由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乃一篇童話。它記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聖誕夜被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反映了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尖銳的社會矛盾。

課文結語有這樣一句話:“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特別意味深長。本節課我就想告訴學生:對於小女孩來說,也許只有死了纔是幸福的`!因爲,我們所教的學生大多生活安逸無憂,一直在大人的呵護和愛中成長,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幸福,更無法理解小女孩的幸福。而長久的使命告誡我,語文更主要是人文教育,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二、預期目標

本節課,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啓發誘導,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層層引導,讓他們從文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單、可憐、悽慘,併產生同情、憐憫之心。

2、合作探究,重視朗讀。

通過我和學生之間,學生同桌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引導學生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種種幻想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以及從含義深刻的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讀寫結合,昇華主題。

語文課不僅有使我們共鳴的情感,也應該有練習。所以我印發了學案,並佈置了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我們想對她說什麼?並且改寫課文,讓小女孩變得快樂幸福的作業題。

4、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瞭解一點外國文化,感受作品中蘊含的那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要繼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特別要引導學生讀進去之後,再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而該課文是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經典課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它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安徒生通過這篇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先敘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講小女孩爲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步理解課文,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情感目標:重點學習1—4自然段。通過反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產生情感的共鳴,爲學習小女孩擦燃火柴產生“幻象”部分奠定濃厚的情感基礎。

4、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讀懂第一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教是爲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並輔以“情境教學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1、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以自我活動爲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2、情境教學法

“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節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爲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爲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爲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並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既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誘發學生情感,又激發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再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簡單瞭解安徒生。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就能加深對思想內容的理解,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受到更多的啓發和教育。又突出了本篇教材的訓練重點。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

(三)檢查預習並理清課文的脈絡。

本課有6個生字,還有1個多音字,由於我班的學生對生字的識字方法掌握得較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開火車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讀音,並理解多音字“噴”。

再引導學生認真地通讀幾遍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教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討論,再在集體學習中理清脈絡——課文主要寫了“賣火柴、擦火柴、悲慘地死去。”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難度。

(四)學習第一段。

(1)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精讀“賣火柴”這部分,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這一部分雖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學生對小女孩的現實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決定着對下文的種種幻象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學中我認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讀自悟,爲精讀重點部分打好基礎。

我先指名讀,再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麼,用一個詞概括出來?再歸納出 “可憐”這個詞。抓住這一中心詞,展開第一段的教學,能省時高效。

(2)讀議結合,精讀理解。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引導學生結合讀課文說出是從哪些地方讀懂這個小女孩的可憐?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1—4自然段,邊讀邊劃出句子,並想想你讀懂了什麼。(結合板書:可憐的小女孩)

2、讓學生選一兩句話讀一讀或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女孩的可憐。(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採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比較法”等讀出或說出小女孩的“可憐”。師生共同歸納出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寒冷、飢餓、孤單、痛苦四個方面)。

再放手讓學生合作小組讀課文,說說又是從哪些語句讀懂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例如:理解小女孩的可憐,我先引導學生抓住四句描寫冷的句子,重點指導第二句 “她從家裏出來的時候還穿着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這句話,作者在這篇童話中,沒有把要表達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寫出來,句子蘊含着深刻的含意,我安排在課內指導學生讀懂。這段話表明女孩家裏非常窮,她自己根本沒有鞋。在寒冬臘月,穿着一雙大拖鞋,根本不能禦寒,就連這樣大的拖鞋還是她媽媽穿了很長時間的。)教學中我先扶學這一句,讓學生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講拖鞋大,再聯繫上下文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最後通過朗讀體會,總結學法,學生學到了學法,後面的句子就可以放手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女孩的可憐還體現在“餓”。這一方面比較好理解,我放手讓學生理解。在理解“小女孩沒有歡樂、無人疼愛”這一方面,我主要抓住重點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色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就這麼一個美麗的女孩,卻有家歸不得:一是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二是“她不敢回家,爸爸會打她”,“家裏跟街上一樣冷”,風可以“灌”進去。在這樣的環境中,美麗純真無辜的小女孩是難以生活下去的,學生理解了這個句子,就爲下文理解小女孩悲慘地死去打下了伏筆。同時也落實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訓練重點,突破了難點。

