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精選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說課稿是爲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優秀說課稿 篇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敘述張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後來在蒼鷹的指點下,在松鼠的鼓勵下,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完了所有的臺階,最後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大海,針對課文特點,結合本人承擔的課題,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識字,夯實基礎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識字太少,讀書,寫話必將遇到很大困難。低年級段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識字寫字,面廣量大的“隨課文識字”是知識教學中的“重頭戲”。我們知道一個字(詞)的意思是隨着語言環境的確定而最終得到確認的,要在短短几十分鐘的課堂上讓學生認識,會寫那麼多的生字,對於每一位低年級老師來說都應該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寫應該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因而在教學時,我始終抓住識字教學不鬆手,如在複習環節中認讀的“蒼鷹、一雙、登山……”等詞都是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認讀,目的是讓學生再次讀準生字的字音,再現它們的字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一雙( )”,旨在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雙”這個量詞,對於“善跑”、“展翅”這些新詞,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不太會使用,因而採用了課文中現有的規範用語,事業幫助學生來積累詞組,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這引起生詞。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則是側重了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在語言環境中較好的理解生詞的意思,如理解“失望”,學生肯定無法用語言來描述,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須要登上山項,可它又覺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失望,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在學習生字環節中,再次把這篇課文中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進行認讀,目的是考察、學生在脫離了語言環境還能否認出這些生字,這樣識字教學貫穿於整個閱讀教學之中,也是使識字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但使更多的學生去主動識字,鞏固識字效果,夯實基礎。

二、誦讀體味,增強體驗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首先是要求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而我們使用的教材用語言描寫的形象,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逼真,具體富有感染力。我們在這一環節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如在讀青蛙和蒼鷹的對話時,抓住“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也沒有……”來體會青蛙當時的畏難情緒,教學時,我採用了圖文結合,先讀正確,既而指導讀懂,在此基礎上讀好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創設情境,強化能力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鍛鍊學生積極參加討論,讓他們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能用普通話比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在教學中,我針對本課的特點有意識的設計了幾個說話的訓練點。

(1)在複習環節中,設計了“初讀了課文,你瞭解了課文哪些內容”,目的是檢查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程度。

(2)另外一個說話的訓練點,就是在讀到“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臺階,到達了山頂”時,“青蛙終於到達了山頂,它會說什麼呀!”因爲有了前感悟課文內容的輔墊,青蛙從失望到充滿信心,一級一級地跳完了,所有的臺階學生也是有感而發了,因而說出了“我疑義於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針對每篇課文內容的不同,設計相應的說話訓練點,對於提高低年級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定是受益匪淺的。

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觀察與發現爲主題,爲我們編選了4篇課文,意在使學生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說明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使學生也產生探究的願望,激起他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他們願意學,喜歡學也想要學,但對課文中關鍵句和關鍵詞的還不能完全理解。同時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處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四年級的學生基本上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在理解文中關於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的句子上會存在一定困難,需要藉助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畫一畫,演一演的方式來進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它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過程,同時,教師要提供大量的直觀材料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重點: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三、說教法、學法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格外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想結合、讀議結合”在與文本充分的對話中突破重難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情景誦讀、展開想象、質疑問難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進文本,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四、說教學流程

這篇課文的課時安排爲兩課時,課前安排了預習環節,也就是自學,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第二課時重點學習研究“葉子”的特點。下面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導質疑

我會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你能從這個課題中感受到什麼?這樣的設計從課題入手,引導質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形成閱讀期待,爲下文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特點,同時在這一環節,我會在學生自己認讀、相互交流的基礎上,相機點撥生字詞的學習,本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在自主、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寬鬆的閱讀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走進文本,理清課文脈絡。

(三)重點研讀,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語文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環節,我主要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特點的關鍵詞句,反覆品讀,然後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畫一畫爬山虎,這樣一系列的環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使學生真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體會作者觀察的仔細。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重體驗、重感悟,課外必要的延伸可以使學生把課內所學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本環節中,出示作業,讓學生向爸爸媽媽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從而使教材延伸到生活,增加了學生的體驗,強化學生情感。

