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精選5篇)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動物的行爲說課稿(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精選5篇)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1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動物行爲的類型、特點以及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義。

2)舉例說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及其特點。

(3)歸納總結出動物行爲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動物各種行爲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界奧祕的能力。

(2)通過“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探究活動,讓學生知道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逐步培養分析處理資料和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建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到只有人類和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諧相處,才能使整個地球表現出盎然生機。

(2)認識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觀察動物的幾種行爲類型以及各種行爲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

(2)“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的探究活動,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過程

引言:

複習運動系統的組成?

動物因爲有了骨骼、肌肉關節才能運動,所以我們看到一個多姿多采靈動的世界。

示圖“鵝在水中游”(解說:我國勞動人民早在幾百年年前就對動物的行爲有了很多觀察,駱賓王在七歲時就寫了鵝這首詩)讓學生齊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他寫的是鵝在水中的什麼行爲(嬉戲游水)。還有古人的詩作“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說的就是自然界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和行爲。尤其以動物的體形、體色、行爲最豐富多樣,使人着迷。動物的行爲常常表現爲各種各樣的運動,他們的運動和行爲與生活環境相適應。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動物的行爲,瞭解動物行爲的類型和獲得的過程。

一、動物的行爲

1.動物行爲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課本插圖)。

問:看一看:這些是動物的什麼動作?這些動作統稱爲什麼?

學生仔細觀察討論

問:想一想:你能說出什麼是“動物的行爲”嗎?

(動物都能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反應,這種反應的表現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爲。)

問:老虎的奔跑跳躍是動物的行爲嗎?老虎的凝神靜臥呢?你還能說出一些動物行爲的例子嗎?

總結:動物的行爲包括動物的各種姿態和動作,包括動物的爬行、走動、奔跑、跳躍、游水、飛行、滑翔和其他運動方式;還包括動物的取食、功擊、防禦、繁殖、遷徙過程中的各種動作;包括體態、體色、聲音等正常和異常的狀態。

動物行爲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爲了方便研究我們把動物的行爲進行了分類,請同學門閱讀課本P65,思考、並討論問題:動物的行爲分爲幾種?它們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麼意義?

2.動物行爲的類型

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影片中的有關動物行爲的相關事例,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出每種動物的行爲的概念以及它們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麼意義。

(1)覓食行爲

概念:是動物通過獨特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爲。

意義:覓食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爲。

(2)爭鬥行爲

概念: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於爭奪食物、配偶、領地或巢區而發生相互攻擊或戰鬥,這種行爲叫攻擊行爲。爭鬥的動物雙方很少受到傷害

意義:對於動物維持個體生存和延續種族必不可少。

(3)防禦行爲

概念:動物對付外來侵犯,保護自己或羣體中其它個體的行爲

意義:對於動物維持個體生存和延續種族必不可少。

(4)繁殖行爲

概念: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爲(包括求偶、佔巢、孵卵、哺育等)

意義:使動物能夠產生大量的後代,使後代得到親代的良好照顧,提高動物幼體的成活率。

(5)社羣行爲

概念:是動物羣體內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活,它們具有一系列的動物社羣行爲。

意義:社羣行爲使羣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存。

問:通過上面的觀看和討論,請同學小結一下我們認識了幾種類型的動物的行爲

演示:5種動物的行爲的分類

問:請學生說一說還有沒有其他動物的行爲?

(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二、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

問:想一想,這些多種多樣的動物行爲,從動物行爲獲得過程來看,它們又分爲哪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1.先天性行爲

概念:先天性行爲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行爲。

特點:具有持久性

2.後天性行爲

概念:後天性行爲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爲。

特點:具有短暫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就強,表現出的動物行爲也越複雜多樣。

三、動物行爲的特點和意義

問:由於動物種類、運動方式等不同而導致動物的行爲是多種多樣的,請同學們想一想,動物的行爲有沒有共同的特點呢?

