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精選11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精選11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瞭解一點外國文化,感受作品中蘊含的那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要繼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特別要引導學生讀進去之後,再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而該課文是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經典課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它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安徒生通過這篇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先敘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講小女孩爲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步理解課文,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情感目標:重點學習1—4自然段。通過反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產生情感的共鳴,爲學習小女孩擦燃火柴產生“幻象”部分奠定濃厚的情感基礎。

4、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讀懂第一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教是爲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並輔以“情境教學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1、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以自我活動爲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2、情境教學法

“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節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爲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爲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爲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並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既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誘發學生情感,又激發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再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簡單瞭解安徒生。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就能加深對思想內容的.理解,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受到更多的啓發和教育。又突出了本篇教材的訓練重點。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

(三)檢查預習並理清課文的脈絡。

本課有6個生字,還有1個多音字,由於我班的學生對生字的識字方法掌握得較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開火車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讀音,並理解多音字“噴”。

再引導學生認真地通讀幾遍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教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討論,再在集體學習中理清脈絡——課文主要寫了“賣火柴、擦火柴、悲慘地死去。”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難度。

(四)學習第一段。

(1)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精讀“賣火柴”這部分,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這一部分雖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學生對小女孩的現實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決定着對下文的種種幻象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學中我認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讀自悟,爲精讀重點部分打好基礎。

我先指名讀,再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麼,用一個詞概括出來?再歸納出“可憐”這個詞。抓住這一中心詞,展開第一段的教學,能省時高效。

(2)讀議結合,精讀理解。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引導學生結合讀課文說出是從哪些地方讀懂這個小女孩的可憐?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1—4自然段,邊讀邊劃出句子,並想想你讀懂了什麼。(結合板書:可憐的小女孩)

2、讓學生選一兩句話讀一讀或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女孩的可憐。(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採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比較法”等讀出或說出小女孩的“可憐”。師生共同歸納出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寒冷、飢餓、孤單、痛苦四個方面)。

再放手讓學生合作小組讀課文,說說又是從哪些語句讀懂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例如:理解小女孩的可憐,我先引導學生抓住四句描寫冷的句子,重點指導第二句“她從家裏出來的時候還穿着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這句話,作者在這篇童話中,沒有把要表達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寫出來,句子蘊含着深刻的含意,我安排在課內指導學生讀懂。這段話表明女孩家裏非常窮,她自己根本沒有鞋。在寒冬臘月,穿着一雙大拖鞋,根本不能禦寒,就連這樣大的拖鞋還是她媽媽穿了很長時間的。)教學中我先扶學這一句,讓學生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講拖鞋大,再聯繫上下文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最後通過朗讀體會,總結學法,學生學到了學法,後面的句子就可以放手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女孩的可憐還體現在“餓”。這一方面比較好理解,我放手讓學生理解。在理解“小女孩沒有歡樂、無人疼愛”這一方面,我主要抓住重點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色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就這麼一個美麗的女孩,卻有家歸不得:一是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二是“她不敢回家,爸爸會打她”,“家裏跟街上一樣冷”,風可以“灌”進去。在這樣的環境中,美麗純真無辜的小女孩是難以生活下去的,學生理解了這個句子,就爲下文理解小女孩悲慘地死去打下了伏筆。同時也落實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訓練重點,突破了難點。

(3)迴歸整體,深化理解,引導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學生理解了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冷、餓、孤單、痛苦四個方面後。我再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引導學生說說“看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你想到了什麼,說給同學聽一聽。”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既突出了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受到了一次情感的薰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4)標點符號“——”在課文第一段中連續出現三次,教學中不容忽視。我主要用小黑板出示:

“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這裏的破折號起解釋作用。突出事情發生在大年夜。

“這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破折號在這裏也起解釋作用,說明拖鞋具體有多大。

“因爲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忘不了的原因。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破折號的用法。

