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精選5篇)大綱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8K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心得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精選5篇)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1

《智慧型教師的思與行》是張翼文老師集十八年的工作經歷、體會、認識而寫成的專著。這一成果的取得,就如水滴石穿一樣,不僅僅是因爲它持之以恆,而且還因爲它目標始終如一。當我讀完後,深深被張老師的淵博的學識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所折服了。只有像張老師一樣不斷追求自己的專業發展,併爲之努力探索,形成自己富有個性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使自己成爲一個有智慧的老師,這纔是我們教師最需要的。

  (一)胸懷理想,在博學和歷練中成長

一個教師如果要使自己的專業不斷髮展,就一定要有理想,要有爲這理想不斷追求的行動。不像有的人,把理想放在嘴邊,只說不做,理想理想,有力就想。張老師十分欣賞拿破倫的一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兵。爲此,成爲一名智慧型教師是張老師心中的理想,也是張老師努力追尋的方向。在書中,我們彷彿見到了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勤於學習、受人尊敬、善於合作、不斷挑戰自我的張老師。博學是涉取教育智慧之道,學習是一個人生命的有機組成,學習是一個智慧型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曾有教師向於永正請教成爲一名優秀教師的祕訣。於老師答說有四個習慣,其中之一就是讀書的習慣,教育智慧不正源於平常點滴的學習和深厚的積澱嗎!我們不能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沒有時間學習,而應該從我們自身的狀態反省一下,把學習滲透到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讓教育智慧流淌於我們教育生活的一點一滴、每時每刻。

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是作者無數次實踐後提煉出來的精華。這些案例,凝聚了作者無數的汗水和心血,是張老師無數的夜晚挑燈思考的結果,更是張老師無數次歷練的結晶。在教育前進的路上,成功和挫折往往是結伴而行的。成功可以給人帶來榮譽和喜悅,而挫折或許能給人更多的思考,且其中往往孕育超凡的智慧。如果你抓住了,你反思了,你就可成爲一名智慧型的教師,就像張老師一樣了。事實再次證明,只有通過歷練,教育智慧纔會生成,只有反思,教師才能成長,教育品質纔會生成。

  (二)腳踏實地,在實踐和反思中成長

很顯然,要成爲一名智慧型的老師,光有理想是不行的,必須要有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做學問的行動。而不斷的實踐與反思是成爲一名智慧型老師的必經之路。從作者的個人成長軌跡看,他是腳踏實地,以務實的作風,一步步的從縣、市、省教壇新秀走來。在書中,我們更看到了一個在經驗+反思=成長起來的一個智慧型的張老師的形象。張老師在自己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外在的教育教學理論,再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感悟和創造形成個人的教學理論和實踐,在教學實踐中彰顯自己的個性,真正達到了我的課堂我做主的境界。書中作者以理論加案例的形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爲表現及其行爲之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其教學效能的過程。正如孔子的話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在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反省,在反思中更好地學習、提高,用自己的行動,實踐着自己的教學理念,成爲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書本的精彩並不僅僅是張老師自成體系理論,而是張老師在十八年的教育教學一線的實踐中的一篇篇自我實踐和他人實踐中鮮活的、真實的成功與失敗的教育案例、反思和論文。抱着成爲一名智慧型老師的追求,十八年如一日,積極探索教育規律的人,纔能有今天幾十萬字的專著,他的成果的取得,就如滴水穿石一樣,因爲他的持之以恆,因爲他的堅持不懈,更因爲他的博學智慧,讓我們深受感動,收穫無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生命雖然有限,但對智慧的追尋卻沒有窮盡。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2

參加工作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許多教學行爲已經成爲一種習慣。而習慣往往會限制人的思維,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久而久之,使人變得墨守成規。有些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爲習慣造成失誤。這些年來,或多或少掌握了很多教學理念,也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但在教學實踐的時候往往又迴歸於”習慣”暑假的時候在學校茶歇室借了一本做智慧的教師。書中介紹了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應關注的55個問題。很多理論我們都很熟悉,但細細品味給人一些新的啓發。

《做智慧的教師》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提升教學實效的方法。一做新課程下的智慧型教師;二教學準備應關注的問題;三教學行爲轉變應關注的問題;四學習方式轉變應關注的問題;五評價與資源開發應關注的問題。書中並沒有籠統地介紹理論,而是細化了很多小問題,結合具體實例和案例,生動形象地闡述觀點,同時鏈接了一些信息資源,使枯燥的問題變得生動。現結合感觸最深的幾處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感想一:要做就做智慧的`教師