1.動物的行爲是對環境的適應,對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有重要作用。

2.是遺傳因素、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問:我們爲何要研究各種各樣的動物行爲?

研究動物行爲的根本目的是認識和利用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除對人類有害的動物。

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鞏固練習

1.下列哪項不屬於動物的行爲( B )

A.青蛙鳴叫 B.動物體內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變色龍隨環境改變自己的體色 2.下列行爲屬於先天性行爲的是( D )

A.狗拉雪撬 B.馬拉車 C.猴子剝花生 D.蠶吐絲

3.兩隻雄性織布鳥在繁殖季節爲爭奪築巢的樹枝,發生激烈打鬥行爲,該行爲屬於( B )

A.取食行爲 B.攻擊行爲 C.防禦行爲 D.繁殖行爲 4.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於(A )

A.適應複雜的生活環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敵害 D.找到食物 5.下列動物種羣中,不具有社羣行爲的是( B ) A蜜蜂羣體 B.綿羊羣體 C.白蟻羣體 D.螞蟻羣體

6.“蜻蜓點水”實際上是蜻蜓的產卵過程,對蜻蜓該行爲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B )

A.是一種先天性行爲 B.是一種學習行爲 C.是一種繁殖行爲 D.該行爲由蜻蜓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觀察動物的幾種行爲類型以及各種行爲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讓學生明白先天性爲和後天行爲的特點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2

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爲》是濟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動物”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劉恩山教授講到:這部分知識於每個人的現實生活有直接和間接的相關。通過對動物行爲的研究,可以在與動物建立更好的關係上起到很好作用。從學科知識教育來說,動物行爲的知識與我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動物行這部分內容,課程標準有具體的要求。一是要求區分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第二是能夠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爲。這是兩個具體要求。

  說學情分析:

知識源於生活,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深入生活,認識生活,在生活的體驗中汲取成長的營養。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動物有過接觸,因此,同學們都能列舉出一些動物的行爲。

設計依據:

動物行爲是多種多樣的,如取食行爲,防禦行爲,繁殖行爲,遷徙行爲等,許多行爲都有較強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學生,但從本質上理解行爲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更爲重要。因此教學中要以此爲主線,精心設計,並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說設計思路:

本節課主要採用閱讀式的自主學習和問題式的自主學習的方法來完成這課標對這部分內容的兩個要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回放《動物世界》節目精彩的片段,請同學們舉例所看到、想到的動物行爲。

二、利用閱讀式的自主學習和問題式的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完成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的學習:

1、自主學習先天性和後天性行爲的分類和區別

投放有關的文字、圖片等資料,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教師的引導,學生小組合作, 區分出哪些是生物生來就有的行爲,哪些是通過環境作用,由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爲,並根據這些動物行爲的分類,找出其分類依據,得出一個較爲合適的結論。

分析先天性行爲:在學習先天學習行爲時,設計瞭如下的問題:

1、請問哪些同學飼養過小動物?

2、你所飼養的動物都有哪些行爲?

3、把你飼養動物的經歷與同學老師分享好嗎?

4、小動物要吃東西、要睡覺,這些用你教嗎?

5、那麼怎樣使你的貓、狗去規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6、爲什麼蠶生來會吐絲,而小貓卻不會?

8、先天性行爲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9、你認爲先天性行爲對動物有什麼意義?

7、小貓吃奶、鸚鵡學舌、鳥築巢、雞孵蛋、蠶吐絲、大雁南飛等,這些行爲從獲得的途徑來看,哪些是生來就有的,哪些是後天獲得的?

分析後天行爲:

在學習後天學習行爲時,設計瞭如下的問題:

1、如果你是訓獸員怎樣使動物聽你的話進行各種表演的?

2、如果你家養了一條小狗,請你設計一種訓練方法,讓它一聽到你的呼叫就跑過來?又如:

3、黑猩猩釣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還是後天學習行爲?