優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關於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基礎上,比較詳細地講述了酶和ATP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植物、動物和人體內新陳代謝的主要過程和特點。使學生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地基礎,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徵。所以說它是我們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2、本節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葉綠體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1)光合作用的發現,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上,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實驗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和場所等方面講述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中的幾個著名的實驗。

(2)葉綠體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過實驗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分離,使學生自己動手,親自看到從上到下依次的橙黃色、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的出現。

(3)光合作用的過程及重要意義,首先,教材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入手,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從而引出根據是否需要光,將光合作用的過程分爲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之後教材對這兩個階段分別從反應場所、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等方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得出兩個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緊密聯繫、缺一不可的辨證結論。緊接着講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最後還補充了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

「小結」:所以說節內容既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是整個高中生物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 (B:理解)

(2)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A:知道)

(3)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過程及其有關問題; (C:掌握)

(4)光合作用的過程; (C:應用)

(5)光合作用的實質; (C:應用)

(6)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C: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學習科學家們研究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2)通過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學習的方法。

(3)初步掌握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滲透“線條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意義來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資源、環境等,從而引起學生對世界未來的關注;

(2)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的艱辛、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進而說明學習方法的重要;

(3)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滲透物質與能量,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辨證關係,使學生樹立科學的辨證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2、光合作用的場所;

3、光合作用的過程;

4、光合作用影響因素。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的選擇

1、 堅持啓發式家學,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體方法是: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複習舊知識,在此基礎上由教師歸納總結出結論;

2、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本節課的實際出發,使用多媒體教室,將許多地方用多媒體課件來表達,從而增強直觀效果。

(二)學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如何從本節的學習中掌握設計實驗的方法,

2、指導學生在實驗中如何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課前準備

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前準備好在教學中用到的多媒體課件。

二、引入新課

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光合作用的知識體系,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從而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 講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體課件)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氧的過程。

(二)講授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根據概念,導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引導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並把它和初中學習過的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區別與聯繫。分析其中的原因,從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發現。

(三)講授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從而引入以下幾個著名的實驗。

1、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 Sachs,1832—1897)做的這個實驗:他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個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被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現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

2、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lmann)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他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裏,然後再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他的實驗證明了: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結合學生的回答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講解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

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

A 用水綿作爲實驗材料。水綿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B 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並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進行。

C 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細胞中釋放氧地部位。

D 進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對比實驗,從而明確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3、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n)和卡門(n)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這個問題。他們用氧地同位素——18O,分別標記H2O和CO2,使它們分別成爲H218O和C18O2,然後進行兩組光合作用實驗:第一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的條件下,他們對兩組光合作用實驗釋放的氧進行了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分析這兩組實驗並從中得出結論,最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示蹤元素及同位素標記法。)

四、結束新課

簡單回顧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五、佈置作業

思考題: 這些科學家爲什麼會成功?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方面?

優秀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課文選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冊的第16課《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3、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詞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爲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爲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爲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爲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釋題質疑

揭題板書後,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瞭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後向學生髮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讀通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三)、細讀讀懂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因此,這一環節,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設,學法選擇,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讀爲本,指導學生讀後悟情。

1、在MTV中賞讀課文

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爲後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2、自由選擇學文方式細讀讀懂

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對話

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學生心中有話要說,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爲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4、自主彙報思維碰撞指導朗讀

在教師的啓發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並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爲美讀打好基礎。

(四)、品讀讀美

1、自由組合感情朗讀

讀中悟情後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後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爲學生的語言。

2、配樂朗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五)、昇華體會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了,體會到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那作者爲什麼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之處?”

