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幼兒教師聽講座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聽講座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今天聆聽了教師的專題講座,收益匪淺,爲此談談本次講座的心得體會。本文是幼兒教師聽講座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幼兒教師聽講座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聽講座心得體會1

3月3日我參加了“湖北省農村幼教專家巡迴講學遠安講點培訓會”,聽取了宜昌市教育局和遠安縣教育局領導有關幼兒教育的致辭和講話,讓我領會了這次培訓的重要意義和巨大作用。認真聽取了湖北省“2011國培計劃”湖北省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項目核心課程吳航、彭兵、張永紅三位專家的報告。聽了專家的報告,我對幼兒教育中游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創設與指導以及幼兒園的體育活動與遊戲等有了嶄新而全面的認識,尤其是名師的學識和示範表演給了我莫大的啓發,讓我們在享受的同時受到了較深的啓迪,對於我們這些原先從事了幾十年小學教育的人更是像下了一場及時雨,對於轉變和更新思維模式以適應變化了教育對象的教學實際頗有好處。此次會議反映了我們國家對學前教育空前的重視,也反映了國家對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推動幼教事業發展的決心。

彭兵專家所講的“課堂不適應幼兒園教學之所在”的三個要點使我深感豁然。

一是抽象語言傳授方式不適應幼兒認知特點;

二是集體教學的方式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要求;

三是“靜坐聽課”的要求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對於爲什麼要開展幼兒園遊戲環境創設,專家所講的遊戲環境創設的幾項功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遊戲環境的“引導功能”正符合我最近兩年的自我探索。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五化”也使我感到頗中肯綮。一是教學活動的遊戲化;二是教學情境的生活化;三是教學內容的綜合化;四是教學過程的操作化;五是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任何幼兒都離不開遊戲,創設一個良好的遊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非常重要。遊戲分爲創造性遊戲、教學遊戲兩類。在創造性遊戲中包括角色遊戲、結構遊戲和表演遊戲,其中角色遊戲是幼兒園的主導活動,它能滿足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是童心嬉戲的世界。角色遊戲是幼兒期典型的遊戲,不同年齡幼兒的角色遊戲有不同的特點和水平,它對促進兒童發展有不容忽視的價值。幼兒在遊戲中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經驗,促進了幼兒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巡迴報告給我們送來了真經,刮來了春風,讓我們在小天地裏有幾分茫然的一線幼教工作者產生了受益非淺的感覺。

  幼兒教師聽講座心得體會2

今天非常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我這次聽專家龔敏講座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從我內心來說我覺得我是帶着感激之心和求知的渴望而去的。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所看。所學。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應該說上海市的幼兒教育確實是走在全國的最前沿,我學習到了最新的幼教理念。感受到了上海市二期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同時反省自己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中較大的差距,應該說我還有一段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才能向這種理想的幼兒教育靠近。就像一位上課的老師所說的:"我們幼兒園的老師總是習慣於只埋頭幹活活不擡頭認路。工作中少了一點思考。"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迷茫的趕路人,看清了一個努力的方向,解決了工作中的許多困惑,很多事情都有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除了專業知識上的收穫以外,我們更從講課的專家老師們身上感受到她們思想求新。功夫求深。做事求實。快樂工作的生活態度,應該說有許許多多來自心靈深處的觸動。

上海市一共開展過兩輪課程改革,二期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幼兒的發展爲本。

一個幼兒園的發展是以幼兒的發展爲本,幼兒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幼兒園保教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那麼什麼是幼兒的發展呢?幼兒的發展是指孩子從一個自然人發展爲社會人,是人社會化的過程。這裏的發展包括了四個含義:

1、是全體孩子的發展。

2、是每一個孩子的全面和諧的發展

3、是富有個性化的發展

4、是發展的可持續性。

孩子必須通過活動來發展,那麼落腳點在於要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是以前的教育是空杯和壺的關係,也就是一種被動的老師講孩子聽的填鴨式的教育,而二期課改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幼兒應該是園丁與種子的關係,也就是說老師應該向園丁一樣給種子提供適宜的環境,創造適宜的條件來促進種子的發展,讓學習成爲孩子全身心的體驗,操作和感受。每個孩子都有很大很大的發展潛能,並且每個孩子發展的潛能有很大的差異,這種與他人不同的差異是孩子的權利。這就要求老師們在集體教育的背景下更多的關注個別教育,並且要承認差異。

發現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讓孩子獲得有差異的發展。每個帶班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個班都有幾個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孩子,怎麼對待這些孩子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總是用同一個目標和內容對待全班的孩子,其實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一些小的目標通過個別教育來實現的。應該說中國教育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一刀切,常常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其實組成森林的每一棵樹木都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篇相同的樹葉,更何況是人呢,所以老師們還要用一種成熟的心態來接納孩子的差異,例如上海市的特級教師龔敏老師有幾個很好的做法就是:龔老師的班上有一個固定的牆面佈置就是每週請一個孩子和他的家長佈置一塊屬於自己的展板,在展板中展示自己的特點,特長等,包括照片。繪畫作品,書法作品手工作業等等。同時這種活動形式也爲每一個幼兒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件很小的事例也體現了老師對孩子錯誤的接納,體現了老師的一種正確教育觀念。