4、比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後天學習行爲,你覺得哪個比較複雜?10、學習行爲對動物有何意義?

5、、動物的學習能力有遺傳因素作用嗎?

6、你認爲人類的學習行爲對人類有怎樣的意義?這對你有何啓示?

學生通過對系列問題的思考與解答,鞏固了已有的知識和技能,

鞏固分析:展圖1、2:(孔雀開屏、育雛); 展圖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過程);展圖4:(老鼠走迷宮)

2、動物社會行爲

放錄像:白蟻和狒狒的羣體生活。

教師讓學生帶着問題看錄像,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白蟻、狒狒羣體的社會行爲特點。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動物社會行爲的形成機理,理解社會行爲的意義,獲取動物社會行爲方面的有關知識。

1.白蟻羣體成員有哪些?它們的職能分別是什麼?

2.在狒狒的羣體中哪一個是首領?爲什麼?推測:爲什麼牧羊人放牧時管好頭羊就可以?

3.羣體中不同個體之間是如何實現分工合作的?

4.羣體中的社會行爲的意義是什麼?

5.動物羣體中存在信息交流嗎?你知道那些動物的交流方式?

三、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

學生明確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

四、鞏固知識、加深理解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只有在應用的時候,知識才是有價值。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3

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爲實際上是動物個體或羣體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對環境及其變化的一種適應活動。動物的行爲對於維持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都是十分重要的。動物的行爲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平時對動物行爲有所覺察,但缺乏有意識的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動物的行爲有理性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今後能有意識地觀察和分析動物的行爲,並思考動物行爲與環境的適應性。同時能初步認識到生物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爲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學生本身並不清楚動物行爲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爲,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爲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爲,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爲的概念。

在學生了解了動物行爲的概念後,再以蜜蜂爲例具體學習一種動物(即蜜蜂)的複雜行爲。

二、課時安排

本課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瞭解什麼是動物行爲及動物行爲的意義。

2.瞭解蜜蜂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

(二)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用列表法歸納知識。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體驗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觀察和研究動物行爲的興趣,接受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蜜蜂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

2.教學難點:蜜蜂的通訊行爲。

三、教學準備

蜜蜂通訊行爲的教學掛圖或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爲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築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爲動物的行爲。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爲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後,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爲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爲,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爲和防禦行爲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爲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後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並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爲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爲如馬戲團裏的“小熊騎車”等複雜行爲是通過後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後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爲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爲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爲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自身生存的行爲方式。並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爲是如何適應於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髮言)。

在瞭解了動物行爲的類型和意義後,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爲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

(二)蜜蜂的社羣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着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爲人類提供瞭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羣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羣。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羣組織”,完成下表。(見板書)

完成表格後,教師進行小結。並使學生明白社羣生活行爲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羣體生活,繁殖後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爲

在蜜蜂的社羣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採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採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後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採蜜。哪麼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

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爲”後,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爲何種行爲?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後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於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後利用板書小結。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爲》是蘇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第二節內容。自然界中的動物,它們每時每刻都要對體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這些反應的表現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爲,而動物完成某種行爲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對於人和動物體而言,許多行爲的產生都需要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通過運動系統來完成,所以本章節內容安排在生命活動調節的後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動物的運動突出人體的支持和運動,因此,本節知識安排在學習“人體的支持與運動”之後,使學生先從自己熟悉的人作爲實例,再到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爲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徵非常重要。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和行爲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對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動物的行爲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行爲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動物的行爲及其類型,另一就是生物行爲的特點和意義,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後者是一個探究活動,再呈現圖分析討論,歸納總結。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動物爲了生存和繁衍種族,表現出越複雜多樣的動物行爲特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說出動物行爲的類型、特點以及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義。

(2)舉例說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及其特點。

(3)歸納總結出動物行爲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

能力目標1)通過對動物各種行爲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界奧祕的能力。

(2)通過“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探究活動,讓學生知道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逐步培養分析處理資料和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建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到只有人類和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諧相處,才能使整個地球表現出盎然生機。