原以爲智慧型的教師就是聰明的教師,善用教育的智慧啓迪心靈。通過閱讀,我有了更深的認識。智慧型教師,他們把“教師”這一職業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並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師”這一職業中。“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懷着滿腔的熱情快樂地與學生交往,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爲最高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智慧型的教師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研究者,是有思想、有見解、有獨立判斷和決策能力的人;在他們看來,教學就是藝術,教學就是創造;他們“貴在自塑、自律,執着地追求一種真正的教育生活”。這樣的教師以自己崇高的理想,樂觀的態度,豐富的閱歷,進取的精神去影響學生,啓迪學生,薰染學生、喚醒學生,教育因此便具有了靈性和生氣,人類因此具有了活力和生命。

真正的大智慧不是小聰明。想想自己也曾經有過靈機一動、心血來潮的小機智,現在明白,這並不能稱之爲“智慧”,智慧來源於實踐,源於自己不斷的反思。智慧也是一種積澱,所以,自己離“智慧”教師還有一定的距離,但不會很遙遠。

  感想二:教學要做好準備

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戰。教學更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我記得以前和老教師聊天,問她們,“你們教材教了很多遍了,上課還用備課嗎?”她們常常說,“教了很多遍了,書上內容都背下來了,書都不用看了”。是啊,過去的教材都是很久不變的,書上的東西早已熟記於心。可是如今,今非昔比了。經歷了幾次教育改革,教材也幾番更新換代,憑我們以往的經驗,無法滿足課程改革後的課堂。所以,我們要做好準備。說到準備,我想到了王淑豔老師。原來我只聽說她帶班很厲害,數學很權威,自從和她一個年組以來,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什麼是優秀的教師。她教過很多畢業班了,可是說教材非常熟悉,可是他教四年級的課程,每天都做很多準備,書上的習題以及練習冊的每道題她都會提前做一遍,在書上標好答案,有時還和我們探討。我開始敬佩她,因爲自愧不如。我決心做個有心人,細心學習,因爲模範就在我的身邊。

除了認真備課,還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三維目標並非形式,要真正地落到實處,就要精心設計教案,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感想三:轉變觀念,才能改變方式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總爲課堂紀律頭疼,以爲學生課堂說話、不傾聽、亂插嘴等都是學生的一種惡習,屢教不改,與老師無關。現在想想,這些壞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老師的縱容。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的前提是師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和諧關係;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需要教師爲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成長環境;良好課堂紀律形成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本身的吸引力;良好的課堂紀律形成要預防在先,因人而異。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瞭解學生不傾聽的原因、學困生不學習的原因、不預習的原因,找到老師身上存在的問題,轉變一種教育方式,一定會得到不同的效果。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只有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人文素養,不斷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才能助長智慧,要做就做智慧的教師!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3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一書,真是受益非淺。一直以來人們賦予了教師各種美好的稱呼,如先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等。實際上這些詞都不夠恰當,因此現在又出現一種新的題法,稱之爲"智慧型教師"。與之前的題法相比,這是一次質的飛躍,是從傳統型走向現代型,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從理想型走向理想與現實結合型,從"權力型"、"放任型"走向人格型的教師類型。

在《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一書中,這樣闡述智慧型教師:他們把"教師"這一職業看作自己的生命,他們信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職業操守;他們懷着滿腔的熱情快樂地與學生交往,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爲最高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研究者,是有思想、有見解、有獨立判斷和決策能力的人,相信教學就是藝術,教學就是創造;他們"堅持在實踐中自主建構、自塑自律,加強倫理道德修養,堅持科學與人文在教育上的統一,立足創新教育,從傳授知識走向創造知識,實現教師職能的二重奏"。

從事小學教學工作已有些年頭,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但是有一天我發現了自己努力的結果並沒有帶來學生的發展和飛躍,我彷徨、猶豫、迷茫…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在讀了《智慧型教師的誕生》後浮現了出來,使我平常教學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一直扮演着傳統型教師的角色,傳統型教師用時間和汗水教書,師生苦累,學生知識面窄,職業枯燥,缺乏職業快樂感。而智慧型的教師會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充分體會參與的快樂,合作的愉悅;會與孩子們心靈溝通,情感交融,人格碰撞;使孩子們備受激勵和鼓舞;使抽象的數學課不再枯燥乏味,而變得妙趣橫生…教育的真諦在於啓迪智慧;智慧型教師充盈着自由的快樂,當人以功利化的心態去應對周遭的世界,去從事一種職業時,他自身也就被功利化了,他與這個世界只是實用主義的關係,職業對他而言始終是"他之國度",他無法沉浸其中,也無法領略其中的意義。智慧型教師超越了單純功利的追求而達到了自由的境地。這首先建立在教師的職業信念基礎上。

