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

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

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小貓的生日》以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過生日爲內容,故事情節簡單易懂,畫面富有探究性,觀察推理是幼兒自主閱讀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一個又一個隱性藏玄機的影子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通過層層提問激發幼兒運用想象、推理,從局部到整體進行推測,既鍛鍊了幼兒的觀察判斷力,也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了動腦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觀察課件畫面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能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局部輪廓大膽猜測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朋友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三、說教學準備

《小貓過生日》課件、小貓圖片、糖果、大圖書

四、說教學重難點重點:

通過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

難點:根據影子的明顯特徵猜動物,體驗動腦筋的快樂。

五、說教學方法

嘗試用觀察比較、對應匹配等方法,從影像的整體或局部輪廓猜測朋友以及朋友贈送的禮物。在活動中樂意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在看看、猜猜、找找、配配的過程中體驗爲小貓慶祝生日的快樂。

六、說教學過程

(一)引題,觀看課件1(小貓)師:寶寶,看看這是誰?跟它打個招呼!(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與小貓打招呼)師:小貓今天特別高興,知道爲什麼?(觀看課件2)哪裏看出小貓要過生日?

(直接引出,通過觀察封面,讓幼兒獲取有關於故事的信息,發展幼兒語言的完整性,瞭解故事的封面隱藏的內涵。)

(二)理解故事,聽聲音,觀看大圖書3(停電)師:哎呀,小貓過生日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家裏停電了!請幼兒上前找出停電的那頁)師:停電了,什麼也看不見,小貓怎麼辦的?(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解決停電的辦法)(一片漆黑的畫面,帶給幼兒視覺的衝擊,結合生活經驗發展幼兒語言及推理解決能力。)

(三)觀看圖書4(小貓拿着電筒照)師:看看小貓找到了什麼?(手電筒)

(四)觀看課件5(門鈴,客人來了)

1。師:叮咚:門鈴響了,小貓拿着手電筒從門洞裏照照。(解疑故事中的解決方法。)師:這是誰啊?你們幫小貓猜猜看,(是小兔)爲什麼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請小貓打開門看一看(課件6)猜對了嗎?(小兔,你好!請進請進!)

2。叮咚:又有人來按門鈴了,小貓拿着手電筒從門洞裏照照,這是誰啊?誰來猜一猜?(刺蝟)爲什麼?打開門看一看,真的是刺蝟來了!(刺蝟,你好,請進請進!)

3。叮咚:又有客人來了,小貓拿着手電筒從門洞裏照照,會是誰呢?長長的尾巴是誰啊?快請他進來看一看吧,(小猴,你好!請進請進!)

4。現在小貓的家來了幾位朋友?我們一起數一數吧!(數1。2。3,同時出示課件)(推過剪影的.效果深深吸引孩子探疑的興趣,在充分推測的過程中,用局部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完成的語言描述瞭解故事的內容與情節。)

5。叮咚:還有朋友來啊,小貓的朋友可真多,我們來看看,哇!這次一下子來了三位朋友,到底是誰呢?打開門看看(長頸鹿,梅花鹿,熊貓你們好!請進請進!)(能分辨主人與客人,感受朋友共慶的歡樂場面。)

(五)完整講故事(幼兒在推測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有了一定了解,本環節通過互動式讀大書,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以生動的語言適當修改原文中的語句,讓幼兒享受在以圖示文的過程中。)

(六)引導幼兒給小貓送祝福,唱生日歌1。師:現在小貓家裏更熱鬧了,哇,電來了!小動物們一起給小貓過生日啦!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小貓一起過生日啊?

2。生日歌響起,引導幼兒唱生日歌。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給小貓唱生日歌好嗎?

3。分享糖果。

(感受小貓生日的快樂,在高潮中自然結束,讓幼兒一起分享糖果,讓自己也身在小貓的生日Party中,感受好朋友過生日時的喜悅之情。)

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故事欣賞活動《會想辦法的小烏龜》。

首先說教材:

這次活動選自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中的《會想辦法的小烏龜》。這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小故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們比較熟悉的小烏龜子爲角色。講述了兩隻小烏龜和一隻熊之間的事,表現了小烏龜的聰明機智。故事教學是最受幼兒喜歡的活動形式,圖中優美的景色,典型的人(動)物形象塑造,讓幼兒深深爲之吸引。現在的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能獨立完成,依賴性強,除了父母,老師,似乎就不能前進了,如果身邊沒有了可以幫助的對象,就經常做事半途而費,而且還向周圍的人抱怨這事太難了,很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會想辦法的小烏龜》是個告訴小朋友遇事要有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的童話小故事。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學習的興趣,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他們會在這則故事中找到相同的感受,這樣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需要的教材,很容易把幼兒吸引到故事中,幼兒會積極參與活動。

其次,針對以上的教學材料分析,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細緻觀察圖片,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排圖,並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圖片的情節。

2、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地講述。

3、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體會到小烏龜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積極的態度,要肯動腦筋想辦法。

根據《綱要》和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的活動重點是:細緻觀察圖片,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排圖,並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圖片的情節。本次活動的難點是:體會到小烏龜的遇事肯動腦筋想辦法精神。

爲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直觀法:活動開始直接讓幼兒觀察小烏龜,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

2、圖片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故事內容。

3、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用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來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爲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烏龜tou飾,笑臉娃娃若干。

2、故事圖片四張

3、幼兒人手一套與畫面相同的圖片

在活動中我只要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爲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這樣安排的: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小烏龜的謎語引出課題。幼兒對猜謎語十分感興趣,以謎語導入,吸引幼兒學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二、打亂順序,逐圖觀察講述

在這一環節請幼兒集體觀看四幅圖片。一幅一幅觀看,逐圖講述圖片內容,並引

導幼兒口述每幅圖的內容。通過教師提問,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並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看每幅圖時都按順序觀察。

1、出示圖片一

教師提問:小朋友,圖上有誰啊?它們在幹什麼呢?幼兒觀察後請2——3個幼兒講述,教師進行簡單的評價。

2、出示圖四。提問:發生了什麼事?小烏龜是怎樣做的??讓幼兒充分想象,並與同伴說一說。

3、出示圖二和圖三:幼兒觀察後請1——2個幼兒講述小烏龜和熊發生了什麼事?是否與自己剛纔的想法一致。教師引導幼兒從情節的。編構、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自由分組,排列圖片講述。

幼兒自由分組。 教師交代自由分組活動任務。 幼兒分組討論講述,教師參與其中,瞭解幼兒的講述情況,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每組派代表講述故事,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自評和互評。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在上一環節逐圖講述的基礎上,孩子們的興趣高漲,這時候爲他們創設一個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和肯定的環境,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完成了教學重點,也爲下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四、教師講述,體會故事精神。

此環節,我利用四幅圖片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注意老師用了什麼比較好的詞語來描述這個故事,豐富幼兒的詞彙。《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有意識的注意傾聽,理解文學作品的主要意思。通過教師講故事並提問:故事裏的小烏海龜遇到事情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困難,我們應該學習小熊什麼呢?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和難做的事,你們又是怎麼做呢?(可以讓孩子舉例說。)引導幼兒遇事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象小烏龜一樣要積極動腦筋想辦法。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活動延伸

新《綱要》中說,教師要引導幼兒想象理解畫面內容,會用多種活動表達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所以這一環節我組織幼兒繼續排圖講故事,並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馬過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小馬過河時與“老牛”、“小松鼠”的對話,以及“老馬”的提示。最後,小馬安全過河,並懂得了,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還要多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夠增長才幹。

2、幼兒情況分析中班小朋友年齡都在4—5歲之間,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整的.複述故事。

3、重點、難點

瞭解故事內容,知道爲什麼“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最後懂得其中的道理。

4、教學目標

a.引導孩子們熟悉故事內容。

b.根據故事中的動物“小馬”“老牛”“松鼠”學會比較高矮。

c.通過故事的講解與分析,讓孩子們知道遇到事情應該怎麼做。

5、教學準備

a、五幅故事圖片、語言書。

b、“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動物頭飾。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表演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故事的內容,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加深故事中的對話情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表演法培養幼兒的表演力和想象力。

2、教學程序

A、運用小客人來做客的遊戲導入活動

B、依次出示故事圖片,將故事生動完整的講述一遍

C、引導孩子一邊觀察圖片,一邊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加強對

話部分的複述。

D、教師提問教師:老馬對小馬說了些什麼?

教師:小馬最後過河了嗎?

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小朋友以後遇到問題應該怎麼做啊?(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子來回答)

5、活動結束

教師請小朋友戴上頭飾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結束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