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心理健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社會上越來越備受關注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

20xx年的10月至11月我幸參加了延邊州班主任遠程培訓,通過二個多月的網絡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爲爲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爲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爲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爲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爲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爲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爲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裏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纔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對象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纔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爲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爲,這種行爲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爲不同,可以稱爲“偏態行爲”。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爲,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爲、不道德行爲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爲,包括反社會行爲和異常行爲。所謂“非線性”地發生,是指這些行爲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係,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學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這是一種異常行爲,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爲什麼會怕方格。正是由於這種非線性的特點,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爲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爲或異常行爲既沒有直接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行爲動機。因此,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這類行爲我們稱之爲“變態行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爲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爲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於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2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3

本學年,我擔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配合政教處的工作,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在班主任教育過程中,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困惑,也有啓迪,交織着酸甜苦辣。

一、不斷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尋找鼓舞學生前進的力量

班集體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的實現中逐步發展的。共同的奮鬥目標是班集體不斷奮進的動力,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共同感情,激勵和指導全班學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進。不斷有新的奮鬥目標,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就充滿信心,班集體就能朝氣蓬勃,不斷地奮發上進。

本學年,新生入學,學習任務非常艱鉅,爲了防止部分同學因跟不上而泄氣或思想上不重視,我反覆給他們講了高一學年新課改的意義及其重要性,讓他們學習與生活相聯繫,教會學生如何進行人與人的正確交往。重點抓自覺學習行爲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與任課老師加強聯繫,二是抓自己的學習時間,即早讀15分鐘、自習課和晚上的晚修時間。督促課代表做好組織記錄工作,並及時總結,以便學分認定。其次,繼續抓好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工作。利用班會課請成績優秀的同學、成績進步快的同學介紹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優良班風

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中佔優勢的多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或集體成員的言行。優良的班風是指在集體成員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爲和習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誌。它以無形的力量影響和教育學生。

首先從組織好班會入手。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參與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班會包括班務會、民主生活會和主題班會。我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如課堂紀律、課間要求、考勤制度、考試紀律等,並教育學生要嚴格遵守;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集體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展班集體體的措施;制定班級公約,總結班級工作;討論班級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定期的時事教育;處理偶發事件等等。

其次是對班幹部的培養。對班幹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爲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幹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對班委會的工作要經常檢查,而切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給班幹部自己放手不管。我還堅持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並加以改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爲。而對於班幹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爲,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並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指導學生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爲將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民族,打下良好基礎。

四、做好逆反心理學生的疏導工作

從本質上講,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故意做出與該事件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生中的確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爲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怎麼做,他偏要那麼做,甚至公開頂撞。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針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從以下幾方面着手開展疏導工作:

1、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過高的教育教學目標,過重的學習負擔,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行爲指導時,我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準確把握學生品德發展階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漸進,不急躁冒進,儘可能避免師生對抗情緒的產生。

2、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創造良好的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規範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二是積極推進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爲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於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善於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衝突。

4、合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正效應。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於樂,以多種形式規範學生行爲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綜合性的特點,單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適合人的接受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中正好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爲此我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課,藝術周,科技周,校運會等活動契機,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學年我走訪了近40多個同學,並與家長保持經常的聯繫,與家長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增進了師生,師長情感,促進了教育工作。

總之,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班同學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