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1

《教育新理念》一書我認真的讀了一遍,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文筆通俗易懂,事例典型,文章中的闡述的觀點讓我大受啓發。要想成爲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用符合教育發展的思想來武裝自己。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

文章中的典型案例非常多,如我們經常都會問自己的孩子或者學生:“今天你的作業做完了嗎?”而有一個國家的家長會問自己的孩子:“今天你在學校向老師提問題了嗎?”這讓我感觸很深。中國的教育好象定好了一個框架,任何一個孩子的聰明與笨拙、聽話或頑皮都是有一條條框框來評定的,極少有學生向老師提出質疑。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帶着問題走進教室,並且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特別是對一些回答不了的問題,可實話實說,絕對不能敷衍了事,可以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中國的課堂教學是“去問題教學”,學生沒帶問題走進課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學生沒有問題走出課堂,學生的頭腦只是一個儲存知識的倉庫,這不由得使人們對教育的真正功能產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對此給予了明確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並且強化以下幾點:

  一、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職業是一種以造就未來新一代人格爲特點的職業。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爲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麼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爲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了二十年書了,感覺每一個班的學生的爲人處事可以說與班主任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熱愛學生,做到對學生尊重與寬容

⒈教師應尊重學生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

⒉教師會寬容學生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並不是放縱。

教育需要嚴師,但更需要“愛”與寬容。對自己的學生寬容,更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作爲教師,應充分理解、體諒學生的“不成熟”,寬容他們一時的過錯。

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和時間。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三、要做伯樂,具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着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爲愚蠢或傻瓜。

我們的學生中其實也不乏這樣與衆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爲老師的我們是不是隻盯着那些分數指揮棒下的“優等生”,而錯把美麗的天鵝當成了可憐的醜小鴨!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學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爲給學生們的禮物,說不定什麼時候真的就會有天才出現。

  四、要會創新

當今社會,創造、創新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它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看,創新是個體意義上的創新,而不是種系意義上的創新,也就是說,創新不創新是就他個人而言的,而不是與別人比是否有所創新。

這就告訴我們,創造力是人人都具有的天然稟賦,它與人的智力水平並沒有簡單的正相關,而更多地與文化習慣、與教育影響相聯繫。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陶行知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言簡意賅地說過:“創造始於問題。” 問題意識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當小孩會說話後,說的最多的就是問題:“這是爲什麼?那是爲什麼?”可是回頭審視我們的教育教學,家長們面對孩子的這麼多問題,會顯得不耐煩,常常一句話“你長大了就知道了”敷衍而過。老師呢,當孩子回答問題正確時,就會施以肯定和表揚,而回答錯誤或提出荒謬的問題,則免不了要受到批評和嘲笑。可是孩子是因爲無知而上學,他們回答問題不正確或提問題淺薄荒謬,這是正常現象啊!所以面對不斷的批評和嘲笑,孩子們回答問題和提問問題的積極性也逐漸降低。久而久之,還談什麼創新?我們作爲老師,就是要努力衝破傳統的觀念障礙,要以問題教學爲中心,要改變過去那種單由教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模式,變課堂教學以知識爲紐帶爲以問題爲紐帶,通過全程引導學生盯着問題進行教學,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實效。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2

暑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教育新理念》一書,使我對素質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覺得大受啓發。

素質教育提出的是一種新的教育理想,它期望形成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達到一種新的教育境界。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我國的課堂教學是“去問題教學”,學生沒有問題走進課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學生沒有問題走出課堂,學生的頭腦只是一個儲存知識的倉庫,這不由得使人們對教育的真正功能產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對此給予了明確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形成與發展。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並且強化以下幾點:

  一、加強自身的修養,展現新時代教師的魅力

教師職業是一種以造就未來新一代人格爲特點的職業。老師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爲、習慣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學生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形成學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從多方面、多渠道充實自己。

  二、愛學生,應做到尊重學生與寬容學生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着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三、要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說過: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爲非凡的天才,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爲天才,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每一個學生都是多姿多彩的,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閃光點入手,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嚐成功。老師要用多視角的眼光看待充滿生機活力和個性化的學生,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3