(3)迴歸整體,深化理解,引導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學生理解了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冷、餓、孤單、痛苦四個方面後。我再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引導學生說說“看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你想到了什麼,說給同學聽一聽。”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既突出了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受到了一次情感的薰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4)標點符號“——”在課文第一段中連續出現三次,教學中不容忽視。我主要用小黑板出示:

“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這裏的破折號起解釋作用。突出事情發生在大年夜。

“這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破折號在這裏也起解釋作用,說明拖鞋具體有多大。

“因爲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忘不了的原因。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破折號的用法。

最後配上風聲,努力創設情境,感情第一段,使學生再一次在整體感知第一段的基礎上,充分表達出對小女孩的同情,結束第一段的教學。

總之,第一段的教學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思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努力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結合,自然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4

開學初,區教研室組織了“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培訓活動,姜主任給我們做了細緻、深刻的解讀,也給我們指明瞭今後語文教學的方向—以學生爲本,以訓練爲主,以激勵爲主,由“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構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的課堂結構體系,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在“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和第八屆閱讀教學大賽精神的指引下,我們學校也開展了一系列“導學議練”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特別是以教研室組織的“磨課”活動爲契機,我們在教研組長顏敏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精心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課後反思—再次執教等環節,不僅把握了“導學議練”各要素的思想內涵,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了高效課堂。爲迎接區教研室的抽課活動,我們組根據教學進度,確定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全組老師共同研究、輪流試講,最後我有幸代表大家執教了這節課。下面我就針對《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並結合“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談談我的幾點做法和認識。

一、激趣導課,引入新知。

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力求簡明扼要。五年級的學生對於安徒生和他的童話作品並不陌生,特別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很多孩子都是伴着它長大的。所以在導課時我這樣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安徒生的一篇傳世之作,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的這部經典童話作品。”“導”不僅有教學活動的導入,還有教師的引導、指導和激勵,所以,在“學”、“議”、“練”的環節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適時地對學生加以讀法、學法與寫法的指導。如:在學生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時,我指導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及主要事件,用簡潔的語言就可以把文章概括準確、完整,教給了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在學習小女孩的幻想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把小女孩的現實與幻想進行對比,並適時總結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

二、自主閱讀,研學新知。

踐行“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我們要深刻解讀教材,找準學生的認知點與興趣點,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任何一堂課都不應該從零開始,要關注學生初始的閱讀體驗,以學生自讀後的初步感受作爲教學的起點。所以,在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後,我問學生:“通過讀書,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說出自己閱讀課文後的最初的真實的感受,並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習目標,精選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文章的字裏行間去感受小女孩可憐、悲慘的命運,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自主閱讀,研學新知”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的過程,我讓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讀書,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靜靜地,默默地潛心閱讀,通過讀、圈、畫、議主動求知,自己學會學習。如:在讓學生感受小女孩的現實生活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1—4自然段,並畫出感受較深的句子,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再深入到文章的字裏行間,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是豐富的、多元的、發自內心的,更能感受到小女孩現實生活的寒冷、飢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三、討論交流,以導促學。

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生生雙邊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過程。如:在讓學生畫出感受較深的句子後,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隨後在全班交流、彙報,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起了他們主動學習的慾望,既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不僅要有學生的議論紛紛,還要有孩子們的書聲琅琅。這節課,我讓孩子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自己讀、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齊讀、老師創設情景讀。在文中作者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寫出了小女孩的5次幻想,特別是後兩次幻想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見奶奶的一剎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趕緊想把奶奶留住。所以,在文章的最後部分,我通過讓學生體會感悟、齊讀的方式讓學生的情緒達到了最高潮。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還儘量用動情的語言與學生對話,去感染學生的內心。

四、拓展延伸,鞏固練習。

在學習課文同時,我們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讓學生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語文素養。在理解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引讀:“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隨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練習,“同學們,人們不知道,你知道嗎?你讀懂了嗎?我知道她曾經,我知道她曾經,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前面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解讀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及她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從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課後的小練筆寫幾句你想對小女孩說的話,延伸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達到了讀寫結合的目的。