教師職業的內涵非常豐富。生存與生計當然是教師的第一需要,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教師還有從職業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陌生於己的外在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世界,就於職業之間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繫,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我們教師要下定決心向智慧型教師邁進,不再做那個"平面教師",而要做一個具有創造力,有高尚的人格,充滿情和愛,不僅給予孩子們智慧還能給予他們力量的"立體教師"。

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地充電,不斷更新觀念,願我們都努力成爲智慧型教師。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4

傳說智慧天使、成功天使和愛的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三位到家裏做客。天使說:"我們三位就去一位吧,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位。"母親問:"哪一位是愛的天使?請進屋吧。"愛的天使起身向屋裏走去,奇怪的是另兩位天使也跟着進去。母親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位是跟着愛的,哪裏有愛,哪裏就有成功和智慧。"

《智慧型教師的誕生》一書開篇的這個故事一下就吸引了我。還沒有哪本教育書籍能這樣抓住讀者。應該說,"教育智慧是優秀教師內在的秉性、學識、情感、精神等個人獨具的性格化的東西在特定的情境下向外的噴涌和投射"。

哪一個做老師的不想成爲智慧型教師呢?但教育智慧的生成絕非一日之功。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智慧和成功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沒有愛,就沒有智慧,也就沒有成功。教師的愛,建築在對學生內心需要的高度關注上,而能否發現和關注學生的內心需要,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愛心,更要有一顆童心。俯下身來,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各種"出格"的行爲,接納學生的個性及年齡特點,愛與智慧纔會充分涌流。在書中,作者帶我們沿着蘇格拉底、柏拉圖、孔子、孟子等中外教育家的足跡,進行了一番對智慧型教師的歷史尋蹤。同時,也爲我們展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教學名師的智慧課堂、智慧人生。從中我們可以便捷地找到和汲取前人的經驗,站在偉大先驅的肩膀上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思考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及教學行爲,積累智慧生成之能量。

教師的智慧來自不斷地讀書學習、廣博地儲備知識,更來自日常突發事件中的動態生成。書中舉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案例:課堂上,美術教師教一年級的小朋友畫圓。突然,一個扎羊角辮的女孩委屈地苦着臉大聲嚷嚷:"老師,有人在吹泡泡,掉在我的頭上啦!"全班爆發出一陣笑聲。老師定了定神,帶着驚喜讚美着:"真美,比老師畫的圓好看多了。"學生們受到了鼓舞爭着說:"老師,我也會吹。"

於是,老師改變了計劃,對學生說:"這節課我們來吹泡泡好不好?"學生們歡呼了。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吹出了許多美麗的肥皂泡,認識了肥皂泡是圓形的,也畫出了一個個充滿幻想的圓泡泡。教育智慧不但幫助這名教師完成了畫圓的教學計劃,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建構了師生愉快合作的課堂氛圍。

類似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的課堂上幾乎天天發生,教師如何應對突發問題,借題發揮,靈活處理,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教育智慧。而無論多麼有名的教師,都要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學日子裏,一點一滴地積累,一課一課地反思,發現疏漏、提高教學技巧,以崇高的使命感、責任感完善教學行爲,自主地創造有生命的靈動的課堂。

從書中生動的實例中我們看到,智慧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這些理念和風格必須建立在教師自我規劃的基礎。

  做智慧型教師讀書心得5

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啓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爲一名智者,這與我們一直在說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師不謀而合。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假期中,我讀了《做智慧的教師——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應關注的55個問題》這本書,書中關於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等一系列問題,爲我們搭建了一個交流共享的平臺,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師智慧、教學實效、自身發展、教學創新的操作性理論的詮釋與實踐案例,覺得很有啓發。

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堂好課應該是讓學生受益一生的課,應該能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情感態度、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爲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它將好課的標準提升到了一個人文的程度,更讓人覺得無法捉摸,無從評判,但也吸引了我細細讀下去。

書中認爲好課應讓學生受益一生,應讓學生主動參與,應體現新課程理念,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容科學、教學方法適當、課堂組織高效,並且給好課定了三條評價標準:學生喜歡,質量合格,基本功過關。說實話,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互動,是一個時刻在變化的現象,是無法進行量化,自然也無法進行標準化的評價。好的課堂應該是講究效率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緊湊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的語言是生動的,流暢的,具有啓發性的,是可以讓學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個老師的課是否受到學生的認可,只要看這個老師踏進課堂時學生的表情就知道了。

一堂好課更多的應該是關注人文的東西,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基本知識和技能是每個老師都關注的,畢竟它會在考試中顯露無遺,而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則是潛移默化的。一堂好課必定會給學生的心靈留下點什麼,一定會對學生產生觸動,即使是細微的。因此教師就是要儘自己的力,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