(二)、小組合作補充啓迪

(三)、彙報交流,感受語言。

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爲學生的運用語言奠定基礎,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啓迪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說訓練,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流逝,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四)、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五)、拓寬延伸練筆嘗試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積澱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六)、課下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瞭解的朱自清》。

優秀說課稿 篇5

說課題目:

FrntPage網頁設計技巧綜合運用

專家們、教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FrntPage網頁設計技巧綜合運用

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二、說教學目的

三、說學生

四、說教學方法及實現途徑

五、說有關教學設計中的三個引導點

首先說教材:

教材的選取:教材使用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信息技術教科書,高中第三冊,第一單元FrntPage網頁設計的總結運用課。這一教材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本節教學內容所處的地位:是鞏固與提高學生網頁設計技巧的極好機會,而且是教師抓住機會進行更精彩、更有意義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關鍵時期,我想這點會在我後面的教學設計闡述中體會。

接下來說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鞏固前面已學的網頁設計技巧,而且將激發學生自主去探討,更多的網頁設計技巧。

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互相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品質;鼓勵學生們在這一網頁設計運用課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自己主動學習及探究能力和綜合信息素養 。

情感教育目標:

如何使信息技術教學成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平臺,如何設計除了教會學生使用一些基礎軟件知識之外的更多的東西,這是我一直在計算機課教學中思考的一個問題;學生情感教育的培養,一直應成爲我們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教育目標之一,所以選擇母愛爲主題,由此培養學生對母愛的理解及體驗母親對兒女平凡而偉大的愛;另外也爲豐富我自己的'情感:我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學人員,我希望在我的教學中做我應做的,做我能做的,多探討,多嘗試,豐富學生的內心同時,我也在其中豐富自己,並感受更多的快樂。

接下來說學生:

學生計算機知識背景:

我的學生是高二的學生,高二的的學生經過高一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後,他們有一定的網絡知識,如何設計一個教學環節不僅僅簡單讓學生回顧複習一下,而是能達到更高的層次,下面瞭解一下:

學生的身心特點:

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爲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於展現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他們已不滿足於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成結論,

學生與父母的交流:

在高中階段,高生中的自主、獨立性使他們的個性處於極其張揚與反叛的時期,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往往在這一時期成爲多事之秋。所以希望能通過這一教學,激發學生們心中對母親的愛的理解與感受。而如何根據學生情況,使這一美好的願望在我的網頁設計教學中實現呢?用怎樣的教學設計與方法來進行呢?這對我們師生都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下面是實現這些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及實現途徑:

教學方法一及實現途徑:

用任務驅動教學設計與母愛內容相結合:

把所學的網頁設計技巧與母愛內容相結合,巧設任務,對學生進行引導。

例如:網頁中文字的修飾與滾動字幕的設計,讓學生結合母愛內容,自擬一個標題,進行設計展示;從有關母愛的資料中選擇感受深刻的有關母愛的段句並配上圖片在網頁中進行設計;同樣的背景圖片及音樂,另外表格對網頁整齊化的設計,都進行精心安排,結合母愛主題進行練習。

教學方法二及實現途徑:

課堂以學生爲主,教師爲引導,師生一起互相探討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分別把所學的網頁設計技巧與母愛網頁設計一一對應,設計成任務,學生之間分組合作,互相學習,相互探討,把所有任務分成四組,班上學生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一個任務在全班進行展示,如果有任務本組不能解決的,讓其他組同學上來協組完成,讓他們自己當老師。

教學方法三及實現途徑:

讓學生在已學習的網頁設計技巧應用之上,用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母愛,同時進行課本以外網頁設計知識的探討:

例如:給學生提供有關母愛的散文與詩歌及背景音樂,讓學生嘗試如何把朗誦與文字同時展示在網頁中,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母愛進行課後自己錄製放到網頁中;向學生介紹有關錄音的軟件;

再例如:引導學生使用特效設計代碼,老師提供一兩個特效代碼,讓學生嘗試,由此鼓勵學生在以後的設計中到網上自主進行資料搜索並下載進行嘗試運用。……

教學方法四及實現途徑:

給學生提供提問與學習的平臺,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給學生提出自己在網頁設計中想實現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操作實現的網頁設計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可以在課堂上解決的,首先鼓勵學生進行互相交流解決,教師可以當堂解決的,應給予引導,如果不能解決的,鼓勵學生與自己一起到網上進行學習,並在課後再進行交流,探討解決。

最後說有關教學設計中母愛情感培養的三個引導點:

一:說學習興趣: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到:“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裏,都存放着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纔有可能點燃它”。所以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網頁製作興趣,進行如下教學程序:

1、教師進行鼓勵:一張網頁的設計,技巧是基礎,在基礎之上如何設計出一張你較爲滿意的網頁,還有許多其他的綜合能力的體現,贈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以此鼓勵。

2、激勵辦法:母愛主題的網頁設計將邀請家長來欣賞,把好的作品放於學校網站上。

二、說有關母愛音樂:如何把時尚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我想在此我找到了很好的結合點,那就是結合現代青少年最喜歡的歌星周杰倫,他自創自唱的歌曲:聽媽媽的話作爲我的這節設計課的開場,當我的學生走進電教室,此時當我給我的學生播放這首歌,我的學生會不約而同的跟着節拍與我一起唱:聽媽媽的話,我想在那一刻,有什麼樣的方法會讓我的學生與我一起在深深地感受着母親的愛呢?的確,伴着這首歌,也會使我的網頁設計主題內容:母愛,自然傳遞給學生。

三、說閱讀、朗讀:閱讀、朗讀是最能使人的心靈變得明亮且是培養豐富情感的重要方式,我在網上查找了很多有關母愛的,一首很簡潔而對母愛深刻描述的詩:MOTHER,課前與班主任、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瞭解情況,得到學生的同意,最後我設計班上的兩位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另外傾聽也是情感培養的重要方式,我找到有關母親的一個英文的小故事,讓我的英語老師朗讀並錄音,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進行傾聽,從中讓學生體會母愛。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詩樂,他說:“溫柔敦厚,詩教也。”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果說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豐富形式多樣的資料進行網頁設計教學,讓學生的網頁設計技巧鞏固中深深感受母愛和理解母愛,還不如說是我自己也是學生中的一員在深深的體會母愛吧。

我的這節說課就到此。

謝謝專家們,老師們的耐心聆聽,希望專家們,老師們給我指導,我相信有大家的參與,我的這一節教學設計將會好。

再次謝謝大家

優秀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數式的值》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浙教版)七年級數學(上)第四章,是我個人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以及思維品質等實際情況而在教學中加以設計的一節課。代數學作爲一門學科,它的課題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變形規則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既是算術知識的延續,又爲後面知識的學習起着導航作用,即:對於代數我們研究什麼?如何研究?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能力目標:瞭解代數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能區分易混淆語言,清楚代數式求值過程中易出錯的地方,會解決簡單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應用變式訓練進行拔高。

2、 情感目標: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是爲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同時通過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代數式的值的概念。

教學難點:代數式的值的概念,書寫格式訓練知識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不多,知識的切入點比較低,根據課標的要求,代數式的值的概念屬於瞭解內容,所以本節課較多的時間用在代數式求值知識的運用上。教師以多媒體爲教學平臺,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串和活動系列,採取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的方法來落實知識點並不斷地製造思維興奮點,讓學生腦、嘴、手動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小結方法,克服思維定勢,並通過小組討論、組際競賽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流程 設計思路與媒體應用分析

(一)回顧以前做過的題目,引入課題

(二)探索交流,獲得新知

引導學生回憶回顧以前做過的題目的過程,點出課題並總結代數式的值的概念。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立刻就有同學回答。板書課題並投影顯示概念。

掌握了代數式的值的概念,

三、例題教學

例1 當n分別取下列值時,求代數式 的值

(1)n=-1; (2)n=4;

(3)n=0、6

例2 已知a=-2、 b= 1/3 ,求代數式 2ab-6b2 的值

例3、 已知 ,求代數式 的值。

四、知識實際應用

例4、 如圖,用100米的籬笆圍成一個有一邊靠牆的長方形的飼養場,設飼養場的長爲x米,

(1)用代數式表示飼養場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

(2)當x分別爲40米,50米,60米時,哪一種圍成的面積最大?