最後配上風聲,努力創設情境,感情第一段,使學生再一次在整體感知第一段的基礎上,充分表達出對小女孩的同情,結束第一段的教學。

總之,第一段的教學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思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努力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結合,自然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爲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設計。因而根據本科教材的特點和《標準》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標:

課時目標:

1、認真閱讀課文,能說出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以後,她看到了什麼;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⑴認真閱讀課文,能跟同學們一起討論課後的三個問題;

⑵能找出課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地方,並且說說自己的體會。

二、說教法、學法

傳統的教學結構,侷限於實現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掌握和鞏固知識的近期目標,而現代化教學結構的目的,在有效地實現此種近期目標的同時,更追求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的智能,增進民主和競爭意識的遠期教學目標,實現知識教育和發展教育的雙重價值。

1、自學求求索型,課堂結構:

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爲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爲適時的“啓”和“導”,變牽着學生走爲服務於學生;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爲主動的“說”和“思”,變少數人的發言表演爲人人蔘與的主動學習。

2、情境教學法

崔巒同志說過:“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節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說程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導入語:〔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圖片〕同學們,請看這張照片:在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一位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她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但是她已經凍死了,手裏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如果你發現了她,你會說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同學們你們真有愛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紀的丹麥,就在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當時也有人發現了她,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出示句×;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在學生談感受時,老師相機介紹背景〕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過渡語:就在人羣中,有一個人也和大家一樣非常同情小女孩,他通過自己的想象寫下了一篇童話故事……(學生齊讀課題——注意激發學生的同情心)

你們願意再一次快速地讀課文嗎?讀後還要有話要說:

〔投影題目〕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後,她看到了什麼?你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

〔學生個體——小組——彙報〕

板書:現實:寒冷、飢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幻想: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

小女孩爲什麼會有這些幻想?

小結: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餓,極度孤獨,無家可歸,於是就在臨死之前產生了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幻景,而她做了什麼,想到什麼有誰知道呢?這些只是作者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的合理的想象,是符合當時的情況的。我們寫作文,也要學習這種方法,在把事實寫清楚的基礎上,以事實爲依據,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寫下來,使更具體,更感人。

三、理解課文,分層達標

過渡語:作者寄予對小女孩無限的同情,這在課文中充分體現了出來。中有許多讓我們感動的句子,〔出示學法〕其中有一些最能體現小女孩生活悲慘的,你們願意把它找出來,再通過感情朗讀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讀課文——找句子——談體會——感情讀)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a、她敢從成把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

(她不敢擦火柴,因爲要靠賣火柴來維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會打她,“終於”一次說明她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她實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

指導朗讀:讀出矛盾的語氣。

b、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溫暖”是擦燃火柴後給小女孩帶來的感覺;“奇異”看出小女孩處於飢寒交迫的極度虛弱中,從真實的感覺逐漸變成了幻覺的狀態,因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幻想。)

指導朗讀。

c、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趕緊”、“一大把”可以體會到,小女孩見到奶奶時的心情是多麼激動,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麼急切。)

指導朗讀。

d、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沒有飢餓,沒有寒冷,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離開這個世界。這句話說明,小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擺脫寒冷,擺脫飢餓,擺脫痛苦。可見小女孩十分可憐和悲慘,可見社會的黑暗與不公。)

指導朗讀。

e、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板書:悲慘結局:凍死了。)

(“兩腮通紅”說明小女孩時凍死的;“微笑”說明她死時沒有感到痛苦,是在幻象的幸福和歡樂中死去的。幻想和現實,死亡與微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其悲慘,引發人們的同情。)

指導朗讀。

f、“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

(從人們淡淡的話中可以看出人們並不關心小女孩。)

指導朗讀。

g、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個“幸福”:小女孩臨死時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

第二個“幸福”: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了。

真正含義是受罪與死亡,透過這兩個“幸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憤心情,感受到她對勞苦人民給予的深深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的強烈不滿。)