《教育新理念》該書從我們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爲出發點,用較通俗的語言對當代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典型案例、教育科學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領域中相關信息的進行了分析對比綜合,對教育新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爲我們教師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啓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用書。全書包括五部分,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做到並且強化以下幾點:

  一、終身學習、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於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教師職業是一種以造就未來新一代人格爲特點的職業。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幼兒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幼兒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爲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麼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爲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尊重與寬容學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意志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着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1.教師應尊重與寬容幼兒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幼兒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幼兒主動活潑的呈獻。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並不是放縱。教育需要嚴師,但更需要“愛”與寬容。對自己的學生寬容,更是一名教師應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作爲幼兒教師,應充分理解、體諒幼兒的“不成熟”,寬容他們一時的過錯。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幼兒;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幼兒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幼兒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幼兒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對犯錯誤的學生,常常讓他們先做一件好事,然後寫一份心理活動說明書,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時,做好事後心靈深處的舊我和新我是怎樣論戰的,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2. 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

有一年,上海市一所市重點中學接待了一個美國的教育代表團,主人特地請了一位優秀的物理特級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的非常精彩,用我們傳統的評課標準來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清晰,教學方法靈活,有理論,有實驗,教學過程活躍,師生互動充分,氣氛熱烈,教師語言精練,教學時間安排精當。課上完了,聽課的中國老師掌聲雷動,欽佩不已。然而美國客人卻面無表情,當接待者請他們談一談自己的觀感時,他們說,這堂課老師問的問題學生都能回答出來,既然如此,這節課還上它幹什麼?

美國客人的反問讓人振聾發聵。既然學生都能回答,老師還問這些問題做什麼?這節課的任教教師是一位特級教師,可以說代表了我們中國教師的上課的最高水平,然而就是這麼一節我們認爲非常優秀,幾乎完美無缺、天衣無縫的課,卻讓美國客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語擊中要害!這個要害正是長久以來我們應試教育的弊端的集中體現:我們的學生早已適應了你來問我來答的學習方式,我們的老師也早已適應了我來問你來答的教學方式。

在各種各樣的公開課中,滿堂灌的情況基本上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師問學生答,這是目前最普遍的情況,表面看起來好像師生互動,氣氛比較好,實際上本質沒什麼改變。這實際上是換了形式的滿堂灌。現在,我們的素質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可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教學模式下,很難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來。我們必須從頭反思我們的教育觀,我們的學生觀。

3. 增強幼兒的學習信心與意志

在教學中要儘可能使幼兒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樹立堅強的信心。在一日活動中教師要依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層次不同的幼兒都有收穫,如激發能力強的幼兒解決難度大的問題,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要適當地“讓其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當孩子理解有困難時教師要說“再想想,再看看”的鼓勵話,以此來提高幼兒的學習信心,燃起他們自信的火種,激起他們前進的熱情。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很有創造性的。曾經有一位畫家對小孩子的畫喜歡的不得了。坦率地說,別人怎麼也看不出來那些小孩子的畫好在什麼地方,但是畫家說,如果這幅畫是一個成人畫家畫出來的,那麼他絕對是頂尖畫家!也就是說,小孩子都是天生的畫家,他們眼中的世界更豐富多彩,更絢麗多姿,而這些世界往往是成人所看不到的。

  三、不斷實踐、重新審視幼兒,把理解與鼓勵作爲給孩子們的禮物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並在實踐中提煉出真正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着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爲愚蠢或傻瓜。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幼兒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幼兒不能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爲給孩子們的禮物。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權威,取消標準答案,讓孩子永遠不停地問下去,終將成爲我們的唯一選擇。

袁振國教授思想敏銳,視野開闊,關注現實。在文章中所體現出來的事例典型吸引人,文筆通俗而優美,文中所闡述的觀點,我覺得有很多自己以前朦朦朧朧彷彿感受到的地方,經他或以事例說明或引經據典般地娓娓道來,不覺大受啓發。對於文中倡導的“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給學生固有的知識,而是轉向塑造學習者新型的人格。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使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工作,學會如何合作,以及學會如何生存。”有了更深的認識。因此,教師的知識與觀念的自我更新顯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急迫了。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吸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幼兒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幼兒不能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爲給孩子們的禮物。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權威,取消標準答案,讓孩子永遠不停地問下去,終將成爲我們的唯一選擇。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4