五、思維拓展

按右下圖示的程序計算,若開始輸入的n值爲3、

則最後輸出的結果是______。

六、課堂小結

1、 什麼叫代數式的值:用數值代替代數式裏的字母,

按照代數式中的運算關係計算得出的結果。

2、 求代數式的值的步驟:

①指出代數式中字母表示的數;

②抄寫原來的代數式;

③ 用字母代表的數替換代數式中的字母;

④對所得到的算式進行計算,求出代數式的值、

七、佈置作業

究竟如何引入新課呢?如果直接點題引入新課,可能較爲平淡,引發不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這或許對生參與這節課學習的積極性略有影響。因此,我在一開始便用回顧以前做過的題目的方式,爲引出課題打下伏筆。

從實踐的角度下定義,便於學生理解記憶。而對於數學概念的學習,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克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

以往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都是老師講解例題然後學生演練,學生往往被動接受,忽略了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目標。本課改爲學生運用新知自主探索,教師協助指引。演練過程中學生往往不會想到代數式中字母取值的不確定性,而在代數式求值過程中忽略強調字母取值的條件,待他們板演後與同學們一起檢驗,對演練有誤的同學提示更正,對正確的同學加以表揚。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演算完後會很容易就發現答案,這個設計爲引出下一題打下伏筆。

由於有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快會回答出答案。

添括號補乘號等是多數同學都有可能忽略的問題,師生共同分析比較後可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

這裏設置的幾個題目,既有來自於數學知識本身,也有跨學科間的聯繫。通過對問題的解答,進一步鞏固了代數式的值的概念,還加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自然設問,符合常理,進一步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提問時遵循了學生的思維規律,並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交流,去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

若學生配合較好,可以繼續探究,並適當加大難度。這裏包括例題共設計了四道題,前三道題既有趣味性,又複習了本節課的內容。第四題是一個動手實驗的題目,提供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充分體現了分層教學的思想。

總結性提問的問題包括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評價,學會反思。

課外作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板 書 設 計:

一、代數式的值定義

二、例題教學例1 、例2、 例3

三、知識實際應用例4

四、思維拓展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五、“求代數式的值”一課的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所講授的內容是“代數式的值”,它是冀教版七年級新教材第五章第4小節的內容,是前一部分用字母表示數及列代數式等知識的完結與提升。爲將來學習函數,感受數字與字母之間的關係打下基礎。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力圖落實“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鞏固深化——反思昇華——檢測評價的教學流程,初步落實”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小目標分層推進的策略與研究“來與老師們共同探討,以便更好的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

新課標要求我們合理選用教學素材,優化教學內容。所以我在教學中,選用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並注意學科間的聯繫。忠實於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礎上使用教材,對於課堂和課外練習一部分取材於課本,而概念的引入卻有別於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熱情。教學方法合理化,不拘泥於形式。在教學中,通過問題串與活動系列,實施開放式教學,隨處可見學生思維間碰撞的火花,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思考的習慣,增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論是教學環節設計,還是課外作業的安排上,我都重視知識的產生過程,關注人的發展,意到個體間的差異,注意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數學體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優秀說課稿 篇7

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劉蕊的《父親的謎語》。下面我從教材分析與處理、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於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1、教材地位、作用和意義