指導朗讀。

四、小結結束

小結語:(與板書結合)從剛纔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也確實體會到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大家對她的同情。有一位叫劉倩倩的同學讀了這個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以後寫了一首詩,獲得國際兒童詩金獎,原因是她富有愛心,寫得感情真摯,值得讀一讀,請大家也來感受一下。(幻示)

你別問,這是爲什麼?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爲什麼?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爲什麼?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爲什麼?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牀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爲什麼?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擋風寒,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板書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

現實:寒冷、飢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幻想: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

悲慘結局:凍死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今天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的級下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是一篇講讀課文、一篇精讀課文,地位尤其重要。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

我認爲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說最觸動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細細的火柴點燃美麗的幻覺世界的那一刻,因爲小女孩用她那細細的火柴爲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點燃了溫暖與光明。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萬萬個孩子們的縮影,他們是社會生活中被壓榨、被欺侮、被賤視的弱者。安徒生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弱者頑強不屈的抗爭與追求,這是安徒生自身的寫照。這個氣息可聞、身形可見的小女孩,她的可憐、她的孤苦激起了讀者切入心底的同情,與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童話世界裏,安徒生對小女孩憐憫的愛最終變成了一種撫慰的愛——小女孩在痛苦的極點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後給予小女孩的是永恆的愛。

二、說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以及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方法與過程目標:

通過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增強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重點:

感受賣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說設計理念:

對於這樣語言悽美、情感強烈且富於變化的來說,“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過程:

《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設計本課時充分考慮了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課時讓學生熟讀課文、理清結構、主要讓學生體會了小女孩命運的不幸,並且通過讀引起了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分成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回顧不幸,情感鋪墊。

本節課的導入我以對上節內容多角度的.回顧作爲引入方法,再一次引發上節節沉積在心中對小女孩的同情,將他們的情緒定格在文本中,通過回顧小女孩的不幸,走進小女孩五次點燃火柴的過程中。

(二)、品讀過程,感受幸福。

感受小女孩幸福的過程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針對這一過程,我採用了整體把握和細細品味兩種方法,先讓學生瀏覽整體把握幾次點燃都看見了什麼,然後再認真、仔細的去品讀,在品讀過程中,做到邊讀邊思邊批畫,將自己在文中讀到的信息和感受寫在旁邊,最後再將這一感受融入文字,體現在朗讀上,通過朗讀來體現學生讀書的學習的效果。

課文中有兩句對於學生較難理解的句子:

(1)、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這兩句的理解放到最後去處理,由於學生對有了深刻的體會,學生可以理解到:對於這個小女孩來說,死了才能得到解脫,她最終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走近人物,體驗人物。

在課堂最後,設置了拓展延伸內容: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對她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所體驗到的運用於生活實際,引發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這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說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是爲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課堂上讓學生掌握知識固然重要,但從長遠看,學生品行的發展,能力的發展,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及將來來說更爲重要。

因此,我在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着重體現了以下教學思想:

1、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語文課程改革標準》倡導語文學習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必須擺脫以情節分析爲主線,以提問應答爲載體的低效模式。整堂課,我充當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基調,把握文章中心句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在品讀文章的詞句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單、可憐、悽慘,併產生同情、憐憫之心。

2、大刀闊斧——重組教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經我壓縮後變成一則簡短的童話故事,拿到五年級的班級去上,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學習課文,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憐身世與悲慘的遭遇,喚醒人們去關注並關愛象小女孩一樣被窮苦生活所折磨的人。

3、自讀自悟——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課件,圖片等,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4、讀寫結合——昇華主題。

語文教學,應該是聽、說、讀、寫的緊密結合,爲了把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同情之情表達出來,我安排了一處課堂寫話,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身邊,我想對她說();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我會()這樣做。的緊密結合通過課堂寫話,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理解,還進行了一次愛的教育與洗禮,懂得只有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懂得愛並珍重愛,學生能明白這一點實屬不易!