教師最困難的就是洞察孩子想什麼?我們總是說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其實這是非常非常難的。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只是走近孩子,靠近的近。那麼怎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呢?首先我們要一種求真的態度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不做觀察不做記錄不作分析就無法瞭解孩子,走進孩子,從而瞭解他們的需要。觀察分爲有計劃的觀察和隨機觀察,老師可以用表格。符號。標記。照片。錄像錄音的方式記錄,作爲一個優秀的老師要有觀察的意識,他們通常會隨身攜帶筆和小紙片,隨手記錄下孩子的隻言片語,或者是事件中的關鍵詞,然後再進行事後分析記錄。有時候他們還會記錄下課堂中的關於開展某個主題時的師生對話,這樣做可以幫助老師瞭解孩子對這個主題知識的儲備情況,同時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正在開展什麼主題,老師也積累了很重要的第一手資料。觀察記錄是一個老師專業成長要走好的第一步,這一點我的感受很深。我們以往很忽略這一塊,所以導致了我們工作存在着教育目標不明確。不夠了解教育對象以及師生關係不融洽的現象。

在課程改革中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課程的有機整合。在我們幼兒園的課程中我們經歷了分科教學。五大領域課程,到現在的主題活動整合課程。我們有很多困惑,到底什麼是整合課程呢?有很多老師說其實是換了個說法而已,還不是語。常,計。體。音。美。所謂整合就是把他們都拼湊在一起就可以了。就像一條章魚一樣只是戴了一個整合的帽子,其實搞的還是的分科教學。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不在於內容本身,而在於通過內容的整合來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的發展,這種整合不是拼湊而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對內容進行合理的聯繫。從這個活動中可以看出整合是一種多領域的,有機的,整體的,層層推進。

隨着課改的深入,對幼兒園老師專業化的水平已經越來越高。面對這些要求我們都深感壓力,我們以前在幼師所學的教育理念以及彈唱畫跳的技能已經遠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在幼兒教育的領域裏知識在不斷的更新,老師的學習如果不跟上,就會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如今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教師有親近孩子的能力。有讀懂孩子的能力,有積極互動的能力,有和家長溝通的能力,有實踐反思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在學習中與孩子共同成長。教師的魅力在於:與孩子心靈的交換。智慧的對話,生命的呼喚。在幼兒園教師這個領域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老師在這份事業裏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要每位老師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常會感到倦怠,爲什麼這些老師都沒有提到工作的辛苦呢,老師說:一個人他只有熱愛工作他眼裏的工作纔是快樂的。當我們遇到我們不願意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時必須要調整好心態說服自己,然後快樂的去做。這樣你才能快樂工作,享受生活。也許我們會從這些話裏獲得一些啓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些成功背後都有他們對事業的一份執著,因此他們覺得自己是快樂幸福的。

應該說這次聽了專家的座談會是獲益匪淺,還有很多很多感受希望能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與大家分享,最後我想用這幾句話作爲今天和大家共勉:做敬業之人,樂於敬取。做敏銳之人。善於發現。做靈活之人,善於遷移。做聰明之人,善於合成,做智慧之人,善於創新。

  幼兒教師聽講座心得體會範文3

時間如流水般在我們的指間劃過。短暫的三天培訓告一段落,在這次的培訓期間,我們聆聽了幼兒園骨幹教師及領導的精彩講座。幼兒園的骨幹元老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加以闡述,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刑老師的講座——《幼兒園生活活動教育》。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爲習慣的養成階段。對幼兒行爲習慣的教育,不是靠說教靠灌輸就能見效的,而是要通過日常生活和遊戲等方式,讓幼兒在優良的交往環境中,在愉快的遊戲學習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薰陶、受到教育。因此,生活教育在幼兒的教育中是極其重要的。

1、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做爲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應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髒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幼兒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2、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爲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幼兒來說,如何與夥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引導幼兒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幼兒有集體榮譽感,鼓勵他們幫助別人,或爲集體做事情—儘管有時,幼兒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他們的熱情。

3、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現代父母在幼兒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幼兒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爲習慣。

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着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裏。類似的情況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於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乾淨利索。天長日久,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爲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爲“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4、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教育對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

應該注意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觀,讓幼兒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幼兒一生。

5、學習習慣—讓幼兒受益一生。

幼兒園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按時休息、按時起牀、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

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始自孩子的幼年。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爲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

通過這次培訓,對於我這樣一名工作經驗不豐富的實習教師來說,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無論是在班級管理、組織教學,還是在關注幼兒心理髮展等方面還是比較稚嫩的。我獲益頗多。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啓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也許不經意間一次小小的鼓勵,一聲輕輕地問候,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可以影響他們一生。我們願做孩子的導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