《父親的謎語》是河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圍繞親情這個主題,讚美了人間真情的純真和美好。《父親的謎語》是一篇敘事散文,以“猜謎語”爲線索,深情回憶了小時候父親教“我”猜謎語的情景及長大後與父親的難捨難分,再現了作者童年及長大後與慈愛的父親間一個個甜蜜快樂的生活場景,表現了一位父親對女兒無微不至的關心與愛護,展示了父親對女兒那細膩、深沉的感情,也抒發了女兒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文章構思精巧,選材巧妙,語言樸實、通俗、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所以學習本文,在理解文章感情的基礎上,更好的是能喚醒同學們內心或已沉睡許久的內心,並通過學習本文中父親眼睛的細節描寫,來提高同學們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水平。

2、三維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加深同學們對父愛的理解,掌握通過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而且能夠引起同學們的情感共鳴。我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分析在下面單獨呈現)確定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學習本課中對人物的細節描寫。

②欣賞課文獨特的選材和精巧的構思。

過程與方法: 讀講結合,運用設疑賞析文章選材與構思、品評語言文字等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中深沉的父愛,培養學生回報父母、孝敬老人的美德。

3、教學重點難點

在《父親的謎語》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對父親的眼睛的細節描寫,於細微處將父親對作者深沉、細膩的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所以,本着領會一篇文章,提升一個水平的目標,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

重點: 學習文中對於人物的細節描寫

難點:體會文章以謎語貫穿全文,抒寫父愛的精巧構思。

二、學情分析

由於七年級學生年齡的因素,大多數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感情,甚至對父母愛的付出視而不見。另外,也根據同學們在作文過程中出現的共同問題——不能更爲細緻地塑造人物形象。基於以上兩方面的原因,我希望可以通過對本課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可以更爲深切的感受到身邊濃濃的親情,並且在寫作水平上能有一定的提升。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實質是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和成功。基於這種理念,我選擇了此法。爲了能更明顯的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設計讓學生們仿寫來體現這一特點。由開始部分的初步嘗試,到學習本課後的加以修改,來鞏固所學內容。

學法:討論、探究法:

對父愛的理解是難點,爲了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分析課文,品評、討論句子所傳達的感情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

四、說教學反思:

從預設效果來分析,通過課前練筆,以及課後修改這一環節,能夠引導幫助同學們對人物的細節描寫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從課堂表現來說,不論是課前導入,還是問題的設計,都以學生爲本,緊緊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同時根據對課文的理解,也能啓發同學們在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收穫。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如何能讓學生暢所欲言,我還不能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還缺乏一定的經驗。 最後,誠懇希望各位同事提出寶貴意見。

優秀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摸球遊戲》是學習了上課不確定現象的基礎知識上,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並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詞語進行描述,從而爲今後學習可能性以及如何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但每個人的認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利用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學得個更好。

教學目標:

1、經歷猜測—實驗—數據整理和描述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預測,並闡述自己的理由。

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獲取數據、利用數據進行猜測與推理的能力,並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讓學生盡力“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3、積極參加摸球活動,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操作、分析推理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利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這一課的理念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觀察、猜測、實驗與交流等教學方法,創設摸球遊戲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三、說學法

我創設了情景來驗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通過猜測、實驗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尋找知識的祕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發展。學生根本提供的信息,想象可能摸出的結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爲了讓學生更感興趣地學習,我設計了驗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活動,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操作過程記錄下來。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觀看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抽獎遊戲,導入課題《摸球遊戲》。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活動一:讓同學們體驗“一定”、“不可能”。

活動二:分組讓學生去親自動手體驗,感受“可能性”。

活動三:師生一起驗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實踐探索,理解新知。

1、我會連。

2、我能行。

3、火眼金睛。

4、購物中大獎。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判斷下面事件的發生。

6、知識拓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課本第98頁,第2題,同學們回去自己做一個轉盤分別塗上三種顏色,轉一轉看什麼顏色的可能性大,什麼顏色的可能性小。

板書設計:

摸球遊戲

數量多的、數量少的、數量相等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大小

優秀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守株待兔》改編自《韓非子》中一文,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髮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二、說目標:

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這是教學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繼續練習默讀課文的方法,在讀的過程中感知這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而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後“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倖”的錯誤想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這是教學難點。

三、說流程:

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才能形成。本課設計重在讓學生體驗語言實踐的過程,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歷練語言,緊緊扣住課文的語文點展開訓練,使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的感悟,寓意的領會融爲一體,努力使一個設計承載多種功能。基於這樣的文本與目標擬定,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範讀揭題,說出大意

1、範讀課文,請學生注意,從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說明題目意思的話來。教學從課題切入,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句子理解題意,爲下面的教學鋪路搭橋。

2、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因此,讓學生圍繞題目展開討論:這個人爲什麼要守着樹樁等兔子呢?結果又怎麼樣呢?請學生再讀課文,從而幫助學生準確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抓住細節,對話文本

●兔子撞死的原因:竄首先讓學生明白“竄”是怎樣的動作,在討論中理解“竄”的特點,接着通過簡筆畫,勾勒出“竄”的背景,明白髮生這種情況的極偶然性。使學生在讀、思、說中步步深入,從而領悟品詞析句。

●種田人的心情:樂聯繫文本,把種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語地說出來。這樣做既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使詞語帶着活生生的形象貯存在他們的腦海中。

●種田人的行爲:等 什麼時候開始等,怎麼等,等的結果怎樣?帶着問題研讀課文,體會想象種田人坐着等野兔時的言行和心理,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從而提示出規律,不勞動是一無所獲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學習

師問:如果你是鄰家一位老農,看到這位守株待兔的年輕人,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吸取課文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個環節,意在引領學生在對話、體驗、傾聽、思考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出示古文:以古文教學來結束全課,來爲學生打開了一扇嶄新的語文學習之門,引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說理念: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用故事來寄寓道理的文學體裁。寓言是現實生活的折射。它既能啓發學生探索又能幫助學生了解人情世故。寓言故事以學生讀懂故事爲表,理解寓意爲裏,聯繫實際爲真。所以,我這節課,不是單爲了教這則寓言,而是通過對這則寓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途徑去思考問題,去認識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寓言的學習,不僅是語言文字的學習,更是一種智慧的學習。這節課,我將帶着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學習,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爲了體現語文的工具性,我設計了以讀爲主線來組織各項訓練活動。爲了滲透語文的人文性,我爲學生創設了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情境。因爲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輸、也不能用貼標籤的辦法單方面的授予學生,而需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去感受、領悟、昇華。

優秀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一)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而音樂活動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更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聽覺、感受力、節奏感、表現力等)與非音樂素質(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促進幼兒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和諧發展。音樂遊戲《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富有詼諧情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小班幼兒對媽媽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樣每天呆在媽媽的袋袋裏,與媽媽做遊戲。在遊戲中大灰狼的出現,增加了幼兒在遊戲中的刺激性,增添了遊戲中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與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慾望,我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互相融合的一面,具體目標爲:

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通過反覆感受,進一步理解音樂性質。(袋鼠的音樂:活潑好動、狼的音樂:低沉兇惡)邊玩邊學習理解音樂性質。

初步掌握音樂和動作的關係,音樂和角色形象的關係。

會聽音樂做遊戲,遵循遊戲規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音樂遊戲活動是以遊戲的形式進行的,所以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應是在讓幼兒區分音樂動作與角色形象上的關係,並教育幼兒應遵循遊戲規則:狼被打死後,袋鼠不能動,必須等獵人檢查後宣佈“大灰狼被打死了”才能動。

爲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各種小動物的叫聲磁帶、狼的音樂磁帶、兩棵大樹、狼的頭飾、槍、已學會歌曲《袋鼠》。

