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必備】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總5篇

【必備】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9K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心得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書心得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總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後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應該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受到教師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師應該一視同仁。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對待學生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好”學生犯錯老師總爲其開脫,“差”學生犯錯老師們總認爲是學生的不對。因爲,成績好的學生能給教師帶來成功的喜悅,教育的希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績差的學生總是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快樂和安慰,他們總是讓教師操心,讓教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說來容易做到難。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體學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我們纔會贏得學生的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說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首先,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作爲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學生,今天學生學習不行並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學生幾年後發展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學會體諒和寬容。學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成長的時期,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爲,要體諒學生,同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給予寬容。

第三,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發展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爲,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並不表現爲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儘可能的提供適合學生髮展的機會,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勵少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當教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爲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銳地去發現並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爲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爲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爲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當我拜讀完《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我心裏爲之一顫。爲自己以前對工作的不滿而懈怠;對學生的不滿而憤怒;對他人的不滿而耿耿於懷。心裏就十分懊悔、沮喪,難過。但這天讀完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彷彿釋然了許多。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慰藉了心靈,我將用它的理論在今後的教育之路上踐行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

俗話說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情緒。”的確,愉悅快樂的情緒對工作和生活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們整天總是愁眉苦臉、鬱鬱寡歡。你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爲他們沒有好的情緒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沒有好情緒,如何將快樂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學習呢

高爾基以前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並不是因爲他的工作真的有多麼的糟糕,而是因爲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情緒,用一種用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一週的滿工作量,再帶班主任,常常搞得自己暈頭轉向總是抱怨不止,雖然已盡力但還是力不從心,總覺得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策略不對,工作說變動就變動,這個年級學生的基礎剛打好又被調到另一個年級,把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工作熱情一下子就這樣撲滅了。抱怨不給自己機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到了課堂,讓自己的工作變得焦頭爛額,此刻回想一下,感覺心驚肉跳,怎樣能夠有這種想法呢醒悟的瞬間情緒簡單了,工作踏實了,也不感覺累了,原有的熱情與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不抱怨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常常聽到周圍的同事抱怨說:“某某同學真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搞不懂。”“家長還說自己的.孩子夠聰明,簡直太笨了。”“這屆學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覺沒有成就感”等等。這是教師常常抱怨的聲音,當然側面也表達出對學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就應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個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但總有他閃光的一面,我們要善於發現挖掘。比如某學生熱愛勞動,就讓他擔任勞動委員,充分調動他的用心性,培養其組織勞動潛力。某某生在音體美方面有特長,可爲其帶給他的展示機會等等。相信任何一個學生在愛的教育下都會有所收穫,健康成長。

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要麼讓你一敗塗地全軍覆沒,要麼讓你一鼓作氣地扶搖直上。作爲一名現代教師,箇中關鍵在於不抱怨壓力,而是找出壓力,利用壓力,以更加從容的姿態用心應對自己的人生,進而追求人生更高層次的發展。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壓力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但是,我要說,人不是萬能的,七情六慾在影響着我們,教師是不就應唉聲嘆氣的。我覺得,我們就應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一個陽光老師,不抱怨的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與其抱怨,不如埋頭苦幹。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時刻銘記身上的重擔,把埋怨的時間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質上,讓我們以書中的事例爲借鑑;以書中不抱怨的心態爲行爲準則;以書中改變抱怨的方法爲思路,做一個不抱怨的踐行者。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望望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完美,活着真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我們要正確應對種種壓力,用陽光的心境緩解壓力,用用心的人生態度挑戰壓力,讓自己的工作充滿挑戰性,在這三尺講臺上創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爲,就要拋棄所有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正能量時刻圍繞在身邊。

從今以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取!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纔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爲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爲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嫺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