這本書沒有那種高深的理論,而是關注現實,在對當代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典型案例、教育科學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對比綜合上,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閱讀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時期的教師,需要以一種怎樣的姿態迎接這一轉變呢?我個人認爲應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爲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麼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爲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熱愛學生,做到對學生尊重與寬容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着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一)教師應尊重學生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

(二)教師還要學會寬容學生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並不是放縱。

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對犯錯誤的學生,常常讓他們先做一件好事,然後寫一份心理活動說明書,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時,做好事後心靈深處的舊我和新我是怎樣論戰的,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三、要做伯樂,具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着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爲愚蠢或傻瓜。我們的學生中其實也不乏這樣與衆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爲老師的我們是不是隻盯着那些分數指揮棒下的“優等生”,而錯把美麗的天鵝當成了可憐的醜小鴨了呢?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學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爲給學生們的禮物,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天才出現。 “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爲主體,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爲本位,以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爲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新課改的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行動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人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了我很多的啓迪,也讓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作爲人,你是幸福的,作爲教師,你是快樂的,作爲你的學生,他們的生命也會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爲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5

袁振國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淺出地爲我們剖析了當前教育界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惑,他文筆簡潔流暢,全無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聯想、啓發性,可讀性很強。如: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中國學生屢屢獲金奪銀,卻沒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學生基礎紮實,卻出不了世界級的大師;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卻少有原創意義上的知識科技創新,以致於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實力總評價中,美國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國得了54分,俄羅斯得了25分,中國僅得了20分。……中國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家長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差不多是一樣的;“今天的作業做完了嗎?”家長們關心的是學校既定的任務完成了沒有。世界上還有一個民族也特別關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當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家長們問他們的第一句話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學校向老師提問了嗎?”如果孩子得意地說:“我今天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沒有回答出來!”那家長會像孩子一樣的得意,會喜形於色。可是如果中國的孩子回來對家長說他提了一個問題把老師難住了,絕大多數家長會感到尷尬和爲難,甚至會斥責孩子:“你逞什麼能!”……這些事例在閱讀的過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兩種不同的問法體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國的家長關心的是孩子有沒有完成老師給的學習任務,我們老師關心的是如何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教科書就成了權威知識發佈的載體。而國外的許多教育卻從能不能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在沒有機會的地方發現機會,在沒有道路的地方開拓道路等方面來考慮學習的意義。難怪我國學生在國際奧賽中屢屢摘金奪銀,卻沒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國學生基礎紮實,卻出不了世界級的大師;我國在世界科技實力總評價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得分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在我們周圍的確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只是我們有時視而不見,懶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書中,不僅直言了我們教育面臨的現狀,還爲我們教育者進行了剖析,就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挖掘背後隱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一氣呵成的痛快。作爲一位教師,我在閱讀了此書後不禁反思:我們的孩子喜歡怎樣的教育?因而,我,更應該是我們,要從中深刻地認識到,我們開展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爲了讓學生記住已經被證實的,確信無疑的知識,而是應該爲了教學生怎樣去發現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講課不能以讓學生回答我們的問題作爲目的和方式,而應該引導學生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

教育是什麼?贊可夫曾經說過:所謂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僅讓兒童完成教師的要求而且使他們的個性,他們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發展。素質教育歸根結底是“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們應留給學生自主活動的餘地,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時代向我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爲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養創新能力爲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高標準。”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呼喚創新人才,而創新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創新型的教師和充滿科學與創造藝術的課堂教學。新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較全面的素質結構,更需要具備創新的活力,以承擔知識創新的重任,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這就對培養人才的學校教學——尤其是基礎教學提出了挑戰。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我們提倡孩子“思維無禁區”,讓孩子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象馳騁,任思路縱橫,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

讓我們記住蘇格拉底說的話——“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的確,《教育新理念》讓我認識到了對於面向未來的教育,讓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比解決教師給學生的問題更重要;教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6

作爲一個教育者,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應該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學習《教育新理念》這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這本書也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做學習型的教師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和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做欣賞型的教師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說:“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爲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爲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是真正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學生的發展能爲個人所駕馭,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好的一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出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和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幾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做善問型的教師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 “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爲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爲目的。”作爲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應該具有什麼能力,充當什麼角色呢?我想: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並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7

