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餘數除法說課稿

有餘數除法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餘數除法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餘數除法說課稿

有餘數除法說課稿1

一、教材內容

本課爲小學二年級下冊(西師大版)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但只限於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的情況,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整除及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2、通過觀察、比較後,弄清整除的意義。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並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

4、能夠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基本練習。

(電腦顯示)52÷8=24÷3=25÷3=8÷2=

10÷4=38÷2=

1、集體訂正。

2、師:請學生根據各題商的結果,將這些除法計算題進行分類,每類商有什麼特點?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並在小組內選出一名記錄員,將研究的結果記錄下來。(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後出現分類情況。

(電腦顯示)商沒有餘數爲24÷3=8,8÷2=4,38÷2=19;商有餘數爲52÷8=6…4,25÷3=8…1,10÷4=2…2。

二、談話導入。

在我們學過的整數除法中,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餘數的,一種是有餘數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師:(電腦顯示)讓我們先來觀察這類除法算式。它們有什麼特點呢?請在小組內研究研究。(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生1: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而且商沒有餘數。

生2:我們組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們認爲被除數、除數、商應是自然數。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同學們同意哪一種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種意見,因爲整數包括自然數和零,而除數是一個非零的數,所以除數不能是整數。

生2:我不同意第二種意見,因爲如果被除數、除數、商都是自然數,那被除數和商就不能是零嗎?

師:像這樣,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是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第一個整數能被第二個整數整除。(板書)

看書第78頁,齊讀“什麼叫整數”,並完成“做一做”(1)。

師:“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個數不能被第二個數整除的情況,它們有什麼特點?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學生回答。

師:這就是“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電腦顯示有餘數除法的算式。)

師:有餘數除法中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思考後回答。

師:前面我們學過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們記得嗎?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電腦顯示:48÷5=9…3)

師:如果被除數不知道,該怎麼求呢?(電腦顯示:?)

師:你們發現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了嗎?

學生回答後,板書有餘數除法的關係式。

師:這個關係式有什麼用呢,

(學生回答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驗算有餘數除法是否做對了?(2)求未知數x。)

師:現在我們就運用它們之間的關係,來完成第78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出現以下幾點:

(1)什麼叫整數?

(2)什麼叫有餘數的除法?

(3)有餘數除法的關係式。

(4)如何利用關係式進行驗算?)

師總結:對,將你們所說的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鞏固練習。

1、填空。

(電腦顯示)

(1)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爲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能被()整除。

(2)因爲28÷4=7,我們就說28能被()整除。

(3)在有餘數除法中被除數=()。

(4)()÷3=8…2。

2、完成“練習十六”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判斷。

(電腦顯示)

(1)有餘數的除法裏,商都比除數小。()

(2)19除以4,商是4,餘數是3。()

(3)8能被32整除。()

(4)24只能被6整除。()

(5)128能被128整除。()

師:你們回答得都很好。(電腦出現迴響掌聲)

4、課堂活動練習

有餘數除法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餘數除法的內容。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與除數間的關係”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②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③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④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等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

三、教學流程

爲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擺一擺,比較感知

(一)擺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1。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2。問: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問:這個算式什麼意思?

(溝通算式、文字、擺的過程之間的對應關係。)

(三)初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7個草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

2、交流彙報擺的結果,並說發現。

3、引導學生根據擺的過程列算式。

4、比較,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講解:算式裏的“1”表示剩下的1個草莓,在算式中稱爲“餘數”,今天我們研究的是“有餘數的除法”。

追問:餘數表示什麼?

三、對比觀察,理解關係

(一)初步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用9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動手擺一擺。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擺的意思嗎?

3、如果用10根小棒來擺呢?

4、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5、餘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係?是什麼關係?

餘數<除數

(二)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1。讀一讀,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

2。你是怎麼想的?和同伴說一說,也可以擺一擺證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四、課堂作業: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第2題。

五、課堂總結,明確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師:看來,在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

有餘數除法說課稿3

一、說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內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頁。

二、說教材:

有餘數的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既可以使學生拓展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範圍,又爲以後繼續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本節課要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認識餘數。爲了使學生掌握好有餘數除法的,教材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到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餘”產生,聯繫除法的含義引出有餘數除法的算式,並說明“餘數”的含義以及有餘數除法算式的讀法。隨後的練習,都是讓學生試着用有餘數除法的算式來表示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對有餘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三、說目標:

介於以上的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餘數產生的原因及實際意義,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能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2、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難點: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四、說教程(說教法與學法)

