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級語文說課稿語言文學教案《小壁虎借尾巴》說課稿

《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級語文說課稿語言文學教案《小壁虎借尾巴》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級語文說課稿語言文學教案《小壁虎借尾巴》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級語文說課稿語言文學教案《小壁虎借尾巴》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⑵ 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⑶ 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其敘述方法。

3、教學重難點:

⑴ 教學重點:

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

⑵ 教學難點: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處和特點。

4、教具準備:課件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三至七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後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爲主”原則:

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

2、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

3、文道統一原則:

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

4、課內外聯繫原則:

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科普童話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用導學法即“講──扶──放”、直觀法、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舉一反三,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⑴ 導語:

上課開始,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小壁虎剪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麼名字嗎?”對!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有隻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⑵ 看幻燈,聽錄音故事,思考:

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

⑶ 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

提出兩個要求:

① 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② 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⑷ 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後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認真的程度。

2、先扶後放,逐層精讀:

⑴ 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理清了文章思路:

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怎樣借→借到了沒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尋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

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掙,難看)小壁虎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課件,屏幕中顯示出:

一隻壁虎在牆角捉蚊子,一條蛇悄悄地爬過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

鮮明、活動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一掙”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掙斷尾巴後,心情怎樣?

指導學生用難過的語氣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

強調“多難看”。

⑵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樣借”重點分析,由於抓學法來學習,設計出“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

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爲主,學習第四自然段採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爲主。採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① 以扶爲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裏?看見什麼?

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着尾巴在河裏游來游去。

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

小魚爲什麼能在河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

(學生回答是因爲小魚搖着尾巴)

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

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麼要寫?

(爬呀爬)

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爲後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麼說,小魚怎麼答。

學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總結學法:

(指着板示的句式)我們學習第三自然段,先學習壁虎爬到哪,看見什麼;再學習小壁虎怎麼說,小魚怎麼答;最後想想:爲什麼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這樣的總結,既對小學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的經過起強化作用,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② 半扶半放,學習第四自然段:

A、教師出示句式引讀本節,幫助學生理順序。

B、指導朗讀。

C、討論老黃牛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因爲老黃牛要用尾巴趕蠅子。

③ 放手自學第五自然段:

A、讓學生自由讀這個自然段,根據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寫什麼,第三、四句寫什麼。

B、討論:

燕子爲什麼不能把尾巴借給壁虎?因爲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採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於輕鬆、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藉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問:

你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麼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麼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小壁虎爲什麼難過?因爲它向水裏的魚、陸上的黃牛、空中的燕子都沒借到尾巴。爲什麼高興?因爲它又長出一條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再生的特點對它有什麼用處?重放CAI課件:一條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掙不斷會發生什麼後果?(會被蛇吃掉)從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研究出個別現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這種由事物的個別現象,總結出事物一般規律,再由一般基本規律去解釋事物個別現象,即“個別──一般──個別”,完成好兩次推理,給學生滲透一點認識事物的一般方法,整個閱讀過程,就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可以達到語言文字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同步進行,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同步發展的目的。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⑴ 扣住“傻”字問:“同學們,壁虎媽媽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的氣氛熱烈極了。有的說:“小壁虎肯定傻嘛,連自己長出一條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說:“小壁虎不傻,因爲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時候,他知道掙斷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時候多有禮貌,根據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稱呼。第三,‘傻孩子’是媽媽對它的暱稱。”

⑵ 學習了17課,我們知道了魚的尾巴能撥水,黃牛的尾巴能趕蠅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護自己。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麼用?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鳥、狗四種動物,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我就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盪鞦韆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