值此新課改全面推進之際,作爲教師的我要怎樣才能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呢?首當其衝的,我認爲還是讀書。博覽羣書,應該是我們老師生存的必須之一。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着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作爲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己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着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應該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學習《教育新理念》這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

例如,第一章 “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因爲我是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並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爲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應該具有什麼能力,充當什麼角色呢?我想: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並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是衆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爲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8

在閱讀《教學新理念》這本書時,引起我最大關注的,是有關數學的教育。

之前從來也沒有特別地深究過,於是直到看到這本書時,才明白數學的本質竟然是“無中生有”。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從具體的事物裏抽象出所謂的信息,進行抽象的加工處理成爲我們所要的結果,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一個結果。那麼,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通過由淺入深的學習、積累,不斷學會新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新的知識),用以解決問題。所以,數學應該是一門開放的學科,用積累的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去創造性的解決社會中的數學問題。在我們小學階段的課裏,完全背離課本而進行徹底的開放教學是不可能的。孩子們要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必須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具備一定的數學思考方法才行,所以我想,可以利用教材中所編排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效地安排、組織,從中培養孩子們初步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搞好實踐活動呢?我思考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活動目的,寫好活動計劃

每一次實踐活動,都絕不可以是無目的無計劃的,它必須是爲了配合教科書上的教學內容,是爲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服務的,必須是爲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而組織的。同時,每次的實踐活動之前,教師必須如同上課之前的備課一樣,爲它制訂一個詳細的活動計劃,當然還要顧及計劃的合理性、可行性。只有有目的有計劃的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穫。

二、幫助學生做好相關的知識準備

每次實踐活動,都需要學生以相關的數學知識作爲活動的基礎。那麼在活動之前,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把所需的數學知識理一遍。

幫助學生作相關的知識準備,可以安排在活動之前,也可以落實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要看具體的教學實際而定。

三、準備好實踐活動必須的素材

數學實踐活動,是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的活動,這必然要動用許多素材。有時是一些資料,如圖片,文字描述,數據統計表等;有時是一些實物,如綵球、細棒等等;有時是一些工具,如器皿,捲尺,以及其他學習用具;有時也會用到相關的多媒體素材,如視頻錄像等等。在討論要準備哪些必須的素材時,完全可以放手給學生思考,集齊大家的智慧,這不也是一個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機會麼?爲了能夠使數學實踐活動順順利利的開展,一定要提前把必需的用品準備的妥妥當當,並及時的分配到學生手裏,避免手忙腳亂引起混亂。

四、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

要使實踐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使每個學生都能投入極高的參與熱情,作爲教師還應當精心爲實踐活動創造一個合適的情境,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買什麼電話卡划算”“壓歲錢怎麼花”;可以說一個故事,把需要解決的難題融入到故事中去,激起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可以開展角色遊戲,如“小小快餐店”;當然也可以把學生領到實際生活中,讓他們去發現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通過觀察、測量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爲學生的實踐活動創造一個學習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情境是否有趣,是否有吸引力,決定着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熱情。

五、做好實踐活動的組織者

學生從煩悶枯燥的課堂學習走進活潑有生趣的實踐活動中,難免他們會出現主動性過強,情緒激動的情況,也就是常說的“收不住”,那麼教師就要做好活動的組織者,在實踐活動之前就應當提出相關要求,制訂一些與活動有關的規則,活動中更要加強督促和學生之間的互相督促,使學生做到張馳有度。

六、及時做出實踐活動的總結

每次實踐活動結束前,一定要及時對這次數學實踐活動中每個學生的表現,如學習情緒、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諸多方面進行一定的表揚、肯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以後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當然,要對這次數學實踐活動所解決的問題,或者是研究的結果,都要進行一個精確的概括,這纔是最重要的。這個總結可以由教師來說,當然教師也可以把這個機會放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顯然後者優於前者。

總之,實踐活動是十分重要的,是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多少的反饋,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個實際運用。在活動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培養。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9

假期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爲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 ,這兩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說:“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爲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爲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爲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 》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爲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爲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 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 ,把握不住了重點 ,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 ?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 ,不知從何處入手 。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 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