(2)認識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三、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觀察描述“動物的幾種行爲類型特點以及各種行爲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是重點又是難點;

2、“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的探究活動是重點也是難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啓發式談話法,啓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並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的行爲特點和意義。

2.本節“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的探究活動並不難,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後進行,課上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一般探究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並視頻播放“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的示範實驗,引導學生少走彎路。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於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中。

五、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總結規律,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後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通過創設“鵝在水中游”的情景,引導學生聯想駱賓王在七歲時就寫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優美詩句,使學生在詩情畫意中感受動物行爲的美。繼而轉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壯麗景觀,各種動物的體形、體色、行爲豐富多樣,使人着迷。從而激發學生的對生物奧祕探究的興趣,行雲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動物的行爲

“觀察描述動物的幾種行爲類型特點以及各種行爲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和課件的圖片,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先對動物的行爲概念和類型(例如:覓食行爲、爭鬥行爲、繁殖行爲、社羣行爲等)有個粗略的瞭解。

第二步:再通過指導學生觀看每一段視頻介紹後,讓學生討論動物的這種行爲的特點和動機,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表現的行爲類型的特點和對生存繁衍的意義。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三步:啓發學生還能找到其他動物行爲類型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2.動物的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

第一步:引導學生總結上面列舉的動物行爲的實例以及視頻的解說,從行爲獲得過程來看,動物的行爲又分爲哪幾類。

第二步:通過“資料分析1—5”,進一步討論分析獲得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行爲及其特點。

3.動物行爲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

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析上述有關動物行爲實例類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順理成章地指導學生從動物行爲的動態過程、與環境的關係、行爲的結構基礎等方面總結出動物行爲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

4. “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的探究活動

新課程的重要特點就是倡導學生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探究性學習的一般方法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本節探究活動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在本節課堂上,通過演示“螞蟻的覓食”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作出的假設最合理?制定的探究計劃最周詳可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步:播放視頻“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爲”的探究實驗範例,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

第三步:讓學生課後再對探究方案進一步討論完善並實施。

第四步:選擇適當的時間爲學生提供表達交流和展示學生研究成果的機會。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

這樣安排體現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

交流時注意: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於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學生的假設,有利於認識動物行爲的特點和意義。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研究動物行爲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三)、作業練習:(見教材和課件)

作業練習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使學有所用。

動物的行爲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生物學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動物的行爲》一章中的第二節內容。教材列舉動物的取食行爲,領域行爲,攻擊行爲,防禦行爲,繁殖行爲,節律,社羣行爲等,說明動物的大多數行爲對其生存和生殖的重要性。本節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我們主要學習動物的取食行爲,領域行爲,攻擊行爲和防禦行爲。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動物的取食行爲,領域行爲,攻擊行爲和防禦行爲;

2、舉例說明動物取食行爲,領域行爲,攻擊行爲和防禦行爲對其生存和生殖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上節課動物先天性行爲和後天學習行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斷,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有關動物行爲的概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同學們辨別動物大多數行爲,認識動物行爲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動物取食行爲,領域行爲,攻擊行爲和防禦行爲的意義。

2、教學難點:分析動物取食行爲,領域行爲,攻擊行爲和防禦行爲與其生存和生殖的關係。

四、學情分析

1、知識水平:學生通過對上節課動物先天性行爲和後天性學習行爲的學習,對動物行爲並不陌生,而沒有從動物行爲的功能這個專題的角度來認識和思考這個問題。

2、能力水平:學生經過一年多的生物課程學習,已具備一定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和生物學知識,對研究動物行爲有濃厚的興趣,爲順利地進行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2、情景教學法。

3、提問教學法。

4、討論教學法。

5、比較教學法。

6、練習教學法

(二)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討,

平等互動,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