三、說教法、學法。

我根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感興趣讀的特點,主要採取“自學研討法”教學。學生自己感悟領會,小組交流合作。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在學習過程中,爲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這樣既直觀又有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讀課文,感悟思想感情。教師以讀代講,學生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聖桑的《天鵝》,營造氣氛,教師講述。

在遙遠的丹麥,有一天,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火柴,賣火柴了,先生,請問你需要火柴嗎?,“小姐,請買盒火柴吧?”……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可憐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最後,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這就是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位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也是一位值得人們同情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讀課文,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1、給學生配上鋼琴曲《羅米歐與朱麗葉》讓他們自由朗讀。

同學們喜歡用什麼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朗讀、站着讀、兩個人一起讀)

要求:想一想,這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2、反饋交流,感知課文內容。

(高興—生氣—難過—不平—氣憤)說說你爲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三、品讀中心句,質疑領悟全文。

(一)速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投影出示)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a抓住:大年夜、凍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二)品讀課文1、2自然段。

通過自己與小女孩的比較,通過朗讀體現小女孩在大年夜,孤單無助,孤苦伶仃地在街上賣火柴,產生同情,憐憫之心。

(三)課件——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產生的幻想

四、昇華和延伸(投影出示)。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身邊,我想對她說:“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我會(怎麼做)”。

五、老師贈言(投影出示)

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之後,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

——夏爾丹

六、課外作業:

1、看一本安徒生童話集。

2、改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使她成爲一個幸福而快樂的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5

活動目標:

1、大致瞭解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內容

2、嘗試用表演的方式表達不同場景和人物狀態,萌發同情和幫助他人的願望。

3、初步瞭解中國和西方是如何過年的。

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音頻。

2、《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聽配樂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提問:

(1)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新年來臨時,爲什麼不回家呢?

(2)在冬天裏小女孩赤着一雙小腳走在街上,你心裏是怎麼想的?

(3)小女孩擦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她看到了什麼呢?

2、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感受進一步激發始的同情心。

討論:

(1)小女孩的生活怎麼樣呢?

(2)你希望讓小女孩過一個怎樣的新年?

(3)你有什麼心裏話想對小女孩說嗎?

3、再次欣賞故事,看《幼兒畫冊》,試着講一講故事。

4、鼓勵幼兒用分組合作表演的方式表現故事的不同場景和人物狀態。

(1)小女孩的`鞋子丟了

(2)天太冷了,小女孩用火柴取暖。

(3)小女孩和烤鵝。

(4)小女孩和祖母。

活動延伸: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發生在新年來臨時,介紹中國和西方是如何過新年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6

一、教學目標:

1、藉助mtv精美的畫面,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劇,社會的不公,從而產生高興------悲傷------悲憤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女孩之死誰之過?”這一問題,從而挖掘出作品中蘊涵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深入體會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現形式,描寫最悽慘結局的寫法。

三、教學設計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策略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因此,在運用課件時,遵循整體優化的原則。根據本課主題和重、難點,從“情感領悟”“朗讀指導”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課件的運用,能渲染氛圍,使學生得到情感薰陶,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出示幻燈片(一):

一張“天鵝”的圖片,同時播放聖桑的《天鵝》,營造一種悲劇氣氛。同時顯示本課主題“享受讀書”動畫效果出示“盧老師寄語”,並指名讀。

“去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

——盧老師寄語

通過讀這段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作者與文本產生對話,從情感入手,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出示幻燈片(二),彩燈閃爍的聖誕樹和本課課題。

1、同學們喜歡用什麼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着讀、兩個人一起讀)

“好,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自由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

說說你爲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三)藉助mtv動畫《火柴天堂》,進一步加深感受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7

教學目標:

1、能夠學會有感情的朗誦《賣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夠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爲《賣火柴的小女孩》配樂並進行朗誦。

3、能主動積極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爲《賣火柴的'小女孩》配樂並進行朗誦。

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並積極大膽的參與表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閃客大擂臺”欄目做客。大家平時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想知道一部好的動畫片是怎麼製作成功的嗎?你可以根據動畫片的內容把他即興模仿表演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嘗試一下,我們欄目今天要給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學們都很熟悉的童話劇,下面我們首先來聽聽這部影片的插曲。

2、請你們告訴我這幕童話劇的名字和他的作者,今天我們欄目就是要請大家爲這幕戲進行後期製作,首先,請你們完整地看一下這部影片,並結合你們學過的課文,想象這幕童話劇大致可以分爲幾段?