總之,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力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訓練思維、發展語言、學會閱讀、獲得情感體驗。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5

一、作品解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我認爲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說最觸動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細細的火柴點燃美麗的幻覺世界的那一刻,這一刻,小女孩不僅點亮了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同時也點燃了溫暖與光明。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萬萬個孩子們的縮影,他們是社會生活中被壓榨、被欺侮、被視的弱者。安徒生筆下的小女孩形象是一個弱者頑強不屈的抗爭與追求,這是安徒生自身的寫照。這個氣息可聞、身形可見的小女孩,她的可憐、她的孤苦激起了讀者徹入心底的同情,與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童話世界裏,安徒生對小女孩憐憫的愛最終變成了一種撫慰的愛——小女孩在痛苦的極點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後給予小女孩的是永恆的愛,那就是是到天堂過一種沒有寒冷、沒有飢餓的日子。

二、解讀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以及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方法與過程目標:通過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增強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重點:感受賣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設計理念:

1、對於這樣語言悽美、情感強烈且富於變化的文章來說,“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我們寫文章,注重傳情達意。每一篇課文,總有它的立意所在,或深奧,或淺顯,但小學生由於年齡、閱歷等各方面的原因,對課文的理解常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只是聽老師說,而不能產生與之相應的心絃共鳴,不能真正體悟文意。本篇課文我主要運用對比教學,讓學生體會文章用詞遣句的準確,體會作者蘊含的內在的深厚情感,

四、環節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設計本課時充分考慮了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課時讓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瞭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將本節課分以下幾步進行:

一、走進安徒生,感受安徒生童話。

1、課前查閱的有關安徒生的資料,感受“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偉大。

2、一入課,我的導入是這樣的: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世紀交響樂,優美的詞句、奇妙的想像,讓人陶醉在音樂的海洋;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走訪世界的遊記,每讀一則童話,就有一束陽光射進我們的心靈;他的童話中有對假、惡、醜的揭露、鞭撻,但更多的是對真、善、美的讚揚和嚮往,從而給人以朝陽般的溫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今天,我們來讀一讀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二、走近小女孩 感受“可憐”。

我們每個同學的大年夜是美麗的,小女孩的大年夜是什麼樣的?和我們的“大年夜”一比較,學生能充分感受小女孩生活的悲慘。

文中有三處描寫“大年夜”的句子:

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每個窗戶裏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着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爲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與我們人人期盼、寄予我們無限幸福的大年夜相比,賣火柴的小女孩確凍死了,爲什麼?

三、走進小女孩,深化“可憐”

這部分,我主要採用對比教學,讓學生感知、體味情感。朗讀中的“有感情”絕不是對文字本身“一頓二重”的技術處理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波動,掌握文章的“神”,“情動於中”自然就能“形於言”了。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抓對比,文章有這樣幾處對比:

對比一:虛幻與現實的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對比二:插火柴前的心理和後來插火柴的心理。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

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敢和趕緊對比,感受小女孩渴望幸福的強烈慾望。

對比三:文章一實一虛的寫法。

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小女孩嚮往幸福的渴求。

其次,創設情境。作者採用了對比的寫法寫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襯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別是後兩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見奶奶的一剎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趕緊想把奶奶留住,於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飛走了,她死了!所以,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我設置了音樂,通過情境朗讀來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們感受得越深,對文章中的難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與這催人淚下的語言文字融爲了一體。

四、走進安徒生,瞭解童話內涵。

什麼是童話?在同學們的心裏,無非就是城堡、公主什麼的,今天這節課,我不僅讓學生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憐,我還要讓他們懂得怎樣讀童話,所以在最後我是這樣設計的:列夫。托爾斯泰曾意味深長地問高爾基:“你讀過安徒生嗎?我讀過,十年前,我沒讀懂,十年後,我終於讀懂了,他很孤獨,非常孤獨。”我們一起來談談你心中的安徒生。最後送大家兩句話,希望大家帶着這兩句話走進其他的童話。

感悟童話,感悟童話的意味深長!

走進童話,走進人生的五彩繽紛!

五、說板書。

整堂課的設計,我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遵循學生的年級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教學理念,基本達到了教學效果。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