二、說教法、學法

(一)雙主體互動模式

當代教育論認爲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幼兒帶着對音樂的熱愛、帶着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汲取教師經驗獲得教師的支持、幫助與鼓勵。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着欣喜、期望自覺不自覺地把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動機興趣,體驗音樂學習和表達的快樂及其由此引起的喜悅、實現音樂教育對幼兒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作用。

(二)聽唱法

聽音樂前奏,回憶名稱,唱歌曲,啓發幼兒唱準曲調和情感。

(三)提問啓示法

提問上,注重啓發性,給予幼兒更多想象與說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激趣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活動的第一環節引導幼兒通過遊戲《小動物叫》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模仿不同的小動物的動作。在第三部分幼兒邊唱《袋鼠》邊做動作時,出現狼的音樂,就好象給遊戲活動注入新的活力,激勵幼兒的藝術表現力與創造力,點燃幼兒的創造之花。

三、說教學過程

1、激發音樂模仿興趣

遊戲:《小動物叫》

幼兒邊聽音樂邊模仿不同的小動物的動作,要求動作符合節拍。

2、新授:增添對遊戲的興趣

(1)聽歌曲《袋鼠》前奏,回憶名稱。

(2)複習歌曲,啓發幼兒唱準曲調和情感。

邊唱邊做動作(兩遍):啓發幼兒創造性地做出不同的動作與表情,老師及時表揚符合歌曲內容的不同動作與表情。

(3)在玩中學做音樂遊戲。

設計意圖: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3、感受:狼的音樂。

(1)幼兒邊唱《袋鼠》歌曲邊做動作後馬上出現“狼”的音樂,老師立刻說:“聽!這音樂怎麼樣了?好象誰來了?”(音樂可怕,好象狼來了!)

(2)欣賞“狼”的音樂:“你怎麼聽出來音樂裏好象是狼來了?”

引導幼兒認真仔細聽音樂:“音樂怎麼樣?是快的還是慢的?你怎麼聽出音樂很可怕?”(音樂很粗、很低、很重)“小袋鼠聽到狼的音樂會怎麼樣?(躲起來)

(3)幼兒邊唱《袋鼠》歌曲邊做動作,結束後老師扮演狼出場,幼兒躲藏。

(4)幼兒邊聽大灰狼的音樂邊做大灰狼的不同動作與表情。

“怎樣才能表現出大灰狼很兇狠呢?大灰狼的眼睛怎樣?舌頭怎樣?爪子怎樣?步子是大還是小,是輕還是重?”幼兒討論後說出,老師邊哼音樂邊逐項做出小結:大灰狼眼睛瞪得大大的,舌頭伸出來,爪子張開,步子又大又重……

(5)邊聽袋鼠和狼的音樂邊做遊戲(幼兒扮演“袋鼠”,老師扮演“狼”)。

設計意圖:幼兒聽着音樂磁帶邊表演邊唱,把自己想象是一隻小袋鼠,能用自己的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起來,這種耳聞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高潮。

4、感受獵人打槍及狼中槍後的遊戲規則:

(1)音樂結束,獵人打槍,狼倒下。

(2)獵人檢查狼是否死了。

假如有袋鼠動了,狼就立即爬起抓住袋鼠,老師問:這隻袋鼠爲什麼被狼抓住?(獵人開槍後,還沒有檢查狼是不是死了,袋鼠就動了。而這隻狼很狡猾,它裝死,實際上它還沒有死,它看見袋鼠動了,就撲過去把它捉住了)獵人隨機又開槍,將大灰狼打死。

老師旁白:“狼死了沒有,還不知道呢?小袋鼠可千萬不能動。”

獵人檢查完後,說“大灰狼被打死了!”老師帶領小袋鼠歡呼:“大灰狼被打死了!”,聽歌曲《袋鼠》高高興興回家。

5、幼兒完整玩遊戲。進一步強調遊戲規則。

6、結束部分:

“大灰狼被打死了!”“大灰狼被打死了!”,聽歌曲《袋鼠》小袋鼠跟着媽媽高高興興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