(課件播放沒有聲音的動畫片)

二、體驗探索

1、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和剛纔的觀看,大家都知道這童話劇可以分爲三段,下面請大家給每段起個小標題吧!

2、大家覺得這部動畫片少了什麼?

3、接下來,我將邀請大家一起來完成這部動畫片的製作,爲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爲三組,分別是“朗誦組”、“配樂組”和“表演組”。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道具,請看大屏幕。

4、各組的方案都基本出臺,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案

第一段寒夜賣火柴 《悲歌》

第二段五次點火柴 《祝你聖誕快樂》《夢幻曲》

第三段凍死在街頭 《夢幻曲》或《悲歌》

分組上臺展示

三、綜合表演

1、學生集體合作表演

2、生生自評互評,老師引導,歸納學生意見,評出最佳表演組合。

四、總結全課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8

設計背景

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童話故事題材作品由於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容易被幼兒所感知和接受,於是這節語言活動課我選擇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內容簡單。描寫細膩,情感豐富的童話作爲欣賞教材。

活動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生詞,理解並掌握故事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誦。

2、體會故事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幼兒同情心及愛心。

3、嘗試用自己的行體態語言和口頭語言有表情的朗讀賣火柴的小女孩。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激發幼兒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同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培養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活動準備

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運用問題,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師:孩子們,每年過年的時候你們都是怎麼過的?可是有一個小女孩在除夕夜裏沒有回家,她光着腳在街上賣火柴,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發生了什麼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吧。

2、整體欣賞課件,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慘氣氛。

3、分段欣賞,通過問題感受並理解小女孩擦亮火柴時的心情怎樣。爲什麼會這樣,激發幼兒感情的昇華。

(1)故事的名字是什麼?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童話裏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時看到了什麼,爲什麼會這樣呢?

(3)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後又發生了什麼事呢?

4、討論交流

鼓勵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覆述故事, 請幼兒想一想你如果遇到這個小女孩,你會怎麼做?

5、情境遊戲,加深理解。

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中的角色。根據自己對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嘗試表演《賣火柴的小女孩》。

6、結束活動:完整重溫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7、活動延伸: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閱讀安徒生的其它童話故事。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9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讓幼兒複述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幫助幼兒理解並掌握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通過多重問題的設置培養幼兒思維的流暢性、發散性和靈活性。

2.情感與人格目標理解故事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激發幼兒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同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通過加強幼兒的共情能力,從而培養幼兒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3.理解這一童話活動,激發幼兒主動複述故事的慾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活動重點:

使幼兒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在培養幼兒的共情能力中完成對故事的表述。

活動亮點:

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組織語言並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繪本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1》 精簡故事情節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2》 貧困家庭的生活圖片 配樂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單》 小蓓蕾組合《賣火柴的小女孩》

活動過程 :

一、用問題語言導入,激發幼兒欣賞作品的興趣。

你們喜歡過年嗎?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樣過的?

二、第一次欣賞故事畫面,幼兒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中描述故事內容。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理解畫面內容,並引導幼兒嘗試進入角色體會小女孩的處境。

有一個小女孩和你們一點也不一樣,她穿着很單薄的`衣服,聖誕節的晚上在雪地裏站着賣火柴。

她爲什麼不回家呢?

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爲什麼光着腳賣火柴呢?光腳踩在雪地上是什麼樣的感覺?

她通過別人家的窗戶看到了什麼,這些屬於她嗎,她是怎樣的心情?

