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學習的心得

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學習的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信息技術只有走進課程,才能體現出它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價值和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學習的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學習的心得

  【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學習的心得1】

今天參加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管理者培訓班的培訓,上午聽了市師專的王教授的一節《信息技術提升》的一個講座。

王教授的講座從信息技術包括的基本知識、信息技術與計算機基礎、信息技術應用和防護等內容,雖然講述的知識都是基礎知識,但是卻把許多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使我們對信息技術能力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通過學習,本人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有了更多的感悟。

一、基礎知識系統化。雖然我們對信息技術的知識也瞭解很多,但是說到什麼是信息技術,很多人可能還是不能說完整,而通過系統的培訓,我們對基礎知識就有了全面的瞭解,從而在以後的應用中就能明確的認知信息技術知識了。

二、重點知識突出化。每一次培訓,總有那麼多的相似地方,但是每次都能學到新的內容,這就是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有其突出的地方,而他們在講解中也就會着重介紹他們的長處,當然也許是我們自己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不同,在學習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就會認真學習,所以感覺講得也特別好。

三、難點知識簡單化。每一位主講都有自己的研究,他們總能把某些較難操作的應用能力進行簡單化的處理,使我們能更容易學習應用,在應用中也更容易操作。

四、常用知識精細化。對有些常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我們也不是每個模塊都能準確應用的,但是每次學習中都能有新的發現,主講者總是能對一些常用的技能進行擴展,使用我們對常用的技術有所提高。

當然,從本次培訓中,本人還覺這種應用能力的培訓,能不能直接在操作中培訓,而不是聽講座,這種講座只能是對知識的認識上有所提高,而真正應用的,不一定都能記住,如果能邊講邊操作,效果則一定會更好。

另外,從今天參加的培訓中和最近聽到的幾個同事參加的各種培訓中可以看出,現在的培訓真的是從嚴、從實,不象原來的培訓只要有人籤個到,最後總能拿到合格證書,而現在是一場一點名,過程中對睡覺、玩手機、做其它與學習無關的事的現在都會受到制止,使每個人都是參加了就得認真學習,確保學有所得。

  【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學習的心得2】

今天我們辦公室裏的全體成員都在空閒時間積極地進行《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的網絡學習,誰沒課的時候都在辦公室裏登陸學習,遇到不會的就互相探討,商量,摸索,最後終於能夠成功登陸了。大家都非常開心,這種集體學習的氣氛很好,調動了老師們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爲什麼要學習這樣的工程呢?剛開始很多老師都有牴觸心理,老師平時的工作都已經非常忙碌了。現在又臨近期末,大家不僅要抓緊一切時間帶領孩子們投入到整體系統的複習,還要在上課之餘在辦公室裏進行網絡學習,真的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很充實。

今天我終於順利登陸成功了,進入到了學員空間,非常認真地聆聽了教師專家的講座。明白了我們爲什麼要學習這次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因爲這是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信息技術的學習已經納入到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通過這次的能力提升工程的學習,可以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劉延東副總理再次強調說:“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支撐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培養信息化教學的習慣和教養,同時制定相關標準,將應用能力納入教師資格認證體系。”

毋庸置疑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學習機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而且隨着智能手機的發展,人們現在都能夠在手機上上網,所以很多人都成了手機控,但是我們現在要考慮的是該怎樣去利用我們身邊的信息技術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這就是我們要學習信息技術提升工程的一個迫切需要。

講座中一位老師說的很好:“我們身邊有很多老師,不願意打破現有思維模式,不要去嘗試新鮮事物,不願意嘗試新的先進信息技術,對於自己不熟練的信息技術操作,不想去學習,不想費盡心思去研究,這就是因爲惰性心理在作怪,不願意積極去探索學習,改變自己。所以很多時候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就能夠改變我們的教學定式,從而也就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效率。”

本次學習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天都在辦公室裏不斷地登陸着,學習着,互相探討着,真的感覺收穫挺大的。講座中的很多專家都講解地非常細心認真,講解地詳細具體,每聽一次就有一次提升,信息技術的能力真的在不斷學習中提升着!

  【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案例學習的心得3】

2016年11月有幸被延平區教育局派到福建省教育學院參加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學習培訓,雖然學習很短,但過得很充實,受益非淺,讓我充分感受了信息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到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新的魅力。本次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的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繫,實用性很強。比如微課製作、創建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有利於我們對教學思路進行梳理,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爲今後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下面談一談本次培訓學習中對微課的一些認識和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微課”是指以視頻爲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它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爲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概括起來,微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主持人講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鏡,也可以話外音。2.流媒體播放性。可以視頻、動畫等基於網絡流媒體播放。3.教學時間較短。5-10分鐘爲宜,最少的1-2分鐘,最長不宜超過20分鐘。4.教學內容較少。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5.資源容量較小。適於基於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6.精緻教學設計。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7.經典示範案例。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8.自主學習爲主。供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課程,是一對一的學習。9.製作簡便實用。多種途徑和設備製作,以實用爲宗旨。10.配套相關材料。微課需要配套相關的練習、資源及評價方法。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個方面: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初中思品科的教學特點,選擇了《禮儀展風采》作爲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禮儀習俗進行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實現對本專題學習的拓展和延伸。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信息教育技術的教學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深刻、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幾天學習,省教育學院的老師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得益最多的就是: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更加充沛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本次課題的實驗將進一步地實現學以致用,充分地運用到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把新信息教育技術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