本課的教學分這樣四大塊。

第一塊:複習引新。

1、觀察:說說這6個蘋果是怎麼分的。說出兩道除法算式。

2、說出:6÷2的意義?6÷3呢?。

3、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我想通過這樣的複習找到新知的生長點,通過適當的溫故,使新知的教學建立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

第二塊:探究新知。

這一塊的學習內容,準備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分四個層次組織學習活動。

第一層:分一分。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把10枝鉛筆分別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給小朋友,並把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裏。先指導操作,後自主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得藉助於操作活動。通過把10枝鉛筆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爲抽象“餘數”的概念打下基礎。同時,操作活動步驟清楚,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層:說一說。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確認每次分得的結果,並把這些結果按有沒有剩餘進行分類。通過觀察、比較,突出了“剩餘”這個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三層:寫一寫。引導學生根據其中分得的有剩餘的過程和結果寫出除法算式,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1)觀察表一,說出算式並計算,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觀察表二,說出算式並計算,10÷3=3(人)……1(枝)

(3)認識餘數。

(4)觀察比較,10÷5=2(枝)10÷3=3(人)……1(枝),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分。

寫算式是把學生的具體感知進行抽象的過程,是形成“餘數”概念的主要環節。教學時,我力求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由沒剩餘引出有剩餘,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並使學生獲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動經驗。

第四層:試一試。讓學生把其他幾種分得有剩餘的情況試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後概括提煉:什麼情況下平均分得的結果可以用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

在這塊的新知探究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操作的時間,真正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逐步建立餘數的概念,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第三塊:練習達成。

想想做做1與例題的類型相仿,是模仿性練習。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後,根據操作結果填寫相應算式的商和餘數,在完成填寫後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突出算式中單位名稱的選擇,在表達中進一步明確認識。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練習,學生觀察圖後,獨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時提出: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些物體按指定的每幾個一份進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幾份,只要平均分後有剩餘,都可以寫成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從而更深層次的把握知識。

想想做做3,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同座相互說說,再指名說一說。

第四塊:總結評價。

1、請學生說說你學會了什麼?揭示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課後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餘數的除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整節課,從分鉛筆(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類(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後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了數學的價值性。

有餘數除法說課稿4

說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表達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在操作中理解豎式每一步的含義,並能對除法作出合理解釋。

2、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經理有餘數除法的過程,理解餘數的含義,建立有餘數除法的概念。

3、結合生活情境,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長除法。

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說教學方法

準備學生準備圓片20個

說教學過程及內容

個人二度備課與即時反思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解決問題,抽象出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問題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盆?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2、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教學豎式

(1)學生嘗試列豎式

(2)認同除法豎式的一般列法,詢問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

(3)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A、用圓片代替盆花師生一起在黑板上擺一擺

B、觀察豎式,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交流解惑。

D、仿寫除法豎式

三、動手操作,建構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問題二、16盆花,如果每組擺5湓,結果會怎樣?

1、學生活動:用圓片代替盆花在桌子上擺一擺,結果用豎式表示。

2、結合學生的操作活動理解豎式每一步的含義。

3、揭題:有餘數除法

4、學生試寫橫式

5、思考:

A如果有17盆話,每組擺5盆花,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如果是18盆呢?你是怎麼知道的?算式怎麼寫?先在頭腦裏擺圓片,再列算式。

B現在有21盆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你能列豎式計算嗎?

C交流、評價。

6、小結

四、生活應用

看同學們學得這麼好,小精靈想帶同學們去運動會看看,用所學的知識幫他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五練習

1完成書本第51頁的做一做

師生校對正確填寫形式

2出示小黑板:老師給你20元錢,請你給運動員們再去買幾瓶礦泉水,已知每瓶礦泉水3元,能買幾瓶,還剩幾元?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10月14日《課堂》P22選做《特訓》P33—341—5

說教學整體反思

本節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屬下位學習,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餘數,認識餘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遊戲、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餘數,得出結論。這節課剛開始時是小組平均分小棒,在學生動手操作分完所給的小棒後,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並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後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餘,一種是有剩餘。學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剩餘”,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餘”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爲下面進一步學習餘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餘數後引出除數比餘數大時,不是我告訴學生這規律,而也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除數比餘數大的規律。整節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藉助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爲抽象出“餘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對比教案來講,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於在某些環節中用的時間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節沒有進行。如:數手指的遊戲、有趣的思考題等很有特色的教學設計,均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進行,比較遺憾。因此,這次的教學活動,是給我敲了一個很及時的警鐘,鞭策我在今後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着認真、虛心的態度,塌實樸實地搞好教學工作,是自我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