別人家都在過節了,屋子裏溫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嗎?她在做什麼?爲什麼要蜷縮在牆角里?

我們來觀察一下她的手和她的腳,她這時候的感覺是怎樣的,她會想些什麼?

她太冷了,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暖和一點呢 。

小女孩劃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麼?這是一隻怎樣的火爐?看到火爐小女孩會說些什麼?

火柴熄滅了,火爐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爲什麼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麼?這是一頓怎樣的年夜飯?小女孩會說些什麼?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10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通過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鼓勵兒童運用形容詞(例: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衣衫襤褸的),把自己的感受連貫、完整地述說出來,藉助兒童思維的跨躍性,培養兒童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和求異性。

(二)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童話故事中小女孩悲慘的經歷,激發兒童的同情心、樂於助人的愛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標

通過兒童自由想像,並鼓勵他們將發生的事大膽地講述出來,培養兒童的獨創性。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感知聖誕節是開心、快樂的節日。

(二)環境準備佈置有聖誕氣氛的環境。

(三)物質準備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電視機、VCD機、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整體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慘氣氛。

1、師:聖誕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度過聖誕夜的,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出示書面漢字: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等形容詞,營造氣氛,幫助兒童理解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師: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賞,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時的心情怎樣,爲什麼會這樣。

1、師: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時看到了什麼,爲什麼會這樣呢?

師: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讓你幫助小女孩實現願望,你會怎樣幫她呢?

2、師: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後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會怎樣幫助她呢?

3、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是怎樣熱熱鬧鬧過春節的?

4、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想想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樣過聖誕夜的?

(三)整體欣賞,激發兒童感情的昇華。

師:小女孩這麼可憐,如果你能幫助她,你會怎樣幫助她呢?

四、各領域滲透藝術:

讓兒童在欣賞這一童話故事後,把自己的感受和對小女孩的祝福與希望畫出來。

五、生活中滲透

在生活中,鼓勵兒童多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培養豐富的情感。

六、環境中滲透

1、將故事製成圖片,讓兒童進行排圖講述。

2、設置小小舞臺,放置道具,讓兒童嘗試表演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滲透

建議家長讓兒童多欣賞同一體裁的童話故事,深化兒童對美好生活的情感,並懂得珍惜。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11

活動目的:

1、理解作品內容,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和愛心。

2、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讓幼兒知道要同情和關心

3、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那些家境貧困的人。教育幼兒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培養其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意識。

活動準備:

電影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貧困家庭的生活圖片

活動過程:

一、用問題語言導入,激發幼兒欣賞作品的興趣。

1、你們喜歡過年嗎?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樣過的?

2、可是,有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裏沒有回家,她還光着一雙小腳在大街上賣火柴,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二、看電影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激發幼兒的同情心。

1、小女孩最後怎麼了?她怎麼會死呢?小女孩爲什麼要去賣火柴呢?讓幼兒理解小女孩因爲家庭貧窮,不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在家裏過年,最後又冷又餓就凍死在大街上了。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是一個行人,碰巧在大街上看見了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看見她穿着單薄的衣服,還光着一雙小腳綣縮在牆角里,你會怎麼做?引導幼兒講出自己的想法,激發同情心。

三、讓幼兒瞭解現實生活中一個貧困家庭的現狀,誘發起幼兒關心幫助他們的'願望。

1、看貧困兒童家庭的生活圖片。

2、比較一下,這個家和我們自己的家有什麼不一樣?

3、聽貧苦兒童家庭的情況介紹。

4、看了圖片、聽了情況介紹後心裏有什麼感覺?你想怎樣幫助他們?

5、請小朋友自由討論後,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給大家聽。

四、組織幼兒給山區的孩子說一句祝願的話。

五、集體歌舞表演《同在一片藍天下》結束

活動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重點是寫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想。而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這些幻覺是她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得到的,因而在她臨死前產生了這樣的幻覺。這些幻想與小女孩的現實處境形成強烈的對比,更襯托出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